APP下载

锚定职业教育发展新目标锻造金牌教师

2022-02-16齐雅莎

经济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学术教育教师

●齐雅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将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上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等学校20余次,致信回信高校师生20余次,并多次在有关重要会议部署高等教育工作,审议相关文件。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同样关注国家对高校、高等职业院校的新要求与工作部署,并在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锻造自身,努力成长。但是距离所谓的“金师”还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就需要找准定位,缩小差距,与时俱进,努力向“金师”靠拢,争取早日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要想成为“金师”,首先要了解党的指导方针与政策。对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那么我们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教育体系是庞大的,我们的人才数量也是庞大的,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水平与能力应该也是很高的,如何才能抓住这样好的时代,这样好的资源丰富自我,不断完善自我呢?

其次,要做到目标明确。我们要清楚目标是什么。在当今时代下,对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卓越知识和人才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

第三,要清楚办学方向与根本任务是什么。我们的办学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根本任务是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各个高校及高等职业院校都将课程思政建设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而课程思政是应当注重在我们每一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全面、细致地融入思政元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我们的学生不只是一个学了本领到社会上的赚钱打工人,更要知道自己是在丰满自己的羽毛,为党和国家、人民而奉献,是要秉持职业道德与操守,有坚定理想信念地工作,为建设祖国、为国家之所急、国家之所需、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此外,想要锻造成一名“金师”我们还要深刻把握“三个巩固树立”“四有好教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三个巩固树立”是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其中,巩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就要求老师们,尤其是青年党员教师们,一定要坚定信仰,不断加强学习,无论是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专业技能的提高,决不能裹足不前,满足现状,杜绝思想上的懒惰,身体上的倦怠,要保持好工作状态,不断进步。同时在创新意识上要不断提高,在后疫情时代下,许多高校大量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与平台、软件相结合,应对线上课程的需求。学生们如果无法到校,老师就必须有能力把控好线上教学的效果,不但要在知识传授的办法上多样化、精巧化,同时要利用好互联网与平台软件技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时间空间凝缩到课堂之内。“四有好教师”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在这方面特别考验老师的环节应该是岗位实习指导过程中的无私奉献之心和对学生的仁爱之心。目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有长达数月的岗位实习环节,这样的环节需要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专业对口的岗位进行有效衔接与推送,而企业的拜访工作与资质考察过程需要老师拿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道德情操,同时,在面对学生们的面试环节,要耐心指导,对于他们的各种要求与意见更要有仁爱之心,不焦虑不能带有负面情绪。“四个引路人”是指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想要成为“金师”,一定要经得起千锤百炼,因此,锤炼品格十分重要,锤炼就意味着要有勇于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的决心,要有遇到挫折想办法动脑筋打败挫折的信念。创新思维也格外重要,在工作手法上要新,要与时俱进,在处理问题时要灵活多变,能够不断提高效率,丰富教学手段。“四个相统一”是指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范规相统一。其中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是很必要的,老师在讲台上说的话,讲的道理与规范,自身也一定要做到,无论是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无私担当与奉献,还是在后疫情时代下对自身的约束与自制,都是一种以身作则。另外,在为人师表其他方面,也同样要注意师德师风的端正,杜绝奢靡之风,杜绝浪费,杜绝利己主义。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作为老师,尤其想成为“金师”,有必要在学术上不断提升自己,同时在学术及科研研究等方面要开拓思维,不断创新,要对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职业教育理论、课程思政理论,普遍存在常学常新的态度,但同时更要注重学术规范,杜绝抄袭,更不能在学术上造假。

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锚定高等教育发展新目标即要做到2025年基本建成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根本质量是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整体质量是实现更高质量教育公平,服务质量是教育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国范式是中国教育范式更加成熟。也就是说要形成高质量培训基地并提高人才培养的优良品质,不断推动并努力建成世界人才的中心与创新领域。

因此,想要锻造金牌教师,就要落实立德树人新要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在近几年,无论是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还是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都在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挖教学质量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创业大赛更是作为全国比赛给不同学科的学生以不同的舞台以展示自身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其中更加离不开对学生“德”的教育成果的展示,通过比赛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工匠精神,看到了教师的解决教学重难点的能力、信息化技术的灵活应用与师生互动带来的教学火花。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一场质量革命,新工科提升了国家的硬实力,新文科提升了国家软实力,新农科提升了生态成长力,新医科提升了全民健康力,尤其是在2020年后至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间里,作为医科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真真正正为民生、抗疫、药剂、试剂等方面的需求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想成为一名“金师”,同时还要具备宽泛的国际视野。在这里我们要注意跨世纪的三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第一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于1998年10月举行,主题为“21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quality)的世纪,由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也就是说,重视质量是时代的命题,谁轻视质量谁就将被淘汰出局。第二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于2009年7月举办,主题为“在当代高等教育中,质量保障(quality assurance)至关重要,而且必须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要建立质量保障体系(quality assurance system),形成多种评价模式 (patterns of evaluation),形成一种质量文化(quality culture)。”亟需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亟需在机构内部形成一种质量文化。第三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于2022年5月举办,主题为“面对日益复杂和充满挑战的全球局势,我们需要迈出大步(take a quantum leap)重塑(reinvent)高等教育,为世界高等教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绘制蓝图。”要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未来,核心是什么?六大原则及六大变革方向。塑造高等教育未来的六项原则为:包容、公平和多元化;学术自由和所有利益攸关方参与;培养探究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诚信和道德;对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的承诺;通过合作而非竞争实现卓越。而六大变革方向为:公平和可持续地享有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推动跨学科、超学科的开放与交流;提供满足青年和成年人终身学习需求的途径;构建内容多样和方式灵活的综合学习体系;技术赋能高效的教学与研究。

作为“金师”,五术要求精。首先要有大胸怀、大格局、大境界的道术。其次要有学科深厚、专业精湛的学术。第三要有高超的育人水平、娴熟的方法技术。第四要有有滋有味、有情有义的艺术。最后要有有温度的爱、有有穿透力的爱的仁术。大胸怀、大格局、大境界要做到心中有国家有民族,要知道自己的育人是为国家而育人,为全社会而育人,人培育好了,青年有了志向与坚定的理想信念,国家才更有希望。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与预见性,与此同时做到把握好教书育人的普遍规律,也就是要深入学生的成长过程,思想运动过程,心理变化过程,扎实有效的技能与学术功底,足够深厚的知识储备,以及一定深度广度的见解,真真切切地了解国家的用人需求与培养方向,这就是教育的前瞻性。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努力成为科研高手。

精于技术,要探索未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形态”,教学是一门“高深学问”,要花时间花精力,用对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能够使教师在合格的基础上展示自身的扎实功底,信息化教学是教师教育走向新高度的助推力,也是当代的“笔记本”“计算机”“教学工具”。精于艺术,好的教学不仅是科学,还是艺术,严谨与生动,优秀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要理解学生的诉求,更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还要有情感上的交流、敞开心扉的沟通。

最后,下盘大棋,推出大招,布个大局为锻造“金师”提供政策保障和展示舞台。树标杆:应持续评选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奖励力度最大的奖项,表彰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家战略性紧缺人才培养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具有全球卓越教学影响力、扎根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搭建平台:有必要继续办好技术技能型各类比赛。1195所高校60879名教师参加校赛,增长20.8%,18407名教师参加省赛,增长45.8%,省赛主讲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66.7%。改评价:应持续推进教师教学评价改革,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

综上所述,我们要努力提高觉悟,不断创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信念的大学生,让他们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后真真正正地把为党和人民的无私奉献当作终身事业去完成。

猜你喜欢

学术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