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四史”学习教育路径探究

2022-02-16

经济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四史融合大学生

●刘 硕

一、前言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改革开放取得了物质成就的巨大成果,在精神文明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重视青年人的思想教育至关重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担负着新时代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在大学生中开展“四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有重要的价值。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发挥着沟通联结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开展“四史”教育融合大数据背景能够带来教育教学的全方位递进。在大数据背景下,“四史”教育的途径有了更多的创新,“四史”教育的培育有了内容上的更多扩展。“四史”教育的过程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需求。运用大数据的资源优势,“四史”教育更加具体,能够发挥多种资源的合力,利用新兴媒体构建“四史”教育的新模式。

二、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性

“四史”教育是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在大学生中开展“四史”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养,坚定理想信念,明确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开展“四史”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明确我国发展的历史,对中国的发展有正确的认知,身临其境地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岁月,深刻体会党在革命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四史”学习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修养,让大学生明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场历史性的革命。学习“四史”突出党性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优秀品质,自觉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大学生通过学习“四史”教育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对历史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增加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开展“四史”教育,大学生会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将各项学习与工作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大学生将“四史”教育融入到生活中,体现了青年人的责任担当,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和家国情怀。大学生学习“四史”教育有利于更好地研判世情、国情,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避免走入思想的误区,避免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四史”教育清晰梳理了中国发展史的历史脉络,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的价值。在大学生中开展“四史”教育提高了学生们治国理政的能力水平,各项内容的主题课程凝聚了大学生的精气神,让大学生明白自己的追求与信仰,为中华民族书写千秋伟业而贡献力量。

三、大数据背景下“四史”教育具有的优势

(一)信息时代给予教育多元化内涵

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互联网的高度发达,在大数据背景下开展“四史”教育能够整合多种教育资源,让“四史”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发挥多元化的教学优势,在数据融合的背景下,“四史”教育结合了学生的特点,用年轻人的方式讲过去的故事,真正选择了让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如在“四史”教育中,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通过多种影像资料开展“四史”教育,可以让学生观看“四史”教育的相关历史资料。例如影片《决胜时刻》《歼十出击》,非常适合青年学生观看,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受多元化的历史教育。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学融合了多种宣传模式,改变了教学重复和内容单一的问题。教学内容发挥了自媒体的作用,在信息平台上既有思想政治课程,也有学术讲座,更有学生的社团活动。微博、微信、专题网站等新兴媒介发挥了立体式的教育优势。媒介应用展现了多样化的优势,“四史”宣传教育平台资源供给源源不断,这种联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四史”教育的过程更加生动和具体。特别是不同类型的宣传平台和媒介资源的资源共享,突出了“四史”教育的强强联合,各个部门、各个学院、各个社团融合了平台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了多种内容集中发散式的模式,发挥了开放式、融通式宣传教育的优势。高校在“四史”教育中突出了内容上的优势,形式上的优势,渠道上的优势,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网上调查等方式看到了学生的真实反应,梳理了学生的信息集合。“四史”教育融合信息时代的发展优势实现了本质上的推进。

(二)多种思想流派提升精神境界

“四史”教育的重点目标是在于推进大学生理念信念教育,广大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清晰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具体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在融媒体时代下,发挥网络传媒的作用,突出多种思想流派的融合,让大学生明确主旋律的声音,明确思想传递的内容。运用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四史”教育实现了信息的高度融合,大学生在学习“四史”教育内容中,打造了全新的精神世界。“四史”教育不是简单的信念理念的灌输,而是多种思想发展下汲取的精神力量。“四史”教育高度的责任感融合了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展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教育活力,大学生在多种历史知识的学习中,积攒了与时俱进的勇气,强化了新时代的思想信念,在各种思潮风云激荡的时刻,“四史”教育仿佛一篇宏观巨制浸透了党和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成绩,大学生在“四史”教育中真正理解了我党热血的信念,中华的精神血脉,燎原的时代薪火,“四史”教育让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集中到精神领域。

(三)文化融合完善价值观体系

文化是引领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大数据背景下,文化融合的途径更加自由,文化展现的形态更加宽泛,大学生在文化融合的参与方面运用大数据背景有了更多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四史”教育展现出来的中华文化时刻充实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采用信息化的技术,大学生在接受文化融合方面更加细致,图文并茂的信息更加有趣,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更加自由,自由选择的节奏更加符合青年人的实践要求。例如微课的应用在小小的屏幕上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四史”教育中的重大事件,经过视频的加工深度还原,制作了符合青年审美的短剧。“四史”教育的历史节点融会贯通,形成了时间轴的串联,学生能够在“四史”教育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可以采用网络答题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挑战中,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丰富的体验,感受到了“四史”教育内容的威力。大数据背景下文化融合实现了各种信息的交汇贯通,学生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形成了稳定的状态,“四史”教育铭记过去,展望未来,学生们学习中承载着浓厚的民族记忆,必然会引发价值观的多变化,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应用更加自由,大数据背景下实现的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渠道,发挥了海量信息的作用,实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互联网的触手无处不在,新媒体的应用更加自由,“四史”教育的文化融合力量构建了新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系。

四、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四史”教育的路径

(一)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网络时代的重要标志就是资源丰富,在强化“四史”教育过程中运用大数据背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凭借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也可以运用网络信息进行“四史”教学内容的二次加工。当前教学类的网站很多,质量高的网站发挥了学科资源网的优势,在“四史”教育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丰富的网站整合教学资源,提供教学服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发挥信息资源融合的优势,实现情景化、生活化的教学。例如尽可能地选择有关视频音频,选择图像,使静态知识以动态形态呈现,强调直观性和生动性。例如在抗美援朝有关历史的教学中,可以选择纪录片《记忆的力量》,这部纪录片以电影、音乐、美术等元素呈现了完整的抗美援朝战争史,学生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往往热泪盈眶,感受到了伟大祖国历经磨难走到今天。运用网络资源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师从网络剪辑上获得视频广告动画,这些动态的影片配合使用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利用网络资源也可以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将部分内容资料课件放入微信群或者QQ群共享空间,学生也可以利用QQ群进行讨论交流心得,有针对性的讲解。“四史”教育中的重点就是网络的交互功能提高了教学效率,网络打破了传统教学带来的封闭状态,运用网络资源搜索检索,处理相关信息,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这样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二)运用移动终端灵活设计教学模式

移动终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便携性,在网络化课程教学中成为教育教学的新宠,运用移动终端的互联网技术整合教学路径,有利于创设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水平。在“四史”教育过程中,采用移动终端可以灵活设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他们的学科知识。移动终端可以采用平板电脑或者智能电视等设备,让教学者和学习者操作,画面和图案更加简单,“四史”教育的内容能够完整呈现出来,学生们运用移动终端的学习方式,更加自由,移动终端无线同屏技术突出了知识的互动性,采用无线终端设备和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互动,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这是网络时代硬件设备带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运用移动终端分享了互联网信息,可以将大量的教学内容随时传播到互联网上,移动终端获得了教学内容,把知识点、音视频课件、微课等多种手段融合起来,强化了实时操作的效果。在“四史”教育中突出了实时性的分析和实质性的点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一边观看一边听,采用移动终端可以丰富远程操作内容,离开电脑也可以操作,离开电视也可以操作,这种情况下借助了无线移动技术发挥了空间和位置自由化的优势。

(三)采用网络载体增强主题教育辐射力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技术高度发达,在“四史”教育中,以网络为载体,创新了“四史”教育的管理模式,发挥了网络现代化教育的优势,运用大数据原理和技术,通过问卷调查、现场约谈等方式获得多种信息。学校教务处、学工部等部门加强合作,进行平台和资源的高度对接。在“四史”教育过程中强化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法律意识、社会责任等多方面认知,作学生“思政画像”(五维图),开展有针对性的大学生个性化思政教育。对于每一个主题教育都要采用网络平台方式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四史”教育网络功能,增强管理的凝聚力,在网络平台上设置新形式、新阵地、新内容,及时公布新的学习内容,在“四史”教育中建设主题网站,及时整理学习资料,精选一些主流媒体的文章或者专家学者的理论文章,开设党史知识,社会主义建设史知识栏目,宣传党的理论和先进的典型事迹。大学生也可以在网站上搭建交流平台,传递一些思考和感悟的文章,通过主题平台建设,展现学习风采,展现学习成果,实时互动交流实现。信息双向传递,以网络为载体创新学习模式,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信息有效推送,突出了思想政治信息的覆盖性教育,建立了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网络为载体实施舆论引导,以网络为载体抢占高校“四史”教育的制高点。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实现了资源上的高度整合,在高等教育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运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能够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创新,在新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的“四史”教育有了更多可以参考的资源。大学生“四史”教育要立足于青年思想培育的实际情况,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发挥润物无声的渗透作用。运用信息背景构建教学模式,引领大学生实施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四史”学习模式。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运用大数据背景的优势开展“四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强化了学生践行“四史”教育的能力,发挥了信息反馈的作用,保障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信息时代高等教育需要构建资源的整合应用,更需要在知识传输方面突出信息化的辐射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引导思想潮流向正确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四史融合大学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融合》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