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学校实施作业管理的策略探讨

2022-02-16郭畅

关键词:作业管理学校管理双减

郭畅

摘    要:分析各地区颁布的作业管理政策及实践,可以得出:学校进行作业管理应当从“正确理解作业管理内涵”“构建作业管理网络”“树立教育管理思维”三方面入手,以实现作业管理的实效性,推进“双减”工作的落地落实。

关键词:“双减”:作业管理;学校管理

“双减”是一次全国自上而下的教育行动,作业管理现已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点研究对象,学校自然成了此次工作的主阵地。基于此,笔者结合各地实际政策,总结提出以下方法和策略,以期提高作业管理的实效。

一、正确理解作业管理内涵

通过搜索相关文献不难看出,当前学者普遍将作业设计、作业批改和作业反馈三方面内容列入作业管理的范畴中,十分关注作业在实操层面的相关问题,却缺失了在认知性、象征性、策略性等非理性方面的考量,致使学校管理理论体系形成缺陷[1]。这容易造成学校对作业管理理解的片面化和狭隘化。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应当看到,作业管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作业而管理,而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正如《管理的变革》一书中所言,管理的作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划和预算、组织和人事、控制与解困,而是预测、协调和激励[2]。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作业管理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取向,改变观念,找准作业管理的核心要点和内在逻辑,这样才能制订恰当的管理策略,提高管理的效能。

虽然各地颁布的政策内容不尽相同,但都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终极目标。因此,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作业管理的基础,学校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始终,不断强化意识形态,深化作业管理的内涵式发展,坚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条生命线。健全的管理机制是作业管理的关键,其有助于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精细分类的管理标准,如重庆市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就基础教育的12个学科,针对基础性、提升性、综合性等不同类型的作业,针对课堂、课后、假期等不同时间的作业,分别作了安排[3],形成了协调性和激励性并存的运行机制,规避风险,保障了作业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校本研训是作业管理的资源,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通过研讨培训锤炼教师内功,并结合实践总结形成校内作业管理的“智库”,可以为作业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作好铺垫。教师队伍是作业管理的动力,学校不仅要引导教师聚焦高效课堂的创建和学生素养的提升,而且要充分考虑教师的职责和利益,正如贵州省教育系统所提倡的要对教师做到“严管与厚爱”[4]。学校可以通过思想渗透、文化熏陶、人文关爱、氛围渲染等形式与教师达成情感理解,让其能够产生强大的行为能力并自觉自愿地参与到作业管理工作中[5]。

如上所述,作业设计、作业批改和作业反馈是作业管理问题研究的对象,它只能体现出作业管理的内涵,却并非作业管理的要义所在。只有深刻理解作业管理的基础、关键、资源和动力,才能弥补作业管理在认知上的不足,真正了解其核心要义。

二、构建作业管理网络

管理最基本的工作职能,就是将散落的各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和调控,从而实现更大的效益。类似地,作业管理工作若只是自上而下地单向进行,就会降低管理韧性,无法达到效益增值的目的。当前能够看到,北京、上海、沈阳等地颁布的地区政策,从多主体、多角度充分考量了作业管理问题各主体的职责,构建起多层次的作业管理网络。

概括来讲,学校管理者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整体构建学校管理工作的健康生态,充分调动各主体实现利益共创。宏观上,从学校管理文化的视角系统思考教学管理的框架,将作业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结构框架之内,探索全面完整的管理体系,由学校管理文化引领管理实践,体现出学校管理从文化到实践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微观上,立足以生为本的角度,从细微之处着手,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比如,采用作业文本分析的形式对当前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6],并按照“诊断—修改—执行—再诊断”的思路对学生作业进行研究,提高作业管理效能。纵向上,要加强顶层设计,树立统一的教学管理观,可成立作业管理领导小组,强化管理,加强统筹,进一步明确学校作业管理的要求和内容。横向上,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各主体之间的联结,促进秩序的形成,规范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职责边界,引导各主体相互促进、连通。具体来说,学校管理者应努力做到:加强各年级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打通各学科之间的壁垒,不断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家庭“共管共建”的交互合作体,共同研讨方案并合力执行;构建校内作业管理联动机制,在组织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立保障,在提升各部门服务意识,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三、树立教育管理思维

管理者的工作思维会对管理行为的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学校在进行作業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形成教育管理的思维,将教育活动和管理活动相统一,从而制订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的方案[7]。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对师生的管理过多强调控制、服从、整齐划一,一味地追求“管”的工作效率,而忽视了“教”的意义[8]。毋庸置疑,这样的方式有其快捷高效的一面,但也十分容易导致学校人才培养的功能被弱化,教学被边缘化[9]。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指出,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两种问题:一种是程序化决策问题,即管理主体只要按既定的程序或范式有效配置资源,便可达到既定目标;另一种是非程序化问题,即要根据具体问题的进行具体分析设计以达到最终目标[10]。

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管理的双重属性,形成正确的管理思维,才能有力地推进学校作业管理。具体而言,作业管理要“两条腿走路”。其一,就是要在管理上下功夫,保证程序化决策的高效性。应当建立清晰完整的管理逻辑,全过程、多角度进行考虑,明确管理工作要思考什么问题、如何思考问题,并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指导实践,找到工作的方法和路线,让管理工作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基础。其二,在教育范围内讨论管理问题就一定要注重“管理育人”的特殊属性,要重视其在教育维度上的内涵体现。应当看到,本次“双减”工作不仅是教育理念的纠正,也是教学规律的回归。让教育规律回归教学,让教学原则引领工作,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有可能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重视作业研究。借助作业管理强化学生知识学习和品行塑造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获得良性发展,可以使教育走出“功利化”的困境,摆脱“剧场效应”。也只有找准“管教结合”的思维起点,才能找到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5]陈向阳.学校隐性管理内涵的结构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8(7):32-34.

[2]陈时见.课堂管理:意义与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3(6):5-8.

[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优化作业设计管理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EB/OL].(2021-09-17)[2021-12-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53/sjzxd/202109/t20210917_564032.html.

[4]邹联克.强化“四个统筹”,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EB/OL].(2021-08-04)[2021-12-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53/tsj/202108/t20210823_553448.html.

[6]王月芬.单元作业设计:价值、特征与基本要求[J].上海教育,2019(13):33-35.

[7]戚建.关于教育管理思维的探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5):43-48.

[8]吴志伟.学校管理者要多一些“教育思维”[J].辅导员,2013(3):41.

[9]熊丙奇.如何做好中小学学生作业管理,给学生整体减负?[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1(2):30-33.

[10]李明燕.关于教育管理创新思维的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1998(4):46-47.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学校管理双减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