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干预效果

2022-02-15席慧芳唐成和何红利郭慧峰孙亚洲曹银利尚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通气综合征家属

席慧芳 唐成和 何红利 郭慧峰 孙亚洲 曹银利 尚云

临床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因素或者某一种急性感染因素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早产儿出生后6~12 h,且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死率亦越高[1]。目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主要以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为主,同时根据病情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但机械通气容易引起肺损伤。研究认为[2],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强化治疗效果促进恢复,且可以降低机械通气可能的并发症。思维导图护理干预是指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护理中不同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层次化,使护理工作更科学化、流程化、系统化。本研究构建思维导图护理干预模型,探讨其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医院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所有受试儿童均为早产儿,28~37周,且均为出生后28 d内儿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符合《欧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指南-2019版》[3];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条件:合并心肝肾等其他严重疾病者;合并先天畸形疾病者;家属存在精神或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24例;胎龄28~36周,平均32.47±1.33周。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胎龄29~36周,平均32.58±1.39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为避免组间交叉,住院期间两组患儿病房进行一定程度的分隔,医护人员同样根据研究进行固定安排。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①常规的患儿家属健康宣教,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并发症及预后等。② 维持患儿周围环境的温度及湿度,注意保暖与通风。③ 少量多次喂养,必要时鼻饲喂养或静脉补充营养。④ 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时给予翻身、拍背、吸痰,根据患儿病情给予机械通气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1.2.2 观察组在思维导图指导下进行护理干预:①首先组建干预小组。包括1名高级职称医师、护理人员5名(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4名),共同学习、讨论并制定思维导图(见图1)。② 思维导图组成。一级主题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二级主题包括呼吸道处理、对症处理、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及并发症预防;三级及四级主题主要针对二级主题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③ 制定思维导图。组织护理人员共同学习、模拟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进一步优化思维导图,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④ 结合思维导图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图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思维导图

1.3 观察指标

(1)血气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

(2)护理满意度:采用感知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PNSQ量表)评价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3)通气时间、住院时间。

(4)并发症包括:感染、气漏、腹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喂养不耐受等。

(5)Apgar评分[4]:包括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5个项目,每个项目0~2级评分,总分为0~10分,<4分考虑有重度窒息。

(6)PNSQ量表[5]:该表包括医疗环境(包含9个条目)、健康教育(包含9个条目)、服务态度(包含8个条目)、操作水平(包含3个条目)4个项目,每个项目0~4级评分,分别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好,由家属评价护理质量,每例患儿对应1名家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不同观察时点的均数比较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2.2 两组患儿Apgar评分比较

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模式后,两组Apgar评分均随时间逐渐升高(P时间<0.05),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且随时间、组间差异逐渐增大 (P交互<0.05) ,见表2。

表2 Apgar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比较

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模式后,两组PaO2及pH均随时间逐渐升高,PaCO2逐渐降低(P时间<0.05);但观察组PaO2及pH均高于对照组, 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 ,且随时间,组间差异逐渐增大 (P交互<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气分析比较

续表

2.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5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实施基于思维导图的护理模式后,观察组对医疗环境、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的危重症,主要是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泡出现进行性的萎陷,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甚至呼吸衰竭[6-7]。由于新生儿缺乏自理能力,因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护理干预同样至关重要。

3.1 思维导图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

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可以间接反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儿的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治疗后48 h已经明显改善了Apgar评分及PaO2、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而对照组72 h才有明显改善。提示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此外观察组感染、气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强化治疗效果的同时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姜丹风[8]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模型分析亦发现思维导图模型护理可促进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康复进程,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认为随着新生儿出生时间延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逐渐增多,肺成熟度随之逐渐上升[9-10],因此出生后前72 h是危险阶段,思维导图护理干预通过对该阶段患儿特征进行科学合理护理管理,如维持患儿正常体温,保持适宜湿度,同时对红外线保温箱实施无菌处理,预防感染[11];此外定期清除口腔分泌物与更换体位,加强两人配合翻身法对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过渡至关重要。

3.2 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对满意度的影响

满意度评价是目前医疗模式下护理管理最直观的评价标准。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对医疗环境、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可见依据思维导图模式的护理管理可以从多个方面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张琳琳[12]研究亦发现思维导图模式护理总满意度95.74%明显高于常规组76.19%。分析认为思维导图将护理工作科学的分层化、流程化后不仅有利于护理工作中的学习、操作,且在对家属进行宣教时亦更具有条理化,因此在提高护理人员技能同时可以获得家属更多的信任,更好地帮助家属了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知识并加深记忆,提高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程,改善机体缺氧症状,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增加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通气综合征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考前综合征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不通气的鼻孔
开学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研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