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 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文献分析

2022-02-15中共启东市委党校南通市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中心

安徽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聚类高质量发展供给

文/刘 盖(1.中共启东市委党校;2.南通市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目标,是一种先进的发展理念,是一种更高层级的发展。发展,高质量发展,属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层面。庸俗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只有在生产关系发生变革时,生产力才会有巨大解放、发展和飞跃。

CiteSpace 软件是由美籍华人陈超美开发的一款文献数据挖掘可视化图谱软件[2]。该软件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WOS、Scopus、Derwent 等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信息进行研究,如文献主题、机构、被引作者、关键词等,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某个学科、某个领域的研究情况、发展脉络。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CNKI收录的“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来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知识脉络及其研究重点、热点、趋势等,为相关研究提供建议参考。

一、可视化分析

1. 研究文献来源分析

数据来自CNKI 中的北大核心和CSSCI 数据库,时间选择“不限”,检索条件:核心期刊=Y 或者CSSCI期刊=Y,并且篇名=高质量发展(精确匹配),对全部CNKI 数据库进行检索,截至2020 年8 月22 日,共得到1625 篇文献资料。这些文献,经过筛选剔除会议报道等非学术文献后,得到1560 篇样本数据。

2.年度分布分析

“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论文数量,从时间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见图1。

图1 “高质量发展”作为篇名的研究文献年度分布

第一阶段,2012—2017 年,“高质量发展”作为篇名的研究论文较少,其核心期刊论文,每年不超过2篇。

第二阶段,2017—2019 年,由于经济转型需要,党的十九大首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发展目标。随之,众多学者从各学科、各领域、各角度展开研究,“高质量发展”研究成果呈现井喷式发展,其核心期刊论文由2017 年的4 篇,增加到2018 年的331 篇,又增加到2019 的697 篇,达到顶峰。

第三阶段,2019 年—2020 年8 月,平稳波动。中国知网预测其核心期刊“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论文将会达到629 篇。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蔓延,部分西方势力对中国和平崛起实施遏制、排斥、“去中国化”等战略,伴随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循环等政策的实施,“高质量发展”相关研究将会进一步加强。

3. 学科分布分析

从“高质量发展”研究排名前10 位的学科分布看,其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经济金融领域,即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工业经济、金融、农业经济等,占据前10位学科研究文献的70.27%;其论文主要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阐释、理论逻辑及现实性、动力转换、实现路径、测评维度、中外对比研究等角度进行阐述,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理论基础。而在政治领域,研究文献较少,在前10 位学科分布中,仅占4.5%,只有63 篇;其研究主要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供给、策略探讨、机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构改革、政治监督、党建等角度进行探究。见图2。

图2 2012—2020 年“高质量发展”研究文献排名前10 位学科分布

4. 关键词分析

经CiteSpace 对“高质量发展”研究文献数据库进行分析,生成共现关键词图谱,见图3。其节点Nodes=257,连线Links=271,网络密度Density=0.0083。图谱线条颜色越深,表示研究时间越早,越浅表示越接近现在;字体越大,节点圆圈越大,表示研究文献越多,研究人员越多。

从图3 可以看出,网络联系较为紧密,分散较少,说明相互间联系密切,也相对较为集中。

图3 “高质量发展”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从关键词频次排名分析,“高质量发展”频次最高,达1098 次,其他关键词也围绕其展开;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则出现177 次,“新时代”“全要素生产率”“创新驱动”等关键词,频次分别为61、46 和45。

从关键词中心度分析,“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心度达0.6,“经济增长”为0.43,“全要素生产率”为0.4,“区域经济”为0.38,“高质量发展”为0.32,“实体经济”为0.21,“文化产业”为0.16,“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长江经济带”中心度同为0.15。其中心度大于0.1,表示该关键词在整个网络图谱中具有重要影响力[3]。

“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区域经济”“实体经济”“经济增长”“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中心度大于0.2,说明这些词在整个关键词共现网络中,起重要“中介”枢纽链接作用,亦具有重要影响力。

频次和中心度都较高的关键词,即“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制造业”等关键词影响力更大,是研究重点和焦点,见表1。

5. 关键词聚类分析

(1)聚类成型。通过CiteSpace 软件(find cluster 功能)发现聚类,采用K 聚类,LLR 算法,得到16 个聚类,见图4。Modularity Q=0.8471(>0.3),说明网络社会结构是显著的;Mean Silhouette=0.5922 (>0.5),说明聚类是合理的。

图4 “高质量发展”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分析

(2)聚类分析。有以下几个具体内容。

①紧密度分析。各个聚类内部联系紧密。Size 表示聚类大小、尺寸、文类数量,“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聚类大小达到21。Silhouette(剪影,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这里表示聚类联系紧密程度。每个聚类与聚类子簇联系都非常紧密,都在0.9 以上,“评价体系”“绿色发展”“实体经济”“建材行业”等都达到1。见表2。

表1“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排名分析

表2 “高质量发展”研究文献关键词主要聚类

②中心性分析。关键词聚类节点从中心性角度分析,其联系也非常密切。按中心性排名,前10 位的有:“高质量发展”中心性为11,“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心性为10,“经济发展”中心性为9,“产业结构”中心性为7,“产业集聚”“现代化经济体系”“区域经济”“中国经济”中心性为6,“评价体系”“新时代”中心性为5。见表3。

表3 “高质量发展”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中心性分析

③时区图分析。时区图反映各关键词聚类随着时间的历史演变,及相互间密切联系。从时区图得知,创新驱动、全要素生产率、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都横跨整个时区图,并且与其他关键词也有密切联系,呈现出点状放射形。如图5 所示。

图5 “高质量发展”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时区图

这些紧密度、中心性、时区图反映出,关键词如“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等,在各聚类内部或各聚类之间,都具有重要中介性、桥梁链接作用,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6.突显词分析

突显词指在较短时间内出现频次较高的词,可根据其词频变化,来判断未来研究前沿及研究方向[4]。

通过CiteSpace 软件Burst 功能,在“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方面,从1990—2020 年,共有22 个突显词,经过筛选,最终得到3 个主要突显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经济体系”“高质量”,如图6 方框所示。

图6 “高质量发展”研究文献突显词分析

这些突显词,能深刻地反映出当下“高质量发展”研究的转折点、突变方向。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2015 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三去一降一补”,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提高供给质量,满足人民高品质需求,化解过剩产能,学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展开研究。

任保平、刘鸣杰[5]认为促进有效供给形成须从供给主体、产品、要素等方面着手;供给主体则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积极发挥企业市场活力;产品供给要用科技创新,来突破其“低端供给”;要素供给须先破除资本、劳动力、技术、制度等层面的供给抑制,促进有效供给。张建军、赵启兰[6]通过对供应链战略、服务、管理、创新、减排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探索供给改革与发展高质量的路径机制。郑碧强[7]认为高质量养老事业发展,不仅要完善科学的政策供给体系,还要建设优化养老服务及行业管理供给体系。

(2)现代化经济体系。国家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强[8]。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方面,程必定[9]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进行发力。一是有特色,培育优势提升区域产业体系质量;二是现代化,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三是新动能,转换区域经济新动力发展;四是协调性,推动乡村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五是可持续,增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师博[10]认为应从现代化制度、产业、动力、供给体系等层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动力体系核心是科技创新,产业体系需金融、科技、人力资源等协调发展;而供给体系要优化公共产品供给和政策供给;制度体系要以市场体系、开放体系、分配体系等协调发展。刘淑春[11]重点从数字经济角度阐述。其认为数字经济转化为生产力,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实现双轮驱动,既要破解政策制度性障碍,也要构建相应的监管机制[11]。

(3)高质量。“质量”在物理学领域,即“mass”概念,是度量物体重量的物理量;而在社会学角度,则表示物体客观价值和主体感觉(适应性),通常表示产品、生活工作等事物的适应性与水平,即优劣程度,即“quality”内涵。而高质量,则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高水平、高水准、高价值、高品位。

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包含发展量与速的多寡,更涵盖了发展品质、效率、分配、科学、可持续性等维度。高质量发展最终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关键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8]。

金碚[12]认为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使用价值特性。其质量优劣,以是否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最终评判标准,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指物质性需求,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把人民向往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相融合。刘志彪[13]认为,高质量发展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分配体系、市场体系等;以供给改革为主线,以生态保护、金融风险防控、精准扶贫为突破口,重点化解虚拟与实体经济二者间结构性失衡问题。刘国斌、宋瑾泽[14]建议从政府制度、组织参与、市场机制、科技创新等四个方面,重新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机制,以推进高质量发展。

二、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本文在对“高质量发展”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通过CiteSpace 软件对中国知网核心期刊的相关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研究的重点、焦点、热点领域和发展脉络。

(1)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频次、中心度等综合可视化分析得知:影响高质量发展有众多因素,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技术进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集聚、技术创新、新发展理念、对外开放、“放管服”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财政分权、减税降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对外直接投资、新兴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

(2)通过Centrality(中心度)、Silhouette(紧密度)、时区图分析,发现各因素与关键词之间也有密切联系。

(3)通过burst 突显词分析,发现当今研究的热点领域,即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展望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攻坚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转型双重压力,必须加强“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把更多研究成果应用于经济建设、民生发展等方面。因此,在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均衡发展,构建更加开放、公平、自由、平等、更加具有竞争性的高质量市场竞争体系。

二是改革开放高质量。通达世界则兴,闭关锁国则衰。要更加深刻融入世界经济产业链中。开放包容,以更加耀眼的国际招商策略,吸引国际大企业落地,吸引大项目生根。让国际产业、技术、人才、资金流等充分流动。

三是城乡建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农村土地改革要高质量,农村产权要明晰化、要素要市场化。把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建设有机协调,同步推进、共同发展。

四是人才高质量。大力培养“技能型+学历型+复合型”高质量人才,为经济、社会、民生等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引擎。

五是人民生活高质量。一方面要就业高质量,健全稳就业、促创业、防失业的就业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医疗高质量,积极借鉴英国公费医疗拨款制度经验,推动家庭医生、医疗服务高质量;积极提高医疗保险筹资额标准,扩大医保报销的种类及百分比,不断降低居民看病医疗成本。[本文系2020 年度江苏省党校系统调研课题(XT2072-21)成果。 ]

猜你喜欢

聚类高质量发展供给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基于知识图谱的k-modes文本聚类研究
基于数据降维与聚类的车联网数据分析应用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何以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