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内涵、生动实践与时代价值

2022-02-14

关键词: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历史

聂 阳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内涵、生动实践与时代价值

聂阳

(西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9)

在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主动离不开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支撑。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历史主动精神具体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遵循和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精神、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精神以及超越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革命精神。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通过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需求和坚持自我革命来将自身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生动诠释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主动精神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自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力量。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百年奋斗;唯物史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主动”[1]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主动,需要历史主动精神的内在支撑。历史主动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和勇担历史重任中的卓越精神品格。学界目前主要基于党的历史实践和现实任务来阐发历史主动精神,着重关注这一伟大精神的核心要义、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王志刚将其内容概括为独立自主、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创新创造[2],李辉从观念基础、动力之源、实践路径三个向度剖析历史主动精神[3],王岩提出要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4]。这些研究表明,历史主动精神既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探索和伟大实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开放性。在笔者看来,对历史主动精神的深入研究离不开唯物史观的思想坐标,从唯物史观对历史演变逻辑的彻底辩证理解出发,不仅能在一般层面厘清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内涵,而且能突出其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论原则,系统回答历史主动精神究竟是如何在党的百年奋斗中获得凝聚的。因此,笔者拟立足唯物史观来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内涵,在党的百年奋斗与唯物史观中国化的历史逻辑中梳理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实践,进而在“两个大局”的交织中凸显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从唯物史观看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内涵

从生成上说,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将唯物史观的理论精髓和价值要求中国化,应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精神成果,特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期伟大成就和奋斗经验的创造性理解。立足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理解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造性运用,本研究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内涵。

(一)遵循和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首先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遵循和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5]对历史大势的把握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引。《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6]63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其真理性和洞察力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揭示上。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历史发展是一个客观且有规律可循的过程,其内在规律不受个人主观意志左右;但与此同时,人类又能够通过自身的认识能力来把握历史客观规律,开展能动的实践,使历史朝着人们所共同期待的价值目标前进。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唯物史观,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实事求是地把握近代中国的内外条件和主要矛盾,按照实际国情来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使中国共产党在精神上保持主动成为可能。毛泽东曾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7]1516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特别注重对其规律的探索与总结,借此来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主动性。在共产党执政规律方面,中国共产党探索了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全新路径;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方面,中国共产党通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一条既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又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成功跨过了“卡夫丁峡谷”,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在理论、制度和实践方面的先进性,创造了社会主义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遵循和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体现了唯物史观所要求的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实现了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在此意义上,中国共产党遵循和探索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构成了历史主动精神得以可能的基本前提。

(二)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其次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精神。按照唯物史观对历史主体的革命性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力量。这种根本力量就蕴含在物质生产劳动之中,“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8]196。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如果广大劳动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力量能够得到尊重,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要求得到凝聚,那么,社会文明的进程就能够加快,劳动人民所遭遇的压迫和痛苦就能得到减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中国缺乏一个奋发有为的领导力量,人民群众的集体意志和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劳动人民改变自身命运、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精神也无法得到真正彰显。

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自觉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扎根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主动与劳动人民建构起牢不可破的联系。这创造性地扭转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和方向。《决议》深刻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6]66那么,为什么说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因为社会改造和社会建设的力量是从人民中生发出来的,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精神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历史转折中葆有强大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因而能够力挽狂澜,自主地把握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精神作为自己赢得精神主动的力量之源:首先,作为劳动人民的可靠代表,中国共产党坚持深入到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现实问题中,将人民群众改变自身命运的实践要求凝聚起来,进而转化为实现美好生活的积极力量。其次,中国共产党还不断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价值要求中明确自身奋进的方向,凝聚劳动人民团结奋进的智慧,通过奋斗目标的及时调整来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创造。这两个维度将党和人民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复杂局势中赢得主动提供了坚实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定要最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精神和伟大创造力,同时又要最明确地维护党的领导集体的权威和作用”[9]。在此意义上,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精神,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根本来源和行动保障。

(三)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再次体现为中国共产党积极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精神。唯物史观所确立的人类解放理想,内在地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要超越党派斗争和利益博弈的狭隘视界,葆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和高远的目标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10]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特征。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自觉将唯物史观所确立的崇高理想转化为民族解放的现实目标,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崇高历史使命。正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担当精神,使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地绑定在一起,党的纲领、目标和方向始终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诉求保持内在统一。有了更高的精神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克服自身的历史片面性,成长为一个具有强大学习能力和自我革命精神的新型政党。基于此,有学者特别将中国共产党概括为超越西方选举式政党范式的“使命型政党”[11],“使命型政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葆有超越性的价值目标。

从根本上看,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历史关头诞生并成为引领历史转折的主导力量,既是由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探索促成的,也深刻体现着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大势,自觉践行唯物史观的价值要求和担当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积极作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华民族开始在领导力量、道路选择、对外交往领域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人民在精神面貌和民族自信上也焕然一新。

(四)超越和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革命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最后体现为中国共产党自觉超越和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革命精神。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解,现代资本主义虽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并使人的存在方式从“人的依赖关系”转变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12];但是,这种“人的独立性”却建立在人对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普遍依赖之上,因而这种社会形态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形态,更不意味着福山所大肆宣扬的“历史的终结”。唯物史观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限度的批判,敞开了一种超越和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更高社会理想,即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8]185

在唯物史观所敞开的崇高社会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将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和“资本家私有制”[13]作为党的纲领的核心内容,并探索通过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来践行社会主义的文明理想。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中国革命的最终完成,而是需要“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14]。这种不断将中国革命推向新境界进而追求更高解放目标的创造精神,是对马克思所建构的解放理想的中国化探索,这不仅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现代文明的视野和思想高度,加速吸收现代资本主义的先进元素,进而将其转化为人民的内在福祉,而且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同现代资本主义展开必要的对比和竞争,将社会主义的理论优越性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任务结合起来并转化为实践的优越性。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社会主义还必然同资本主义进行合作和斗争,因此“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15]117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在此意义上,中国共产党自觉超越和扬弃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革命精神,构成了历史主动精神始终葆有的价值坐标。

二、党的百年奋斗与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实践

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关联起来,通过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需要和坚持自我革命来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动诠释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

(一)顺应时代潮流,准确识变

在百年奋斗中,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首先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主动顺应时代潮流而体现出来的。在马克思主义的武装下,中国共产党坚定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向,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现实地转化为自身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在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敏锐地洞察到追求和平、反对战争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大势,因此他针对国民党挑起战争的阴谋,站在历史发展正确的一边来反对内战,他说:“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这原因不是别的,就在于反动派代表反动,而我们代表进步。”[7]1195这鲜明体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和主动作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共产党在反思中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能脱离现代世界历史的整体进程,也不能简单地将自身与资本主义对立起来,而应当在世界现代化的大潮中实现自我发展。正是在此意义上,改革开放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准确识变的历史主动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条是我们党正确判断世界大势”[16]。历史主动精神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准确判断上。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认识到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正在使战争变得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人民的关切。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17]在党的十三大和十四大报告中,邓小平的这一论断被进一步升华为时代主题的经典判断。党的这一时代性判断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不仅体现在对时代潮流的主动顺应上,更体现在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凝练和积极建构上,这极大地凝聚了世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力量。正是这种准确识变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6]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民族复兴作为时代发展的价值主题,更加注重在“两个大局”的交织中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对内实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全局,对外实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中国在复杂国内外形势中的发展主动权。这些战略举措既契合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又充分体现了党在新时代奋发有为、勇于占据世界文明发展制高点的昂扬姿态,实现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良性互动,准确识变的历史主动精神获得了全面的彰显。

(二)回应人民需求,科学应变

在百年奋斗中,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还鲜活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主动回应人民需求的历史探索中。《决议》总结指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6]6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劳动人民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缺乏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土地制度的改革来解决农民的生存需求,将人民群众凝聚到推翻旧社会的革命事业中。毛泽东指出,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8],“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7]125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及时有效地回应了人民的最迫切需求,激发了农民支持和参与革命的热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撑力量。对此,党的七大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本质关系:“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19]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社会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党的八大及时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应变的历史主动精神。改革开放后,邓小平以“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来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明确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衡量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尺度之一。这种科学应变的全新价值判断大大激发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力量,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1,中国共产党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布局来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主动回应人民需求的不断探索,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这种及时调整党和人民关系的科学应变态度,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的利益和需要为导向来谋求发展的历史主动精神。《决议》站在百年奋斗的历史高度重申了党和人民始终如一的血肉联系,并坚定地指出,“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6]66永远不会得逞。

(三)坚持自我革命,主动求变

在百年奋斗中,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最后是通过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而体现出来的。《决议》指出,自我革命从根本上保障着党的青春活力,“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6]70。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坚持通过自我革命来获得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普遍利益,群众的利益是党的最现实的追求。这种血肉联系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主动求变,始终葆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不断实现精神、作风和能力上的淬炼。作为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体现,坚持自我革命具体展开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机体等多个方面,并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主要体现在纪律和思想两个方面。在建立初期,李大钊就同不彻底的无政府主义划清了界限,从源头上净化了党的思想;与此同时,党的二大还特别将“纪律”作为规范党员行为的依据,并同党内的错误主张和违纪行为展开彻底的斗争。在20世纪30年代反围剿失利、革命陷入被动局面后,针对党内出现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中国共产党通过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及时纠正了错误的指导思想,为中国革命重新赢得了主动。在延安整风中,中国共产党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进行系统深刻的总结,使党的力量达到空前凝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赢得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针对一些党员干部受资产阶级侵蚀的倾向,中国共产党果断地开展“三反”运动,惩治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丧失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展现了党在执政后仍坚持纯洁性的勇气和决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果断纠正了文革中的错误,形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极其鲜明地体现了党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坚持在主动求变中克服自身片面性的历史主动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勇于自我革命”的价值理念,并将其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20]62。在实践上,面对长期执政的“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肌体的病毒”[21],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布局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新变化,强化党在新时期的使命担当和政治自觉。全面从严治党将党的自我净化与自我革新有机统一起来,特别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以自我革命来推动社会革命的历史主动精神。

三、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既是在唯物史观中国化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又必然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展现出更为重要的引领作用。面对“两个大局”交织叠加的复杂形势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历史主动精神的重大时代意义正在凸显出来。

(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信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基于庞大的人口规模、广袤的领土疆域以及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必然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资本逻辑的扩张,正在使人的精神生活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观念的侵蚀,中华民族的精神自主性依然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大众文化的兴起,在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造就了生活的浮泛无根和兴趣的浅薄无聊;现代科技的花样翻新,在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活意义的离散化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面对这些复杂难解的现代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发展道路,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不仅对自身的百年奋斗产生了高度的价值认同,而且对自身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历史自信,这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历史主动精神虽然是新近提出的概念,但它的实质内容和重要作用已经蕴含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党的百年奋斗就是一部追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使历史主动精神获得凝聚和彰显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史主动精神更加鲜明地体现在治国理政中,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精神标识。在此背景下,历史主动精神的当代性凝聚和历史自信的创造性彰显产生了深刻的互动,一方面,历史主动精神推动着历史自信向民族复兴的各个环节渗透,历史自信越来越成为当代中国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另一方面,历史自信又进一步孕育和激发出中国共产党更加强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保持一种昂扬奋进、不断超越的精神姿态,更自觉地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多方力量凝聚到党中央周围,更加从容地应对民族复兴中的诸多风险挑战。所以,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一种卓越的精神品格,大大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自觉

20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心也产生了一定的动摇。在世纪之交“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成功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成为现代世界体系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力量。与此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在国家治理、对外交往中显露出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已经陷入系统性、结构性危机。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积极变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迎来新的生机。如何重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信心和凝聚力,增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自觉,已成为世界各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主动精神的凝聚和彰显,不仅使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竞争中越来越展现出优越性,而且使社会主义展现出比资本主义更具吸引力的前景,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一种奋进的姿态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自觉。

在认识和把握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方面,历史主动精神的弘扬表明:当今世界虽然仍处于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但资本主义根本无法跨越自身的历史限度,人类仍可能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社会革命来“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2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15]117在处理现实矛盾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主动精神的弘扬还深刻表明:资本主义的消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现实较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竞争、合作乃至斗争,社会主义必须将自身的理论优越性转化为实践优越性。在此意义上,必须通过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赢得主动。在与世界社会主义的联动方面,历史主动精神还特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引领和鼓舞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昂扬精神风貌。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而且自觉将这一道路得以成功的精神特质加以提升,充实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元素,力求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来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23]。

(三)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力量

当今时代,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使人类文明形态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如何超越西方现代化所积累的文明经验,为人类走向未来探索新的文明发展理念、文明实践经验和文明转型路径,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文明关切。中国共产党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6]64联系起来,坚持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人类文明形态变革之中,不仅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此进程中,历史主动精神获得了价值上的印证和实践上的升华。首先,在自觉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文明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主动精神的弘扬正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成一种更加全面、更为人道、更具潜力的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这种引领作用不仅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物化逻辑的突破,更体现在对西方零和博弈、国强必霸路径的自觉超越。其次,在文明转型和文明交往中,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主动精神的弘扬印证了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现代社会发展并不遵循抽象普遍的单一逻辑,因此各国可以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来选择自身的现代化道路。这解构了西方关于文明发展逻辑的中心主义信念,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开放空间得到守护。再次,在文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历史主动精神的弘扬使西方“历史终结”“文明冲突”的悲观论调走向终结,重塑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乐观精神信念,增强了世界文明转型发展的信心。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2.

[2] 王志刚.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结构和新时代彰显[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79-90.

[3] 李辉.理解历史主动精神的三个向度[J].中山大学学报,2022(3):6-9.

[4] 王岩.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7):4-11.

[5]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

[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9] 习近平党校十九讲[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81.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91.

[11] 李海青.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基于中国共产党特质的分析视角[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7):24-31.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13] 孙武霞,徐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91—192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94.

[14]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1.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6]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8.

[17] 冷溶,汪作玲.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533.

[18]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1.

[1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二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88-189.

[2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378.

[2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

[2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2.

Essence, practice and the value of times of the CPC’s historical initiative spirit

NIE Yang

(School of Marxism,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129, China)

In the new journey, the CPC cannot strengthen its historical confidence and maintain its historical initiative without the inherent support of historical initia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is embodied in the CPC's scientific spirit of following and exploring the laws of history, its practical spirit of leading the people in creating a better life, its spirit of shouldering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seek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ts revolutionary spirit of transcending the social form of capitalism. In the course of its centenary struggle, the CPC has always closely linked its own destiny with that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swimming with the tide of times and respon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and adhering to self-revolution, a vivid interpretation of its great historical initiative. The historical initiative has enhanced the CPC's historical confidence in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demonstrated the CPC's value consciousness in develop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and Marxism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showed the CPC's practical strength in creating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istorical initiative; centenary struggl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10.13331/j.cnki.jhau(ss).2022.06.002

D251

A

1009–2013(2022)06–0010–07

2022-11-0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6JZD004);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2022A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DJY202209)

聂阳(1988—),男,河北承德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责任编辑:曾凡盛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初心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新历史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