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仁心仁术医学生的内在逻辑

2022-02-14刘建成傅学红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党医学院校医学生

刘建成,傅学红,周 宁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课部, 湖南 益阳 413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精练地概括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突出强调“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第2版。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厚的育人资源,饱含了巨大的育人魅力,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催化剂”。新征程上,医学院校要引导医学生传承伟大建党精神,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理论魅力,确保医学生成为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一、伟大建党精神因何涵养医学生

2022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希望他们练就过硬本领,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医学生职业发展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2]333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积淀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广大青年戮力前行的不竭动力,对于涵养医学生的仁心仁术意义重大。

(一)政治上引领,为医学生“固根基”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2]74一百年来,我们党承载着实现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高度重视理论兴党和思想建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确保全党思想统一、意志坚定、步调一致,带领中国人民迈上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庄大道,并且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稳步前进。“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3]47任何精神都有其诞生的根基,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其深邃的理论和丰厚的底蕴为医学生成长成才明确了政治方向,巩固了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2]93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建成效、影响党的发展。同理,加强医学生政治引领,促进医学生健康成长,确保医学生成长成才,是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等系列问题的科学回答。当下,社会思潮复杂多样,舆论生态深刻变革,各种敌对势力渗透加剧,社会主流价值受到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意识形态局势,医学院校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使其成为医学生思想上的定海神针。要帮助医学生拨开思想迷雾,厘清模糊认识,走出认识误区;要帮助医学生擦亮政治底色,涵养政治底蕴,厚植政治底气,摆脱“乱花迷人”的干扰,保持“飞渡从容”的定力,使他们坚守党的理论、坚定党的路线、坚持党的方针,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二)精神上激励,为医学生“强支柱”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4]158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思想精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品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价值追求,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是团结亿万中华儿女勠力奋进的精神纽带。经过百年伟大实践,伟大建党精神已经彻底融入民族血脉和国家灵魂之中,并且日益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体现。“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4]159伟大实践既孕育伟大精神,也需要伟大精神。当前,我们正慷慨激昂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奋战第二个百年目标急需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支撑。伟大建党精神与民族血脉和国家灵魂一脉相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供丰厚滋养,激励华夏儿女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为我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精神动力。“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国家长治久安。”[4]163伟大建党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一脉相通,凝练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内核,积淀中华民族崇高的价值追求,定格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坐标,是促进中华民族历久弥新、薪火相传的精神沃土。医生是人民的健康卫士,既需精湛的医疗技术,也需高尚的道德风尚。因此,医学院校要引导医学生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习伟大建党精神结合起来,夯实精神支柱,不断精技强德,努力投身健康中国战略伟大实践。

(三)道德上熏陶,为医学生“立标杆”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历程,既是一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的革命史,更是一部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的道德史。任何道德都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革命道德就是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优秀道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历史表明,所有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人们,都是民族的脊梁、国家的英雄,更是医学生逐梦路上的学习榜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榜样影响巨大。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如果缺乏高尚的道德风范,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政党、这个民族就无法进步。一个有前途的国家需要文化底蕴,一个有魅力的政党需要道德支撑,一个有希望的民族需要榜样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4]173新时代医学生要以革命先辈为前进榜样,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道德养分,将科学的道德认知、良好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有机融合,筑牢道德根基,提升专业素养,力争成为具有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

二、伟大建党精神何能涵养医学生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淬炼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党风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其深邃理论和丰厚内涵为新时代医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厚滋养,激励着医学生积极投身健康中国战略的伟大实践。

(一)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执着精神激励医学生“树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始终恪守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在不断攀登共产主义的高峰中,彰显我党理想科学、信仰坚定的特质,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立足点。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在百年艰难岁月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最根本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不渝地坚守和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锲而不舍地追求,即对科学理论和理想信念的坚定执着。中共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就理想信念对国家、政党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做出了诸多论述。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民族只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才能凝心聚力、同向同行;只有夯实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才能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咬定目标、乘胜而上,才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攻坚克难、行稳致远。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当今,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医学生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感悟真理魅力、坚定理想信念,用伟大建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医学生既要坚定崇高的政治理想,又要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政治理想上,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并不懈努力;职业理想上,要坚定消除人类病痛、献身医卫事业的追求。医学生要自觉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繁荣和医学事业发展之中,要在政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契合中培育职业精神,在服务人民健康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崇高情怀鞭策医学生“勇担当”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一条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始终的主线,“深入地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5]14,彰显了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2]137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86次提到“人民”一词,强烈表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坚持不懈,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胸怀天下、心济苍生。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地投身求索奋斗的伟大实践,无不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勇挑重担、自觉担当的崇高情怀。中华儿女在这种崇高情怀的鞭策下,不断提升民族意识,增强使命担当。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力军,医学生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力量、厚植情怀,自觉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崇高情怀内化为动力源泉、外化为行动自觉,鞭策自己永葆赤诚之心、勇挑医疗重担,视人民的生命健康为最高利益,积极参与各种救治工作。同时,医学生要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加强医德修养,更清醒地认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责任担当,更积极地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不懈奋斗。

(三)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气概促进医学生“勤奋斗”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就是不畏艰难、勇于拼搏,奉公克己、鞠躬尽瘁,彰显了我们党顽强拼搏的革命气概和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亮丽底色,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特质。“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6]11回首百年奋斗史,有血泪斑斑,有光辉灿烂,更有傲骨嶙嶙。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历史,激荡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气概。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直面挑战、勇于战胜风险,遇险时义不容辞、遇挫时坚贞不屈的高尚品德。

求学之路布满荆棘,职业生涯充满坎坷,医学生从求学到就业、从上岗到成才,需要近20年时间。医务工作者任务繁重、使命重大,职业生涯面临诸多挑战,选择了医学即选择了责任担当。医学院校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医学生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学习勇于斗争、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鼓励面对困难要磨硬骨头、坚定意志,面对挫折要敢于亮剑、敢战能胜,时刻对标榜样示范,永葆奋斗状态,做“临危不惧、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健康卫士[3]371。

(四)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道德品质鼓舞医学生“乐奉献”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人民的碧血丹心,蕴含着深厚的人民情怀,彰显了我们党真挚淳朴、乐于奉献的道德品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归宿。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有着共同的道德基因,那就是“忠诚”。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信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至死不渝的义务;既是道德践行的体现,也是高尚道德的生动写照。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具有密切联系,在本质上体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我们党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长期执政的最大政党,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有着绝对忠诚于党和无私奉献于民的高贵品格。人民创造历史,英雄出自人民。中国人民谱写了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明,培育了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第2版这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忠诚之心,人之大德。”新征程上,医学生要恪守“病人至上”理念,永怀“服务患者”情怀;要勤于思考,积极进取,努力消解知识盲区,致力提升专业技能;要努力消除个人主义思想,积极投身集体事务,尽力关爱他人,多一些无私奉献的情怀,少一些追求功利的浮躁,将自身强烈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对患者的无私关怀,努力成为悬壶济世的“苍生大医”。

三、伟大建党精神如何涵养医学生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厚、理论深邃,深深滋养着新时代的医学生。医学院校要加强课程建设,培育医学生的仁爱之德;注重文化熏陶,塑造医学生的仁爱之心;加强实践教育,修炼医学生的仁爱之术。

(一)加强课程建设,培育仁爱之德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医学生的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卫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程度。医学院校要夯实课程阵地,强化课程育人,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医学生,培育医学生的仁爱之德。

1.聚力铸魂育人“主战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7]第1版医学院校要优化设计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机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不断丰富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创新思想道德教育路径。(1)通过讲好革命故事、讲好英雄故事,将耳熟能详的革命经典融入课堂教学,强化医学生对革命英烈的敬仰;(2)通过介绍钟南山、吴孟超等医学大家的仁德风范,增强医学生对“仁慈至善、服务患者”职业道德的追崇;(3)通过讲授红军医护人员克服艰难条件救治伤员的案例,促进医学生对“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职业精神的践行。教师要坚持“陈情与说理”“述史与宣教”相结合,加强伟大建党精神阐释,引导医学生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真谛,坚定学医初心,践行大医精神,将崇医尚德的深厚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构筑立德树人“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协同效应。”[8]第1版医学是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学科,医学课程蕴含丰厚的人文社科素材,是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载体。为避免思政课“唱独角戏”,专业课教师要深入挖掘与“四史”教育有关的育人资源,大力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如:“医学伦理学”中关于医学道德的教学,可以讲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服务人民的史实,激励医学生锤炼道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解剖学”开课前,通过举行“感恩大体教师”的庄严仪式,开展医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增强医学生使命担当,使医学生永葆医者的仁心本色;“临床技能与训练”中涉及医疗技术发展问题的教学,要阐述国内先进医疗技术的发展历程,激发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介绍中外医疗技术水平的差距,增强医学生学习紧迫感和使命感;“医学卫生法律法规”中关于我国医改政策和医保制度的教学,要阐述新时代多种慢性疾病被纳入医保的福利政策,增强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二)注重文化熏陶,塑造仁爱之心

百年伟大实践淬炼了我们党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风骨和品质。党的这个突出品质蕴含着对人民的真挚之情,塑造着医学生的“仁爱之心”。

1.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是深耕细作的软工程”[9]115,是提振大学生精神、凝聚大学生力量的软抓手,对医学生道德修养和价值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浓厚伟大建党精神氛围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医学生情操,涵养医学生医德。医学院校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显性文化即物质文化,一手抓隐性文化即精神文化。在显性文化方面,要打造凸显伟大建党精神的物质文化环境,使楼栋、雕塑、牌匾彰显红色气息,致力于让楼栋“授业”、让雕塑“启智”、让牌匾“铸魂”;变单调枯燥的物质环境为有利于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的新视窗,有利于师生交流的新载体,有利于铸魂育人的新阵地,发挥“无言导师”润物无声的作用,实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在隐性文化方面,要营造有利于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的文化氛围,以国家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诵读红色经典、走访红色基地等,持续推进红色主题教育,提升伟大建党精神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同时,可以借助校园文艺活动平台,表演舞台剧、举办音乐会、传唱校园歌曲、自拍微电影、录制短视频、播放专题片等,使伟大建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基调;也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工具,全面加强伟大建党精神对校园的浸润,使高校校园真正成为涵养医学生的精神乐园。“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医学院校要努力优化校园环境,尽力营造良好育人氛围,让医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受伟大建党精神,使心怀仁慈、博爱施众成为医学生的执业之本。

2.完善传播机制,增强育人活力 学生在哪,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重点就在哪儿。当今时代,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空间,理应成为高校宣传伟大建党精神的新空间。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10]218积极探索有利于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的新举措和新办法,是医学院校用伟大建党精神涵养仁心仁术医学人才的关键。医学院校要完善传播机制,营造良好舆论生态,打造清朗舆论环境,增强育人活力。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的扩散与裂变,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因此,医学院校要抓住融媒体迅速发展的契机,把握融媒体立体化、移动化、个性化特征,加强融媒体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伟大建党精神传播话语体系,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手段,提升传播效率,使医学生充分汲取伟大建党精神的道德养分,在内省中陶冶道德情操,强化担当意识,塑造仁爱之心。

(三)加强实践教育,修炼仁爱之术

百年党史是一部奋斗史、实践史,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党的百年奋斗和实践之中。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充满着艰辛和挑战,全体医务工作者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实践教学不仅能锤炼医学生的高尚道德,而且能淬炼医学生的精湛技能。”[11]8因此,医学生要勤学、乐学、善学,增强本领才干,修炼仁爱之术。

1.加强理论教学,筑牢实践基础 医学院校要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构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三位一体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一课堂、二课堂、三课堂”三维引领的教学模式,既注重医学生理论知识教学,又强调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引导医学生不断强化知识储备,筑牢实践基础,“不断掌握支撑实践必备的专业知识本领”[12]35,使他们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专业上拔尖,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实现敬佑生命的职业价值,以精湛的专业技能实现悬壶济世的职业追求。

2.拓展实践基地,丰富实践教学 医学院校要坚持“早实践、多实践、勤实践”的实践教学理念,结合地域优势,挖掘育人资源,拓展实践基地,带领医学生走出校园“金字塔”,走进社会“大熔炉”,鼓励医学生把握实践教学契机,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专业技术应用,埋头实干、赓续前行。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要使医学生明白,想要成就出彩人生,绝不能在理论学习的课堂中停滞不前。要勤于发现问题、敢于探究问题、勇于解决问题。要通过社会实践修炼“仁爱之术”,致力于成为“信念坚定的有‘钙’人”[13]34,“仁慈至善的有‘情’人,救死扶伤的有‘魂’人”,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之,伟大的精神源于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历史的关键期,续写第二个百年辉煌需要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医学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需要用伟大建党精神去涵养。医学院校要将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医学人才培养的始终,使医学生成为有爱、有德、有术的合格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建党医学院校医学生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