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财政:如何赋能财政治理现代化?

2022-02-14王志刚,代志新,邝艳华

财政监督 2022年2期
关键词:财政数字建设

话题嘉宾

王志刚: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学博士生导师,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财政大数据研究所所长。国家信息中心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财税政策评估、政府债务、数字经济。独撰《财政数字化转型、数字财政与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国内首部数字财政专著。

代志新: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行为财政跨学科平台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税务学会中青年税收研究会理事,曾任北京地税局稽查处副处长。

邝艳华: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广东省财税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预算、绩效管理。

周振: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预算联网中心主任。军事学硕士、高级系统架构师,曾获“四川省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荣誉称号。主要从事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实务和相关研究工作。

主持人

阮 静:《财政监督》杂志编辑

背景材料:

2021年底,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首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在广州举办。作为本次数字政府峰会唯一的行业专题论坛,数字财政专题论坛以“推进数字财政建设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为主题,邀请政界学界专家学者围绕提升数字财政水平、强化财政大数据分析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展示了广东数字财政建设成果,也为全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聚力赋能。乘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和数字政府建设的东风,数字财政建设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2019年,财政部部署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数字中国战略的具体财政实践,旨在以系统化思维和信息化手段推进预算管理工作,构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制度+技术”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各级预算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基层财力造成较大冲击,财政部推出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管理创新,并在2021年上升为常态化的制度安排。

数字财政建设进程中,既有全国一盘棋的统一部署,又有地方实践的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如2021年5月1日,广东省“数字政府”公共财政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全省全面上线成功,实现全省4.4万个预算单位、14.1万个平台用户在“同一标准、同一平台、同一系统”下开展预算业务,为广东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又如,江苏省自2020年8月正式批准“数字财政(一期)”工程立项,江苏财政坚持“五个统一”科学组织数字财政建设工作,推进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开发建设,目前已完成对各级财政300个业务系统的整合,“预算编制”板块在全省实施推广并上线运行,全省财政系统初步形成以项目库为支撑的预算管理体系。再如,近年来山东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国家和省级大数据战略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初步构建了上下贯通、左右连通、内外融通的财政大数据平台。此外,作为中国县域经济的“尖子生”,昆山的创新一直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在数字财政这一全新领域,昆山市财政局将数据共享、大数据分析、云平台等技术手段与财政业务深度融合,创新数字财政应用场景,提高了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了“以财辅政”的作用。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相应地,数字财政是数字治理的基础和支柱。数字财政将会重构政府收入和支出的组织方式和流程,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果。数字财政意味着预算编制、税收制度、税收征管、财政监督和财政政策等将在数字化革命中被重新定义,与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治理相契合。但当前,数字财政很多基础条件尚不牢固,数字财政建设仍任重道远。如何理解数字财政?推进数字财政建设中应把握哪些关键点?数字财政与绩效管理、财会监督等如何深度融合提升质效?本期监督沙龙聚焦数字财政,就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猜你喜欢

财政数字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答数字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数字看G20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