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2022-02-13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五国中亚哈萨克斯坦

段 凯

(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高校新型智库商洛发展研究院/商洛市公众科学素质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陕西 商洛 726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 年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时,提出发展和延续中国对外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提议,在以中国作为经济火车头的带领下,东亚、东盟、西亚、南亚、中亚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共65 个国家参与“一带一路”经济倡议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倡议以来,中国与沿线65 个国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经济贸易关系,涉及基础设施、海运港口线路的开通、农业的发展等领域,沿线各国的物产丰富,品类多样,国际运输的便利化也推动了各国货物之间的贸易交流。中国与中亚五国同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亚五国作为亚欧大陆中心的重要节点,在当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中亚作为连接“一带一路”东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西端发达欧洲经济圈的关键区域,在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两条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中均处于重要枢纽[1]。进入21 世纪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农业生产大国,中国农业取得长足发展。中国与中亚五国积极发展合作关系,2001—2019 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随着农产品贸易不断发展,同时在农业方面的生产特色、技术专长、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都各不相同,区域农业合作潜力巨大且在日后双方贸易程度化将进一步深化。鉴于此,本研究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以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从农产品贸易额和农产品贸易结构展开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对策,分析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对更深层次地挖掘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1.1 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分析

1.1.1 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贸易分析 由表1 可知,中国农产品的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其中哈萨克斯坦是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口最多的国家,2019 年中国对其农产品进口比重最高,达81.63%,2014 年、2018 年、2019 年中国对其进口额分别突破100 百万、200 百万、300 百万美元,是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口的第一大市场国;其次,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分别平均每年占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口市场总额的15.15%和20.71%;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分别平均每年占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口市场总额的2.26%和0.52%。2010—2019 年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每年进口额最低为0.51 百万美元,最高为7.82 百万美元,贸易额年度变化跨度较大,对塔吉克斯坦农产品每年进口额最低为0.08 百万美元,最高为1.73 百万美元,平均每年进口额仅为0.68 百万美元,低于1 百万美元,据此可知,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口贸易不均衡。

表1 2010—2019 年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口总额及占比

1.1.2 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农产品贸易分析 由表2 可知,中国农产品在中亚五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2019 年这3 个国家占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的95.88%,其中占中国出口市场份额最高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2013 年中国对其出口额突破200 百万美元,2017 年出口比重最高,达69.61%,出口额突破300 百万美元;其次为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2019 年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出口额达263.47 百万美元,较2018 年增长了2 倍,增长较为明显,占比达40.96%,成为中国在中亚五国除哈萨克斯坦外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2013 年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农产品出口额高达69.53 百万美元,出口占比为15.34%,但自2014 年开始,中国对其出口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 年出口占比跌破10%,说明其在中国的出口市场地位有下降趋势;2010—2019年,中国在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占比始终未超过5%,中国对这两国农产品出口额最高仅有21.94 百万美元。据此表明,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出口有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表2 2010—2019 年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及占比

1.2 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分析

按世界贸易组织(WTO)农产品协议中所定义的主要农产品,按HS分类将农产品具体分为四大类,第Ⅰ类为活动物、动物产品(HS01-HS05);第Ⅱ类为植物产品(HS06-HS14);第Ⅲ类为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HS15);第Ⅳ类为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HS16-HS24)。

1.2.1 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由表3 可知,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Ⅱ类农产品,结构占比始终保持在60%以上,进口总额自2010 年的66.51 百万美元增至2019 年的298.38 百万美元,增长了3.5 倍,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 势,2010—2012 年 结 构 占 比 自92.40% 增 至97.10%,但随着2013 年以来其结构占比始终处于持续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中国对Ⅰ类、Ⅲ类的进口总额自2013 年开始显示出明显的快速增长趋势,Ⅲ类农产品占比从2013 年的0.05%增至2019 年的21.03%,表明自2013 年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倡议到2014 年实施以来,明显促进了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经济发展。尽管如此,Ⅰ类、Ⅲ类、Ⅳ类在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到2019 年中国对这3 类农产品的进口总占比也仅为35.15%。

表3 2010—2019 年中国对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结构及占比

由图1 可知,中国在中亚五国的主要农产品进口市场是哈萨克斯坦,Ⅰ类、Ⅱ类、Ⅲ类、Ⅳ类进口总额 分 别 达66.97 百 万、1 049.53 百 万、237.04 百 万、67.85 百万美元,其中,中国进口Ⅱ类农产品除哈萨克斯坦市场以外,还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市场,进口总额分别达193.42 百万、324.73 百万美元;在对Ⅰ类的进口贸易中,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自2010—2019 年进口市场始终处于空白;对Ⅲ类的进口市场除哈萨克斯坦外,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进口率均较低,且其在土库曼斯坦至今没有进口市场。据此表明,中国在对中亚五国各国进口农产品贸易中,对进口市场也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具体表现在中国仅集中向哈萨克斯坦进口农产品,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在中国的进口市场份额均较小,中国对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农产品进口也仅集中在Ⅱ类农产品,表明中国在对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贸易中,进口结构不均衡。

图1 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2010—2019 年进口总额结构分析

1.2.2 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由表4 可知,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农产品主要集中在Ⅰ类、Ⅱ类及Ⅳ类农产品上。其中,Ⅱ类农产品在出口结构中占比最大,出口总额自2010 年的171.62百万美元增至2019 年的498.73 百万美元,增长了1.9 倍,占比从54.69%增至77.54%,Ⅱ类农产品出口年均占比高达62.83%;其次是Ⅳ类农产品,出口占比始终保持在20%左右,出口总额呈先增后减再增的趋势,2019 年突破100 百万美元,增长较为明显;再次是Ⅰ类农产品,相较于Ⅱ类及Ⅳ类农产品的增长状态而言,其出口总额及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2010—2014 年出口总额仅存在短暂的增长趋势,2014 年增至最高,达133.53 百万美元,随后自2015年开始出口总额及占比持续下降,2018 年跌至最低,出口及占比分别仅为10.39 百万美元和2.18%,2019 年稍有回转,但趋势不明显。除此之外,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Ⅲ类农产品始终处于劣势,其出口总额及及占比最高分别仅为3.88 百万美元和1.07%,且自2011 年开始,出口总额及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至2019 年出口占比跌至0.09%,Ⅲ类农产品出口市场不容乐观。

表4 2010—2019 年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农产品结构及占比

由图2 可知,中国向中亚五国出口Ⅱ类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出口总额分别达1 659.13 百万、647.41 百万、446.55 百万美元;Ⅳ类及Ⅰ类农产品主要集中出口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出口总额分别达648.38 百万、581.12 百万美元;Ⅲ类农产品出口在整个出口结构中,对中亚五国各国的出口总额均未超过10 百万美元,其中出口土库曼斯坦总额仅为0.04百万美元,出口效率很低。据此表明,中国主要对中亚五国Ⅱ类农产品且出口集中性较强,出口市场主要是哈萨克斯坦;Ⅲ类农产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但在整个农产品出口中不占优势,出口占比很低,总之,中国向中亚五国出口农产品,无论是农产品种类还是出口市场均表现为出口结构不均衡。

图2 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2010—2019 年出口总额结构分析

1.3 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及贸易差额分析

由表5 可知,一方面,2019 年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达643.22 百万、460.08 百万美元,较2010 年分别增长了1.1 倍、5.4倍。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总额2012 年突破400 百万美元,2019 年突破600 百万美元,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口总额2012 年突破100 百万美元,2019 年突破400 百万美元,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总体呈较快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口始终小于出口,导致2010—2019年中国对其农产品贸易一直保持较大的贸易顺差,2013 年贸易顺差高达329.83 百万美元,虽然自2016年开始贸易差额有小幅度下降,但平均每年仍有245.55 百万美元的贸易顺差,据此表明中国农产品经济发展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市场依存度较高。

表5 2010—2019 年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及贸易差额 (单位:百万美元)

2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问题分析

2.1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市场不均衡

中国在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进出口市场中主要贸易国家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与其他3 国贸易往来较少。哈萨克斯坦以大宗类和动物类农产品为主,其他种类农产品占比相对较小,因而哈萨克斯坦所需农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创造了种类繁多且齐全的农产品,中哈之间存在较大的贸易互补性,这也使得中国农产品大量出口哈萨克斯坦,中哈农产品贸易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吉尔吉斯斯坦是畜牧大国,土地面积仅有19.85 万km2,且大部分土地海拔较高,其中又多是山地,但其水资源丰富,被誉为“中亚水塔”,为其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政府虽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但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弱,主要在棉花、蔬菜、水果及烟草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上具有优势,其次在牛、羊、马等活动物产品上具有优势,而中国具有人口红利,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具有优势,因此,中吉亦存在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乌兹别克斯坦属于终年干燥少雨的大陆性气候,且其国土主要是草地、沙漠和半沙漠,因此其农业主要依靠灌溉农业发展,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导致其农产品对外需求也较高,但乌兹别克斯坦属于中亚的内陆国家,贸易口岸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对外农产品贸易发展;塔吉克斯坦是内陆高山国家,其日照充足,拥有居世界前列的人均水利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条件,但其农业用地紧缺,可耕地仅占7%,粮食长期不能自给自足,农作物结构单一,棉花是其农业支柱性产业,因此其农产品主要依赖对外进口,但因其土地以山地为主,基础道路条件差导致贸易交通不便,从其进出口农产品需要绕行其他国家,支付的过境费导致其进出口农产品价格显著提高,也因此影响了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2];土库曼斯坦因为独特的气候环境,干燥缺水导致其农业发展滞缓,农业经济薄弱,但国家特别重视农业发展,提倡以内向型经济发展为主,保证本国基本农产品自给自足,不调运不进口,以降低运费,稳定食品价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农产品对外贸易,使其在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中成为中亚五国中惟一平均出口大于平均进口的国家。

2.2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单一

中国向中亚五国进出口农产品种类主要集中在Ⅱ类农产品上,其中,中国向中亚五国出口达到平均每年286.61 百万美元,向中亚五国进口达到平均每年160.67 百万美元,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存在单一状态。主要原因是中亚五国受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农产品贸易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加工技术环节薄弱,出口农产品缺乏明显的附加值,其农业以单一的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甜菜和烟草,其水果、蔬菜和油料作物等第Ⅱ类农产品生产水平较低,供给短缺,依赖于对外进口,仅在部分农产品上具有一定优势;而中国的农业在整体经济中拥有较大的比重,其农业生产技术及耕地利用率较高,农业综合生产技术较中亚五国具有优势,使其出口的农产品较中亚五国拥有更高的附加值,因此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未来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2.3 中国农产品经济发展对中亚五国依存度较高

通过2010—2019 年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及贸易差额数据分析得出,中国在与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往来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状态。中亚五国因其自身农业发展条件的限制,农产品结构的单一化,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性,都导致中亚五国在大部分农产品上都有较大的对外需求,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农产品大量的出口虽然加强了农业的经济增长和外汇储备,抵御经济全球化货币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但长期较大的贸易顺差,使中国外汇储备成本提高,资金的流出增大,导致中国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对中亚五国依存度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经济发展空间,难以调整的贸易出口结构阻碍了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展。

3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对策分析

3.1 提高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

中国与中亚五国都作为农业发展国家,为双边的农产品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农产品保质期短、易腐烂变质的固有特性,使得在农产品贸易中尤其是跨国贸易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高,这也是影响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限制性因素[3]。中亚五国都属于内陆国家,铁路、公路及港口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但中亚五国的基础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从口岸效率和基础建设水平来看,中亚五国中只有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整体水平较高,其他3 个国家需要加强贸易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中国拥有世界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同时又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具有较强的世界影响力,因此,中国与中亚五国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驱动力,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交流,积极推动中亚五国沿线交通、能源、通信等互联互通建设,更好地服务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合作。

3.2 提升农产品品质,形成差异化的农产品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交流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同时都作为农业国家,农产品又有一定的同质化,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中国向中亚五国出口和进口农产品种类都集中在Ⅱ类农产品上,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农产品贸易进出口结构集中性较强,而增强农产品的差异化可以避免中国与中亚五国同类农产品的恶性竞争,形成其独特的市场。中亚五国由于气候环境、地理环境、农业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其农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4,5],而中国地广物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农产品资源丰富,品类繁多,中国可以把市场作为生产农产品的风向标,利用农业相关的技术和科学进一步培育特色农产品,改变原始的农产品粗加工模式,向精细化农产品加工发展,增加农产品的特色附加值,从农产品的性能、质量、包装、服务等方面区分中亚五国同类农产品,加大双边同类农产品的差异化,形成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良性循环。

3.3 深化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交流与合作

长期以来中亚五国农业生产技术普遍较低,虽然其重视农业的程度在逐年提高,但对农业发展的投入还是严重不足,低投入和低产出限制了农业的发展,生产技术也直接导致了初级农产品为主要出口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不具有出口优势,以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不够广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商品化较低。中国与中亚五国差异在于中国农产品生产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本密集型上,而中亚五国农产品生产优势主要集中在土地密集型上,双方农业发展显著不同,因此,中国与中亚五国可以基于这种差异性达到双边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的作用,使双边贸易联系更加深入。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双边农业技术交流,提高中亚五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双边更深层次的农产品贸易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与中亚五国可以从农业合作的对象、领域、方式、途径、重点等方面进行合作,研究双边合作的具体规划,确定合作目标以保障双边有序推进农业稳步发展[6,7]。

猜你喜欢

五国中亚哈萨克斯坦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中亚五国网络媒体对华关注度现状分析
中亚速览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