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控制潜能的研究

2022-02-13李立涛贺丽敏许长新焦蕊王英杰郭勇刘师源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桃蚜甲虫蚜虫

李立涛,贺丽敏,许长新,焦蕊,王英杰,郭勇,刘师源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河北 昌黎 066600)

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Yu,Zhang& He)隶属于蜱螨亚纲(Acari)蒲螨科(Pyemotidae)蒲螨属(Pyemotes)球腹蒲螨群(P.ventricosusgroup),2010年正式定名[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资源。蒲螨具有繁殖能力强、生活史短、主动搜寻杀死寄主能力强等优点,是一种应用潜力巨大的寄生性天敌[2]。最初,蒲螨的防治靶标主要针对林果钻蛀类害虫,如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3,4],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和杨干象(Cryptorhynchus lap-athiLinnaeus)[5],日本双棘长蠢(Sinoxylon japonicumLesne)和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Butler)[6],松梢螟(Dioryctria splendidellaHerrich-Schaeffer)[7]等;现在,蒲螨的防治靶标已扩展至其他隐蔽性或密集型分布为害的害虫,如为害果树、林木的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8],合欢巢蛾(Yponomeutasp.)[9],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10],蚜虫和叶螨[11,12],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13]以及土栖害虫白蚁[14]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防治靶标不断增加,中华甲虫蒲螨表现出了更广泛的应用潜力。

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又称桃赤蚜,是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桃蚜1 a可发生10代以上,主要以成蚜和若蚜聚集刺吸为害桃树叶片,被害叶片向背面呈不规则卷曲,导致叶片扭曲变形,严重时整个新梢叶片卷曲皱缩,甚至落叶,对桃树影响很大[15]。目前,我国桃蚜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频繁施药,残留问题严重,致使全国各地桃蚜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给桃蚜防治和果品安全生产增加了困难[16,17]。因此,多途径寻找有效的生物控制因子,对实现桃蚜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蒲螨对不同种类的蚜虫具有不同的致死效果[11,12,18],但截至目前,国内外有关蒲螨对桃蚜的致死能力和防治效果尚未见报道。此外,针对蚜虫这类刺吸为害和密集分布的害虫,如何高效利用蒲螨进行田间防治的技术和方法仍需探索与改进。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探讨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寄生杀死能力,以及作为天敌利用专用释放管释放进行桃蚜田间防治的可行性,旨为桃蚜田间防治提供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手段。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中华甲虫蒲螨,2020年6月10日采自天津市蓟县被长蠹为害的柿子树上,室内以Mch1的蛹作为食物进行继代饲养;桃蚜,2022年5月5日采自河北省昌黎县田间桃树上。

主要仪器和设备有莱卡EZ4型体视显微镜〔Leica Microsystems(Schweiz)AG〕、蔡司SteREO Discovery.V20体视显微镜(Carl Zeiss MicroImaging GmbH)、智能人工气候箱(宁波赛福实验仪器有限公司)、专用释放管(自制)、培养皿等。

1.2 试验方法

1.2.1 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寄生过程观察 田间采集带桃蚜的桃树叶片(带叶柄),用细软的小毛笔将叶片上多余的桃蚜和其他昆虫剔除,保证每个试验叶片上有桃蚜60头,然后用棉球包裹叶柄,加水保湿。将叶片背面向上放入培养皿中,然后挑入1头新产出的中华甲虫蒲螨雌成螨,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其搜寻、识别、叮刺杀死第一头桃蚜的行为和时间;之后将培养皿置于温度(25±1)℃、相对湿度(60±5)%的智能人工气候箱内,24 h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桃蚜的死亡情况。每处理10次重复。

1.2.2 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控制能力 分别在室内离体叶片和田间桃树上进行。

1.2.2.1 室内试验。按1.2.1的叶片处理方法,在载有60头桃蚜的叶片上,分别向叶片接入新产出的中华甲虫蒲螨雌成螨15头、30头和60头,即试验螨蚜比(蒲螨与蚜虫的数量比)设1∶4、1∶2和1∶1计3个处理;然后将培养皿置于温度(25±1)℃、相对湿度(60±5)%的智能人工气候箱内,分别在24和48 h后观察桃蚜的死亡情况,并利用蔡司SteREO Discovery.V20体视显微镜持续观察蒲螨在蚜虫体上的发育情况并拍照。每处理6次重复。

1.2.2.2 田间试验。专用释放管的制作:剪去1.5 mL EP离心管的盖儿,将100目纱网按照离心管管口的大小剪成圆片,细棉线剪成长150 mm的线段,备用;热熔枪加上热熔胶后开始预热。将1头接种好蒲螨的Mch1蛹轻轻放入上述离心管中,将融化后的热熔胶涂在管口,细棉线的一段粘在热熔胶上,然后再将100目纱网圆片按在管口进行粘附封口,同时也将棉线压牢。制作好后将离心管平躺放置,待蒲螨在Mch1蛹上发育至即将产后代(25℃下发育到第6天)时即可释放应用。

2022年5月7日田间选择桃蚜为害的桃梢,调查并记录桃蚜数量。将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的专用释放管,分别按1管/梢、2管/梢系在被害桃梢上,距离桃蚜为害处10 cm左右;以不释放蒲螨为对照(CK)。每处理重复10梢。5月17日调查桃梢上存活的桃蚜数量。试验期间,每释放管可陆续产出蒲螨雌成螨1万头左右。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使用DPS 7.0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寄生过程

不同的中华甲虫蒲螨个体,对桃蚜的搜寻时间、叮刺时间和致死时间均存在较大差异(表1)。中华甲虫蒲螨雌成螨被挑入叶片后,便开始无定向地搜寻,最快可在33 s搜寻到桃蚜并开始叮刺,最长则需要21 min 15 s,平均需时5 min 54 s。蒲螨触碰到桃蚜时会引起桃蚜挣扎,一般蒲螨会反复触碰几次桃蚜,再爬到桃蚜体上寻找合适的位置进行叮刺,叮刺部位一般选择在桃蚜的腹部,接近足基部,少数选择在桃蚜的背部,甚至触角上叮刺。桃蚜被叮刺后,最初会时而左右摆动,时而静止,有时也爬行移动,最终逐渐麻痹不动,呈死亡状态。在桃蚜死亡前,蒲螨会停止叮刺并离开桃蚜,去寻找下一个寄主,最短叮刺时间仅为1 min 45 s,最长则需要10 min 15 s,平均需时5 min 26 s。从开始叮刺到杀死桃蚜,最快仅需要6 min 15 s,最慢则需要30 min 40 s,平均需时17 min 14 s。中华甲虫蒲螨的搜寻时间、叮刺时间和杀死桃蚜的时间与蒲螨的强壮及活跃程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表现为蒲螨越强壮,需时越短;反之,则需时越长。24 h内,1头蒲螨最多可以杀死5头桃蚜,平均杀死量为3.6头。

表1 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寄生反应Table 1 Parasitic reaction of P.zhonghuajia against M.persicae

2.2 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控制能力

2.2.1 室内试验 随着螨蚜比的增加,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控制效果显著增强(表2)。螨蚜比为1∶4时,24 h、48 h的桃蚜校正死亡率仅分别为20.38%和21.22%,控制效果较差;螨蚜比增加到1∶1时,24 h、48 h的桃蚜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73.22%和75.38%,表现出一定的控制效果。在螨蚜比相同的情况下,48 h与24 h的桃蚜校正死亡率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中华甲虫蒲螨在24 h内基本完成了固定寄生,超过24 h后虽然校正死亡率还有所提升,但效果已不显著。

表2 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室内防治效果Table 2 The indoor control effect of P.zhonghuajia against M.persicae

继续观察发现,中华甲虫蒲螨可以寄生在桃蚜虫体上并膨腹发育(图1),但数量较少,仅占释放数量的1/5左右,且常常多个蒲螨寄生在同一桃蚜虫体上。多个蒲螨寄生在同一桃蚜虫体会导致蒲螨营养不足,膨腹体发育较小,不能正常生产后代,或仅有2~3头蒲螨产出。

图1 中华甲虫蒲螨寄生桃蚜第6天时的状态Fig.1 The state of P.zhonghuajia parasitized M.persicae for 6 days

2.2.2 田间试验 释放中华甲虫蒲螨对田间桃蚜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防效随着释放量的增大而明显提高(表3)。每被害梢释放2管,释放10 d后防效可达到82.74%,效果明显。

表3 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田间防治效果Table 3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P.zhonghuajia against M.persicae

3 结论与讨论

段东红[11]和韩晋杰[12]利用蒲螨进行了蚜虫防治研究,二者试验方法和结论相似,均证实大量释放蒲螨可以有效防治多种蚜虫,防效可达90%以上,甚至100%。本研究中田间释放释放中华甲虫蒲螨雌成螨10 d后对蚜虫的防治效果为82.74%,低于前人的研究结果。段东红[11]的研究中蒲螨对国槐蚜的室内防效较差,平均致死率仅为53.35%。可以看出,蒲螨对不同种类蚜虫的致死能力不同。另外,释放方法不同,也可能是造成防效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了1头中华甲虫蒲螨雌成螨在1个60头桃蚜的群体中寻找、叮刺杀死桃蚜的行为过程,结果显示,整个过程蒲螨最短仅需要6 min 48 s,24 h最多可杀死5头桃蚜,平均杀死量为3.6头,对桃蚜表现出了一定的致死能力,与已报道的对苹果黄蚜的致死能力[18]相当,但不及蒲螨对小蠹虫的致死能力(1头蒲螨可杀死20余头小蠹虫)[2]。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在60头桃蚜的群体中,按螨蚜比1∶4释放蒲螨时,24 h桃蚜校正死亡率为20.38%,高于该释放比例下24 h苹果黄蚜的校正死亡率(13.66%)[18],但与蒲螨的单头致死能力不符;随着释放比例的增加,桃蚜校正死亡率逐渐升高,当螨蚜比达到1∶1时,24 h桃蚜校正死亡率为73.22%,低于苹果黄蚜的校正死亡率(89.15%),与螨蚜比1∶4处理的研究结果相反。推测可能原因有3个:(1)中华甲虫蒲螨的不同个体会对同一桃蚜多次重复叮刺;(2)大量的蒲螨相互干扰,爬行离开;(3)蒲螨在较光滑、无绒毛的桃树叶片上更容易扩散,也更容易爬出叶片不返回。在显微镜下的观察结果也证实了以上3种情况的存在。

本研究中制作了适用于田间防治的蒲螨释放管,在释放量为2管/梢时,释放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到82.74%,说明蒲螨可以作为一种生防手段用于桃蚜的田间防治。本研究结果也为同类型害虫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思路和途径。

猜你喜欢

桃蚜甲虫蚜虫
桃树抗蚜材料中桃蚜取食行为的初步分析
吓人的小甲虫
蚜虫婆婆
两次用药控制全年桃蚜技术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甲虫有身铁布衫
酷甲虫“屎”里逃生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EB-82灭蚜菌对桃蚜的生物测定及温度、湿度对其毒力的影响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