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上陶刻之路,走进陶刻世界

2022-02-13张明敏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手作紫砂陶陶刻

张明敏

我决定走上紫砂陶刻这条路时,是在国外。虽生长于中国的陶都,周围的祖辈均在从事着与紫砂相关的工作,儿时的玩伴也陆续进入这个行业,我却去了理工大学,并且在读到硕士后留学新加坡,与紫砂渐行渐远。新的生活,陌生的国度,我才明白只有身处在异国他乡的境地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家国之情。后偶遇国外的朋友拿了把紫砂壶,平日并不多话的我,那时那刻竟如数家珍般侃侃而谈,朋友惊讶于我的专业和我眼里的光,于是,我自豪地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中国宜兴。这是一把以陶刻为饰的紫砂壶,一面刻字,一面刻画,我给他们讲这句诗的由来、这幅画的深意,进而讲到了紫砂陶刻这门工艺。从它的诞生到后来的发展壮大,从它对紫砂壶艺的影响到它存在的意义,那是我第一次正视这门艺术。因为从小在紫砂的氛围中长大,无论是制壶还是陶刻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如同吃饭、睡觉,正是这种熟悉的日常,反而让我没有去真正地关注这种以刀为笔、方寸之间展现中国书画和中国文化的传统技艺,犹记得他们的惊叹与感慨,犹记得那时心理油然而生的对家乡、对祖国、对紫砂文化、对陶刻工艺、对华夏文明的自豪与骄傲。也许那时就有了一些萌芽,也许是失去才惊觉曾经的拥有。我回国后从事了一段时间的电子专业工作,却愈发怀念家乡那一抔土的模样,在众人的不解中,还是离职回到了家乡,开始从事紫砂陶刻的工作至今,期间,幸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为师,有机会学习,精进自己的陶刻工艺。

紫砂壶艺的装饰艺术有很多,陶刻、泥绘、彩绘、贴花、镶嵌等数十种,而其中以陶刻成就为最。无论是历史地位还是市场占比,陶刻都是目前为止最主要的紫砂装饰艺术。首先,紫砂陶刻开创了紫砂文人壶的繁华盛世。紫砂壶,本是日用的饮水器皿,后来得到文人的关注,在他们的参与创作中,以陶刻为饰,这壶便有了欣赏性、文化性,进而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实用艺术品。从实用器皿到实用艺术品,紫砂陶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以紫砂陶刻为表现手段的文人壶,是紫砂壶艺中最璀璨的一环,这是其他陶瓷艺术鲜少拥有的文化瑰宝,在世界陶瓷史上熠熠生辉。其次,紫砂陶刻增加了紫砂壶艺术上的深度与广度。紫砂陶刻看似简单的镌刻背后是多种艺术领域强有力的支撑,紫砂、书画、篆刻、文学,缺一不可,所以紫砂陶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手作工艺,这是它的难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另外,“壶随字贵,字依壶传”,这是文人壶的鼻祖先师陈曼生提出来的经典名句,紫砂以永恒的方式保留了名家的墨宝,而题刻上名家墨宝的紫砂制品,不仅增色还可增值,这是古今通用的市场价值的潜规则。无论是欣赏性的叠加、文化性的深拓,还是艺术价值的提升,紫砂陶刻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存在,也更为人青睐。

前文中有说,紫砂陶刻是一门集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手作工艺,这既是它的魅力所在,也是它的难点。首先,紫砂陶刻是建立在篆刻艺术基础上的陶刻,那么“刻”是它的核心技术。紫砂陶刻以刀为笔,笔有笔法,那么刀自然亦有刀法,比如鲍志强老师的“乱刀刻法”,个性鲜明。无论哪种刀法,若要想体现出中国书法的气韵,那么运刀时需一鼓作气,气脉连贯;若要想体现出中国画的意境,那么运刀时需细腻入微,深入浅出。用刀定不及用笔自在,而陶刻却需要用刀如用笔般的自如,这样的运刀少不了台下十年的苦练。其次,紫砂陶刻是建立在书画基础上的艺术表达,那么“书画”是它的核心内容。书画一般指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这二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追求意境和神韵。会书会画,才能了解其中真意,进而刻出其中神韵。另外,章法布局是一切美学活动的结构框架,书画中极为讲究,陶刻如是。在方寸之间体现万千意象,布局章法是重要的一环,是书画功底的一部分。古往今来,在紫砂陶刻史上留下灿烂篇章的名家无不精通书画艺术,古有陈曼生、瞿子冶、梅调鼎等,今有任淦庭、徐秀棠、鲍志强等。可见,若想在紫砂陶刻上有一番作为,就要在书画领域有所造诣。再次,紫砂陶刻是以紫砂为载体的一门手作艺术,这个载体不同寻常。其一,它有自己的形式,以紫砂壶为例,是砂质、弧面的方寸大小的立体,完全不同于在纸张上写书绘画;其二,它有自己的泥性,因为一般是在未烧制的生坯体上陶刻,所以赋予其上的陶刻要深谙它的脾气秉性、拿握的姿势与角度、下刀的方式与力度等均有考究,稍有不慎,容易损坏坯体。其三,它有自己的内涵。一把壶一个故事,每把壶都有自己的思想态度,而陶刻的存在或为装饰,锦上添花,即便作为主角,也要和载体和谐共生,如此才能相得益彰而非画蛇添足。

总 结

鲍志强大师曾说:“加强国学和中国文化艺术的修炼,饱读史诗,博览经典,能书善画,做一个学者型、文艺范、有独门绝艺的紫砂工艺大师,我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境界就在于斯。刀笔天地、壶里乾坤,我将锲而不舍,以加倍的努力回报生我养我的这一方土地。”我想,这里有紫砂陶刻这门手工艺术的精髓所在,也是对走在紫砂之路上作为后辈的我们的最好教导。

猜你喜欢

手作紫砂陶陶刻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手作之美:术到极致 几近于道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陶刻作品《十八罗汉拜观世音》的造型意蕴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龙舟手作记忆
贵州最美乡村——陇脚村·手作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