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彰显机构编制部门担当

2022-02-13陈潇

中国机构编制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中国式现代化

●陈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军号。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既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机构编制部门在这个新的历史征程中不能缺席,更不能缺位,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核心任务做到“六个坚持”,切实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彰显担当。

一、坚持党的领导,找准坐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质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湖南省委编办要切实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工作,继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贡献力量。立足政治机关定位,把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重大政治原则,着力从制度安排上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体制优势,始终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鲜明体现党的意志、立场、原则,确保党对国家和社会实施全面领导的制度得到加强和完善。立足参谋助手定位,认真当好党委、编委的参谋助手,围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集中统一和高效实施,确保党的执政资源始终得到科学、规范和精准配置,为国家治理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立足办事机构定位,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编委和本级党委、编委有关机构编制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履行好深化机构改革、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推进机构编制法治建设等工作职责,确保党中央的指挥棒指向哪里,机构编制工作的改革重点就放到哪里,机构编制资源就投向哪里、保障到哪里。

二、坚持以民为本,站稳立场

中国式现代化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将人民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以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独特品质。湖南省委编办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深化机构改革、健全机构职能体系、优化编制资源配备等方式,为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提供更有效的形式和更有力的保障。要着眼群众之急难愁盼,努力破解影响人民利益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难题,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卫生、应急管理、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民生一线领域倾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人民性的鲜明特质。要着眼均衡性和可及性,围绕共同富裕这一战略目标探索实践路径,深化党政群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落后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可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三、坚持系统观念,服务思维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立体式全方位的现代化,极大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湖南省委编办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要树立“一盘棋”思维,增强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自觉性和行动力。服务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紧围绕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机构编制角度助力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积极面对和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需求,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服务于各领域各行业改革,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充分发挥机构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服务、牵引和助推作用,使各项改革工作紧密衔接、互为配套。特别是对党的二十大部署的工青妇群团组织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改革任务,提前研判,主动谋划,不断提升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服务于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风险意识、斗争本领,既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把群众的美好期待变为现实;又要实现高水平的安全,为国家安全体系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在各项机构编制工作中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筑牢坚实可靠的安全屏障。

四、坚持立足实情,稳中求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带领全国人民从“没有现成的路”的地方蹚出来、闯出来的,它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湖南省委编办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立足实情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坚持从国情省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作为超大规模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力,在战略方向、方针政策、立场原则上坚决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不能犯颠覆性、原则性错误。坚持从问题导向出发,以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突破口,有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研究什么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开展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摸清实际情况,拿出有效对策,不断提升机构编制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在破解问题中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坚持从基层实际出发,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让政策向基层倾斜、权力向基层下放、资源向基层集中,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方式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把握好出台政策和改革管理措施的时、度、效,确保风险可控、效果可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层“土壤”。

五、坚持创新挖潜,动态调整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不同的人口规模,意味着迥异的现代化难度系数,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人力资源需求,对编制资源的科学、合理和有效配置提出了极高要求。湖南省委编办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要拿出过硬举措、真招实招,切实强化机构编制资源管理。以全局思维配置资源,坚持“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的思路,围绕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重点所在,主动对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同向配置编制资源,以编制资源的高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以创新思维配置资源,树立“蓄编”意识,在省市县三级推动建立各级各类“编制池”,通过改革管理举措有计划有步骤回收“沉睡”编制,确保有编可调、形成储备;丰富手段,在过去统筹使用基层法院、中小学校、公立医院编制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调剂编制的途径,选准领域和方向开展可行性研究,实行科学测算和调配。要以动态思维配置资源,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发展条件和事业需求来改变编制供给方式和数量,通过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准确掌握各行业、各领域当前的实际运转情况和用编需求情况,动态调整调剂,破除编制“一核定终生”的传统做法,确保好钢始终能用在“刀刃”上。

六、坚持守土有责,刚性约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要求,表明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必然也是法治化的进程,必然以法治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湖南省委编办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要坚持依法管编、依规管编,不断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强化机构编制制度建设,贯彻“编制就是法制”的要求,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机构编制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完善机构编制部门对机构编制事项的审批管理制度,健全机构编制标准体系,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机构编制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机构限额、领导职数、编制种类和总量等规定,继续深入推动机构编制专项检查与巡视检查深度融合,建立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巡察、组织、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强化机构编制纪律要求,按照《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和有关处理和问责规定,严肃查处“三超两乱”违规行为,开展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集中清理整治行动,加大典型案件通报力度,强化措施,主动出击,维护机构编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巩固各项改革成果。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 义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中国式性感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