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是创新陶瓷装饰的根本

2022-02-13陈连义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玉琮纹饰万物

陈连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众所周知,陶瓷是中华文明的耀眼文明。随着考古发掘,中国陶最早出现在两万年前左右,江西万年山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世界级洞穴遗址,年代距今约2万年至9000年。裴李岗文明产生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有8000年至1万年左右。瓷起源于中国商代,形成于中国汉代,辉煌于中国宋代,被国际称为china,陶瓷让世界人们受益匪浅。陶瓷不但影响到人们的物质生活,更重要的是满足了人们精神世界的需求。陶瓷分为三类,即古代为礼器、燕器、养器。今为艺术陶瓷、实用艺术陶瓷、生活陶瓷。不管哪一类陶瓷,除了陶瓷本体外,为了更好地美化和表达陶瓷精神,均有在瓷器本身再创造的需要,这就是陶瓷装饰。其主要手段为陶瓷雕塑、浮雕、镂雕、刻画、绘画等等,这些都属于陶瓷装饰。因为陶瓷不仅要求其造型美观,更要有陶瓷本身所要表达的精神文化,抒发创作者的精神感情,体现时代文明特征。新时代,为了创作更好的陶瓷作品,必须先继承好中华文明的陶瓷装饰文化,还要与时俱进地传承创新发展好。

一、中国传统陶瓷纹饰渊源

中国传统纹饰跟先祖对自然的认识有关系,远古时期的先祖认为万物皆有灵,为了生活平安幸福,他们对万物都膜拜,如对天、地、日、月、山、水、风、火、云、雷、闪电、花、鸟、虫、鱼、草木、藻、兽、人物、风景,还有派生出来的神仙、神兽等等。

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有其德。古人对万物的膜拜就是拜万物的厚德。如天德、地德。天德,万物之始,一统天下。《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地德,首出庶物,万国威宁。地生载万物,博厚无疆之象。乃顺成天,万物资生。用动则浊,用静则清。所作有顺,万物皆成。

天有下济之德,地有谦卑之德,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故古人效法学习天地之德,顺天地之意,就用天之圆、地之方的纹饰表示敬仰,然后用在各种器物上,一代一代地继承发展。

早期的谷饰纹是以谷子的形状,取其谷可养生之意,对谷神的崇拜,寓意为五谷丰登,富贵有余,后来逐渐演绎为乳钉纹饰。蒲饰纹指带有极浅的六角形格子纹,取蒲能织席可以安人之居,寓意为平安吉祥。蚕饰纹是按照蚕的形状作纹饰,因蚕丝可做成衣服,可遮体避寒,寓意为丰衣足食、吉祥如意等等。

就这样这些天纹、地纹、日纹、月纹、山纹、水纹、风纹、火纹、云纹、雷纹、闪电纹、花纹、鸟纹、虫纹、鱼纹、草木纹、藻纹、兽纹、人物纹、蒲纹、蚕纹、螭纹、兽面纹、花鸟纹、鱼藻纹、瑞兽纹、龙凤纹、人物纹、故事纹、风景纹饰出现在各种不同材质的器物上,以表对万物的敬仰并效法其德。例如玉器、青铜器、木器、铁器、金器、银器,还有陶器等等。这些都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多年的智慧结晶,都是当时人们对万物的认识和意识形态的体现,都具有时代的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对生产、生活、国家、社会、人与自然、宇宙万物的美好祝福与期盼,是对众生万物和谐相生的吉祥愿望。这些优秀的纹饰文化,不仅对中国有很大的影响,还对国际有着更大的影响,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影响着全球陶瓷文化发展。

二、中国传统陶瓷纹饰运用

中国陶瓷装饰的运用,有单一纹饰,也有组合纹饰,都是为了陶瓷文化内涵的需要,更能体现陶瓷的文化精神,更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和物质的需求,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意识形态。

《玉琮》,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外方,“璧圆象天,琮方象地”,是古代人们对天地神祗的敬畏、膜拜与感恩。发掘较早的玉琮出土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最多。20世纪人类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也出现了玉琮。以上充分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为华夏文明的同源文明。

玉琮是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1],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2]这是对《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不菲的描述,而在当今依然价值高昂。2014年4月8日,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陶瓷届的陶瓷拍卖故事。一件小小的由玫茵堂珍藏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苏富比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上,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陶说》载:“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3]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成化皇帝欣赏宋代人画的《子母鸡图》时,看到母鸡一家快乐觅食的幸福场景,感受颇深。他和万贵妃两人真心相爱,却无子嗣,万贵妃深感愧疚。朱见深皇帝下令把《子母鸡图》烧在缸式的酒杯上,烧成后,再送给万贵妃,让万贵妃可以天天感受阖家幸福的获得感,以此来慰籍万贵妃。

清朝的乾隆皇帝模仿《成化鸡缸杯》创作了《粉彩鸡缸杯》,并御题诗一首:“李唐越器人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殷周鼎彝世颇多,坚脆之质于焉辨,坚朴脆巧久暂分,立德践行义可玩。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乾隆丙申御题。”诗尾落红彩“三”、“隆”两枚印文。可见《成化鸡缸杯》陶瓷装饰的文化影响之深远。

精良的陶瓷装饰作品,不但能够充分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够促进文化经济的发展,为将来人们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奠定基础,这些优秀的传统陶瓷装饰文化将会传承经久不衰,人们会从中吸取营养,创作出更加上乘的陶瓷作品。

三、陶瓷纹饰的继承与创新

在当下,陶瓷纹饰的创新要以新时代人们对自然的认知为基础并继承好中华优秀的传统陶瓷纹饰,体现出新时代的意识形态,满足新时代人们的精神和物资的需求。如新时代的作品官窑《焦桐尊》。

《焦桐尊》是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弘扬焦裕禄精神、廉政文化建设而文创成的官瓷文化艺术品。以中国五大名瓷中的厚重开封北宋官瓷为文化载体;以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兰考栽的桐树所开的桐花为母体,以中国汉代玉尊为基础;以总书记概括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五种精神“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为内涵。经过四年的锤炼继承并创新而成,具有新时期、新常态的时代文化艺术特征。

全球信息时代,国际文化趋大同,沟通畅通无障碍,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和合共生,也更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建幸福美丽的地球家园。陶瓷文明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而演进,陶瓷装饰亦随着人们的审美变化而创新,社会的需求是陶瓷创新的目的,体现新时代的意识特性,表达新时代人们的愿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承好中国优秀的陶瓷装饰是创新好当代陶瓷作品的根本,没有好的继承,创新就会成为无根之花,无基之厦;继承是根本,创新是结果;继承和创新相互成就。这样一来,在良好的继承基础上,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具有新时代意识形态的陶瓷作品,满足新时期人们对物质与精神需求,这样的陶瓷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才能流传久远。

猜你喜欢

玉琮纹饰万物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雕漆纹饰的修复
华西系玉琮功能新蠡测
玉琮谜踪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吉利永长——中国传统纹饰之回纹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