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安画派在新时代的审美启迪与精神引领

2022-02-13洪丹璇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清气新安画派

洪丹璇

汕头画院 广东汕头 515031

对于新安画派的定义、绘画作品风格及绘画美学思想等的分析,已经有很多国内外学者讨论与研究过,安徽已对新安画派①有清晰的定义,另外安徽省文艺界一直重视传承与发展新安画派,举办过几场以新安画派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坚持组织国内学者对新安画派进行深入研究与学术分享,本文是在前辈、同仁的研究基础上,挖掘新安画派的艺术作品以及艺术理念在新时代画坛的审美启迪与精神引领作用。

1 新安画派作品中的“清气”美学精神与审美启迪研究

山水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它不同于西方的风景画,其中很重要的区别就是它的审美价值是画家通过画笔描绘出与人们现实世俗世界不同的境界,能使人们产生美的想象与感受,使人们的心灵享受到不同于尘俗生活的清逸、高雅、幽静等的意境,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暂时的放松与解脱,故作品中的清气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清、清气是中华美学精神和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概念。

1.1 新安画派作品的“清气”的美学品评分析

清,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是水清。在世界艺术中不同画种之间有很多方面的差异,其中一个非常基本的区别是绘画使用材料不同,不同材料属性创造出来的绘画作品的审美也就自然有所区别。而中国画的材料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画颜料(主要有矿物质颜料与植物颜料)与墨都需要用清水来调,如“墨分五彩”是通过墨与水的不同比例调配来分开墨色的层次;中国画的纸(特别是生宣纸),需要画家对毛笔中的水有很好的控制能力,通过运笔的徐疾与纸张品性的选择来控制水在宣纸上的走势,其中主要的两大材料都与水息息相关。水的特性有清与透,在这一点上注定好的中国画效果必须是清的,有清气的。而中国人对水有特殊的情感,老子著名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对水最高的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以清、清气为上品,这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如在人的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嗅觉这五种器官感觉中,常常见到与“清”相关的评价词汇。如在视觉当中,评价一个人的外貌时有“清秀”(“秀骨清像”就是古代对人物较高的评价,这里不予赘述),评价透明物体时有“清澈”;在味觉中,评价酒等液体有“清醇”,评价食物时有“清口”、“清甜”等;在听觉中,形容声音好听有“清朗”、“清脆”;在触觉中,评价材质好的玉石时有“清润”,说到夏天的井水有“清凉”;在嗅觉中,评价花香时有“清香”、“清甜”等。可见“清”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有很高的评价。

中国人的品评中“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观念,在绘画的艺术上也一样,一幅画的艺术水平的高低,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评价就是有没有“清气”。著名理论家陈传席先生在评论绘画的时候非常重视“清气”,“凡是好画,都必有一股清气……必须有清气作为基底,才可称为高雅的艺术。”[1]新安派画家的山水画总体特点是:题材多是以黄山为表现对象,笔墨线条功夫好,画面简洁、宁静、清逸,特别是在优秀的作品画面中有一股逼人的清气,特别是渐江、汪之瑞的作品。关于新安画派作品的评价,清代著名的美术史家张庚在他的《国朝画征录》中就有“新安画家多宗清閟法者,盖渐师导先路也”,“清閟”就是新安画派优秀作品的直观感受,“清”就画面的清气,“閟”有幽静的意思。

1.2 新安画派作品的清气的来源、根源

新安画派画家注重自身修养,画家的心中有清气,下笔自然不会污浊。清气是在画面中体现出来的,见于笔墨之间,但最根本的还是在艺术家本身的品性与修养上,如果艺术家内心的世界是干净的、纯洁的,下笔时清气就自然而然地来。如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渐江的艺术思想是受六朝宗炳的影响,在生活方面与宗炳一样,常年与山为友,用画笔描写眼中的山水形象,他并没绘画理论方面的专著,他的艺术主张主要从他的零散的诗文画跋中可见,他在五明寺生活的时期,他的画斋就取名“澄怀观”、“澄怀轩”,用的就是宗炳著名的言论“澄怀味象”中的“澄怀”二字,面对大自然的山水进行“澄怀”,“澄怀”就是要通过自我内心的反思,去掉一切污浊、邪恶、世俗、势利的心,从而提高自身的情怀与道德修养,使内心充满清气、正气,然后这股清气、正气就随着画笔留在画面中,中国画传统历来是非常强调对画家自身的修养。

其二新安画派的画家注重观察与亲身感受,把黄山的精神气质在画笔中表达出来,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就自然带有“清气”。中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描写其外在的形状,而是要注意观察对象的精神特质,六朝时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就提出:“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在描写嵩山、华山等的时候要把它的“秀”、“灵”等特质表现出来;同时期略后的王微就在《叙画》中提出绘画“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中国绘画在很早的时候就自觉表现对象的精神气质,这比西方的艺术要早得多。黄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的特点主要是峰林结构,峰落极多,峰与峰之间错落有致,在这峰落之中又古松隐现于云海之中,显得非常有灵气、清气,新安画派画家抓住黄山的这一特点,故其优秀的作品中皆有“清气”。

1.3 新安画派的清气特点对新时代画坛的作用

当下画坛中,有的艺术家打着当代艺术的一些理论旗号,在中国搞起了一股浊、丑、怪、污的艺术作品,这是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的,我们要借新安画派艺术的这股“清气”来净化中国画坛中的污气、浊气、邪气。早在六朝时期,王微在其《叙画》中就提到“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美的享受,中国崇尚天地人合一的自然观;宋郭熙《林泉高致集》中“尘嚣韁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道出山水画的社会功效,特别是在当代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身处于急躁、快速的发展中,身心都有非常大的压力,艺术作品需要给人以心灵的放松与精神的安放;陈传席先生在其《中国山水画史》中就提到“山水画的审美价值首先在于其以不同尘俗的境界引发人美的向往”。

艺术家的人格修养必须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必须以整个时代的精神做为自身的支柱,如石涛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一个画家即使艺术的技巧多么高,如果没有正确的意识形态,没有时代的土壤的滋养,便会受到时代的抛弃,故此做为新时代的画家,必须自觉承担起国家文化强国的责任,承担自己作为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创作出时代需要的艺术作品,能为时代所用,同时也成就自己的艺术。

2 新安画派“师造化”艺术理念在新时代的运用与意义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中,山水艺术形象常存在着概念化的现象,画家在表现山水的时候,缺乏具体山水的自然个性,使观者难以看出画家表现的是哪里的山水,而新安画派画家就很好地注意到这个问题,其山水画主要以黄山的自然景观作为描绘的对象。在其代表性的作品中,可见清晰明显的黄山面貌,这正是因为该画派的主要画家都主张在“师传统”的基础上“师造化”。

新安画派的画家到真山真水中去体验生活、观察思考,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抓住黄山特有的精神气质。当改画派画家遇到新特点的山水形象,当传统笔墨语言不足以表达面前的山水时,就迫使画家需要思考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绘画技巧的发展,常常是在掌握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一个画家艺术水平的提高必须具备踏实的技术基础,面对新的环境,当旧的技法无法满足新物象的表现时,画家在写实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如渐江的山水画就是这样来的,他的诗中也可见他以天地自然为老师,“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岩独杖藜”,他面对黄山这个花岗岩特质的山峰,山体上没有绿荫的覆盖,有的是石壁缝隙中坚持生长的松树,十分显眼。他在艺术上多受倪云林的影响,而倪的山水更多是表现南方土质的小山峰,这物象与黄山的形象存在很大的差异,渐江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探索出自己的艺术表现方法,因为黄山是石质的山体,山体给人坚挺、干净的视觉感受,且是由大小相间的石块构成的,他就抓住黄山这个特质来表现,在他的画中,几乎都是用大大小小的几何图形来表现黄山的众多峰落,山体用渴笔勾勒其外形,极少用皴法,而是大面积留白,这样的语言处理很好地把黄山给予人的精神特质感受表达出来,大面积的留白给人纯净、高洁、清雅、宁静的感受。这样他才能创造出新安画派既有传统又有新貌、清气逼人、静逸的艺术风格,他最后十几年时间几乎都在黄山中度过,每日与黄山为伴,倾尽自己的画笔去表现黄山特有的面貌,特别是传为他所作的《黄山画册》,其中的山水都能直接看出是哪个山峰或者景点。

3 结语

一个画派的影响与价值,最终是看其作品,最根本的是创作生产出更多更高水平的优秀艺术作品;对一个画派的作品的评判最终是要看人民的评判,《意见》中指出,“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是否能创作出符合人民的审美需要,是否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的力量为评判的标准。新安画派的发展需要在坚持优秀自身传统的基础上,思考新时代新安画派发展如何把中华传统美学精神进行创新性发展的问题,就是思考如何守正与创新的问题;传承新安文脉文化,弘扬新安画派的艺术,发挥新安画派在新时代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绘画树立绘画艺术的独特艺术话语体系、树立中华民族特有的绘画艺术审美评判体系、构建中华美学的话语体系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清气新安画派
《清气满乾坤》
新安滩
《清气满乾坤》
威尼斯画派——文艺复兴最后的辉煌
张新安教授简介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清气满乾坤
新安滩
立体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