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咸水灌溉下硅肥对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2022-02-13韩晓楠孙书洪马文慧

节水灌溉 2022年1期
关键词:咸水叶面积施用量

韩晓楠,孙书洪,2,马文慧,薛 铸,2

(1.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天津300384;2.天津市农业水利技术工程中心,天津300384)

0 引 言

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在农业灌溉方面,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资源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硅肥是水稻生长所需的第四大营养元素,能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改变叶片形态、提高抗倒性、增加干物质积累。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探究其合理的硅肥-微咸水灌溉方式,对于开发利用微咸水资源,减轻土壤盐渍化,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以及发展农业、种植业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国外的一些学者采用2.4~4.8 g/L微咸水灌溉,在合理的田间管理下,棉花的产量较之前淡水灌溉反而有所增加[1]。在我国,通过开展微咸水灌溉,发现土壤中累积的盐分有着明显的下降,微咸水灌溉对盐分可以起到一定的淋洗作用[2];而在微咸水灌溉的基础上,通过施肥管理等手段可以进一步起到控盐增产的作用[3]。目前在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施加硅肥对水稻盐分胁迫的缓解作用尚未有系统研究。因此本试验通过开展试验研究,探究不同盐分胁迫下施加不同硅肥量对水稻生长性状的影响,以期找到最佳水肥盐调控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滨海地区农业节水研究中心试验站进行,地处北纬38°85′,东经117°21″,属华北平原,地势平坦。试验地属暖温带季风型气候,全年降雨天数约为65~75 d,年平均降水量550~650 mm,降雨多集中在6-8月,降雨量占全年约70%左右。日照时数约为2 600~2 800 h,日照时间较长。在试验基地内布设气象站,全年对降雨及蒸发进行监测,水稻生育期内气象条件见图1。试验地四季变化明显,春季约70 d 左右;夏季长达90~110 d,天气炎热,风速较小;秋季约65 d左右,降雨集中,风速较小;冬季天气寒冷,风速较大,平均风速为2~4 m/s,平均气温在10~13 ℃,多为西南风。试验基地地势平坦,0~60 cm 土层干容重为1.46 g/cm3。试验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11.9 g/kg,水解氮含量为55.4 mg/kg,速效磷含量为6.4 mg/kg,速效钾含量为156 mg/kg,硝态氮含量为8.1 mg/kg,土壤pH值为7.93,见表1。

表1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Tab.1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图1 2020年生育期内气象数据Fig.1 2020 meteorological data during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1.2 试验设计

水稻品种选用“津原89”,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水稻试验测坑尺寸为1.2 m×0.9 m×1.0 m(长×宽×高)。每测坑栽插24 穴、每穴6 苗、行距30 cm、株距15 cm。试验肥料统一采用尿素(N 46%),复合肥(N 24%,P2O520%,K2O 10%),硅肥(SiO2≥290 g/L)采用叶面喷施。在各生育期分别对水稻进行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灌溉,设置3 个微咸水矿化度处理(W1,W2,W3)和1个对照处理(CK),矿化度分别为3、4、5 g/L和0;设置3 个硅肥水平(F0,F1,F2),施肥量为0、6、12 kg/hm2,共12 种处理方式[4],每种处理方式3 组重复。试验期间,对不同处理组的水稻均进行充分灌溉,试验处理见表2。

表2 试验处理设计Tab.2 Design of experimental treatment

表3 2020年施肥情况Tab.3 Fertilization in 2020

1.3 指标测定方法

1.3.1 株高测定

选取各个不同试验处理的测坑里代表性5穴,测量由土面量至第二高度叶尖与第三高度叶尖,取其平均值为该穴平均株高。

1.3.2 叶面积测定

水稻叶面积计算式为:

式中:k为修正系数,取0.75;L为叶片最大长度,cm;W为叶片最大宽度,cm。

1.3.3 水稻穗粒数测定

选取不同试验处理的测坑里代表性5穴,数出每穗所结穗粒数,最终取其平均值。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根据服务性企业的数据,对利润与市场份额在企业中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企业的利润中顾客的忠诚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重要因素。每争取一位新顾客所花成本是维系一位老顾客的5-10倍;而维系一位老顾客给予企业的价值是开发一个新顾客所无法给予的。在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二八营销法则也表明,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企业经营利润的最大来源是占企业顾客群体中20%的忠诚顾客的重复购买[2]。这些数据表明了忠实顾客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及提高顾客忠诚度的必要性。

1.3.4 水稻千粒重及产量测定

(1)先将样本穗子的籽粒全部脱粒,然后用清水漂洗,将空秕粒和饱粒分开,沉入水底的是饱粒,漂浮在水面上的是空秕粒,分别捞出置于烘箱中烘干或太阳下晒干后,分别计数。

(2)饱粒数的计数方法。先称取饱粒总重(精确至0.01 g),然后随机称取3个30 g饱粒,分别数记其粒数,求得饱粒平均千粒重,就可算得总饱粒数。

(3)结实率和千粒重。结实率为饱粒数占总粒数的百分率。千粒重为1 000个饱粒重量,单位为g。

(4)产量。在成熟期时,于每测坑随机抽取5 穴进行取样,测定其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成粒数、千粒重等。此外,还统计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选取1 000粒进行测定),并求出其理论产量[5]。

1.3.5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计算公式为:

式中:WUE为水稻灌溉水利用效率,kg/m3;Y为作物产量,kg/m3;I为灌溉用水量,m3/hm2,P为降雨量,m3/hm2。

1.4 数据处理

试验针对水稻全生育期,在各生育期对其生长形状进行测量取样,数据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 和SPSS 26.0 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趋势一致,重复性较好,以2020年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硅肥量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不同微咸水灌溉模式下对水稻株高的影响不同,水稻植株生长环境的肥力水平影响着株高的发育,施加一定量的硅肥能整体促进株高的增长,进而影响水稻产量。由图2(a)可知,水稻在全生育期淡水灌溉下,适量施加硅肥能明显发现株高增加,而由硅肥施用量为6 kg/hm2增至12 kg/hm2时,株高反而由提高4.96%变成减少11.24%,说明硅肥在淡水灌溉处理下并不是一味的促使株高增加,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稻株高,在该灌水矿化度下,硅肥施用量为6 g/hm2最佳。由图2(b)可知,在全生育期3 g/L 微咸水灌溉下,能发现硅肥的施用能使株高增长,少量的硅肥不能明显促进株高的增长,当施加12 kg/hm2硅肥时,株高可提高14.51%,在该灌水处理下,说明硅肥能促进水稻株高增长。由图2(c)可知,在全生育期4 g/L 微咸水灌溉下,水稻株高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施加6 kg/hm2、12 kg/hm2硅肥比未施加硅肥的处理分别提高7.62%、20.00%,说明硅肥能缓解盐分胁迫,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由图2(d)观察可知,在全生育期5 g/L微咸水灌溉下,施加硅肥对水稻株高的增长无明显变化,此时12 g/hm2的硅肥施用量已经不能抑制该矿化度下的盐分胁迫,该矿化度能够明显抑制水稻生长,对其生理发育造成影响,施加硅肥已无法缓解其盐分毒害。经过分析水稻株高在不同灌水矿化度下的变化情况,能够发现硅肥在淡水情况下作用效果不明显,而在盐分胁迫下能够明显起到缓解作用,促进植株生长发育,但在重度盐分胁迫下已无法缓解其盐分胁迫对水稻生理损害。

图2 不同水处理下硅肥对株高的影响Fig.2 Effect of silicon fertilizer on plant height under different water treatment

由表4可以看出在所有处理中,各个生育期对水稻株高的影响未存在显著差异。在淡水灌溉水平下,施加硅肥,分蘖期、拔节期存在差异。在3 g/L 微咸水灌溉水平下,施加硅肥在拔节期对水稻株高有影响。在4 g/L 微咸水灌溉水平下,施加不同硅肥量在不同生育期对株高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在灌浆期、成熟期差异尤为明显,说明硅肥在该矿化度下作用显著。在5 g/L 微咸水灌溉水平下,施加硅肥株高增长显著的为拔节期、孕穗期,显著性表现为F2=F1>F0,说明硅肥在该矿化度下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表4,分析施加硅肥在不同处理下各生育期的株高变化,表明施加硅肥在盐分胁迫下作用效果明显,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盐分胁迫,在不同的盐分胁迫下,应调节适宜的硅肥量,才能促进水稻株高的增长,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表4 不同处理下各生育期株高的变化 cmTab.4 Changes of plant height at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

2.2 不同硅肥量对水稻叶面积的影响

水稻叶面积的大小是反映水稻光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叶面积指数有利于水稻提高光合速率,从而提高光合同化能力,增加同化物的积累,加快同化物的转运,最终影响产量。由图3(a)分析可得,在淡水处理下,施加6 kg/hm2硅肥比未施加硅肥的处理叶面积增长0.56%,而硅肥量为12 kg/hm2比未施加硅肥的处理叶面积反而降低14.86%,施加硅肥比未施加硅肥处理下的叶面积增长更低,说明单方面增加硅肥量不能保证其叶面积增加,硅肥在淡水处理中的效果并不明显。如图3(b),在全生育期3 g/L 微咸水灌溉下,随着施加硅肥量的增加能促使水稻叶面积增加,当硅肥量为12 kg/hm2时比未施加硅肥的处理最多增长16.19%,说明硅肥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盐分胁迫,增大叶面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由图3(c)可知,在全生育期4 g/L 微咸水灌溉下,增加硅肥施用量能使水稻叶面积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施加6 kg/hm2及12 kg/hm2硅肥相较于未施加硅肥的处理,叶面积分别增长6.13%、18.45%,说明硅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由图3(d)可知,在全生育期5 g/L 微咸水灌溉下,能发现施加硅肥,可以保证水稻的基本生长,但在该盐分胁迫下,施加硅肥已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考虑盐分胁迫对其根部造成损伤,阻碍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叶面积的生长。经过分析不同矿化度下施加硅肥对水稻叶面积的变化,说明在一定盐分胁迫下,施加适量硅肥能缓解盐分胁迫,增大水稻叶面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图3 不同水处理下硅肥对叶面积的影响Fig.3 Effect of silicon fertilizer on leaf area under different water treatment

由表5可以看出在所有处理中,各个生育期对水稻叶面积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淡水灌溉水平下,施加不同硅肥量,只有分蘖期有差异。在3 g/L 微咸水灌溉水平下,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叶面积有差异,不施加硅肥与施加6 kg/hm2及12 kg/hm2硅肥之间无明显差异。在4 g/L 微咸水灌溉水平下,施加不同硅肥量在不同生育期对叶面积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在5 g/L 微咸水灌溉水平下,施加不同硅肥量对叶面积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拔节孕穗其有显著性差异为F2>F1=F0。表明施加硅肥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盐分胁迫,在不同的盐分胁迫下,应调节适宜的硅肥量,才能促进水稻叶面积的增加,从而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2.3 不同硅肥量对水稻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

由表6可以看出在所有处理中,各个生育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淡水灌溉水平下,施加不同硅肥量,产量存在差异,其中施加6 kg/hm2硅肥比未施加硅肥的处理减产19.15%。在3 g/L 微咸水灌溉水平下,施加不同硅肥量对穗粒数有明显差异,而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施加12 kg/hm2硅肥量的处理差异最为显著,比未施加硅肥的处理产量提高12.80%。在4 g/L 微咸水灌溉水平下,同样是穗粒数中的差异最为明显,差异表现为F2>F1>F0,施加6 kg/hm2、12 kg/hm2硅肥相较于未施加硅肥的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0.12%、14.66%。在5 g/L 微咸水灌溉水平下,施加不同硅肥量对穗粒数、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显著性表现为F2>F0>F1,在硅肥量为12 kg/hm2水平下,产量提高11.02%,表明施加硅肥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盐分胁迫,在不同的盐分胁迫下,应调节适宜的硅肥量,才能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基于本试验研究,在未施加硅肥、施加6 kg/hm2以及施加12 kg/hm2硅肥处理下,将水稻产量曲线拟合后,分别得到产量随盐分浓度的关系式,如图4所示。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952 6、0.943 4、0.938 7,对拟合曲线求解极值点,得出微咸水矿化度分别为2.12 g/L、2.49 g/L、2.56 g/L 时,产量有最大值为9 904.46 kg/hm2、11 015.65 kg/hm2、11 454.03 kg/hm2。因此,在考虑最优产的情况下,微咸水灌溉为2.56 g/L,硅肥量为12 kg/hm2时,产量可达11 454.03 kg/hm2。

由表6可知,各处理在灌水量相同情况下,同一矿化度微咸水不同硅肥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均有差异,淡水灌溉下,增加硅肥施用量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3 g/L 微咸水灌溉水平下,施加少量硅肥和未施硅肥无明显差异,施加12 kg/hm2硅肥差异明显,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2.84%;在4 g/L 微咸水灌溉水平下,施加硅肥能明显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01%、14.61%;在5 g/L 微咸水灌溉水平下,施加12 kg/hm2有明显差异,相较未施加硅肥提高10.95%,以上数据分析均说明在同一灌水处理下,施加硅肥有利于水稻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表6 不同处理对产量的影响Tab.6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yield

3 讨 论

水稻植株生长环境的肥力水平影响着其群体和个体的发育,进而影响水稻产量及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硅是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生长发育的有益元素,对作物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作物的干物质积累,减缓病害的发生,缓解作物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6]。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灌溉处理下,增加氮肥施用量均能显著增加水稻地上部的干物质积累量,水稻有效穗数显著增加,但可能会导致水稻千粒重的降低[7]。史栩帆通过模型对夏玉米在微咸水灌溉下的土壤水盐动态进行模拟,为微咸水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8]。牟晓宇等通过对冬小麦进行微咸水、淡水交替灌溉,发现在80 mm 淡水+80 mm 微咸水+80 mm 微咸水的处理下既保证作物的生长需求,同时能够节约淡水资源[9]。陈小飞等研究表明,适当的水氮耦合处理,在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的情况下,产量不但不降低反而有所提高,表明适当的低氮处理和浅湿干间歇灌溉模式有利于群体高产[10]。相关学者还以粳稻为试验材料开展了许多研究,张国良等[9]对水稻施加硅肥(0~450 kg/hm2)的研究表明,在大田基施适量硅肥,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商全玉等[11]认为施用适量硅肥(180~240 kg/hm2),能有效增产11.4%~24.4%;韦还和等[11]研究表明,硅肥的施用量为225 kg/hm2时能有效增产,最高产量为1.27 万kg/hm2,而产量随硅肥施用量增加而递增,结实率和千粒重则随之递减。杨国英等[12]研究表明,硅肥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施硅量为15 kg/hm2时效果最佳,水稻产量及品质最优。

本试验以天津地区“津原89”为研究材料开展试验,通过对生长性状及产量等数据分析,发现硅肥的施用在该试验中也是同样情况,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能有效促进水稻株高、叶面积的增长,提高水稻产量,这与相关学者研究施用硅肥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与米质等的结论相似[12]。通过试验研究,验证了良好的水肥耦合模式,不仅能减少用水量,还能使作物生长更优,并提高作物产量,通过分析在2.56 g/L微咸水灌溉,硅肥(SiO2≥290 g/L)施用量为12 kg/hm2时,产量最高为11 454.03 kg/hm2;在矿化度为5 g/L 的微咸水灌溉下,施加的硅肥量不能达到最优效果,但可发现硅肥能明显抑制盐分胁迫,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具体施肥量可进一步研究讨论。

4 结 论

在盐分胁迫下,施加硅肥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盐分胁迫。在淡水处理下,施加硅肥的作用并不明显,随着盐分胁迫程度的加深,硅肥量的增加能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重度盐分胁迫硅肥作用效果不显著,说明硅肥对盐分胁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对水稻生长性状产生影响。

(1)在不同矿化度微咸水灌溉下,增加硅肥施用量,能有效促进水稻株高、叶面积的增长,促进水稻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使有效穗数增加,提高产量。施用硅肥比未施用硅肥的株高可提高4.96%~20.00%,叶面积可增大0.56%~18.45%,产量可提高6.15%~14.62%。

(2)在灌水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增加硅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可达到1.73 kg/m3。

(3)结合作物生长性状、产量的分析结果来看,在2.56 g/L微咸水,12 kg/hm2施肥处理下,水稻生长性状生长最佳,产量最优为11 454.03 kg/hm2,可作为硅肥-微咸水灌溉试验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咸水叶面积施用量
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
干旱胁迫和施钾量对大豆叶片补偿效应影响研究
聊城市地下咸水地质特征与综合开发利用分析
淡水·咸水·微咸水在吹填土和吹填砂脱盐中的优化利用研究
旱田土壤调理剂改良酸性土壤的合理用量及蔬菜增产效果研究
磷肥不同施用量对辣椒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不同水利措施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惊险!大胆蜗牛鳄口脱险
水稻钵体旱育栽培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研究
惊心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