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扎染在农村幼儿园应用途径的研究

2022-02-13夏金荣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应用途径农村幼儿园

夏金荣

摘要:本文阐述了通过区域背景调研,将民间扎染文化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从环境创设、保教活动、亲子游戏、创新等方面论证实施效果,有效促进了幼儿在艺术、社会等领域的发展。本文论述了在研究过程中提炼出民间扎染在农村幼儿园的应用途径是切实可行的,并阐述了未来的目标和期望。

关键词:民间扎染 农村幼儿园 应用途径

引言

我县位于安徽北部,为中华南北文化交汇之地,经过数代人的不断耕耘,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是人文蔚起之邦,景观宜人之乡。这里民情淳朴,民风敦厚,老百姓中庸和谐,易于民间民俗文化的滋生和繁衍。民间扎染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手工艺文化之一,是生活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传承了千年的民间工艺,散发出的艺术气息愈显历久弥新,它独有的文化属性和历史属性,需要我们去了解、传承和发展。

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从小接触民间扎染艺术,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激发幼儿的创新品质,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亦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绝佳途径。同时幼儿园以民间扎染为载体,创设适宜的扎染环境,组织形式多样的保教活动、亲子活动,让孩子们在民间艺术氛围中感受美、表达美,满足好奇心,获得新经验,在温暖亲密的亲子活动中感受到陪伴和合作,为幼儿的后续发展做好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

一、区域现状及研究意义

我县区域内的农村幼儿园,一直在探索中找寻一条适合本地区的办园之路,形成县域下各园自有的园所文化或乡土活动课程。基于行动中要面对或是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需要家园相互配合,需要适宜当地的文化氛围、乡土资源等,课题组随即进行了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调查的数据和问卷结果显示,从可行性角度以及弘扬中华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出发,将民间扎染作为一项研究课题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课程中,其意义非凡。

二、探析民间扎染在农村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途径

把民间扎染文化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从环境创设的初步探索,集体教学、区角游戏活动、亲子活动的实践操作,延伸到扎染学习、故事分享交流学习,逐渐形成了以民间扎染为媒介的县域园本特色文化、特色活动课程。幼儿在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扎染的熏陶中获得的成长,也渐渐与我们最初的探索初心不谋而合: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了幼儿的艺术创新,发展了幼儿个性以及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环境创设彰显扎染艺术氛围之途径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在艺术领域发展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生活中的美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艺术欣赏水平和表现创造能力、水平有所差异。因此我们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相应能力发展水平的需求,创设了走廊、背景墙、区角以及民间扎染工作坊等环境,让幼儿与随处可见的艺术环境产生对话。

小班幼儿以欣赏经典的扎染艺术品为主。用明艳或古朴的色彩,神奇新颖的扎染艺术形式,吸引幼儿的关注,幼儿好奇地走进扎染的世界中,兴致勃勃地讨论自己的想象,触摸着在家里很难见到的扎染织物,跃跃欲试。

现代扎染艺术的设计大胆地运用了扎染中的“图案元素”和“色彩元素”,给人一种休闲、富有民族气息和朴素的视觉效果。幼儿园教学可以将民间扎染的图案元素与传统的剪纸艺术有机结合,让幼儿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及多元文化的碰撞中迸发出创作灵感;与幼儿园艺术领域课程进行巧妙的链接,培养幼儿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布置中大班孩子的主要活动区域环境时,教师将师幼、亲子共同制作的扎染作品作为主要环创内容。如植树节、母亲节、春天等特殊日子,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制作各种极富创意的扎染作品,将其作为实践成果展示或作为环创背景墙,孩子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美,表达了美,倍感自豪与满足。

(二)集体教学活动谋幼儿全面发展之途径

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应及时为幼儿营造扎染学习氛围,激发幼儿走进扎染的神奇世界,帮助幼儿拓宽扎染学习之路,使幼儿在扎染活动中不断积累直接经验,促进创作思维质的飞跃,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的发展。

在日常的集体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以民间扎染为主题开展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扎染活动。幼儿通过欣赏扎染作品,观赏民间扎染在各种时装和家居设计当中的应用及扎染的操作步骤,初步认识扎染;幼儿在浸、扎、结、染、晾等一系列步骤的扎染实践活动中,亲身感受扎染效果的形色无定和随意自然,在自由的创作中,充分满足了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生活即教育。”幼儿创造的源泉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小班教学活动以玩色为主。幼儿在欣赏扎染作品的各种色彩、图案时,扎染以其神奇的色彩美和图案美对幼儿幼小的心灵产生强烈的震撼。当教师将如何制作颜色的问题抛给幼儿时,幼儿富有創造性的思维让教师惊喜不已:蔬菜汁水果汁做颜料、小石子小树叶包在布里……幼儿收集了丰富的玩色材料。幼儿在感受到色彩碰撞产生的奇妙变化后,激发了对扎染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充分运用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充分发挥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要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获得必要的扎染技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中大班幼儿扎染活动中,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以游戏的方式解决重难点问题,比如学习包扎法的儿歌、条纹扎的儿歌,或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引导幼儿回答:“白布里包的玩具像什么?”“毛毛虫,棒棒糖……”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被充分调动起来,热火朝天地参与到揭晓答案中来。愉快的游戏氛围,促进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索意识的发展,初步理解扎染图案形成的原因,并且能够使用夹子、皮筋、弹珠等材料进行创作,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内容。

(三)区域活动促幼儿自主发展之途径

1.各种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能够很好地锻炼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学习,是增强幼儿表现力和社会性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扎染操作坊、扎染作品展示室、扎染秀等,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扎染原材料、半成品,师幼还共同制作了各种扎染技法的步骤图,幼儿根据步骤图自主创新,不断尝试,逐渐掌握简单的扎染技能技法,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磨炼了幼儿的意志力。

2.户外活动

将扎染元素应用到户外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力与美”的碰撞。

(1)户外可开展泼染新玩法,其唤醒了幼儿的参与热情,幼儿对自由自主的泼染兴奋不已。缤纷的色彩在纯白的布料中漾开,形成了一幅幅奇妙的画卷,幻化出新的生命与自然。

(2)开展传统民间游戏丢手绢,幼儿自己制作的扎染手绢成为游戏道具;玩沙包游戏中,幼儿用自己的扎染作品制作的沙包,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彩虹伞活动也使用了师幼共同完成的扎染作品,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亲手制作玩具的乐趣,体验到了玩游戏的愉悦心情,获得了成功后的满足与自信。

(四)家园共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之途径

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促进了家园共育的良性循环。以民间扎染为载体,家长在与幼儿共同学习的过程中,看到幼儿的进步与成长;亲子同乐为幼儿的童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1.秋游、亲子运动会

运动会、秋游等大型活动中的精彩瞬间总是令人记忆犹新。“走进秋天、万象扎染”为主题的秋游活动,把自由和大自然归还给孩子,秋季自然风光启发孩子的灵感,丰富的扎染材料成就幼儿的奇思妙想,孩子们自己动手在白色的布条上染出五彩的童话世界,为快乐的秋游活动画上美妙的一笔。

2.家长半日活动

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协作对幼儿的成长尤为重要。课题组在半日活动时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扎染学习活动,让家长感受到民间扎染的乐趣,和谐共育的家园关系让彼此支持,合力优化了幼儿的成长环境,共同为幼儿提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增进了亲子关系,也为家长了解民间扎染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家园共育,弘扬了民族民间文化。

(五)创意实践活动促师生共同成长之途径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探讨了民间扎染在较大范围的影响力。如何将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真正体现民间扎染的历史底蕴?如何将扎染文化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在随之而展开的“头脑风暴”中得出结论,组织幼儿作品展,其适宜幼儿,也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让民间扎染从“静”态的环境陈设来到“动”态的生活中。“传统之美”与“流行元素”碰撞出的火花,带来的神奇与美妙,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

1.扎染作品T臺秀

幼儿的表现力超乎成人的想象。随着班级实践和集体以及亲子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扎染作品呈现在幼儿园不同的区域,于是一场以扎染元素为主题的T台秀应运而生:孩子们身着各式各样的扎染饰品,不论是扎染风的服装还是背包,或是装饰品,都是孩子们自己对扎染的理解。

2.毕业典礼互赠礼物

毕业典礼中,家长幼儿一起回顾了在幼儿园几年相处中的许许多多温馨片段,看着孩子们从最开始的摸索颜料的配色,到能够独立制作扎染抱枕,每一次成长,每一个孩子都对扎染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也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不一样的童年回忆。互赠扎染礼物的环节升华了孩子彼此之间的友谊,恰似民间扎染一样愈久情愈深。

三、研究的成果

通过环境创设、集体教学、区角游戏、户外游戏以及集体活动、亲子活动等途径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将民间扎染融入其中。随着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不仅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美,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艺术,同时家园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推动民间扎染在农村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通过学习扎染工艺,参加专家讲座、读书分享交流会,阅读国内外著作等活动激发了潜能,理论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师撰写的扎染相关主题的教学论文多次获奖,并在学术刊物中发表;结合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创设焕然一新的幼儿园环境,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园本特色,并将扎染领域中所学所获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给幼儿以更专业的指导和引领。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积累了丰富的扎染知识经验,获得了艺术的滋养,提高了审美情趣。家长从不知到了解再到能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并给予建设性的建议,家园合作更进一步。

将民间扎染作为一个课题应用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是一个全新的尝试,目前仍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希望经过我们的不断摸索,走出一条适合县域内农村幼儿的扎染之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充满乡土特色的活动课程,并制定出科学的学习规划,从而形成指导性意见,在更大的地域范围里进行推广,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民间扎染的乐趣,真正地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传承、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于元.中国文化知识:民族扎染工艺[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2.

[2]董斯琪.扎染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

[3]周怡.扎染[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

[4]杨建军.扎染艺术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18.

[6]焦宝林.焦宝林扎染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应用途径农村幼儿园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新课程中的应用途径
浅谈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开展的实践与思考
班主任工作“微”管理
汽车类电子通信安全技术的应用途径
自主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浅议快乐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途径
论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本土化的开发与利用
浅析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