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分享式教学的“六步式”思考
——以“分数加减法”一课为例

2022-02-12杨建明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加减法分母独立思考

●杨建明

何谓“分享”?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分享,即和别人分着享受。分享式教学是指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分享经验与方法,分享探究过程中的思考和问题,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被认可、欣赏与尊重的愉悦过程”[1]。分享式教学注重给学生营造情境,启发学生自主提问,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研究问题,然后交流分享与反思,在分享与反思中提升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尊重了人的四大天性——“好奇心、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顺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个人的、人格上的欢乐[2]。分享式教学可以让每个学生得到别人的理解、认可和欣赏,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幸福地生活。

任景业老师将分享式教学的基本单元确定为“问题—思考—分享”。具体地讲,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者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进行比较与梳理,确定指向本节课目标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把所思、所得、所惑与同学分享,在分享中得到同伴的认可与建议,获得成功的愉悦;再次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进入又一轮的“问题—思考—分享”,让学习永不止步,充满生机与活力。

基于以上观点,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尝试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的分享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建立了“六步式”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思考探究—展示分享—反馈提升—评价反思。下面,结合课例“分数加减法”(西师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60 页例1)谈谈我的实践与思考。

一、情境导入

教学片段一:

出示学校新教学楼建设的工地场景图。

图1

师:为了方便同学们课间休息,学校决定在教学楼前建一个小广场。你看,工人叔叔正在给广场铺地砖呢! (出示工人叔叔铺地砖的场景)

思考:我们都知道,数学课堂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而问题来源主要有两方面:生活的需要和结构化的需要。小学数学更多的是来自生活需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身边的事与物, 巧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学习数学有“真情实感”。

二、提出问题

教学片断二:

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个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1: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生2: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生3:今天下午比今天上午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生4:今天比前几天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

思考:让学生根据情境自主提问,学生可能会提出花样百出的问题, 我们无法保证这些问题都能指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那么教师要注意到如何让问题可控,我们的体会是:1.教师的引导方向一定要明确。比如上面设计的导入问题经历了三次修改,第一次,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 第二次,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第三次,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个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这三个问题虽然只是少许汉字的差异,但问题的指向性一次比一次明确,这样有利于将学生的提问导向课堂教学目标。2.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较多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选择,遴选出最逼近教学目标的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

三、思考探究

教学片段三:

师:分母不同的分数怎么相加呢?希望你们挑战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来完成学习任务。(出示学习建议)

①独立思考,试用画一画、折一折、算一算等方法把思考的过程表示出来;

②在组内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

③组长整理同学们的方法,并做好汇报准备。

师:请拿出探究题单,开始探索吧。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教师巡视倾听。

思考:分享一定要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学生经过思考,有了内容才能分享。独立思考之后再交流,避免了“少数优生的表演”“总有被遗忘的角落”等现象的出现,照顾学生的差异性,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

四、展示交流

教学片段四:

师:我们每个小组都有研究成果了,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呢?

图2

第2 小组:可以把两个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0.5+0.25=0.75=。

图3

第3 小组:我们会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如果用通分的方法把分数变成相同的分母,就可以计算了。

图4

思考:按教材给出的示范,只有画图与通分两种方法。当我们放手给学生探究时,他们找到了三种以上的方法, 其中画图方法中又有多种不同角度的解释。正如一句教育名言所说:“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会还你许多惊喜。”在展示分享阶段,教师要学会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在交流与思考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五、巩固提升

教学片段五:

巩固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在完成计算后,我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请观察这些分数,你最想对哪个分数说一句话?把你想到的与大家分享。

生2:无论你怎么变,你的大小是不变的。

生3:为了与另一个同伴的单位一致,你可不亚于孙猴子的七十二变呀。

……

思考:计算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算出正确结果,还要深刻理解算理。学生通过对“”这个数说一句话,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当分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进一步理解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六、评价反思

教学片段六: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要求学生们评价这节课的学习情况与收获。

生1:我们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找到了分母不同时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方法。

生2: 我们小组在分享时有分工, 大家职责明确,很好地完成了分享讲解。

生3: 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就是抓住“变”与“不变”,“变”是指把分母变成一样,“不变”是指分数的大小不能改变。

生4: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的相通之处。

……

思考:传统的课堂反思通常是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在分享式教学中,评价反思不仅要小结知识点,还要评价反思课堂表现,在小结中尽可能地提出新的研究问题,这样更利于让学生全面发展。

当然,基于分享式教学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仅是一个框架、一种思考,不是套用的模板,我们应该在实践中进行改进、完善,真正体现“学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猜你喜欢

加减法分母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谈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