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辽地区辽代城市遗址调查与初步研究

2022-02-12郭天祎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通辽市苏木城墙

郭天祎 李 鹏

通辽市位于科尔沁沙地中部,辽代属上京道,曾是辽国各民族重要的活动地区。长期以来,辽史研究领域对这个地区涉足较少,除了史料缺乏外,与该地区的地貌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历史上,这里河流纵横、湖泽密布,每到洪水期,来自西北大兴安岭山脉和西南燕山山系的河流奔涌而下、洪水平地翻滚、大水退后湖泽遍布。河道的频繁变迁使基本的地貌参照点缺乏,给该地区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通辽市地区先后发现了40 座辽代的城镇遗址,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遗址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梳理,为研究辽代通辽市地区的自然地理面貌、行政建制、聚落分布、城市规划、交通道路、人口数量以及历史上人类活动对科尔沁沙地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基础的依据。

一、通辽市地区发现的辽代城镇遗址概述

1.格日朝鲁城址:位于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政府驻地北3公里,分内、外城。外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440 米,南北400 米:周长1,600 米。城墙灰黑土夯筑,基宽6 米,残高2 米;四角有角台址:四墙外均设马面。内城城墙已遭破坏,形状不清。城内有多处建筑台基,文化层厚约1 米。地表散布有布纹瓦、篦点纹灰陶片、白瓷片、铜钱等。出土铁车辖、犁铧、斧等。据文献考证,此城应为辽代头下州豫州故城,隶属上京道,金代沿用①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34页。。

2.巴雅尔图胡硕城址:位于扎鲁特旗巴雅尔图胡硕镇东,平面呈长方形,东西500米,南北300米,周长1,600米。东、北墙保存较好,残高1.6米。城内出土有瓷罐、瓦当、滴水、铁镞和马具等。据《辽史·地理志》考证,初步推断此城为辽代宁州故城②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35页。。

3.敖宝艾里城址:位于扎鲁特旗巴彦宝力皋苏木敖宝艾里嘎查西北700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00米,南北100米周长1,000米。位于城墙夯筑,残高0.5米。采集有瓦当、灰砖、篦点纹灰陶片、白瓷片。③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35页。

4.桑根巴达城址:位于扎鲁特旗亥图镇桑根巴达嘎查东南1公里,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00米。南北150 米,周长900米。城墙石砌,基宽2.5 米,残高0.5米—1米。东墙开门。采集有灰陶片、布纹瓦、白瓷片。④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35页。

5.乌兰巴达城址:位于扎鲁特旗塔拉宝力皋苏木乌兰巴达嘎查北100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350 米,南北250 米,周长1200 米。石砌城墙,基宽1.7 米,残高1.5 米。东墙正中开门。采集有沟纹砖、布纹瓦、灰陶片。⑤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35页。

6.哈拉图达城址:位于科左中旗腰林毛都苏木南哈拉图达嘎查北500米,平面呈长方形,城址由内外城和东面双瓮城组成,北城墙长610 米,东城墙长830米,南城墙长670米,西城墙长约850米,周长约2,960 米。采集由建筑构件、陶器残片、瓷器残片、铁器等。有学者考证其应为辽代永州所辖长宁县故城。⑥李鹏:《辽代永州所辖三县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7.满金敖城址:位于科左中旗宝龙山镇中满金敖村东500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250米,南北150米。周长800米。城墙夯筑,残高0.5米—1.5米。南墙正中设门,宽10米。采集有篦点纹灰陶片、砖、瓦等。⑦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39页。

8.布日顺城址:位于科左中旗额伦索克苏木布日顺嘎查北1公里,平面呈正方形,由内外双城加南北瓮城组成,总周长超过3,000 米,总面积超过40 万平方米,城内发现建筑台基6 处,面积均约100平方米。采集有砖、布纹瓦、兽面纹瓦当、篦点纹灰陶片等。有学者考证其为辽代永州故城。⑧李鹏:《辽代永州、王子城、龙化州与木叶山通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9.东玛拉沁城址: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额伦索克苏木东玛拉沁嘎查东南2.5公里处。城址由南北双城组成,属南北双城式结构,南城由于河水冲刷,北城墙及东城墙一部分被冲毁,北城周长约320 米。城内建筑遗址多集中于中北部和南部两区域。地表遗物多布纹瓦、青砖、沟纹砖和滴水等建筑构件残块。城址总周长约2,000米。有学者考证其为辽代的王子城。①李鹏:《辽代永州、王子城、龙化州与木叶山通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10.苏尼吐城址: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白兴吐苏木苏尼吐村东约1.3公里处,城址为主城加西瓮城结构。主城为东北、西南向长方形,瓮城呈刀把型附于西城墙上,主城总周长约为920米,瓮城总周长约为120米,城内分布有五个街区三个街道,其中东南至西南方向为主街道,沿街分布有不同街区。城内遗物有建筑构件、陶、瓷器残片以及铁器等。有学者考证其为辽代永州所辖义丰县故城②李鹏:《辽代永州所辖三县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

11.庙苏城址:位于科左后旗乌顺艾勒苏木苏莫台苏嘎查南500米,平面呈四边形.北墙长456米,南墙长416米,东墙长300米,西墙长320米。周长1,492米。城墙夯筑,基宽4米—6米,残高1米—2米。东墙正中设门,宽10 米。城内南部有一建筑台基。地表散布有布纹瓦、沟纹砖、篦点纹灰陶片。③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48页。

12.辽韩州故城:位于科左后旗浩坦苏木城五家子嘎查南500米,平面呈正方形,城墙版筑,边长约696米,周长2784米。南北向。四墙各开1门,外加筑瓮城。墙外筑马面,四角有角台址。东墙外以塘泥河为天然护城河,西墙外有护城壕。城内有建筑基址3处。地表散布大量砖、瓦、瓷器残片。④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48页。

13.下扣河城址:位于库伦旗三家子镇下扣河子村南200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500 米,东西450 米。周长1,900米。城墙夯筑,基宽约10 米,残高2米—5米。南墙有门道,宽约10 米。四角有角台址。地表散布有陶片等。⑤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53页。

14.梯田山城址:位于库伦旗奈林稿苏木老虎洞嘎查西屯东北约1 公里,平面呈长方形,东西300米,南北200米。周长1,000米。夯筑土城墙,残高1米—3米。东北角有两处相距约50米的建筑基址,西南和东南角亦有建筑基址,直径约15 米,残高10 米。文化层厚约1 米。采集有布纹瓦、青砖、绿釉缸、白釉碗、黑釉瓶、白釉铁锈花罐,灰陶瓮、罐残片。⑥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53页。

15.台子洼城址:位于库伦旗奈林稿苏木奈林稿村西,平面呈长方形,南北390米,东西200米。周长1,180米。城墙土筑。东南角及城内有建筑基址。文化层不详。采集有兽面纹瓦当、布纹瓦、青砖、滴水、白釉瓷碗、灰陶篦点纹罐残片。⑦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53页。

16.西城子城址:位于库伦旗水泉乡西城子屯北50 米,三个平面呈方形,边长约500 米。周长2,000米。四墙开门。城内西北角有大型建筑基址,主要建筑址在城中部,两侧也有少量建筑基址。地表散布大量砖、瓦、滴水等建筑材料和瓮、罐等陶器、瓷器残片及残铁器等⑧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53页。。

17.酒局子城址:位于库伦旗扣河子镇酒局子村西北500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500 米,东西300米,周长1,600米。城墙夯土版筑,残高2米。城内有三处建筑台基。地表散布有沟纹砖、布纹瓦、铁器。征集有白瓷碗等①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52页。。

18.辽灵安州故城:位于库伦旗扣河子镇黑城子村内,平面近四边形,南、北墙长分别为600米和540米,东、西墙长分别为650米和700米。周长约2,500米。城墙夯土版筑,基宽20米,最高处约10 米。东、北、南墙开门,外加筑瓮城。墙外侧有马面。城内有十字形街道、建筑台基。地表散布沟纹砖、布纹瓦、莲花纹瓦当、兽面纹瓦当、白瓷片等。征集“灵安州刺史印”铜印1方,由此推测此城为辽代灵安州故城②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54页。。

19.龙化州故城:位于奈曼旗平安乡西孟家段村北1公里,城墙已被河水冲毁。地表散布有砖、瓦、陶片、瓷片等。据《辽史》记载,此城为辽代龙化州城③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年,第462页。。但据近年来相关学者考证,龙化州故城址应为位于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福巨村的福巨城址,具体见下文福巨城址介绍。

20.东风城址:位于西孟家段西南四十华里的苇莲苏乡东风村,因古城上建为村落,城墙已无法辨认。在西北1.5公里,东西1公里的范围内分布大批沟纹砖布纹瓦、勾滴、陶片、瓷片等④张柏忠:《北魏至金代科尔沁沙地的变迁》,《中国沙漠》1991年第1期。。

21.福巨城址:位于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福巨村北1.5公里该遗址位于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福巨嘎查北4,000米沙丘地中。城址由外城、西北内城和东南内城等三部分组成,外城东西约1,350米,南北约1,200米,外呈长方形,城址宗周长约5,100米。面积约为160 万平方米。遗址内采集有布纹瓦、筒瓦、板瓦、瓦檐、青砖、陶罐口沿残片、灰砖、多棱砖、篦点纹陶片、灰陶片、绿釉瓷片等。有学者考证其为辽代龙化州故城⑤李鹏:《辽代永州、王子城、龙化州与木叶山通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22.育新城址:位于开鲁县东风乡育新村,毁坏严重,规模不详⑥张柏忠.《北魏至金代科尔沁沙地的变迁》,《中国沙漠》1991年第1期。。

23.好来城址: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茅道吐苏木霍家桥村东北约700米处,城址由主城和东瓮城两部分组成,周长约800米,城内靠西部可见三处院落遗址,地表分布有建筑构件及陶瓷器残片。据学者考证,应为辽代乌州城址⑦李鹏:《辽代乌州考——兼论契丹早期的族源之辩》,《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第3期。。

24.腰伯吐城址: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花吐古拉镇腰伯吐嘎查北3.5 千米处,称之为单城式结构,呈正方形,无瓮城和内城。东城墙南北长约262 米、南城墙长约227 米,西城墙长约273米、北城墙长约230米。东西城墙各有两个马面,四角有交楼。总周长约992 米。城内有6 座建筑基址,分南北两排,每排3座,平行排列。地表遗物包括:沟纹砖、青砖、布纹瓦、三彩鹿头构件、绿釉龙纹琉璃瓦当、荷花纹斜面模印青砖等。有学者考证其为辽代降圣州故城⑧李鹏:《辽代降圣州、永安县及龙化县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年第1期。。

25.腰伯吐东南城址:位于通辽科尔沁区腰伯吐嘎查东南约2公里。城址为单城式结构。整体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50 米,东西长约210米,周长920 米。城内有两处院落遗迹和一处窑址。地表散布有建筑构件及、陶、瓷器残片以及铁器等。有学者考证其为辽代降圣州所辖的永安县故城①李鹏:《辽代降圣州、永安县及龙化县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年第1期。。

26.金宝屯城址:位于开鲁县东风镇金宝屯村南约700 米。城址由内城、外城、东瓮城和北瓮城等四部分组成,属内外双城加东、北瓮城式结构。其中外城为正方形,周长为1,000 余米,内城为长方形,周长约250 余米。地标散布有建筑构件、陶器及瓷器残片等。有学者考证其为辽代龙化州所辖龙化县②李鹏:《辽代降圣州、永安县及龙化县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8年第1期。。

27.二林场寨址:“在二林场西部还曾发现一片辽代的遗址,东西长l华里许,南北宽约1华里。因地表沙丘起伏,从点点暴露的沙坑中,见到有大量的辽代陶瓷器残片,碎砖断瓦等。还发现大片的炼铁遗址,地表散布大量的铁器残块和炼铁残渣等物”③张柏忠:《北魏至金代科尔沁沙地的变迁》,《中国沙漠》1991年第1期。。有学者认为其为辽代一处大型聚落遗址④李鹏:《辽代乌州考——兼论契丹早期的族源之辩》,《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第3期。。

此外还有规模较小的城镇遗址18座,见下表:

表1 较小规模城址遗址统计图

罕山城址陶家堡城址胡杰城址查干浩特城址半拉城城址西奈曼营子城址扎鲁特旗罕山乡罕山村北400米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陶家堡嘎查北2.5公里扎鲁特旗乌额格其苏木胡杰嘎查西北1.5公里扎鲁特旗查布嘎图苏木查布嘎图嘎查东南4公里奈曼旗白音昌乡半拉城子村西北300米苇莲苏乡西奈曼营子南面的沙地上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80米,南北宽165米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平面呈正方形,边长160米南北长200米、东西宽约150米的范围700 600 690 500 640 700 3 2 2.97 1.5 2.56 3

二、通辽市地区辽代城镇遗址的规模

长期从事辽代中小城镇研究的项春松先生对赤峰地区辽代城址研究的成果目前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他把辽代城址的规模按城市周长的标准划分为五个等级:“1.超级城市。辽中京,原为陪都,中后期成为首都,幅员15公里。2.大城市。辽上京,初期为皇都,幅员13.5公里。辽东京、辽西京、辽南京,幅员10—12 公里。3.中等城市(州),幅员2.5公里以上至5 公里以下。4.小城市(州)幅员在1公里以上,至2.5公里以下。5.集镇(县相当于现代乡镇)。范围在1公里以下者。在赤峰地区发现的城址中,除极个别情况外,基本符合上述等级标准”①项春松:《内蒙古赤峰地区辽代中小城镇的发现与研究》,《北方文物》1994年第1期。。按照这个标准,通辽市地区发现的辽代城址规模属于以下三类:

1.大型城址1座:福巨城址,周长约5,100米;

2.中等城市有5座:辽韩州故城,周长2,784米;辽灵安州故城,周长约2,500米;龙化州故城,周长估计在2,500米以上;布日顺城址,周长在3,000米以上;哈拉图达城址,周长约2,960米。

3.小城市(州)有14座(见表2)

表2 小城市(州)统计表

酒局子城址金宝屯城址苏尼吐城址二林场寨址东玛拉沁城址1,600米1,000米1,080米2,000米2,000米

4.集镇(县,相当于现代乡镇),周长在1公里以下的有25座。育新城址规模不清。

三、通辽市地区辽代城镇遗址的分布规律

通辽市地区辽代城镇遗址分布具有北部多于南部、山地和丘陵地带多于平原和沿河分布的特点,如果以河流为参照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区域。

第一区域:乌力吉木仁河流域区域

这个区域属于通辽市扎鲁特旗全境,是大兴安岭向西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主要有低山丘陵、山前坡洪积扇裙等组成,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自然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众,非常适合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发源于大兴安岭南麓的三条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汇入乌力吉木仁河,沿这几条河流流域分布20 座辽代城镇遗址。(一)沿发源于扎鲁特旗巴雅尔吐胡硕东南罕山的乌努格河干流及支流,分布有巴雅尔图胡硕城址、桑根巴达城址、桑根巴达北城址、胡杰城址、好老寨址、查嘎拉吉寨址、嘎亥图寨址等7座城镇遗址;(二)沿发源于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顾镇呼滨金昂山南麓的腾格里郭勒(河),沿岸有扎仁寨址;(三)沿发源于扎鲁特旗巴彦宝历山皋苏木桃儿山的白音巨河干流与支流,分布有格日朝鲁城址、敖宝艾里城址、罕山城址、扎拉格寨址、罕山南寨址、西山寨址、窟窿山寨址等7座城镇遗址;(四)沿乌力吉木仁河分布有查干浩特城址、陶家堡城址、西白城寨址等3座城镇遗址。(五)沿大兴安岭北麓东北流向的昆都冷河沿河分布乌兰巴达城址、浩布勒图寨址等2 座城址。

分布在这个区域的20 座辽代城镇遗址,占通辽地区辽代城镇遗址总数量的44.4%,具有沿河流走向呈带状分布与高密度的特点,从整体来看呈现团状,形成比较完整的城市与乡镇相结合的聚落群。同时,也与沿大兴安岭南麓分布于赤峰市北部和兴安盟地区的辽代其他城镇遗址构成了庞大的带状城镇网络。

第二区域:沿老哈河、西辽河、新开河和辽河流域区域

这个地区属于通辽市的科尔沁区、科左中旗、科左后旗、开鲁县全境和奈曼旗北部地区。位于科尔沁沙地中央,是由微起伏平地、河漫滩、一级台地、沙丘沙地、丘间洼地等组成。河网密布,水源丰富、沿河区域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农业生产活动。

西拉木伦(河)发源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大兴安岭南鏖七老图山与小腾格里沙漠交汇的三角地带,东流横穿赤峰中部流348 公里到达台河口。分为两支,一支东北流称台尔根郭勒,就是今天的新开河,一支东流在海流吐汇入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耆老图山脉光头岭北麓的老哈河后称西辽河。西辽河横穿通辽市地区腹地纳入教来河与新开河。在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村附近与东辽河相汇后称辽河。分布于该区域的辽城有哈拉图达城址、满金敖城址、布日顺城址龙化州故城、东风城址、福巨城址、二林场寨址、乡育城址、西奈曼营子城址、好来城址、东玛拉沁古城、苏尼吐城址、腰伯吐城址、金宝屯城址、腰伯吐东南城址、辽韩州故城、庙苏城址等17 座辽代城镇遗址,占通辽地区辽代城镇遗址总数的37.8%。具有沿河分布与密度小的特点。

第三区域:沿柳河水系之厚很河、养息牧河流域区域

这个区域属于通辽市库伦旗全境和奈曼旗南部地区,位于燕山山地与西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由低山、黄土丘陵及黄土台组成,支岔纵横、千沟万壑、土地支离破碎,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适合农牧业相结合的生产方式。

柳河是辽河流域中一条含沙多,洪水泛滥频繁的支流,发源于通辽奈曼旗南间双山子东坡,两大支流养畜牧河与厚很河汇流于库伦旗三家子镇乌兰胡硕后称为柳河,柳河流经库伦旗、科左后旗、辽宁阜新县、彰武县于新民汇入辽河。沿养畜牧河与厚很河分布有下扣河城址、梯田山城址、台子洼城址、酒局子城址、西城子城址、辽灵安州故城、半拉城城址、偏坡营寨址等8 座辽代城镇遗址,占通辽地区辽代城镇遗址总数量的17.8%,具有团状分布和高密度特点。

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通辽地区的辽代城址数量十分庞大,依河而建、分布范围广、形制不一等是这一地区城址的主要特点。龙化州、乌州、永州等,都为辽时期产生重要作用的城市,通辽地区辽代城镇遗址是辽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对通辽地区辽代城址的进一步考证,对我们未来研究辽史有重大帮助。

猜你喜欢

通辽市苏木城墙
《急党政之所急 想青少年所想 尽关工委所能》
王舒作品
城墙边做游戏
数万市民逛展会感受“内蒙古风情”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站在苏木拜河边
城墙的春天
七月桑桑
七月桑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