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首善标准 胸怀国之大者 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担当作为

2022-02-11申士鹏

北京档案 2022年1期
关键词:李大钊建党馆藏

申士鹏

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记录历史、守住历史是档案人的天职,而大局工作是历史进程中浓墨重彩的篇章,胸怀大局、融入大局是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

2021年,市档案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充分发挥馆藏红色档案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精准定位、主动靠前,以首善标准积极服务建党百年庆祝活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等大事要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服务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筹办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是党和国家珍贵的历史记录和宝贵财富,做好这一重大活动档案的接收整理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市档案馆勇挑重担,积极作为,与市档案局成立联合档案组,按照“全面收集、规范整理、安全保管、及时移交”总体要求,第一时间参与档案工作宏观管理,通过制发档案管理工作文件,举办档案业务培训,深入各指挥部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指导等方式,实现了档案工作与活动筹办同部署、同开展、同落实,有力提升了移交效率,有效确保了案卷质量。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档案接收工作进展顺利,目前,13个工作机构形成的文书档案6524件,照片档案1236张、音视频档案33.6G、实物档案104件,已全部接收入馆。

此外,市档案馆还为全市建党百年筹办工作提供了大量档案服务。成立工作专班、开通“绿色通道”,为建党百年庆祝活动领导小组各机构提供档案2.5万余卷,复制24万页,为筹备工作提供参考;向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提供国庆70周年全套彩车模型和馆藏档案34件155页、图片27张,为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光辉伟业·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提供馆藏档案136件242页,协调中央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35件,并按照市领导要求到现场审展;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河岁月》《国家记忆》、北京广播电视台《旗帜》《我志愿》、上海东方卫视《时间的答卷》等栏目提供档案服务,并协助做好取景拍摄工作。

服务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市档案馆克服重重困难,设立专人为冬奥组委、冬奥会运行指挥部及时高效提供服务保障;积极推进冬奥档案管理工作,针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工作机构体系庞大、档案工作涉及面广线多的特点,市档案馆敢打硬仗、尽锐出战,先后选派了20名业务骨干入驻冬奥组委各机构及比赛场馆,既当指导员又当档案员,对冬奥档案全过程跟进、全覆盖督导。馆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冬奥组委、各指挥部、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进行检查指导,并对派驻人员提出工作要求。与冬奥组委秘书行政部建立常态化的沟通联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档案工作难点堵点问题,确保冬奥档案应归尽归、应收尽收;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力争全部掌握冬奥档案目录,不求所有、但知所在;在冬奥会倒计时50天之际,市档案馆推出了与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北京冬奥组委秘书行政部联合主办的“我们的奥运”主题展览,通过1000多件的文献资料,回顾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卓越贡献,展示中国与奥运的百年情缘,营造出浓厚的冬奥氛围,助力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圆满举办。

在为全市庆祝活动提供档案服务保障的同时,市档案馆满怀对党、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深耕红色资源,系统谋划推出了本馆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包括:“举办三个展览、出版一套丛书、举办一次论坛、开放一批档案、推出系列视频”,在大力营造庆祝建党百年浓厚氛围的同时,也将市档案馆打造成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课堂。

推出精品展览掀起参观热潮。2021年4月9日,推出了“播火——李大钊革命活动档案史料展”和“破晓——中国共产党北平党组织活动展”两个红色主题展,为系列活动拉开了帷幕。随后,再推出“红色寻根革命圣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油画展”。三个展览开展以来,已接待中央机关、北京市各单位团体和社会公众参观超6.3万人次。

深挖馆藏出版一套丛书。从馆藏民国时期98万卷册档案中,选出反映中国共产党北京(平)党组织的创立及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相关历史档案进行整理、编辑,推出一套三册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平)党组织活动纪实》丛书,用原汁原味的影印档案汇编讲述北京地区党的历史。

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学术论坛。2021年4月28日是李大钊同志英勇就义94周年纪念日,为深切缅怀李大钊同志,在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和发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市档案馆在当天举办了“李大钊革命活动”学术论坛,邀请了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等单位的党史专家做主旨发言,李大钊同志后代和亲友代表做研讨发言。活动中,李大钊生前友人李时的后代向市档案馆捐赠了当年入殓、安葬李大钊时的报刊资料、拍摄于1920年前后的北京城360度全景照片等珍贵的档案资料。

开放一批馆藏档案和资料。聚焦建党百年主题,开放了一批有关北京(平)地区党组织活动的档案,包括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及革命群众在北京的革命活动情况,具体内容有李大钊、吴平地等人被捕、英勇就义及后事处理,“一·二九”运动、声援抗战及北平和平解放与接管情况等。

拍摄多个视频扩大党史教育受众面。从馆藏档案中深入挖掘反映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的素材,尤其是发生在北京(平)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拍摄制作了12集《北京红色档案》系列短视频和《燎原之火》《精神永存》两集专题片,还原历史细节,向观众展现一段段真实的历史。短视频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您早》《都市晚高峰》《这里是北京》等栏目和《北京时间》等融媒体平台播出。同时,市档案馆积极参与国家档案局“凝百年之辉,筑兰台之梦”主题微视频征集活动,制作完成了《档案里的五四运动》《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禄米仓的红色记忆》《档案中的票证记忆》4个短视频。积极参加北京市委网信办、环球网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追寻先烈足迹”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市档案馆获得“优秀组织者”奖,报送的《地下党员大会师》荣获“机构推选优秀作品”奖。

统筹融合“国际档案日”活动,在七一前夕掀起高潮。2021年6月9日至15日,市档案馆以“档案话百年”为主题,将国际档案日纪念活动融入庆祝建党百年活动中,务实求新,成功举办了第十四个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开展了包括为社会公众提供北京市、区两级国家综合檔案馆的开放档案目录检索服务,扩大民生类档案跨馆利用服务范围,新增知青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知青子女入户三类档案的跨馆利用等7项活动在内的“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联合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推出党史视频联播,联合市档案局、市民政局推出全市婚姻登记信息跨部门共享服务,举办了“档案见证北京”文化讲堂和“我的红色足迹”打卡等多项文化活动,共计九大类21项,活动数量创历届之最。

市档案馆庆祝建党百年和国际档案日两大系列活动的开展,社会反响热烈。全年通过各大主流媒体、业内媒体和新媒体报道两大系列活动的各类新闻稿件近300篇,点击量超百万人次。《北京红色档案》系列短视频多次登上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号”热文榜。国际档案日期间,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关注度和阅读量达到3万人次以上,大幅超过去年。6月18日清博指数综合排名显示,北京市档案馆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中的排名由第六名跃升至第二名。市档案馆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宣传报道,入选北京政务新媒体优秀案例。在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中,市档案馆成功入选“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0年7月,市档案馆创办《档案参阅》,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四个中心”建设,广采深挖馆藏资源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得到市领导的重视和肯定。在已刊发的36期中,蔡奇书记批示4次,其他市领导批示1次。其中,蔡奇书记在第二期上批示“档案参阅办得好”。2021年,市档案馆紧抓档案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坚持选题求准、成果求精,统筹馆内外编研力量继续高质量办好《档案参阅》,不断提高资政服务的精准性。聚焦党庆百年,推出《党旗的故事》《浴血斗争的北京(平)共产党》和《中共北京党组织早期领导人群像谱》等8篇文章;围绕喜迎冬奥,推出《我们的奥运记忆》《北京体育运动发展》《北京的冰雪运动》;弘扬古都文化,推出《北京贡院与科举考试》《北京的老字号》;服务首都工作,推出《北京证券交易所的前世今生》《北京南中轴延长线上的历史遗迹》等。多期内容得到市领导肯定,多篇稿件在《北京日报》APP“北京号”和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等登载,社会反响良好。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市档案馆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增强勇于担当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大国事活动的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推动首都档案事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馆

猜你喜欢

李大钊建党馆藏
馆藏
李大钊《青春》
李大钊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建党九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