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研究

2022-02-11吕治国邵鸿翔

物联网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研室教研交流

吕治国,齐 萌,邵鸿翔

(洛阳理工学院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0 引 言

高等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科技人才的任务。在当前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为保证培养学生的质量,高校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围绕“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主题,开展各种提升教育质量措施的研究,其中,对高校教研室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的研究成为提升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效率的重要课题。

高校教研室是在学校、院系直接领导下,承担教学任务分配、执行、监督、科学研究项目申请、研究讨论、师资培训、服务社会等工作的基层组织。每学期给教师分配具体的课程教学任务。不定期组织教师研究、讨论、修订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撰写评比、共享课程、网络课程建设。监督、抽查教学组织情况,检查作业、备课、随机听课、抽查调研了解课堂。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审阅试卷难度、覆盖度和规范度,查阅考试成绩、卷面分析报告和改进措施。高校教研室是高校里面最常见的也是最小的教学组织。高校各种各样的任务和政策最终都需要教研室来落实。教研室既是一个教学实体,同时又是一个管理实体。教研室对上级承接各种教学和科研任务,对下组织教师执行落实,具备教学组织、科学研究、专业建设、发展规划、组织评价等职能。它是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活动的最基层实体组织[1]。

教研活动可以在现实的办公室进行,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空间开展。根据教研活动的发生地点可以把教研室划分为实体教研室和虚拟教研室。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实体教研室组织形式其不足愈发凸显。教研室教研活动的组织关系是垂直关系,是学校、院系领导和教师个体之间的桥梁。教研室负责把学校、院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贯彻执行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但高校教研室之间的横向联系几乎没有,特别是高校之间相同或者相似专业教研室之间的联系非常少。这种情况不利于高校教学经验的交流和传播,不能更好地整合不同高校之间相同或者相似专业教研室的教学资源,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研活动的组织主体可以是院校、学校联盟、教研部门。根据教研活动组织主体可以把教研室分为校内教研室、校间教研室和区域教研室。其中,校内教研室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实体教研室。由于工作在一个校区,组织相对方便。但是如果存在多个校区,或者不同学校之间要开展教研活动,那么传统的实体教研室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而虚拟教研室则不受这种限制。虚拟教研室可以克服地理、环境甚至疫情等因素的限制,能够更自由地开展教研活动[2-3]。

针对传统实体教研室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为了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跟时代前沿,聚焦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新要求,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突破学校归属、空间地域限制,建设跨校的、开放的虚拟教研室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就开展了虚拟教研室方面的研究,积极联系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负责人,定期召开专业研讨会,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在专业建设和提升教学水平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 虚拟教研室

突发的疫情给我们上了一课。经过疫情,我们意识到建设虚拟教研室的必要性。虚拟教研室不需要打乱原来的教研室格局,不影响原有的教学团队和教研室成员。他可以突破地域、学校、学科的限制,可以集中人员和力量,解决某一问题。可以相互之间借鉴,互通有无。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和河南科技大学都招收工学类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在进行办学经验、学生管理、教学内容制定、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有交流的需要。即使都处在同一个城市,如果每次交流都需要面对面交流,在交通、疫情等因素限制下,仍旧存在不便。采用线上交流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

教研室负责的工作非常琐碎。今天要修订培养方案、明天要进行达成度分析、试卷合理性审核、工程认证中指标点支撑矩阵制定等。这些琐碎工作的执行,参与的人越多,参与的面越广,制定出的政策、作品或者结论就越合理。因此,共同成立一个联合通信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各个学院的主管教学院长以及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等人员共同参与,定期开展教研工作,就能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研室工作效率和效益提供帮助。

针对以上问题,洛阳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三所高校交流了成立虚拟教研室的想法,组建了一个通信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的交流群,探讨成立虚拟教研室事宜。在相关院系领导和专业负责人的大力支持下,参与教师计划在成立虚拟教研室的基础上开展教研活动。在培养方案制定、教材选定、授课方法、1+X证书培训、工程认证等方面开展交流,相关参与方共同促进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教研室的工作职能是参与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应通识教育系列课程计划;协调相关课程的建设、开设和管理;协调制定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表等教学文件;协调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研究;根据工作需要,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等。教师首先在对课程、教材、教法的实践中有所感悟并提出想法,这些内容是普遍的教育教学原理、教学方法与具体特定教学环境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教师应对实践和思考的内容进行规划、分析、总结和分享。开展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促进教师教育和科研能力的发展,让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虚拟教研室的功能主要包括集思广益、尽可能扩大教研室各种工作的参与深度和广度,尽可能增加各项工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虚拟教研室组织广大教师开展专业课程建设工作。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制订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探讨各个课程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分析各个课程和教学环节对指标点支撑的关系矩阵;制定各种各样的教学文件,并统一安排。编写和选用教材;置备教学用具;采购仿真软件;制作课程幻灯片;录制课程录像等教学资料;开展试卷库、试题库的编制和建设;制订与执行专业建设规划;进行专业教学计划的优化和修改都可以有虚拟教研室的参与和指导。

高校的教研活动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教研室可以组织集体备课,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学习,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探讨要教给学生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交流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认识,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观摩教学活动,提高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虚拟教研室可以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制订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制订师资培训和教师深造计划,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为新、老教师引线搭桥,开展老带新活动,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并改进工作。虚拟教研室还可以交流各个高校在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分析鉴定的方法;教师考核、晋升、获奖等实施方法。

为了保证教研活动的质量,虚拟教研室要求参与的个体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每一次教研活动的议题需要提前公布。如果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没有让参与者在活动前做好相关准备,会导致教研效果不佳。一个没有准备的教研者不能很好地与其他教研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对话。教研活动可以探讨教学的技术和形式。比如,采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平台,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示。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促进教授知识与有效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手段的融合。在探讨过程中,可以经历教师之间互评、优化改进,小组间、学校间评比,碰撞争论,锻炼教师开放的心态,引导教师协商行动,最终形成共识,作为结论指导后续教学活动。如果无法行成共识,就把问题留给时间,让各自的理论在实践中经历检验,为下次的教研活动提供素材和课题。所有的教育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验证,所有的设计方案只有经历了检验、修正、反思、升华、提升,最终才能成为有效的理论。如果教研活动中探讨的问题过大,不能一次或者几次得到解决。还可以把这个大的问题分割为多个小的问题和步骤。每一个小问题都分配教师去研究实践,最终大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2 虚拟教研室效益

做教研就是教研者聚在一起,交流教学的心得以及成果,教研者分享了各自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使大家都获取了应该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合理有效的知识,即获得了教学钻研的成果。教研活动要帮助教师树立一种帮助别人实现梦想目标的思想。帮助其他教师实现提高教学水平的梦想,帮助学生实现提高学习成绩的梦想,这些都是教研活动的目标。帮助别人实现梦想有时候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有意义。帮助年轻教师圆梦,帮助学生圆梦,可以验证自己传授的知识和理论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

教研活动就是不同的教育工作者在一起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他们各自的分工不同,或者各自的业务水平不同,教研的成果是这些教育工作者各自成果整合而成的集体的、系统的教研成果。这些成果不但对较低水平的教育工作者有帮助,对较高水平的教育工作者也有帮助。大家在一起讨论、交流,会产生有创新意义的思想和见解,也会帮助较高水平的教师更上一层楼[4]。教研活动的收益则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工作者或者教育教学本身,同时还可以使得参与个体获得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较高层次需求,比如个人的归属感、来自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尊敬,以及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感。

教研活动能帮助自己更清楚的认识自己。通过站在别人的角度观察自己,尝试体验别人的看法、情绪和状态,从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和情绪。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工作者,不能长期拥有负面情绪,比如消极、冷淡、愤怒、悲伤、自责等,通过教研活动与别人交流,可以帮助自己走出阴影,获得积极的情绪,比如积极、热情、平静、主动、喜悦、平和等。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远离功名利禄之争,由独乐转变为众乐,由独自承受转变为众人分担,是提高自己生活、工作情绪的重要手段。个人心情舒畅,团队就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最终才能够形成人人奋勇争先的团队文化[5-7]。

3 结 语

虚拟教研室在原有各教研室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需求,在教师间开展合作交流,依托教学网络平台,把实体教研室的部分工作成功实现了转移、整合和交叉。通过虚拟教研室的建设,开展具体的教研活动,得到了一些经验教训,通过概括总结,形成教育理论,为以后教研室的建设提供参考。据学校教学督导与评估中心的调查数据报告显示,借助虚拟教研室开展教学以来,线上讲课、教师活跃度以及学生参与度都有明显提升,通过学生评教,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8-10]。

猜你喜欢

教研室教研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