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发展研究

2022-02-11徐慧瑾王兆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出口额水果优势

徐慧瑾,王兆华

(青岛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各国间山水相连,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和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国际社会事务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语言和共同利益[1]。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积极改善和发展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友好关系,1991 年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相互间政治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2010 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双边贸易往来更为频繁[2]。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水果生产地和消费国,中国和东盟各国资源禀赋各具优势,产业结构独具特色,产品互补性较强,合作潜力巨大[3]。因此,开展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水果贸易分析研究,对推动中国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的研究主要分为竞争力研究和现状分析2 个方面。詹柴等[4]在分析中国-东盟水果贸易品种、总量和国别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双边水果贸易问题,并从运输和电子商务角度挖掘未来双边贸易发展前景。钟勇等[5]研究了中国-东盟水果贸易发展现状以及双边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庄丽娟等[6]、郑旭芸等[7]运用 ARIMA 模型和引力模型检验了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潜力以及出口影响因素,指出双边热带水果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整体上互补性较强;并运用CMS 模型分析了双边贸易增长波动,得出了中国对东盟热带水果出口结构优势逐渐减弱而东盟对中国热带水果出口结构优势增强。张复宏等[8]、谭立群等[9]运用RCA指数等指标对中国与东盟水果竞争性与互补性进行了测算,发现中国与东盟水果联系密切,双方水果品类各具明显的比较优势,水果贸易互补性尤为显著。这些研究分析多集中于探讨双边水果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以及水果贸易存在的问题,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立足“一带一路”倡议,研究中国-东盟水果贸易的竞争性和增长潜力,剖析中国水果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措施,以期推进双边水果贸易的合作共赢。

1 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概况

由表1 可知,2008—2019 年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总额总体上不断攀升,占中国与世界水果贸易总额的比重呈现波动变化,2008 年中国水果出口总额为21.04 亿美元,对东盟水果出口额为8.15 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38.74%,从世界进口水果总额为12.38 亿美元,从东盟进口水果额为7.05 亿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56.95%。2011 年受益于2010 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双边水果进出口贸易额出现一个波峰。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后,中国与东盟水果进出口贸易额稳健增长,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额、进口额和贸易总额占比均有所增加,双边贸易总额占比达到最高值。2016 年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双边水果贸易额出现小幅度下降。2019 年中国-东盟水果进出口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出口额达37.05 亿美元,占中国水果总出口额的59.48%,与2008 年相比增长了3.54 倍,占比增加了20.74 个百分点;进口额达51.99 亿美元,占中国水果进口总额的44.58%,比2008 年增长了6.37 倍,但是占比下降了12.37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东盟不仅是中国水果出口的重要市场,而且是中国进口水果的重要来源地,双边水果贸易联系密切。

东盟10 个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禀赋不尽相同,东盟各国与中国的水果贸易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由表2 可知,从国别来看,2019 年中国与东盟10 国水果贸易中,泰国是中国水果贸易第一大国,水果贸易总额为40.22 亿美元,占比为41.12%,其次是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这3 国占比均在10%~30%,马来西亚和缅甸占比在1%~5%,这6 个国家占据了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总额的99%以上,说明这6 个国家与中国水果贸易往来较为密切。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在农业上具有相对丰饶的土地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来生产水果,水果出口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菲律宾和缅甸也属于传统农业国,热带水果种植多,菲律宾既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从事农业活动人数占总人口50%以上,水果产业对促进菲律宾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水果贸易发展势头强劲,但缅甸经济实力相对较差,水果生产效率、发展速度不及上述几个国家。新加坡、柬埔寨、老挝、文莱4 国占比均低于0.60%,老挝、柬埔寨属于最不发达国家行列,贸易发展水平较低,且其国内山地较多,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果,而新加坡、文莱虽然比较富裕,但是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大,水果贸易量也极少,因此这4 个国家在本文分析中忽略不计。从中国对东盟各国的进口、出口额数据来看,中国为贸易顺差的有3 个国家,分别是越南、马来西亚和缅甸,中国向越南出口水果较多,与越南的水果贸易顺差最大,为5.38 亿美元,占中国对东盟总顺差的56.00%;中国为贸易逆差的有5 个国家,分别是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和老挝,中国从泰国进口水果最多,与泰国的水果贸易逆差最大,为26.14 亿美元,并且中国从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进口额远高于出口额,可见这3 国水果在中国的销售市场较大。

表2 2019 年中国对东盟水果进出口额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贸易竞争性分析

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在1965 年提出的测算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测算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占该国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商品出口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比值,剔除了国家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的出口水平相较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比较优势[10]。计算公式为:

式中,RCAij表示i国j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额,Xit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额,Xwt表示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一般而言,当RCA>2.50时,表明该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1.25<RCA≤2.50时,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0.80<RCA≤1.25 时,表明该产品具有中度国际竞争力;当RCA≤0.80 时,表明该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差[10]。

2)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SC)是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某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该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11]。计算公式为:

式中,TSCjk表示j国k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Xjk表示j国k产品的出口额,Mjk表示j国k产品的进口额。当TSCjk>0 时,表明j国k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出口高于进口,具有竞争优势,TSCjk越接近 1 表明竞争力优势越大;当TSCjk<0,表明j国k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进口大于出口,处于竞争劣势;当TSCjk=0,表明j国k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相当,其进出口纯属与国际间进行品种交换[11]。

3)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是指一个国家某产品的出口额占世界该产品出口额的比重[11],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强弱。计算公式为:

式中,MSij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额。一般而言,国际市场占有率(MS)指数值越高,国际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国际竞争力弱[11]。

2.1.2 贸易增长潜力分析 贸易强度指数(TII)是Brown 提出的用于衡量贸易伙伴间贸易联系的密切程度[12]。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IIij表示i国与j国某产品的贸易强度指数,Xij表示i国对j国某产品的出口额,Xiw表示i国对世界某产品的出口额,Mjw表示j国从世界进口某产品的总额,Mww表示世界某产品进口总额。当TIIij>1时,表明i国对j国某产品的出口水平高于j国某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进口份额,说明2 国某产品的贸易关系比较密切;当TIIij<1 时,表明i国与j国的某产品贸易流量较小,2 国贸易关系不够紧密。一般来说,TIIij值越大,说明2 国在某产品上的贸易积极因素作用越显著[12]。

2.2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在东盟10 国中,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6 个国家与中国水果贸易额较大,是中国与东盟水果的主要贸易国,由于缅甸水果进出口额数据年份缺失较多,因此本研究选取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5 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

基于世界海关组织制定的HS 编码标准分类,水果的研究范围界定在第8 章的商品,采用四分位的贸易数据,研究范围包括0801(鲜或干的椰子、巴西果及腰果)、0802(鲜或干的其他坚果)、0803(鲜或干的香蕉)、0804(鲜或干的椰枣、无花果、菠萝、鳄梨、番石榴、芒果及山竹果)、0805(鲜或干的柑橘属水果)、0806(鲜或干的葡萄)、0807(鲜的甜瓜及木瓜)、0808(鲜的苹果、梨及榅桲)、0809(鲜的杏、樱桃、桃、梅及李)、0810(其他鲜果)、0811(冷冻水果及坚果)、0812(暂时保藏的水果及坚果)、0813(品目0801 至0806 以外的干果)、0814(柑橘属水果或甜瓜的果皮)[13]。

本研究所选取的2008—2019 年中国和东盟各国水果进出口金额和所有产品进出口金额数据均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

3 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竞争性分析测算结果

3.1.1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如表3 所示,2008—2019 年中国水果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数值较为平稳,均为0.300 0 左右,全部低于0.800 0,说明中国水果在国际上不具备比较优势,竞争力较弱。东盟RCA指数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大部分年份低于0.800 0,处于比较劣势但仍高于同期中国RCA指数,“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东盟RCA指数均大于0.800 0,且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是 2017—2019 年RCA指数大于 1.250 0,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为东盟提升水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提供助力。在东盟5 国中,菲律宾、越南表现出较强的水果比较优势,RCA指数大多在2.500 0 以上,尤其是菲律宾指数由2008 年的3.447 1 增长为2019 年5.426 5,竞争优势越来越大,越南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RCA指数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水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略有降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其RCA指数有所回升,竞争优势逐步恢复。泰国RCA指数在2008—2010年低于 0.800 0,2011—2013 年大于 0.800 0,在 2013年前泰国水果RCA指数大多低于1.000 0,水果竞争优势较低,2013 年以后其RCA指数均大于1.000 0,尤其是 2017—2019 年其RCA指数大于 1.250 0,且总体上呈递增的趋势,说明泰国水果的比较优势逐渐增强,“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提升泰国水果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RCA指数大部分小于0.800 0,水果贸易处于比较劣势,2008—2013 年印度尼西亚RCA指数呈下降趋势,水果比较优势逐渐降低,2013 年以后其RCA指数稳健增加,部分年份RCA指数超过0.800 0,水果国际竞争优势逐渐增强;2008—2019 年马来西亚RCA指数围绕0.100 0 上下波动,水果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3 2008—2019 年中国与东盟水果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3.1.2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由表4 可知,2008—2019 年中国水果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SC)总体呈递减的趋势,2008—2013 年TSC指数均大于0,2014—2019 年TSC指数均小于0,且数值越来越小,说明中国水果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中国水果出口贸易竞争优势逐渐降低,处于竞争劣势。在此期间,东盟TSC指数均位于0~0.500 0,且数值逐年递增,明显高于中国,说明东盟水果具有出口优势,虽然目前优势不高但却在逐年增强。在研究的东盟5 国中,2008—2019 年菲律宾、越南、泰国TSC指数均大于0,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菲律宾TSC指数在2013 年以前略微有所下降,变动幅度较小,2013 年以后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但均保持在0.500 0 以上,最高值达0.800 0 以上,具有较大的水果出口竞争优势;越南TSC指数均大于0,但整体呈下降的趋势,2013 年以前TSC指数处于上下波动状态,2013 年以后TSC指数逐年降低,由2008 年的0.523 1 降为2019 年的0.324 3,说明水果具有出口优势,但优势逐年减小;泰国与越南、菲律宾相反,TSC指数逐年递增,2013 年以前TSC指数虽有增加但增幅较小,2013 年以后TSC指数大幅度增加,由2013 年的0.229 5 增加到 2019 年的 0.643 1,自 2017 年起泰国TSC指数已超过越南,与菲律宾的差距逐渐缩小,说明泰国水果的出口竞争优势越来越大。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TSC指数均小于0,说明这2 国水果出口贸易处于劣势。

表4 2008—2019 年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3.1.3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分析 如表5 所示,2008—2019 年东盟水果国际市场占有率(MS)逐年递增,2013 年以前增幅较小,2013 年以后MS指数大幅度增加,从2013 年的5.743 9%增长到2019 年的11.427 7%,说明东盟水果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国MS指数均在3.000 0%以上,增幅较缓,2019 年达5.018 9%,虽然低于东盟整体但是高于所研究的东盟5 个国家,说明中国水果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此期间,越南、泰国、菲律宾MS指数大多超过1.000 0%,具有较弱的竞争优势,越南和泰国2013年以前MS指数小幅度增长,2013年以后MS指数增幅较大,尤其是越南,由2013 年的2.082 6%增长到2019 年的4.603 3%,增长了2.520 7 百分点,泰国也增长了1.921 7 百分点,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助于推动2 国水果出口额的增长;菲律宾MS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增长幅度较小,总体变化不大。印度尼西亚MS指数在2013 年以后有所增长,但仍小于1.000 0%,说明印度尼西亚水果出口额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水果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马来西亚MS指数在2013 年前后变化不大,整体呈小幅度增长,数值均在0.100 0%左右,说明该国水果竞争优势较弱。通过观察各国MS指数的变化可以发现,中国和东盟5 国MS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增幅不同,说明中国和东盟5 国的水果出口竞争力虽然都在不断提升,但是彼此间的竞争优势差距仍然较大。

表5 2008—2019 年中国与东盟水果国际市场占有率(单位:%)

3.2 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增长潜力分析测算结果

据表6 可知,中国对东盟整体水果贸易强度指数(TII)大部分年份均大于 10.00,2008—2013 年中国对东盟TII指数波动增长,2013 年以后TII指数呈下降的趋势,由2013 年的15.32 下降到2019 年的10.61,说明虽然中国对东盟的水果贸易强度指数在2013 年以后有所下降,但是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关系仍然比较密切。中国对东盟5 国中,2013 年以前除中泰外,其余4 国的TII指数上下波动幅度较大,2013 年以后指数变化趋于平稳,其中中菲TII指数变化幅度最大,2013 年以前中菲TII指数较高,说明2 国水果贸易往来密切,但2013 年以后中菲TII指数大幅度下降,说明中国对菲律宾水果贸易额有所减少;中马TII指数在2013 年以前较高,呈波动增长,2013 年以后TII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中越、中印2014年以后的TII指数均低于2014 年以前,下降幅度相比中菲、中马而言较小;中泰TII指数在2008—2015年呈上升趋势,2015—2019 年略微有所下降,但是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8 年的15.37 增长到2019 年的18.11。截至2019 年,中泰贸易强度指数最高,其次是中菲、中越,这3 国贸易强度指数均大于10.00,说明中泰、中菲和中越水果贸易紧密度高,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印、中马TII指数均在1.00~10.00,说明水果贸易合作比较紧密。

表6 2008—2019 年中国对东盟各国水果贸易强度指数

4 结论

1)中国水果贸易竞争力低于东盟整体,双边水果贸易互补性较强。中国与东盟水果出口比较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与东盟相比,中国水果贸易处于劣势,双边水果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在东盟5 国中,菲律宾、越南、泰国表现出较强的水果竞争优势,3 国RCA指数、TSC指数、MS指数均较高,尤其是泰国紧抓“一带一路”机遇,3 项指数均有所增长。相比之下,中国水果的MS指数高,但RCA指数、TSC指数较低,中国作为水果生产大国,水果出口额占世界水果出口总额比重较高,但是水果的国际竞争优势低。主要原因是中国水果品质不高,水果出口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商品化程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水果生产和加工的各项低廉成本优势逐渐减弱,水果出口失去价格优势,此外,受技术设备因素制约以及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加剧了中国水果出口的竞争压力。

2)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联系密切,双边水果贸易增长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环境下,庞大的消费群体和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位优势为双边水果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与东盟整体贸易强度指数波动下降但大部分年份保持在10.00 以上,说明中国与东盟在水果贸易往来上联系密切。在东盟5 国中,中泰、中菲、中越水果贸易联系紧密,但是除中泰外,中国与其他4 国贸易联系呈下降的趋势。随着中国边贸管理的逐步规范化,受水果质量、经济规模和优惠贸易等相关政策的影响,中国与东盟的水果贸易强度有所减弱,双边水果贸易发展潜力亟需进一步挖掘。

5 对策建议

中国-东盟水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发展潜力,应依据各自资源禀赋的差异,加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水果出口,双边应进一步加强水果贸易合作并释放两地贸易潜力和空间,不断促进水果贸易的发展。本研究针对如何提高中国水果国际竞争优势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大全产业链条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水果品质。中国应继续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加强具有比较优势水果的生产、加工、销售,同时加强水果品种的改良,培育具有竞争力适应国际贸易市场要求的水果新品种和优质产品,积极调整优化水果生产和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符合国际安全的绿色无公害水果,通过引进、研发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水果生产设备,提升水果产业机械化水平,从而提升水果全产业链的技术水平,摆脱水果产业发展的技术设备因素制约;在采后处理方面,实行绿色包装,研发适合中国使用的水果分级包装处理技术,提高水果产品的外在品质和档次,与国际标准接轨。

2)打造水果品牌,提高水果产品附加值。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应发挥各自作用,重点培育一批优势水果,在品牌建设、品牌整合、品牌保护环节做实做好;政府要鼓励果农和果业龙头企业加强对水果的商品化加工,改变水果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局面,开发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水果产品,走精深加工道路,拓展延长产业链,从而提升中国出口水果的商品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水果产品的附加值。

3)提高生产和服务效率,降低水果生产和出口成本。政府要加大对水果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稳定农资产品的价格,宣传引导果农在水果生产中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加快推进水果生产、加工机械化,提高水果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生产效率,控制水果生产成本。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育一些集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服务一体化的龙头企业,完善流通设施和服务体系,为水果出口提供高效便捷的流通服务,节约各环节的支出成本,从而降低水果出口成本,增强中国水果出口的价格优势。

4)加强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增强水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机遇,中国要加强与水果贸易伙伴国的交流合作,通过了解贸易伙伴国水果贸易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市场需求,建立统一的水果进出口检验标准体系,减少双边水果贸易壁垒;政府要健全完善水果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果农和企业要严格执行水果生产加工标准,从源头上把控水果及水果制品的质量,加强中国水果的出口检测,提高水果及其附属产品的质量,全面提升中国水果的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出口额水果优势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矮的优势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画与话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