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对农旅互动融合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2-02-11殷静蔚王晨晨周小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资本积累旅游业数字

殷静蔚 ,王晨晨 ,房 琳,周小婷

(1.商洛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2.商洛市公众科学素质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陕西 商洛 726000;3.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兰州 730030)

改革开放40 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从过去的粗犷式阶段进入到当前的细分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在逐年提升,实现了发展速度跨越式的增长。然而,面对新常态背景下的“三重冲击”,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亟需从过去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这些较为粗犷的激增模式中转换出来,持续深化改革,优化产业布局,明确经济发展的方向。如此一来,三产融合就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而以现代农业与旅游业互动融合的休闲经济便成为中国加速产业融合的重要表征之一。农村的发展既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当中的一大重要支柱。然而,长久以来,中国农村整体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已然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短板。因此,积极探索新型农村产业发展格局就成为当前中国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优化农村产业布局、加快现代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重要举措。

已有研究表明[1],产业融合既是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未来发展的共同趋势,又是加快农业与其他关联产业相融合的重要途径。推动农旅互动融合的新征程正是提高农村发展质量的制胜点。其中,关于如何优化市场要素的重新配置,调整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提高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都是突出问题。而众多学者研究表明旅游业是改善农村基本民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以及促进农民就业的关键途径之一。梁伟军[2]认为农业要想实现功能性生产、生态化发展等其他方面,必须走产业融合的发展道路,该模式有助于农业效益的提升,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丁雨莲等[3]认为农旅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衍生品,它以打破产业壁垒实现共同发展,激发新的效益增长点。与此同时,学者们还提出产业互动融合应该针对地区自然禀赋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王翠婷[4]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域的农旅发展方案;荆怀芳[5]从盈利角度对农旅融合进行阐述,得出农业旅游的类型不同,其盈利模式不同的结论。周蕾等[6]对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耦合机制研究,从时序上证明了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融合发展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在此背景下,对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农业与旅游业在互动融合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出合理的产业融合发展的科学规划,也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需求。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逐渐实现了互联网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行业、产业层面的渗透和融合。其中互联网作为信息流通的主导力量,成功实现数字经济向农业和旅游业靠拢。一方面,农业企业可以利用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作为发挥功效的关键要素和载体,在利用互联网的成熟度和现代技术主导力量的同时,借高效率的通信手段来实现农村产业链、生活方式等向城市人群的渗透;另一方面,旅游业企业基于互联网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功能,成功定制出个性化的休闲娱乐模式。不难发现,正是互联网本身的强虚拟性和高渗透性为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互动融合创造了条件。加之近些年,中国旅游业处于急速发展的阶段,城市人口或为了体验农村生活,或为了回忆乡土情结,越来越多的群体选择农村旅游,因此,休闲娱乐逐渐被提上社会发展的议程,农业和旅游业互动融合的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新潮流。而这一切得益于数字经济衔接了农业和旅游业的关系,使得农业和旅游业的界限变得模糊。它能有效突破当前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解决农旅产品的同质化、形态原始化等主要矛盾,同时也能提高农旅产品售前售后的服务和营销水平。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农业和旅游业互动融合的催化剂。因此,认真考察数字媒介与产业融合的发展关系很有必要。

基于以上的研究背景,本研究首先对中国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互动融合程度进行测算,选用2010—2018 年各省农业和旅游业的相关数据构建耦合协调模型,以此测算全国各地农旅互动融合的程度。其次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相关检验,检验其通过何种途径影响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互动融合。最后提出基于数字经济的研究背景促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业互动融合的对策。这对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既有现实基础,又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以期为促进中国农旅深度融合、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1 农旅融合与数字经济:测度与机理

1.1 农旅融合测算

目前,对于农旅融合测算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参考标准。本研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的测算[7]。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ij为数据进行无纲化处理的结果,D为各省第t年的耦合协调度,C为各省第t年的耦合度,U1为农业的耦合度,U2为旅游业的耦合度,Pij为计算序参量的比重,ej为熵值,ωj为序参量的权重。

1.2 数字经济促进农旅融合的机理分析

1)数字经济通过增加资本积累促进农旅融合。一般来说,资本积累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旅互动融合。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增加资本积累:①通过投放互联网应用技术增加农业与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以增加社会流动的收益,进而增加居民的人均储蓄;②通过发展数字经济引进外来投入资本,增加本地市场的原始资本积累,要知道一旦改变了资金供给的丰裕度,资金就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促使资金产出的效益比发生对应的改变,加快农旅的互动融合;③发展数字经济可以扩宽旅游部门的收入渠道,使其可以重新配备资源分配比例,拥有更多的资本用于扩大行业发展的规模,增加其与农业产业的对接容纳量,以此来增加农村产业的附加值,改变原有农村农业产业的发展结构,加快农业与其他行业的互动融合。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2 个假设:即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直接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H1);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增加资金积累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H2)。

2)数字经济通过扩大市场需求促进农旅融合。①通过数字经济这一信息集约化技术将不同产业的生产集聚在相对统一的虚拟空间中,直接弱化了空间距离对市场交易的限制,规整了已有的物质产出模式,杜绝了资源在不同时空的浪费,极大地促进了本地市场需求的供需平衡点,帮助不同区域的生产者把握消费者差异化的产品需求,形成一个动态的弹性市场,无形间扩大了人们的消费需求。②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不仅可以借助实体经济进行购物,也可以借助新兴的网络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等其他方式进行消费,使得产品流通的渠道发生改变,产品的市场订单量也会随之增加,很好地解决了生产与消费不对称的问题,使得传统的消费方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扩大了市场供需容量。③从供给侧发力,在领导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同时,也会由于城乡消费结构的不同而影响到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以此借力来扩大农村二、三产业的市场占有规模,加快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因此提出假设H3: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通过扩大市场需求加快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

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2.1 基准模型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上述提出的研究假设,为验证数字经济对农旅互动融合的促进作用,同时保证最终结果的稳健性,本研究构建如下固定效应模型:

式中,农旅融合水平(AT)为被解释变量,数字经济(IDE)为核心解释变量;本研究加入了其他控制变量:政府调控(GOV)、人力资本(HR)、要素流动(YSF)以及基础设施建设(INF)。政府调控(GOV)变量由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占GDP 比重表示;人力资本(HR)变量由各地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要素流动(YSF)由市场一体化指数构建计算表示;基础设施建设(INF)由各省的公路里程/各省土地面积表示。加入控制变量以保证实证结果最终的准确性。本研究原始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的统计年鉴。

2.2 影响机制模型

基于以上机理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旅互动融合存在着显著影响,数字经济是通过何种内在作用机制影响农旅互动融合,本研究借鉴温忠麟等[8]的做法,选择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影响农旅互动融合的内在作用机制。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中介变量包含资本积累(FA)、消费需求(DE)2 个维度。资本积累(FA)选取农村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存量衡量,借助张军等[9]永续盘存法进行计算。消费需求(DE)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衡量。根据温忠麟等[8]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第一步,先验证系数β1是否显著;第二步,如果β1显著,再检验π1和η5系数是否显著;第三步,如果π1和η5都显著且η1显著,表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如果π1和η6都显著,但η1不显著,表明存在完全中介效应;如果π1和η6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则需要进一步做Sobel检验以判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3 实证模型结果与分析

3.1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与分析

表1 呈现了基于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其中,模型(1)是没有加入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分析结果,模型(2)是加入了控制变量以后的基准实证分析结果。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其对农旅互动融合发挥着正效应;在加入了其他控制变量以后,模型(2)依旧显著,从而初步验证了假设H1。这可能是因为数字经济加强了城乡的横向信息等基本要素的流通,调整了原本的城乡资源壁垒,促进了农旅融合。

表1 基于基准模型的回归结果

此外,在研究数字经济推进农旅互动融合时,考率到农旅互动融合也可能会反过来加速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二者可能互为因果,因此需进一步做内生性检验。经异方差稳健的DWH 检验发现,检验结果并不显著,故认为数字经济变量对农旅互动融合是外生的;同时也进行了稳健性检验,都相继验证了理论假设H1。

3.2 影响机制检验结果分析

1)资本积累的中介效应检验。由表1 可知,当资本积累(FA)作因变量时,数字经济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数字经济的应用可以增加农村资本存量;农旅融合水平(AT)作因变量时,数字经济(IDE)显著且系数为正,进一步验证了资本积累(FA)在数字经济影响农旅互动融合的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这可能与发展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有关,通过空间整合资源的能力,额外增加农民的基础性收入,导致资本积累额增加,改变原有农村产业发展的结构,加快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的对接,这正好验证了假设H2。

2)消费需求的中介效应检验。由表1 可知,当消费需求(DE)作因变量时,数字经济显著且系数为正,说明数字经济对农村的消费需求有正效应;农旅融合水平(AT)作因变量时,消费需求(DE)和数字经济(IDE)都显著且系数为正,表明消费需求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这正好验证了假设H3。

4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旅互动融合影响的理论基础上,实证验证了数字经济对农旅互动融合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最后也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农旅互动融合影响存在的内在传导机制。结果表明,①数字经济对农旅互动融合发挥着正向的促进作用;②数字经济在加快农旅互动融合的过程中,资本积累、消费需求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增加资本积累和消费需求2 条路径来加快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互动融合。根据上述结论,本研究得出如下启示。

1)提高数字经济建设的水平,合理统筹互联网平台的资源分配。在数字经济时代,农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始终与互联网等媒介平台相互渗透,要求各地区加大对信息化数字媒介承载基础设施建设的投放。除此之外,基于不同经济背景发展数字经济会引致加快农旅互动融合进程中存在的差异,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和调整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这一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如要善于利用优势地区与落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正确制定数字经济的发展战略,统筹数字经济合理分配资源的手段。在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应该更加注重农业与旅游业互动融合过程中各自产业的提质增效,以更优的数字媒介技术去配置资源,达到深化产业融合和集聚的目的;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应加快本地农村的基础性产业,以优势产业链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主要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优势地区与落后地区间发展的短板,缩小各地区由于数字经济发展差距而产生的其他不良后果,数字经济才能发挥好促进农业与旅游业互动融合的关键作用。

2)利用数字经济手段提高农业与旅游业的行业渗透率。首先,各地政府应自觉加强农旅互动融合的政策引导,实现横向产业链式发展,提高农业与旅游业的行业渗透率。其次,努力扩展资本积累、消费市场的中介传导机制,为农业与旅游业的行业渗透创造条件。如借助电商等互联网平台,通过强化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生产和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数字经济的技术革新对传统农业的物流和配送进行大改造,实现第三方物流发展中心,拓宽产品输送渠道,促进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化管理。而对于旅游行业,也要加快产业内发展的转型与升级。旅游部门要学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消费者实现定制化的现实需求和售后服务;同时,旅游企业可以将高效化的信息管理运用于前期旅游市场开发的调研和企业管理、决策的各个环节,不断实现信息化的管理运营模式,为产业融合寻找新的互联网商机。最后,为优化不同产业的良性发展,应借助数字经济整顿产业发展的环境,为农业与旅游业的行业渗透提高效率。尽可能实现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的自由流动,实现不同资源在同一空间的合理配置。

猜你喜欢

资本积累旅游业数字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成双成对
旅游业
新自由主义服务于霸权掠夺的本质探析——基于国际垄断资本的全球资本积累视角
中小企业社会资本积累与社会责任关系分析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