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州轮作周期内以烤烟为主的作物种植模式初探

2022-02-11孙军伟范志勇户艳霞张建斌李绍董王靓贤盘文政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理州洱海轮作

孙军伟,范志勇,户艳霞,张建斌,王 斌,李绍董,王靓贤,盘文政

(1.云南省烟草公司大理州公司,云南 大理 671000;2.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昆明 650217)

大理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烟叶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33 万hm2左右,为各工业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促进卷烟工业发展的同时,对大理州的经济发展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3]。随着烟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烟农种烟主要制约因素得到解决的同时,对非烟作物的生产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非烟作物的快速发展,但也给洱海流域的面源污染控制带来了极大挑战,洱海富营养化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改善[4-6]。有研究表明,洱海流域总氮(TN)和总磷(TP)径流流失量分别为6.82 kg/hm2和1.31 kg/hm2,为施肥总量的8.92%和16.27%[4,6-9]。大量研究表明,采用适宜的轮作种植模式可有效减轻土壤径流氮磷的流失,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10-16]。

本研究以烟草为中心作物,对流转烟区主要作物轮作周期进行研究,调查和分析各轮作模式下烟农收入情况和养分供应情况。优选非烟作物与烟叶轮作的种植模式,形成适合大理州的特色烤烟轮作种植制度,构建适宜烟草生产的营养调控技术,对于推动构建稳定、安全、高效有序的土地流转经营管理制度、掌控核心优质烟区土地资源,建立烟叶主业与辅业相得益彰、互为促进的种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大理州土地流转区域内对目前典型的种植模式进行调查。参考云南省统计年鉴和相关资料,将大理州主要植烟县(市)的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按等距离抽样的方式在每个县(市)选取1~3 个乡(镇)作为调查的样点镇,每个镇随机选取 3~4 个村的 10~15 户有代表性的烤烟种植农户进行调研。

1.2 调查对象分布

综合考虑种植面积与农业生产典型性等相关指标,调查区域涉及弥渡、祥云、宾川、巍山、大理、洱源6 个县(市)8 个乡(镇)的土地流转区域,共102 个农户作为调查对象(表1),被调查的农户在施肥、种植管理水平、产量等方面均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表1 调查农户样本分析

1.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种植户家庭基本情况、土地面积;作物种植情况,包括作物类型、种植制度、播种量、产量、施肥品种、施肥用量、施肥时间、施肥方法、其他管理措施。

1.4 评价指标

养分投入:按种植户实际施用化肥、有机肥所含氮、磷、钾的比例计算。

产投比:总收入/总投入

2 结果与分析

2.1 流转区域轮作作物施肥模式及养分投入统计

土地流转区域典型种植模式两年四茬养分投入结果见表2。整体而言,非洱海流域烤烟的施肥模式为:烟草专用复合肥+硫酸钾+商品有机肥,洱海流域烤烟的施肥模式为:(生物)精制有机肥+液态有机肥+硫酸钾;小春作物和轮作作物的肥料种类包括尿素、普钙、15-15-15 复合肥和液态有机肥;因价格因素的影响,烟农在种植非烟作物时选用的复合肥大多是含氯的肥料,这对烤烟的生产不利;不同种植模式下两年四茬纯氮投入以“烤烟-油菜-玉米-油菜-烤烟”种植模式和“烤烟-大蒜-玉米-冬闲-烤烟”种植模式的较高,纯磷投入以“烤烟-大蒜-玉米-冬闲-烤烟”的最高,纯钾投入以“烤烟-大蒜-玉米-冬闲-烤烟”的最高。

表2 不同区域作物轮作模式及养分投入

2.2 流转区域轮作作物的产量和产值统计

大理州不同县(市)土地流转区域内主要作物产值和产量的统计结果见表3。从表3 可知,烤烟的产值以祥云县下庄镇的最高,达到了7 440 元/667 m2,大理市湾桥镇的最低,仅4 800 元/667 m2;小春作物以大蒜的产值最高,豌豆的次之,蚕豆和油菜的较低,其中大蒜的产值是蚕豆或油菜的10 倍左右;与烤烟轮作的作物主要是玉米和水稻,其产值均不高,在1 200~1 800 元/667 m2。烟农收益最高的种植模式为“烤烟-豌豆-烤烟”,其两年四熟作物的产值在22 000~26 400 元/667 m2之间;其次为“烤烟-大蒜-玉米-冬闲-烤烟”的种植模式,其两年四熟作物的产值超过20 000 元/667 m2;最低的为“烤烟-油菜-玉米-油菜-烤烟”的种植模式,其两年四熟作物的产值仅有7 800 元/667 m2;其余种植模式两年四熟作物的产值在12 700~14 700元/667 m2之间。

表3 主要作物产量和产值统计

整个轮作周期内,非洱海流域所有种植作物两年四熟产投比最高的为祥云县下庄镇,达11.69,最低的为巍山县古城,达3.29;洱海流域产投比最高的为洱源县牛街乡和凤羽镇,均达10.73,最低的为大理市湾桥镇,达4.59。

3 小结与讨论

在大理土地流转区域种植模式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典型的轮作模式包括:烤烟-油菜-玉米-油菜-烤烟、烤烟-大蒜-玉米-冬闲-烤烟、烤烟-蚕豆-水稻-蚕豆-烤烟和烤烟-莴笋-闲置-绿肥-烤烟、烤烟-豌豆-烤烟和烤烟-冬闲-烤烟。可初步确定非洱海流域的轮作模式为:烤烟-豌豆/大蒜-水稻/玉米-豌豆/大蒜-烤烟,洱海流域的轮作模式为:烤烟-豌豆/莴笋-水稻-豌豆/莴笋-烤烟。

综上所述,小春作物以大蒜、豌豆和莴笋的市场前景较好。大蒜市场周期基本保持“两年一跌,三年一涨”的态势,成本投入介于 4 400~6 500 元/667m2,大面积种植存在较大的风险,与刘培财等[16]研究的结果相似;大理州的秋豌豆近年来形成了较好的规模效应[17],吸引了省内外的经销商到当地收购,市场需求较为旺盛,是较理想的小春作物;莴笋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不易储藏,所以一旦供过于求,产生积压,就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莴笋种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与烤烟轮作的水稻和玉米是大理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效益均较低,需要立足于大理州良好的产地环境,依托高品质良种与绿色无公害有机种植技术,以绿色铸品牌、以品质赢市场。

结合大理州洱海保护方面的政策性要求,在洱海流域土地流转区域内,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目标,开展以有机肥料、生物肥料为主的施肥模式研究,在协同提升烟草和非烟作物种植效益的同时,研究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助力洱海保护工作的协同前进[18-20]。在非洱海流域结合不同的种植模式,针对各模式下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开展不同施肥方案对种植作物和植烟土壤的影响研究,探索有利于作物种植和植烟土壤的施肥方案;通过不同种植作物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确定适宜的种植模式。现已开展洱海流域和非洱海流域环境友好型施肥种植模式研究,关于如何开展以烟为主的生态种植模式还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大理州洱海轮作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洱海月下
洱海,好美
洱海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
推动大理州现代奶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理州试验推广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技术
大理州转型升级做强核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