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11郑金辉

科技与创新 2022年2期
关键词:数控车床工匠加工

郑金辉

(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1 研究背景

2016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工匠精神从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提出,原文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从此,“工匠精神”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可见当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非常紧迫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陆续颁布了很多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文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专业课和思政课一样,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指示精神[2]。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将课程思政元素与工程实践课程合理融入,能够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下面以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学院“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程为实际案例,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介绍。

2 课程的基本信息

2.1 课程目标

“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程为吉林化工学院航空工程学院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职业技能课。学时共计5周,学分为5,必修课,在大二的第三、四学期开设。

通过该课程理论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会对数控车床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掌握数控车削工艺基本知识,能够对典型零件进行数控车削程序编制,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注重对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质量意识、职业规范和安全生产意识[3],为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4]。

2.2 授课方式

“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任课中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实训车间的环境模拟企业车间,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授课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室进行,教室由教学区、仿真区和实践区组成,6S管理制度上墙,从编程到操作都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数控车床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教学组织

该课程采取分组教学方式,每组人数6~12人。加工操作阶段,每台数控车床2~3人为1小组。

2.4 考核方式

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确定为考查课,成绩按照过程性考核占90%、终结性考核占10%的比例组成。在考核中一方面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及应用情况,另一方面要考查学生平时表现、机床操作、机床维护与保养、6S管理执行情况、爱岗敬业、职业规范等内容,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考核情况汇总表

3 “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的课程思政实践

3.1 加强师资队伍理论学习,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氛围

作为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教师必须掌握所教授的数控车削理论和实践知识,在授课中要注意将数控操作工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数控技术的前沿知识等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这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5]。课程组教师要从以下4个方面提高自身思政理念的学习:①专业课教师要主动进行思政知识的学习,深入学习国家层面关于高等教育的政策法规,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②必须让教师转变传统授课中只讲专业课知识的观点,让教师认识到思政教育是所有教师的责任,探讨思政元素如何和专业知识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6]。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寻找教学案例,比如教研组头脑风暴、利用学习强国、e支部软件、参加学院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到企业参观访问等活动[7]。课题组成员在下企业实践过程中或者在企业调研中应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傅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加深教师对思政精神的感受和体会。④建议新入职教师培训中加入“课程思政”模板,不断引导专业教师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充分发挥课程组的组织作用,聘请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企业的数控加工领域的专家等组成教研团队,通过实际教学、集体备课、共同制定相关教学文件的方式,不断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能力。

3.2 充实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教材选用、上课PPT编写等各种文件,贯穿于集体备课、课程授课、教学研究、实习实训等环节。课程组经过深入调研、充分讨论,合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如表2所示。

表2 “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授课计划融入课程思政案例

比如在学习“数控车床安全文明生产及日常保养”的课程中,给学生介绍“2025中国制造”的远大理想,使学生了解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制造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为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掌握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深入了解专业发展,在课程中注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8]。数控车床简介及控制面板操作这次课引入企业6S管理制度、职业道德和规范、安全和环保意识。在数控车削刀具简介及对刀操作的课程中给学生介绍大国工匠顾秋亮的故事,他钳工的技术水平非常高超,给学生介绍蛟龙号和“顾两丝”名字的由来,引出产品质量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数控车削零件加工”的课程中,每个项目介绍一个大国工匠的案例,比如大国工匠李万君在带徒弟时,既注重对他们技能的培养,更加注重让他们立足本职岗位。他诠释的工匠精神就是焊好每条焊缝,将技术和技能不断提升,让每条焊缝都变成艺术品。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每次课中找到课程的结合点,给学生介绍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能够感受大国工匠如何一步步从我们身边的人成为工匠的,让学生体会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向成功[9]。

3.3 完善教学过程,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的学情是形象思维强,从小接触网络环境,所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应该能满足高职学情。2019年末疫情突然来袭,所有的课程转为线上授课,为今后的线上线下课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课程思政”形式,上传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主题讨论、开展课堂测验、问卷、投票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10]。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利用任务点闯关的形式上传大国工匠和国家时事政治的视频链接,每段视频2~3 min。主要是提高课程吸引力和学生参与度。

“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程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法开展教学,六步法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以“手柄的加工”课题为例,介绍六步法教学实施过程,第一为资讯阶段,学生拿到资讯单后能清楚地了解到工作任务,掌握完成该零件所需的任务步骤,完成手柄的加工用到的刀、夹、量具等。在学习目标的设定上除了学习该项目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之外,还要包括思政目标,在这个项目中的思政目标为“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学会对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在资讯问题部分结合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思政目标设计,比如“工作准备不充分,工具摆放乱,加工零件时候不正确穿着工作服,与同组同学合作不融洽会带来哪些后果?”第二为计划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法分配具体任务,比如分为工艺员、操作人员、编程人员、质检人员等。各组成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信息收集、结合教师讲解的专业知识制定工艺文件。第三为决策阶段,每个小组由组长选派一名同学汇报,其余各组同学可以补充,小组间可以相互讨论,对于方案有误的教师要及时指出。第四为实施阶段,主要为模拟仿真操作及运用数控车床实际加工,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强调由每组的操作人员独立完成,对于零件质量分析可以引入大国工匠实际加工案例,让同学们了解精益求精的重要性。第五为检查阶段,可以结合“三检”完成零件的检查,三检包括“自检、互检、师检”。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强调工件质量的重要性,举例说明零件在产品中的作用,如果有问题会产生的后果。第六为评价阶段,在这个环节中评价是全方面的,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学习方法等。

3.4 推行工匠精神,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改革要注意“盐溶于水”的潜移默化的效果,课题评价体系不能沿用以前教学模式的评价,需要体现课程思政隐性的作用,拟定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文件,才能有根据地改进课程思政的设计。要采取学生、教师、同行评价等多方评价,利用企业微信匿名问卷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课程体量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反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课程设计进行改进[11]。任课教师要对每次授课进行教学反思,优化课程思政融入点,思政元素要做到合理分布,结合当前现状更换课程思政内容。同时,继续执行课程组内教师、督导听课、评课的途径,指导课程思政建设。

4 结语

在高职“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授课,学生更加了解学科发展史、中国制造2025、大国工匠精神、质量意识。在今后的实践中,与机械类其他课程交流课程思政改革经验,不断完善课程设计。

猜你喜欢

数控车床工匠加工
可加工陶瓷精密铣磨加工技术研究
90后大工匠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数控车床加工精度的工艺处理及优化试析
《数控车床加工工艺与编程》教案设计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浅析S7—200PLC在数控车床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