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渝通办”共建“健康圈”

2022-02-10程雪莲陈英

当代党员 2022年24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两地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特约作者 程雪莲 陈英

“不仅办证非常方便,而且办理速度很快。”最近,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居民谭建芳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白鹤岭社区拿到二孩生育服务证后,心情格外舒畅。

谭建芳的获得感,源自川渝两地共建“健康圈”的积极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卫生健康部门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将共建“健康圈”作为最重要的共识,从“机制一体化、平台畅通化、事项精准化、服务贴心化、区域协同化”五方面精准发力,加强顶层设计,突破项目壁垒,提速信息化、120调度指挥等平台建设,为两地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

“川渝通办”扩容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川渝两地群众的交往越来越密切,群众跨省办理卫生健康事项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简化川渝两地群众办事的审批流程,成为两地卫生健康行政审批改革的当务之急。

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携手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进一步拓展“川渝通办”功能,增加了生育服务证、再生育审批等11项卫生健康领域高频办理事项,通过“多规统一”“多项联审”“专项受理”“互联互访”等措施,打破了跨省市办理壁垒,推动行政审批提速。

“川渝两地从零开始突破,剜去的是程序繁琐的沉疴顽疾,提升的是轻装前进的审批效率,大大方便了两地群众。”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川渝通办”有关卫生健康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已累计服务川渝两地群众超32万件次。

对于这一改革带来的便利,来自四川省广元市的严俊华深有体会。

前不久,严俊华在沙坪坝区土主街道团结湾社区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进入“川渝通办”网页登记了有关信息后,工作人员便进行现场办理,只花了几分钟,就拿到了生育服务证。

“听说以前跨省市办理生育服务证还得回一趟老家,得来回折腾好几天,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严俊华说。

拓展“川渝通办”卫生健康行政审批功能,只是川渝两地共建“健康圈”迈出的第一步。2021年4月,重庆、四川、云南、西藏、贵州共同签署了《协同推进西南五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跨省通办”范围实现扩容,群众“急难愁盼”的高频卫生健康事项办理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医疗结果互认

近日,重庆市民章亚琳到垫江县妇幼保健院分娩。此前,她已经在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做了血常规、乙型肝炎感染标志物等产前检查。

从四川省成都市到重庆市垫江县,虽然是跨省市,但这次住院分娩,章亚琳并没有再做同样的检查。

“如果患者在四川或者重庆其他地区做过相关检查,在规定期限内,检查和检验结果是互认的。”垫江县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朱登容介绍。

为减少重复检查,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川渝两地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合作,协同推进医疗平台互联、系统互通、结果互认,明确临床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项目及质控标准,规范结果互认标识,开展结果互认信息化平台建设。

“目前,川渝两地已明确首批38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互认16项临床检验、41项医学影像检查项目结果,并成立川渝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质量控制专家组,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互认。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已互认临床检验检查结果116.5 万例次,为患者节约费用超1.19 亿元。”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2年底,川渝两地所有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要实现同级之间检验检查结果互认;2025年底,川渝两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同级检验检查结果将实现互认。

与此同时,川渝电子健康卡也实现了互联互通。这就意味着,以后无论是在四川还是在重庆申领的电子健康卡,均可在对方医疗机构实现“一卡通用”,进一步解决了重复办卡、多卡并存、一地一卡等问题。

川渝两地电子健康卡实现互联互通后,各项功能还将继续完善升级,推进两地“智慧医院”共建共享,最大程度方便两地群众就医。

医疗信息互通

2021年,川渝两地拉开了毗邻地区跨界120一体化服务的序幕,携手打造2小时应急救援圈。

据了解,重庆有13 个区县与四川省泸州市、遂宁市、内江市、广安市等地的17 个区县毗邻。不过,由于网络信息、120急救电话等具有区域性,川渝毗邻地区院前急救信息未实现互联互通,导致跨辖区120应急救治无法联动,十分影响救治效率。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方洞镇和隆昌市李市镇、渔箭镇离我们很近,在中心门诊数量中,有近20%的患者来自上述3个镇,但以前毗邻地区院前急救信息没有实现互通,跨辖区120 应急救治无法实现联动。”荣昌区安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运平深有感触。

为满足群众看病需求,川渝两地卫生健康部门积极沟通、科学研究,印发了《统筹川渝跨界毗邻地区120应急救援服务范围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2021年,川渝两地在渝西、川南地区试点开展120一体化服务,目前已覆盖其他毗邻地区;2025年,川渝毗邻地区2 小时应急救援圈将基本建成,两地120指挥调度中心能够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调度120车辆提供跨界院前急救服务,患者跨辖区应急救治的院前急救服务需求将基本得到满足。

在具体措施方面,川渝两地加快毗邻地区院前急救基础建设,完善院前急救网络,健全毗邻地区农村院前急救服务网络;加快毗邻地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通过加大院前急救人才引进力度,规范院前急救人员培训,组织毗邻地区院前医疗急救医师、护士、120调度指挥人员定期参加技能培训,提升毗邻地区院前急救、调度指挥综合能力……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两地统筹推进2小时应急救援圈建设,还将围绕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等方面展开,推动川渝两地院前急救事业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两地
脚下较量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