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2022-02-10邱晓红福建建瓯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邱晓红(福建:建瓯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

小学教育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必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品德塑造的重要性,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所蕴含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多媒体信息教学技术也多种多样,如微课、慕课、交互式电子白板、希沃白板等各种在线教育平台的井喷式发展,对开展新型教育、加快新课程改革、推动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一)有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师发现,当学生对一些课堂内容感兴趣时,便会自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且不需要教师做过多的引导。当学生对于课堂内容不感兴趣,认为枯燥乏味时,无论教师做再多的铺垫和引导,效果也还是平淡无奇。而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对于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进行《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喜欢的民风民俗,教师通过了解学生喜欢的民风民俗,逐步引导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中,并利用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相应的民风民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慕课平台,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学习教学内容,并在慕课平台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由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比较薄弱,价值观念不成熟,且小学生的可塑造性较强,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些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学水平有限、教学手段单一,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其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形成。还有一些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够重要,当成一种普通的思政课来教学,不注重学习效果,只讲解课本中的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以至于很多学生能够流利地背出道德与法治课本中的内容,但不了解其中的意义,这对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对课程中无趣的课堂知识感到厌烦,这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我们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程教学模式。例如,通过慕课,给学生布置相关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慕课进行打卡,并发布相关评价。这样,教师就能可以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为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基本战略,我们应对陈旧的教学观念、落后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并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建立在新课程改革下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专注,对课程内容理解更加深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慕课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单调无味的教学模式,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慕课的进一步发展,能够让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工具缺失严重

在新时代发展的今天,东部地区小学大部分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技术教具的普及,但在西部还有一些小学信息化教学工具缺失,这就导致许多信息教学技术无法落地实施,影响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改革的进展。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两面性影响

网络信息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之处,但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因素。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许多家庭都配备着信息化设备,如电脑、平板等可以上网的设备,在课余时间,有些学生不免会登陆电子设备进行网上冲浪,在冲浪时难免遇到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信息,如果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学习模仿,很可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虽然国家加大了网络环境治理力度,但仍有一些境外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发布一些消极的信息,对青少年造成毒害,尤其是小学生这些心智不成熟的群体,很容易受到这些不法信息的诱惑,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如果学生把这些错误的信息当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来学习,那么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更有甚者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带给了学生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良的信息,这也更加坚定了教师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决心,使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在面对不法信息时,能够做到明辨是非。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更要让学生拥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道德基础。

(三)课堂创新程度较低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具有重要意义。有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一对多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更有一些教师在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的现在,仍然采用传统的纯板书教学模式,这不仅造成了信息技术资源的浪费,更使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产生厌倦,降低了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这门课程的教育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现阶段,学生更乐意接受有趣的教学方式,因此,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刻不容缓。但部分教师仍然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一)注重课前预习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应提前备课,准备好课程内容,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准备好符合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更容易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保持注意力集中,营造出相互合作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讲解《平安出行》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任务,让学生和父母交流安全出行知识,并制作呼吁文明出行的相关标语。教师在课堂中应用交互式白板,对学生的标语进行点评展示,并运用微课视频,让学生明白出行安全的重要性。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学生明白面对出行时遇到的危险应该怎么做,哪些行为是不符合交通规则的,并且在课下让学生制作手抄报,进行课堂回顾,增强学生的课下参与度,时刻铭记出行安全。

(二)突出教学重难点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推动课程的进展,并利用微课等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充分凸显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例如,在进行《感受生活中法律》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展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下利用慕课等学习软件进行评价,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对法律建立基本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观念。另外,教师还应补充一些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让学生对法律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从而对法律充满敬畏之心,形成遵纪守法的人生价值导向。

(三)加强课堂互动

据研究显示,学生在参与课堂互动时,会提升其学习效率。加强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讲解占据课堂的主要部分,以单向输出知识为主,与学生互动较少。还有部分教师认为在小学课堂中与学生高频率地互动会使学生扰乱课堂环境,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想法显然是片面的。在进行课堂互动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不足,从而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欠缺之处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高效,教师可以在学习通平台上建立相关课程,在学习通平台上发起相关的问题讨论和签到。充分利用好学习通平台,强化师生之间的联系,能让教师真正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例如,在进行《公共生活靠大家》一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公共秩序的视频,让学生指出视频中的不良行为。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视频中的问题,逐渐引入课堂的重点,让学生在互动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并非单纯地传道授业,而是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理解课堂内容,进行自我学习。教师不能依靠课程内容来束缚学生,而要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拥有独立的分析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一课教学活动时,为了让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了解民间传统艺术,激发对传统艺术的兴趣,教师在课前可以提前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网上搜集资料、走访民间艺人、采访家人等形式了解不同的民间艺术,并整理成相应的学习报告,在课堂中利用交互式白板进行汇报。在课前预习中,可多人组成小组,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汇报交流中完成本课知识的学习。

(五)突破课堂时空限制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更应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学生应在生活中学习和验证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在不同的场景中增强道德与法治意识,突破传统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模拟出不同的生活场景,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给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

(六)提高家校合作水平

在新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家庭教育也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教师可以在学习通平台中给学生家长设置相应的权利,让家长能够随时观察到孩子在网络平台中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汇报技术,将学生每日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够实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家校合作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领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法治道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