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特色小镇现状及建设探究

2022-02-09胡涛王玉莹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

胡涛 王玉莹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旅游特色小镇建设是引领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通过分析特色小镇成因及现状,有利于改革传统产业结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进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前,袁家村特色小镇存在缺失地方特色、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特色小镇内在含义认知不到位等问题,应在后期发展中立足地方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全面协调发展的经营理念。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特色小镇;旅游特色

党的十九大依据现实背景,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之后,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进一步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详细指导。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丰富,科学解读其内涵,有利于提升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质量,促使特色小镇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正向支持。

一、乡村振兴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里准确指明了未来应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城乡融合、城乡一体架构推进提供了前进的方向。

第一,要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城市化战略及其两者间的联系。协调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农村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通过城市化战略的引领,建设发展美丽、和谐的新时代乡村。实现城乡人口的交互流动和优化配置,拓宽乡镇发展前景,重视乡镇在组织、制度、体制的构建与创新。力求转化城市、乡村之间的发展矛盾,消除其边界感,形成互促共进的发展机制。

第二,要准确把握我国乡村形态及其变化趋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乡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常住人口、生产水平及建设程度等因素划分,可将我国现存乡村大致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四类村庄,要根据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分类治理、规划。

国外对于特色小镇的关注,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年代后,第一次提出的定义为以环境为核心的区块性地域开始演变为风格迥异、具有可识别度的特色文化小镇。

而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始于浙江省。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探索阶段,特色小镇概念2014年被李强首次提出,浙江省部分区域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第二阶段为成型阶段,2015年刘鹤深入调研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后认为,特色小镇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符合经济规律[2];第三阶段为全面推广阶段,我国在此阶段出台了许多针对特色小镇发展的引导政策,随后各地方政策密集出台,积极引导各地特色小镇发展,全国各地特色小镇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二、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问题

(一)袁家村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

袁家村作为陕西省内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先驱和代表,其发展模式和方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为有条件发展特色小镇产业的地区提供良好示范与发展思路,带动其他有条件发展特色小镇的村落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当地经济效益,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实现提供现实条件。

研究、分析袁家村旅游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将其融入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大背景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探索阶段。袁家村旅游特色小镇的探索于2007年开始。当时村内企业前景不好,相继关闭,农民的收入来源由原来的农业兼工业转为完全依靠农业,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一旦遭遇天灾,则会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故村民纷纷选择外出务工,造成袁家村劳动力缺失,袁家村处于发展失序状态。在此困难之际,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带领村民打造了康庄老街,购买了许多老旧屋舍和老旧物品,以此为亮点吸引顾客。随着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袁家村进一步调整发展方向、提高发展水平,相继在康庄老街周围新建一系列包括关中客栈、酒吧、购物街、美食街等商业场所和街道,并支持和鼓励村民打造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成为关中地区第一家集旅游观光、文化、消费等于一体的村落,走上了旅游发展道路。

2.发展阶段。袁家村对旅游业进行了补充和升级,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他们采取免租金和其他激励措施,将大胆的创新者和外国商人吸引到他们村庄,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投资。旅游接待能力、旅游业态体系、市场意识、乡村建设和发展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增强[3]。2014~2016年,袁家村进入规模扩张、质量提高的快速发展阶段。袁家村再次为吸引社会各界资本入驻,当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条件,促进外部要素顺利进入当地并进行重组。完善其他服务配套设施,扩大区域空间。此阶段,袁家村的产品制作分为若干个小作坊并部分实行股份合作社,大家自愿参股,利润合理分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村民之间恶性竞争及人际矛盾等问题。

3.定型阶段。袁家村在之前发展的基础上,对其创意、文化、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进一步進行了加工和创新,大幅扩大了产业链的规模,进一步增加了产业链的价值,打造了新的品牌效应,提升了产品价值,实现了深度的集聚效应。同时还深化了旅游体验,并通过“一村带十村”的共同富裕发展战略制定,旨在形成地区间的产业融合和乡村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特色小镇和社区。当地政府不断提高其公共服务和民生事务的供给水平,促进了当地医疗、健康、生态、消防等设施建设水平,加快了村落生产生活的品质化转型;传统农民实现了向现代经营者、管理者、领导者、服务者等身份的转变。这标志着袁家村走上了旅游城镇化发展之路。

(二)特色小镇的问题探析

本文结合其他村镇与袁家村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当前部分村镇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地方特色不鲜明。部分小镇在效仿袁家村做法时邯郸学步,没有抓住当地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结果同质化严重,消融特色。例如,西安市东黄小镇是模仿袁家村打造集旅游、休闲、饮食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只短短1年时间就倒闭了[4]。东黄小镇这一案例,证实了适用于某个地域的特色小镇设计并不具有普遍性,想走完全模仿而不挖掘本地的特色产品或特色文化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小镇农业产品大而不优,数量多但是精品少;小企业多,大企业少;旅游景点多,集聚景点与配套设施少;产业种类多,产业规模和质量少,当地产业自身竞争能力不够强劲,主要依靠政府的补贴和扶持,缺少内在活力。

第三,理解认知不到位。旅游特色小镇作为一种绿色、创新的发展模式,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可以有效推动乡镇发展,带动乡镇居民收入[5]。而部分地区在小镇建设的实际过程中浮于表面,没有在实际经营中将“特色”落到实处,使游客无法满足出游预期,长此以往,对其潜在游客群体影响巨大,会导致此特色小镇口碑越来越差,游客越来越少,最终使其失去存在价值。同时,发展结构单一。根据中央文件的要求,特色小镇是“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新型发展平台[4]。很多的特色小镇建设,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思想认识不到位,总是“偏科”严重。例如,只强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只注重文化宣传推广;只打造景点开发等。

三、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路径探究

基于当前许多小镇效仿袁家村却没有有效实现转型发展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立足地方特色,激发市场意识。首先,发展旅游特色小镇应以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为目的,将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色等融入小镇规划建设,塑造发展特色与活力,将“特色”放在首位,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其次,特色小镇发展应顺应市场需求,时刻关注目标人群的需求、消费偏好等,尽可能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性。最后,特色小镇的发展需借助当地政府的力量,通过政府提供的发展平台,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参与、依靠市场运作的原则,实现特色产品产销顺利。

第二,把握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布局。一是做好建设规划,要从设施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分布、地理位置选择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且需要把产业与当地的文化、产品特色进行结合,避免出现同质化现象。二是特色小镇的发展要紧扣市场趋势,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挖掘特色资源优势,增强特色小镇内生发展动力,从而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推动城镇一体化发展。

第三,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将补齐相应的物质设施短板与特色产业的构建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特色小镇发展问题,使各方面协同发展,共同助力于特色小镇发展。比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可以提升小镇在人口与经济方面的承载能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可以促进小城镇与城市及外界互联互通,营造环境优美、舒适安逸、密度适中的生产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Z].人民出版社,2018.

[2]齐达,苏瑞雪.陕西省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29):32-33.

[3]陈水映,梁学成,余东丰,等.传统村落向旅游特色小镇转型的驱动因素研究——以陕西袁家村为例[J].旅游学刊,2020,35(07):73-85.

[4]胡玉國.衡阳县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29):16-18.

[5]贺桂欣.我国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22):236-238.

(作者胡涛,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者王玉莹,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意识形态)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乡村振兴战略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