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风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2-02-09扶风县果业服务中心法亚宁齐荣

河北农机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农技技术推广农民

扶风县果业服务中心 法亚宁 齐荣

扶风县地处关中平原渭河盆地中西部,地势北高南低,属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土质肥沃。全县辖7镇、1个街道,1个科技工业园,1个新兴产业园,113个行政村,9个社区,面积720平方公里,人口45万。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稳定在27万吨左右,苹果、猕猴桃、甜柿子等果树面积达到15万亩,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年生产销售各类苗木2亿株,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果树苗木繁育基地,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果业大县、生猪生产大县。近年来,在农业生产发展和技术推广服务中,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了农技、农机、果业、畜牧、执法、农经、质量安全、水产等8个技术服务队,作为农技推广的“智囊团”,在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1.1 农技推广体系整体情况

全县有全额拨款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9个,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机管理服务中心、果业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水产工作站、镇街兽医站等。现有在职在编人员136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69人,其中高级职称25人,中级职称32人,初级职称12人。承担着全县种植业、养殖业、农村经济管理等多项公益事业的服务与发展。并且在农技推广、科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1.2 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质量兴农、科技兴农要求,针对农村务农种粮“副业化”“兼业化”的严重现象,结合实施农业项目,推广农机“五代”模式,即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销,这种模式既可以让农民安心打工,也很好地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推广果业高接换头、苹果“三优四强一创”(优品种、优结构、优模式、强地力、强装备、强品质、强品牌、创新机制)生产技术、猕猴桃“四改五提升”(改土壤、改品种、改树形、改模式、提升基础、提升技术、提升品质、提升品牌、提升效益)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小麦宽幅沟播和种肥同播技术、农作物农药减量增效、农机土地深松整地等技术,举办农机手技能大赛、农机化作业现场演示等活动,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1.3 开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

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自2014年起,扶风县农广校承担着全县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通过课堂理论+基地实训的培训模式,认真扎实地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培训和认定高素质农民1615人,其中高级74人,中级182人,初级1359人,增强了农民科技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相关部门考核认定的职业农民,活跃在粮、果、畜等多个产业领域,带动了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高效的快速发展,同时,可以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技园区等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开展有偿服务,为全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4 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近年来,扶风县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等项目的实施,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培育,全县共培育果业、畜牧、食用菌、粮食、农机、苗木等省级示范合作社25家,果汁生产企业3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了扶风县农业生产者农业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经营模式等方面重大变革,推进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5 加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拓宽农技推广服务领域,积极推进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的建设。一是重点支持“民香果业”“扶优一号”“华泰臻品”等企业品牌建设,合理进行品牌定位,线下开设实体店,线上拥有官网,从品牌的定位,经营实力及特色方面等多维度进行发展。通过权威媒体进行正面报道,实施品牌营销,市场开拓、宣传促销、营销模式和交易方式,做强企业(合作社)品牌,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建立品牌监管平台,规范品牌营销经营行为,强化品牌防伪与保护。二是加强品牌宣传推介。推进区域公共品牌“鼎盛扶风”与核心企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创新品牌宣传途径。利用大型推介、节会等活动,抖音快手推荐及直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品牌宣传,创建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提升带动发展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

2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

2000年以前,镇街农技站实行县、镇“双重管理”,后来镇街的农机站等七站八所合并并撤销,镇街事业人员实行人员重新组合。虽历经几次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但在实际运作中并没有执行到位。以宝鸡市扶风县为例,全县除畜牧设有镇街兽医站外,其余的基层农技站随着多次机构改革的合并,镇街农技推广服务站的资产和人员已全部归镇街政府管理,也无编制和岗位。虽然近几年通过农技体系改革项目的建设,给镇街农技推广站配备了一定的硬件设施,但仍面临着缺少经费、缺少专业人员、缺少服务手段等诸多困难。

2.2 农技人员结构堪忧

全县的镇街兽医站,平均年龄在56岁左右,每个镇街兽医站只有1~2人,且无事业编制。县级农技人员“青黄不接”,队伍“结构断层”,人员老化。因为受职称岗位比例限制,符合条件的低层农技人员多年不能得到晋升,工作积极性不高。近五年来,县委组织部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招录了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大学生,但因县级农业部门办公环境、工资待遇等各种问题,部分新招聘的大学生不安于现状,无法长期安心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存在辞职、调离现象,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2.3 农技推广人员社会地位不高

近年来,虽然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医疗等已得到保障,但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待遇不高,扶风县农业系统职工办公用房基本上都是20世纪70、80年代所建的砖混楼房,办公条件差,且办公地点都在县城老区,这也是阻碍工作和青年人才踏实干事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农技推广方式不够丰富多样

因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老龄化和青年人才的流失,导致农技推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以扶风县为例,从2001年到2011年事业单位未注入新鲜血液,原有人员知识陈旧,推广方式惯用传统的咨询服务、知识讲座等方式方法,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对新技术多样化、信息化的新需求,技术服务往往与市场等多种需求脱节。

3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3.1 科学定位,理顺关系

3.1.1 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严格落实中央和省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不断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完善镇街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继续加强对县级农技推广部门的管理和指导,紧紧围绕县域“三农”工作重点,强化农技推广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创新推广模式,加强工作实绩考核,夯实责任,推动农技推广聘用制和岗位管理,确保有效履职。围绕构建以“农技推广、质量监管、疾病防控、品牌建设、农资监管、农村信息、安全生产”为核心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在软硬件设施建设、规范管理、创新服务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3.1.2 构建多元化推广模式

大力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带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借助毗邻杨凌农科城的优势,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融入现代农业推广模式,引进适宜县域农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试验研究成果,加快品种、技术的更新换代和推广。

二是农业技术推广单位通力协作,把高、新科技成果和技术集成组装,通过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产业集群等形式,在农业农村部门的行政推动下,把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

三是充分发挥园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建设,推动新成果、新产品应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全产业链创新融合发展,形成产加销全产业链方式,推进全产业链建设。

3.1.3 完善工作机制

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工作机制,统筹构建“高校+技术部门+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在中高级职业农民中,择优选聘农民技术员,签订服务合同,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产业种植大村、专业村和产业园区开展有偿技术服务,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宜县域农业发展的技术服务模式、农业技术以及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化、信息化服务手段,全面提高实用技术普及率和入户率。

3.2 落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措施

3.2.1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发挥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中的主导作用,财政预算内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能够足额保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经费,对地区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给予补助。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3.2.2 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条件

通过项目实施,加快镇街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建设用地及其他相关配套政策,为推广机构建设业务用房,配置检验检测仪器、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等设备。推动地方财政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硬件设施的更新完善。

3.3 加强技术培训,夯实人才基础。

3.3.1 建立农技人员培训长效机制

现代农业发展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每年制定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农技人员轮训,实现农技人员培训科学化、制度化。坚持以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政策法规、智慧农业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着力培养理论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农技推广人才。同时,鼓励和支持在职农技人员到农业院校、试验站所等进行专业研修深造,推进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3.3.2 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

市县两级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库,并储备一批培训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复合型人才等作为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师资力量。以农广校等高素质农民培训专门机构为主体,以农业院校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为补充,并遴选一批培训条件好的现代农业园区、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作为培训基地和教学实训基地,形成资源广泛参与、统筹有序、相互衔接、共建共享、合作高效的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3.3.3 培训基层农技人员

基层农技人员作为农技推广的主力军,更应注重和加强现有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田间实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组织聘请农业院校、高级职业农民等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科研站所专家,根据生产周期和关键农时季节,对基层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开展技术培训。同时,每年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技术业务骨干外出考察、交流学习,不断开阔眼界,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

3.4 多措并举,提升技术服务

3.4.1 加大人才引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县级组织部门等要不断制订和完善人才引进办法,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推行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机制,培养热爱“三农”,愿意扎根基层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农技推广部门工作。同时,要对引进的人才分层次在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奖励,以便引进的农业人才能够安心工作、服务基层,切实解决基层农技人员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等问题。

3.4.2 延伸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

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应根据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需求和特点,不断延伸农技推广工作的服务范围,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应以市场供求为导向,加强信息服务,对农作物的产、供、销等信息进行科学研判和预测,进而给予信息服务指导。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抖音等,开展灵活的、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架起农民与专家、农民与政府之间信息互动沟通的桥梁,提升农技推广服务的公信力。

3.4.3 依托农业项目,开展全程服务

以果业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种业大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强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试验站等的对接,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为主,开展重大技术推广,建设“四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新模式)生产与观摩展示一体的推广基地。围绕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业投入品、动物疫病防疫、“代耕、代种、代管、代收、代销”等服务。

猜你喜欢

农技技术推广农民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