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视角下学生学练活动开展路径

2022-02-09张兴百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学练情境评价

为解决体育课堂教学中对个性化活动关注不足的问题,笔者提出使学生能在小范围或小群体中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或相对较短时间内围绕某一主题自主开展学练活动。

一、与集体活动和谐共生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运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小范围或小群体的学练可以推进学练活动的深入开展,能够聚焦重难点,让学生在学练中发现和解决个体面对的重难点问题,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和学练方向,实现学生的“自由”式发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一节课平均运动负荷在140~160次/min,如果安排的学练活动在运动量偏小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排队等待练习的间隙进行相关学练活动,以补充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偏低的现象。如,在四年级投掷教学中,小组可以围绕怎样能投得更远的主题开展活动,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贴在小组垫子上)开展相关的小组探究,让学生的学练活动更“接地气”。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该学练方式可以较好地为大部分学生在较小范围内搭建互动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互动中历练自己,充分吸收互动中产生的“红利”,从中悟出技术的真谛和自我价值,并能及时修正自己的学练方向,优化和调整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启发新的思考并促进其深度学习。如,在小组学练活动中,学生间的互动中可以表现为“你看看我鞭打这个动作存在什么问题”,练习结束后同学给予的建议是“动作要再连贯”,让学生能及时感知动作的不足;再如,“我做前滚翻的时候老是向一边歪,你帮我看看是什么问题”,让学生练得有方向,改得有动力。互动交流的主题是宽泛的,可以谈感受、谈分析和谈思路,来自同伴的帮助和提示效果会更好,可以更好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

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建立自己相对固定的学习群体,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感受到团队的约束和合作带来的动能。将小组团队合作与任务完成“捆绑”在一起,要突出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导向。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刚复学阶段,由于运动量不能过大,在二年级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呼啦圈和篮球开展各种形式的投篮小组微创编活动,教师给小组提出创编的规则和要求,每个小组和小组中的每名成员在创编中都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尝试各种体现小组智慧和合作的创编,小组呈现出的创造超乎教师的想象,教师在巡视过程中用手机记录了这一创编的过程,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创编的积极性,在展示和交流环节,呈现出有投高圈、低圈、立圈、移动圈、防守圈等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团队带来的成果,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团队意识的理解。

四、彰显学生个性

评价具有反馈、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评价的主体不同,关注点和功效也不同。评价是建立在学练基础上的,它是重新练习的起点,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有力抓手。注重小组内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发挥好微评价诊断和反馈的及时性优势,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学练过程。在小组评价过程中,微评价切入点要小,直接面对个性化的问题,不能只说好或不足,要评出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个体在学练过程中表现出的理解是单一的,而通过小组内的相互评价可以呈现出对知识的多元化理解,让学生更加明确努力的方向,实现评与被评的同步提高。如,在分小组练习分腿腾越山羊的活动中,在做好保护与帮助的同时,让学生相互观察对方的动作,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评价对方个性化的动作,利用排队等待的间隙,结合教师提供给各组的挂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商议和确定个体改进方案,培养学生“会学”的方法。

五、拓展学生的运用能力

情境教学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模式,在情境创设方面要多角度、多维度、画面式呈现所学内容,将知识、经验、问题、智慧等在情境中进行有机串联,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以致用”。如,在足球运球学练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分设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创设“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情境,游戏开始后,学生根据分工在规定场地内自由运球,而“老鹰”在小组场地内去抢别人的球,被捉到的加入“鹰”的行列,“老鹰”慢慢由少变多,激烈程度和难度是慢慢加大,学生慢慢从放松的运球状态进入紧张的选择路线和护球的状态,营造了接近比赛的氛围,让学生在比赛对抗中发挥了技术和锻炼了能力。

猜你喜欢

学练情境评价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