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身边资源开展科学活动的思考与策略

2022-02-09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幼儿园黄海燕黄海珍

亚太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筛子笔者科学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幼儿园 黄海燕 黄海珍

一、贴近幼儿生活,挖掘科学资源

我们所处的自然、社会本就是一本丰富、真实、触手可及的百科全书。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要想扩大幼儿眼界,丰富其经验,就要引导他们向大自然、大社会取材。将身边资源赋予幼儿,开启幼儿的科学启蒙兴趣,这些都需要成人的支持与引导。最近,班里有几个女孩子经常在讨论:“为什么我奶奶养的花很多都死了?”“秋天来了,好多树叶都变黄了,飘呀飘,飘到地上睡着了?”“你有没有发现蜗牛爬过后有一条白线?”“小蜗牛是吃什么长大的?”……幼儿对他们周围的事物很关注,让笔者不禁想到了国光中学的生物园。为遵循幼儿的兴趣,笔者设计了“生物园的奥妙”这一活动,旨在满足、保护、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当笔者把幼儿置身在生物园这个小型的自然园里时,孩子们脸上的神情是无法言喻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幼儿在自由观察过程中,遇到稀奇的动物或植物,便兴奋地与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你快看,这是艾草,我奶奶有煮过,可以吃的。”“老师,这里有一只瓢虫,是七个点点的呢!”“这是什么啊?你认识它吗?我都没见过。”“为什么它会这样?”……一系列神奇发现都在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各种感官和思维。随着“生物园”探究中的各种发现,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究,获得了能力的发展,唤醒、联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在不断调整中将“你的经验”“我的经验”重塑成为“我们的经验”。在观察讨论环节,笔者通进一步调动幼儿观察“大自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进同伴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自主选择与自己喜爱的生物合影,让他们发现自然的美。活动中,每个小朋友都找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合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小朋友兴奋地说她要与蚯蚓合影,问其原因,竟是蚯蚓能帮助农民伯伯松土,爱劳动,所以喜欢它。可见亲近自然不仅能加深幼儿对自然的热爱,还能使幼儿萌发对身边花花草草、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春秋时节,我们会带领幼儿到田间地里,去感受绿油油的秧苗、金灿灿的稻田,让幼儿用小脚去感知田间泥土的泥泞,用稚嫩的小手去触摸那沉甸甸的稻穗,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自然而然地想去探索“大米从哪里来”。当地瓜丰收时,我们请幼儿与农民伯伯一起挖地瓜、捡地瓜,从中体验农民的艰辛及丰收的喜悦,从而萌发幼儿热爱劳动者、尊重劳动成果的情感。

科学活动不应是什么大而空的“道理”,而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生活,因为幼儿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更值得我们用心探究。如何利用物体间的空隙来合理摆放物品,玩具柜中大大小小的玩具该如何收拾,幼儿自己的抽屉、书包该如何整理等,这样的问题生动、鲜活、具体,就在幼儿的身边,幼儿很感兴趣,也热衷这样的探索活动,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获得相应经验,也能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二、提供丰富材料,操作中获经验

要让幼儿科学地学习,核心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重在让幼儿体验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氛围,让幼儿亲身体验;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发现问题,在操作探索中观察、验证并最终发现蕴含的科学奥妙。“好玩的双面镜”为幼儿所熟悉,幼儿通过自身的观察、操作探索,能够发现双面镜成像中夹角大小与物体成像数量的关系。而教师充分利用材料,是诱发幼儿探索兴趣的关键之处。首先,材料生活化。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无疑是最好的教师,要想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要重视材料的选择。本次活动中,笔者提供给孩子的材料——镜子、娃娃等均来自生活,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在玩中探索、发现镜子成像中夹角大小与物体成像数量的关系,孩子们可兴奋了,他们没想到原来一些平时生活中普通的材料也能带来这么多的发现与惊喜。可见,幼儿的操作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激发出来了。其次,运用简洁明了的数字符号记录,有助于幼儿表达交流、引发共鸣。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操作,便于发现其现象,笔者设计了操作图谱,让幼儿能够一目了然地发现操作步骤,设计的记录方式幼儿只需在相应的数字上画圈即可,既节省时间,又便于验证。最后,运用投影仪,再现幼儿的操作过程,有助于表达的直观性、丰富性、生动性。在之后的集体交流环节中,通过提问“你在大(中、小)夹角的两面镜里,看到的娃娃数量有什么不同?”笔者利用投影仪帮助幼儿很好地梳理、验证夹角大小与物体成像数量的关系。在整个活动中,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孩子夹角大小与物体成像的关系,而是鼓励他们自己尝试,自由发现其中的奥秘,并引导他们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纸上。整个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双面镜成像的乐趣,既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幼儿遇到问题时,只有着手探究、从中找到答案,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且活动是积极、主动、有效的。

又如科学活动“有用的筛子”中,笔者为幼儿提供不同型号的筛子、筷子、汤勺、盘子,以及绿豆、芝麻、花生等大小不同的混合物颗粒等。第一个环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想办法用所提供的工具将混合在一起的绿豆、芝麻、花生分开,并想想哪种工具最快、最好用。”动手操作后,幼儿最终认定筛子是分离这三种混合物的最快捷的工具。于是,笔者及时指导幼儿观察并小结出筛子的主要特征:筛子上有许多小孔,叫筛孔,能分离出大小不同的物体。第二个环节,笔者提供了盐和黑米的混合物、绿豆和花生的混合物,并提供了大、中、小号筛子,让幼儿想办法把混合物分开。操作后引导幼儿讨论:“你是怎样分的?”“这两种混合物可以用同一种筛子来分吗?为什么?”孩子们争先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盐和黑米用小号的筛子可以分出来。”“绿豆和花生得用大号筛子才能分出来,因为小、中号筛子的筛孔都太小了。”然后小结:应根据混合物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筛子。第三个环节,笔者提供了盐、黑米、绿豆、花生的混合物,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筛子进行多次分离。该活动有三次操作:第一次发现筛子的作用,第二次发现筛子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第三次学会选择合适的筛子进行多次分离。这样逐层深入,在活动中让幼儿认识了筛子的特性,学会正确使用筛子,并懂得应选用合适的筛子进行多次分离。这样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宜的操作材料,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活动中探究发现,充分体验发现的乐趣。与生活相联系,服务于生活,幼儿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尊重支持幼儿,促发自主探究

在以往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以“传道授业解惑”的身份组织活动,重视标准的实验结果而忽略了幼儿主动探究的奇妙过程,整齐划一地提出问题、提供材料、实施手把手的指导,而忽略了从科学的角度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何把探究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使整个探索过程自然而真实有效,让幼儿真正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教师在幼儿活动中应该是什么角色,要能适时而正确地转变角色,支持幼儿的探索,与幼儿共同成长,适时引导、鼓励、肯定幼儿。而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需要看到每个孩子的不同,在指导过程中关注并尊重他们的能力差异。例如科学活动“装一装”中,活动一开始,笔者让幼儿猜猜能不能把材料都装进杯子里,并且刚好能盖上盖子。幼儿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笔者并没有否决他们的想法,而是表示都有可能,创设了支持性的心理氛围,鼓励、支持他们自己去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站在支持者的角度,支持幼儿的多种尝试。在幼儿探索过程中,笔者先静静观察幼儿的操作,当能力较强的幼儿很快成功与笔者分享快乐时,作为一个引导者,笔者提问:“你是怎么装的?为什么这样装能成功?”引发幼儿思考物体间大小不同,存在空隙。当能力较弱的幼儿屡次失败时,笔者从幼儿的角度提问:“你是怎么装的?为什么这样装不能成功?”帮助幼儿意识到刚刚的装法是不能成功的,鼓励幼儿试试其他的方法,支持他们再次尝试,不急于告诉笔者方法。有的幼儿只装了两种材料,笔者也给予肯定,并鼓励他:“能不能再装进其他材料呢?”当大部分幼儿成功时,笔者像朋友一样倾听幼儿快乐地分享他们成功的方法,氛围自然热烈。在交流中笔者提出问题:“为什么先装大的乒乓球,还能再装进其他东西?”孩子们经过自己的探索,都迫不及待地说:“因为乒乓球旁边有洞,玻璃珠中间也有小的缝,小的铁珠能从这些缝掉下去。”孩子们在教师的支持下主动发现了问题,并通过探索解决了问题。可见,教师的角色定位和适时转变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

四、利用家长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在一次综合活动“认识我自己”中,馨馨奇怪地发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丫丫(妈妈是妇产科医生)立马回答:“当然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喽。”小朋友们听了,立马七嘴八舌说开了:“肚子那么小,怎么能装下我呢?”“妈妈的肚子好厉害啊!”“肚子疼不疼啊?会不会破啊?”“那我们生出来是什么样子的?”于是,笔者便邀请丫丫妈妈对孩子们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有心的丫丫妈妈不仅带来了图片、视频,还结合绘本给孩子们讲起故事,大家听完都不由自主地说:“妈妈好辛苦啊!”“回家后我要帮妈妈做事情。”“我要对妈妈说我爱你。”……

我园是首批“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之一,已连续举办了四届足球嘉年华运动会,我们除了聘请专业的足球教练,还会邀请足球爸爸们来带领幼儿感受足球的魅力,“足球爸爸进课堂”深受幼儿喜欢。“故事爸爸妈妈进课堂”不仅带来了经典的绘本,也增进了亲子之情。还有“五老”进班开展主题班会,爷爷们为幼儿深入浅出地讲述建党小知识,分享绘本《鸡毛信》《小英雄王二小》《董存瑞炸碉堡》等等,不仅体验了浓浓爷孙乐,也启发了幼儿的爱国、爱党情感,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可见,家园合力不仅能拓展孩子们的见识和视野,也能弥补教师专业外知识的不足。

五、开发社区资源,丰富科学内容

社区资源与幼儿园教育的整合,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社区是幼儿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蕴含隐性教育资源。我园的地理位置优越,李光前故居、南泉制衣厂、银行、菜市场、图书馆、超市、中小学、高职学校等均分布在附近。可以说,社区是个活教材。例如,在主题活动“衣服哪里来”中,我们要探索衣服是怎样做成的,于是便组织幼儿到南泉制衣厂参观其制作程序,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回来后还让幼儿制作布贴画,引导幼儿利用边角布来设计、制作衣服,并将制作好的衣服投放到表演区进行走秀表演,幼儿的感知及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我们还会组织幼儿到市文化馆观看木偶剧团的展演,激发幼儿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为传承与发扬传统艺术打下基础。带领幼儿参观气象站、到老年大学与爷爷奶奶一起玩、参观小学……可以说社区资源不仅贴近幼儿生活,还为幼儿提供了可支持性的探究环境,丰富了课程建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在科学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不难发现,只要是生动具体的、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幼儿都感兴趣,都会主动去建构。因此,教师要珍视、尊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充分挖掘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努力为幼儿创设科学探究的有利条件、机会与环境,从生活出发再回归生活,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科学、走进科学、爱上科学。

猜你喜欢

筛子笔者科学
老师,别走……
点击科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问题筛子“链”着问责筛子
科学大爆炸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脸大
科学拔牙
三个筛子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