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2022-02-07张成林

上海商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张成林

一、引言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及经济运行机构的优化调整、监督管控机制的持续增强,商业银行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对其风险管理能力要求标准不断提升,一旦风险管理失控,不仅是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重创,也会波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迈入金融领域对金融及后的经营管理与经营决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消除规避风险因素,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述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2.大数据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当前的时代特征之一,数字化转型是商业银行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应对客户需求变化的需要,帮助银行在消除规避风险的基础之上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边际成本,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整合自身庞大的数据资源的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突破自身经营数据局限吸收外部数据资源,对其背后的信息价值进行挖掘和利用,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实现风险管理的量化分析,在整个业务流程中高效准确地识别、计量、监测、报告风险,通过数据思维与技术从新的角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看待风险问题,有效提升风险管理质量与效率,也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尽管众多商业银行都已经意识到大数据对风险管理的积极意义,纷纷引入大数据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但是许多商业银行在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尚未充分发挥出大数据对于风险管理的效用。

1.风险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部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施环境有待完善,制度体系不能及时地更新完善,由于制度的滞后造成风险管理推进受阻,其次,各部门对大数据思维及风险管理理念认识不足,配合度及协调性不强、风险管控流衔接不到位,部分风险管控人员仍然存在着主观性思维对于风险因素的判断,容易出现判断失误,不能用专业的技术手段解决风险评估,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提高了风险管理推进的难度,另外大数据给商业银行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部分商业银行存在着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技术还有待提升。

2.金融科技赋能风控有待提高

商业银行用科技手段优化风控流程,提升风控能力,强化事前、事中、事后风险处置协同的能力与水平有待增强,在整体业务链上的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高,缺乏行业和第三方的数据资源,对大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优化、分析不充分不专业,导致数据资源利用不充分,背后的信息价值也无法充分地发挥其作用,银行对大数据技术的理解与运用都有待加强,大数据技术尚未充分发挥出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效用,商业银行的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模型应用滞后且不成体系,仅仅为了应付监管疏忽了风险管理模型对于银行经营发展的实际效用,风险预测评估模型流于形式并不能切实满足银行的风险管理诉求,风险监测体系有待优化。

呈鲜味氨基酸测定结果表明,在鸡胸肉、腿肉和肝脏部位,C1组和D1组分别为0.05%和0.046%、0.076%和0.068%、1.85%和1.43%,表明在放养条件下,无抗养殖组鸡肉略高于有抗养殖,而肝脏中则无抗养殖显著高于有抗养殖。

3.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增强

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与不断变化内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及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信息化素养、跨部门协作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虽然已经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部分员工缺乏扎实的综合能力,达不到理想的工作需求,阻碍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进程。当前很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着业务模式的更新需求与员工能力不匹配的矛盾,缺乏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缺乏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

四、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展对策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运用大数据思维与技术全面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竭力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1.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建设

风险管理体制建设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需要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健全,商业银行应为大数据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自上而下优化布局,统筹内部各部门合力进行风险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完善,切实解决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业务需求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充分应用之后,其内控环境必然会随之发生改变,商业银行必须要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来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对风险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要求、监督考核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提高对风险行为的针对性与约束性,同时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评估机制,落实责任制,降低合规风险,制度的建设与更新应在银行内部做好宣贯,加强制度对行为的约束性。

(2)加强数据信息安全管理

在利用大数据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商业银行必须要意识到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信息安全一旦失去保障,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对客户、对银行自身、对社会经济都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危害,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积极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技术的研究与运用投入,竭力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加强客户端的升级与维护,严格防范信息泄漏风险,降低信息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

2.强化金融科技在风控方面的运用

商业银行应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网络身份认证等底层技术在金融场景中广泛应用,在充分梳理自身业务链条,强化各业务节点风险管控上大数据思维及技术的运用,结合金融科技,加快对风险管理工具、管理模式的开发,搭建统一化的大数据风控平台,量化与优化风险模式,为商业银行的风控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信息,创新性地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自身风险管理方面的竞争优势来提高市场地位。

(1)前期做好大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

一是充分利用银行自身长期经营的庞大数据资源,这是银行决策最直接可靠的数据来源,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连续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数字化资源库,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充分优化整合,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商业银行要加强底层数据治理,提高各项业务的数字化程度,重视数据库的维护。二是重视外部数据的积累,积极主动接入税务、房地产估值、产业链信息等成熟、稳定的第三方数据,形成自有数据、公共数据、行业数据、第三方数据的综合数据库,拓展数据分析的基础,更好地服务与风险管理。

(2)中期挖掘大数据信息做好风险识别与评估

一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评估模型,商业银行要善于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海量数据中的潜在规律预测经济行为,将风险指标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综合识别评估风险的模型。二是通过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已经掌握的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充分利用信息的潜在价值对风险敞口做出风险预测。三是全面评估风险形成风险管理视图,打破数据孤岛与壁垒整合多渠道的数据资源使用反映风险要素的多维度数据全面进行风险分析,从不同角度描绘风险的全景管理视图。

3.重视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风险管理骨干团队

在各部门选拔专业能力过硬、学习能力较强的骨干员工构建风险管理骨干团队,从多个业务视角多纬度地分析,突破组织结构的框架,合力提高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按照培养目标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丰富他们的知识面与知识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风险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2)招聘实战经验丰富的高端人才

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需要关键人才的支撑,专业素质过硬、实战经验丰富的骨干人才对于商业银行无论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信息技术的维护升级还是业务流程的设置等方面,都能帮助商业银行快速改革,解决风险管理中的难点与痛点,结合大数据技术探索新的风险管理模式,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数据信息是各项业务开展的基础与依据,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有利条件,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商业银行要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放在发展的重要地位,根据银行经营发展需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寻找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现存的问题,在实践中总结吸收风险管理的经验,最大程度消除规避风险因素,不断完善风险管控机制,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及效率,为促进商业银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希望本文的简要分析能为该课题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