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2022-02-07周红军

上海商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甘肃甘肃省城乡

周红军

一、引言

“十四个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针对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构建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促进政策体系双向流动、保障更多要素融入乡村流动中,为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等提供更多活力”。全国政协委员落沙鸣认为:未来五年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城乡融合通过抓住数字时代的契机,全面弥补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城乡发展不协调等的不足。长期以来,甘肃省地区受到自身环境、地势等方面的制约,整体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城乡发展过程中互动交流较少,农业产业发展并没有得到统筹安排和规划,城乡的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本文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进一步改进了城乡产业结构,为甘肃地区带来更多发展契机等提供了保障基础,这一研究也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数字时代赋予城乡融合的现实意义

1.放大农村剩余价值,为城市和农村带来双向经济发展

新兴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数字化构建的不仅能驱动人类社会进入的互联、互通时代,还充分体现出了社会共同体的观念。传统的城乡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且越来越相近。数字时代下,乡村社会资源也被有效盘活和开发、利用,使得城乡之间失衡的关系也被修正。其主要表现为:第一,城乡经济得到了协调发展。站在经济的角度上看,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耕经济成为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的主要动力。而资本的集中化、市场高度流通、人才的集中等,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成为生产和经济的中心。从《2019 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了解到: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占比越来越低,与2018 年相比下跌到7.2%。这一数据充分反映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也折射出了当前城乡经济越来越深刻的鸿沟。而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农村剩余价值得到了扩大,新兴的“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实现了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例如:农村休闲游乐、民俗民风等方面的优势与城市科技魅力、现代风范等相互补充;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等的发展,使得各个地区农产品经济附加值得到提高。这一数字化技术打造而成的智能农业,吸引了更多城市资本主体乐于参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乐于投入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从而为城市和农村带来双向发展机遇,改变城乡失衡的现状。

2.新型的城乡治理关系得到延伸,解决城乡治理关系空间失衡的问题

传统城乡治理关系出现空间失衡的情况,一方面,导致农村的政治生态和治理秩序逐步丧失;另一方面,农民不愿意投入到新农业建设中,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意识较为薄弱。而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走进人们的视野中,乡村治理也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融入,使得乡村治理逐步呈现智能化、数字化和互联化发展,乡村治理也变得更加深入。例如:甘肃省智慧云终端的形成,构建了农村党务、政务、村民意见数字化表达的机制;构建了智慧党建;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云端”对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全镇重点的村组,重要路线等开展日常巡查。

3.数据要素支持,推进农村产业链整合和价值提升

目前,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相互促进发展,其存在的短板主要在于:第一,城乡之间的资源或者要素流动不等阶。第二,乡村公共的资源和乡村的基础建设等与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城乡融合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缺乏基础支持和保障支持。第三,农村数据等生产要素缺乏,农村转移人口流向城市等,这些都难以实现城市和乡村的融合。针对这一问题,借助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平台,能有效改善城乡融合的不足,利用数字手段,促进传统产业转型,搭建城乡之间的对话端口,推动城乡融合的发展。

一方面,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新型的要素,在写入中央文件中,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数据不仅仅是基础性的战略资源,也为其他要素共同融入价值创造之中发挥着余力,促进当地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数字科技融入城乡产业之中,促进农村地区各个产业的融合,通过要素聚集,技术渗透等,全面增强了农村地区农业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农村地区培育出了新的功能和新的业态,拉近农村和城市协同发展。

三、数字时代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路径

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和平台的应用将为促进城市和乡村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契机,也发挥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甘肃省地区比较偏僻、产业单一、农业经济竞争力不足、基础落后等,导致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较为落后,以下以数字技术为依托,针对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重要路径:

1.创新农村地区新的产业态势

甘肃省地区产业结构的单一化、低度化较为明显,其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农村产业链的深入发展,无法体现出产业价值链的真正价值。甘肃省农村产业想要与的数字化产业的融合和联动等就更加困难,阻碍了甘肃省城乡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甘肃地区需构建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城乡联动机制。

(1)对农村地区多项功能价值进行挖掘和开发

甘肃地区可以借助“云协同的泛在计算能力”,以将当地农产品从粗加工向精加工、规划化转变,将当地构建成为高新科技产业园,建立资源的集聚、建立物流站、销售、生产、流通为一体的农产品产业链环。同时甘肃农村地区还可以与旅游业、服务业的相互融合,打造智慧文旅和乡村旅游、农产品直采,即“民宿+园地+农产品”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以甘肃省为例,甘肃乡村旅游整合乡村旅游路线、特色美食、民宿和农特产品等,构建在线服务平台,以为城市居民和游客等提供更加精准的在线服务。这一新的业态与城市“宅经济、互联网经济”等有机地融合,为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势得到有效的互补。

(2)创新城乡产品的营销模式

数字时代的到来,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创新城乡产品营销模式,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城乡融合的多元共赢的格局。例如:甘肃省在将农村产品向城市销售时,可以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其中线上渠道在推广时,可以围绕“助农活动”为主题,在线上做好推广活动,即向广大的城市居民推广和销售土豆、洋葱、山药、蜜瓜等农产品。甘肃省还可以在网上投放关于“马铃薯前世今生”的视频,帮助更多网面了解到甘肃定西马铃薯的价值,让这一农产品成为城市居居民口中认可的农产品。线下甘肃省可以组织开展农产品直采的活动,真正让城市居民走入原产地,在旅游和采摘的过程中实现“以吃带游、以游促吃”。这不仅能够打开农村地区新的格局,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还实现双赢。

2.加快基础设施和人才的配置

数字城乡融合发展需要配备的基础要素较多,例如: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平台等。这些基础要素的调配如果缺失和不足,将会无法推进城乡数字化的发展,两者融合的效果也得不到有效体现。由于甘肃农村地区基础薄弱、数字化技术力量较差等,甘肃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需引起高度的重视。

(1)加快甘肃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数字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城乡融合进程的加快,需要全面推动农村地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即从电网、水网和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全域网络基础建设;智慧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等。例如:甘肃省地区可以搭建金川江楠蔬菜、平凉崆峒红牛、东乡达坂肉羊、古浪森茂肉羊交易产业基地;建立新型的智慧冷链设施和以绿色化经营发展理念,从而打造出“甘味”品牌,促进传统农业和农产品的转型,满足城市居民对于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实现了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

(2)信息化人才的精准调配和引入

甘肃地区应结合市场调节、政府政策的引导等,以培养出更多新型农业、新型农民,引导更多青年才俊或者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扎根在农村地区。另外,甘肃地区还需要结合农产品生产的特征,组建专门的技术研发团队和技术实验队伍,致力于发展和研究新的产品和新的业态,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城市居民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了解城市居民偏好等,从而实现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双向发展。

3.加快信息服务的精细化开发和保障信息高效传输

(1)信息服务的精细化开发

甘肃农村地区与城市融合,需赋予农村地区科技生命力,提升数字服务的能力,这样一方面提升农村地区服务能力,加快农村地区传统服务转型;另一方面,信息服务还表现在农民文化活动、农村娱乐活动,借助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平台等,形成农村本土的数字文化馆、智慧广电、智慧广播、智慧文物博物馆等,这一“微智服务”将农村地区的特点、农村地区的文化、农村地区的民俗等数字文化资源向城市居民展示,这不仅能够缓解甘肃城乡文化矛盾和冲突,还能进一步提升甘肃城乡文化认同度。

(2)保障服务信息的高效传输

甘肃地区为了打破城乡信息非对称的现象,应对当前信息传输壁垒进行打破。

例如:甘肃地区开通“金农热线”。这一热线能帮助农民了解更多服务信息。农民通过在该热线中解答疑惑等,从而掌握更多新的政策和信息等。

例如:智慧广播的引入,通过App 一键喊话、文字转语音等功能,便于上级政府与群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为农户提供农业知识、宣传政策等提供更多便利。

4.积极开展数字城乡并联管理

甘肃省级政府应积极开展统筹的管理,形成“省统管、城乡并管的统一标准”。甘肃省通过借助大数据智库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以启动和开展“城乡智慧大脑”的建设工程,这一建设工程主要有:城乡经济的治理、政务服务、公共安全、人居环境、文化治理等。省级政府采用集中统筹管理的方式,利用城乡智慧大脑,进行权益分配、数据流通,对每一个村落或者社区、街道等开展细致化的管理;利用数据感知器、智慧门禁、智慧天眼、智慧电网、环境监测器等,对每一个村、每一条街等进行风险的研判和预估,加强农村地区安全事故管理和人口流动管理等,从而构建更加专业化、一体化、标准化的城乡监管体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四、结语

甘肃省各个地区受到经济制约、环境制约、基础设施制约等方面影响。城乡融合的发展进程缓慢,为了进一步加快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需促进自身改革和转型,通过创新农村地区新的产业态势、加快基础设施和人才的配置、加快信息服务的精细化开发和保障信息高效传输、积极开展数字城乡并联管理等,从而弥补甘肃地区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问题或者短板,为当地农村和城市地区协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甘肃甘肃省城乡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