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负荷的用户侧用电量管理研究

2022-02-06谢诗琪于雪风徐诗甜

通信电源技术 2022年21期
关键词:用电量权值用电

谢诗琪,于雪风,徐诗甜

(国网上海松江供电公司,上海 201600)

0 引 言

用电量管理作为电网智能管控的重要手段,可以依照用电负荷、用电行为、用电现状等进行用电负荷的模型预测,以便于展开针对性管控,使电能效益最大化。尤其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要做好供应侧资源和需求侧资源的协调重组,以需求负荷分级、需求负荷分类为契机,按照动态负荷权值、负荷控制次数权值、需量实时计算及评估等得到最优用电量管理方案。

1 用户侧用电量管理的思路分析

我国电网中主要将用电负荷划分为2大类,分别为行业负荷和居民负荷。其中,行业负荷按照工业类型的等级又可设定为3类产业负荷,如表1所示。

表1 用户侧用电负荷分类

在用户侧用电量管理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第2类产业负荷上和居民用电负荷上,前者用电方式灵活,后者用电量基数大,值得深入研究和拓展。

因此,本研究从辖区内居民楼生活用电出发,设计不可停电负荷、生产性相关负荷、生产办公辅助负荷及感官舒适性负荷的加权模型,根据用电需求计算、调整、优化,形成科学的控制目标函数,展开精准需量调控。

2 基于需求负荷的用电量管理模型

基于需求负荷的用电量管理模型构建时,应依照需量实时计算,确定分类负荷权值、优先级权值、动态负荷权值、控制次数权值,从而生成负荷目标函数,判断其是否满足需量控制,逐次调整优化,以形成最优控制目标函数,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需求负荷的用电量管理模型

(1)需量估算判断。基于需求负荷的用电量管理模型构建时,可按照分段时间进行需量的实时计算,一般设置为30 min左右即可。采集过程中应实时监测负荷峰谷值,对于持续上升或下降的负荷波段,可适当延长分段时间,以确保反馈负荷波动情况。

上述需量实时计算完毕后,应根据周期性需量结果,估算出短期负荷,以便于对照日负荷变化情况,提前启动或停止需量控制。

(2)分类负荷权值。不可停电负荷、生产性相关负荷、生产办公辅助负荷及感官舒适性负荷在计算的过程中,同类负荷往往具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如制冷系统先启动风机,后启动制冷系统。因此,在需量控制时应对同类负荷进行优先级加权,设置分类负荷权值函数为

式中:N为分类负荷中最大优先级数值;C(m)为分类负荷中优先级为m的负荷优先级权值(1≤m<N)。

此时,参照已设定的不可停电负荷、生产性相关负荷、生产办公辅助负荷及感官舒适性负荷这4类的需量权值W(i),对分类负荷权值C(m)进行赋权,则分类负荷需量控制函数为

(3)动态负荷权值。经分类负荷需量控制分析可知,当动态负荷参与控制的次数越少,此时峰谷差越小,系统越稳定。因此,动态负荷权值与削峰填谷效果密切相关,可以直观反映需要控制负荷与需求负荷之间的动态差量,确定该负荷可调控程度,以展开科学用电量管理。

计算过程中可按照当前设备负荷值Pdev、契约需量值MD和当前所有负荷值Pall,设置动态负荷权值函数 L(ΔP)为

为提升系统用电效益,在用电量管理过程可根据动态负荷权值确定负荷需量波动情况,实时调整当前负荷与契约需量差值,以达到最佳供需模式。一般运行过程中,当前负荷与需量负荷关系阈值为

(4)控制次数权值。在电力系统中控制次数与可控概率近似反比例关系,即同类型、同优先级的负荷,在单位时间内控制次数越多,则可控概率越低;控制次数越少,则可控概率越高。按照分类负荷优先级限制,该类型负荷可控概率不可超过上一级负荷,此时可确定控制次数加权函数为

式中:控制概率τ=(所有负荷发生的控制次数中的最大值Conmax-当前负荷设备已发生的控制次数值Con)/所有负荷发生的控制次数中的最大值Conmax。

若当前设备已发生的控制次数等于所有负荷发生的控制次数时,此时为最小控制次数权值1;若当前设备已发生的控制次数为0时,此时为最大控制次数权值e。

(5)负荷目标函数。在确定分类负荷权值、动态负荷权值、控制次数权值后,将其加权处理,则可确定需量控制设备ld的对应负荷目标函数为

建立负荷目标函数后,按照最优负荷控制原则尽量保证各个设备均达到最大值,此时形成了基于负荷需求的用电量管理方案为

3 基于需求负荷的用电量管理开展

3.1 算例校验

本次研究过程中主要以辖区内某小区为例,进行基于需求负荷的用电量管理校验。该小区于201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小区内设备功能较为完善,不可停电负荷、生产性相关负荷、生产办公辅助负荷及感官舒适性负荷均有涉及,其申报电力契约量为50 000 kW,详细负荷分类如表2所示。

表2 某小区负荷分类及负荷容量

按照分类负荷优先级进行加权计算时,安保、应急照明、消防电梯、动力水泵等均需持久供电,不可退出。故本次用电量管理过程中主要对生产性相关负荷、生产办公辅助负荷、感官舒适性负荷进行加权。

分析过程中于2021年10月15日07:00到12:30按30 min时间间隔展开需量计算。其中07:00到08:00负荷需量较低,需量控制值为负数,无需用电量管控;08:00以后负荷需量骤增,主要为感官舒适性负荷引起,需进行该类负荷的用电管控,如表3所示。

表3 某小区2021年10月15日需量计算结果

按照用电量管理模型对该小区感官舒适性负荷中的娱乐室、景观照明、外租舞台、立面广告及自动展厅5大类设备的分类负荷权值、动态负荷权值、控制次数权值、负荷目标函数进行计算,确定自动展厅、立面广告设备的优先级为1,动态负荷可达到134 kW和284 kW,娱乐室次之,动态负荷可达到173 kW,最后为外租舞台和景观照明,动态负荷分别为47 kW和31 kW,其需量控制阈值可达到659 kW,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峰期居民用电紧张形势。

3.2 优化措施

基于需求负荷的用电量管理过程中,应依照需求侧展开规划、执行和管控,以保证用户用电负荷趋于平滑,避免存在峰谷差过大导致的电能资源浪费。一般用电管控过程中可以通过削峰填谷、负荷转移及节能装置实现。

(1)削峰填谷。可直接控制用户的用电设备,达到峰谷阈值的调整。尤其是在用电高峰期,通过峰谷电价这种经济手段进行管控,可以有效增强用户的合理用电意识,减少高峰时段用电“聚集”现象。此外,还要做好用电引导,使用户将非必须的高峰期用电行为转换到其他时间段,如电车充电可适当在凌晨时段。

(2)负荷转移。该方法的原理与能量转化原理相似,可以将高峰时期负荷转移到非高峰期,尤其是在储水式热水器、储藏空间加热过程中,均可将储存的其他形式能量转化为电能,以便于满足高峰期集中用电需求。同时,还可通过储能装置进行填谷,利用水加热、空间加热等方式,将多余电能转变为热能,实现一能多用,避免电力资源的浪费。

(3)节能措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加大了对节能减排的重视力度,开始在电网中应用大量节能装置,如照明系统中使用镇流器、感光开关、声控开关等,可根据用户需求随时启停,减少了电能不必要的损失。生产系统中对电机不断升级,减少其运行中的能耗损失。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一级能耗装置的节能效率比常见装置可超出1/10,电能利用率明显提升;空调、暖通系统中增加智能调温系统,可根据室内环境自动控制,使变频电机按照室内温度情况合理启停;房屋内外安装节能环保材料,如采光板、保温层等,有效减少了电能用量,达到了相应的负荷管理效果。

4 结 论

基于需求负荷的用户侧用电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根据负荷分类情况,选择合理需求控制对象。按照周期性需量采样,估算需量控制值,计算分类负荷权值、动态负荷权值、控制次数权值、负荷目标函数,生成用电量管理方案,以减少阶段时间内非必需负荷用量,转变负荷用电时间,达到预期的削峰填谷效果。除此之外,还要不断优化用电装置,做好节能设计,增强系统的节能环保效果,以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耗,从根本上改善用户侧用电量管理成效。

猜你喜欢

用电量权值用电
02 国家能源局:1~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
01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5%
一种融合时间权值和用户行为序列的电影推荐模型
CONTENTS
安全用电知识多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4.2%
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的几点思考
为生活用电加“保险”
用电安全要注意
程序属性的检测与程序属性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