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涧县公郎镇马铃薯种植现状及对策

2022-02-05李崇光

低碳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栽种种薯马铃薯

李崇光

(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南涧 675701)

0 引言

由于市场对商品马铃薯需求的不同,马铃薯分级包装销售成为大势所趋,同时也符合商品优质优价。基于此,要想提高公郎镇冬春马铃薯的影响力,就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广商品薯分级包装,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为更好地发展公郎镇马铃薯产业,紧跟市场需求,农技部门要加强与外地销售市场和科研部门的联系,积极做好适销对路的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做好本地区品种更新。

1 概况

公郎镇位于县境西南部,地处东经100°15′~100°30′、北纬24°42′~24°54′,与无量山镇、小湾东镇、宝华镇、碧溪乡、拥翠乡接壤,与临沧市的云县、凤庆县毗邻,与普洱市的景东县相连;国土面积277.78 km2,最高海拔2810 m,最低海拔994 m;镇政府驻地公郎街,距县城41 km。公郎镇全镇辖新合、中山、底么、凤凰、凤岭、回营、公郎、龙平、金山、板桥、落底河、自强、沙乐、官地14个村民委员会,183个自然村,226个村民小组,农户7951户31 879人;有汉、彝、回、布朗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23 832人,占总人口的72.84%;有林地面积28万亩,森林覆盖率75%,林木绿化率76%;有耕地28 255.5亩,其中水田3852亩、旱地24 403.5亩。

2 种植现状

公郎镇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类型,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光、热、水等气候要素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呈现出“一日见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区域性特征,具有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的特点和优越的自然条件。辖区无工业厂矿污染,较适合马铃薯生产,据统计2021年全镇种植马铃薯2645亩,占水田种植面积的68.67%,占小春粮豆作物播种面积的13.88%,马铃薯平均单产1278.5 kg,产量338.16万kg,市场单价0.8~1.2 kg/元。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1700 m的底么、凤凰、凤岭、回营、公郎5个行政村一带,其余村少量种植,境内农副产品交易活跃,已成为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营销集散地。主栽品种为丽薯六号,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80%,其他合作88、雪川红、青薯9号,V7、902等零星种植,品种主要来源于丽江、鹤庆等地良繁基地的大种薯。一般用新鲜种薯芽眼切块种植,现切现种,双行高垄种植,密度在6500~7500株,播种时间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上旬。一般种植时亩施农家肥1000~2000 kg。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南涧县积累了宝贵的生产经验和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实现了广泛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的同时也给本地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3.1 市场不够成熟

薯农没有分级的习惯,包装以及宣传力度较差,交易市场比较落后,与大市场存在较大差距,市场价格不稳定,农户增收不稳定。

3.2 马铃薯单产相对偏低、种植品种有待更新

品种落后单一,种薯质量有待提高;种薯处理不当,出苗不齐,群体不足。近几年,通过马铃薯高产创建的项目实施,市场涌现出一批马铃薯种植高产大户,但是全镇的马铃薯平均单产还是相对偏低,单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主打品种已种植多年,各方面的表现有所下降,种植品种有待更新。

3.3 马铃薯品质还有待提升

栽培管理不善,产量不高,商品率还有待提高。公郎镇马铃薯种植中还存在块茎整齐度低,绿皮薯多,小薯偏多,有裂薯和烂薯等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商品率,同时也导致马铃薯的价格大打折扣。整体品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4 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投入高

机械化程度低,除微耕机进行整地外,其他农事靠手工,化肥、农药价格每年都在上涨,生产投入一路走高,增收效益不明显或出现负增长,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农户种薯需要请工且工价偏高,农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加大,种植面积难以突破。

3.5 农田基础条件差,面积难突破

公郎镇公郎至凤凰一带,水源条件好,绝大多数田块小春都种马铃薯,但公郎镇以山区占比较大,田高水底,水利基础设施差,难以满足马铃薯生产用水,有些田块适合种植马铃薯,但因灌溉条件差而种植其他作物。

4 对策措施

4.1 加强马铃薯销售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因时因地制宜推广栽种高附加值的马铃薯品种。市场体系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从体制机制上解决马铃薯的市场供求问题。①利用全镇冬春马铃薯能填补销售市场淡季的优势,大力扩展异地销售市场。激励帮扶行业龙头、专业大户、栽种贤能、乡村经纪人,成立技术专业协作机构和产业协会,市场要什么生产什么,要多少生产多少,也就是解决好适销对路问题。②加强益农信息服务站建设,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公郎镇优质马铃薯对外宣传,解决农村生产销售信息直通最后1 km。③充分利用“三农通”服务平台,拓宽销售渠道。④发展冷链物流,拓展马铃薯产业链。⑤招商引资、引进外资企业入驻公郎投资办厂,精深加工马铃薯,主动争取“订单农业”稳定薯农收入。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强学习和培训,积极探索优质有机马铃薯的栽培管理经验,并认真做好优质马铃薯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打好公郎绿色品牌,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

4.2 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改善农田生产条件

公郎镇的部分水田过去也种过马铃薯,因沟渠损坏、年久失修,且修复难度偏大,已改种其他旱粮作物。要想在这些水田恢复种植马铃薯,则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农户拥护支持。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1],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田地。②修建机耕路,方便农机作业运输,推广小型起垄、收获等机械,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③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培肥地力。

4.3 选用无毒高质量种薯

推广脱毒小种薯一代(原种)或种植原种自繁二代脱毒种。脱毒种抗性好,而且小整薯种植与切块种植相比可有效降低病原侵入的概率,降低用药成本,最经济有效的是种植脱毒二代种,脱毒一代价格较高,推广有一定难度。但也可以买少量一代种种植,用收获的二代种做种,既经济又容易被种植户接受;推广普及种薯处理,做到杀菌消毒催芽,不种无芽种薯,为出苗快而齐创造条件,使大田马铃薯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如果选用大种薯切块种植,一定要改变原来的种薯处理方法,否则很难达到全苗,且易染病。切块一亩地用种薯150~200 kg,栽种前将种薯放置温暖有日光的地方晒种2~3 d,同时去除病薯烂薯,随后开展切片,切刀用漂白液或0.5%高锰酸钾溶液及70%的乙醇进行消毒杀菌。切块时从种脐逐渐沿芽眼顺序螺旋式向顶端切块,最终在把顶端沿顶芽正中间切成2块,每块种薯确保有1~2个芽眼,净重40~50 g,50 g左右的小薯可以整薯栽种。晾干切口后放到温度为18~20℃的房间内采用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1 cm左右时放到透射阳光底下晾晒,芽转绿化变粗后再栽种。药剂拌种可缓解因为种薯细菌过多而导致的幼苗期黑痣病、干腐病等病害。用50 g扑海因50%悬浮剂混合型高巧60%悬浮剂氟硅唑20 mL,加至1 L水里搅拌后喷入100 kg种薯切块上,晾干后栽种。也可以用每10 kg轻钙粉添加72%农用链霉素14 g拌1亩地种薯,处理完毕后尽早栽种。

4.4 加强栽培管理

4.4.1 水分管理

冬春马铃薯因整个生长期在干季且推广高垄种植,非常容易受旱。一般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在60%~80%,马铃薯生长良好。因此,生产中要依据土壤含水量状况进行适时适度灌排,速灌速排,防止淹墒和存水太多,始终保持马铃薯生长发育适合的土壤含水量。

4.4.2 追肥

马铃薯从栽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要立即用清粪水加少量氮源肥料追芽苗肥,使小苗快速生长发育。现蕾期结合中耕追施一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导,搭配氮磷肥,肥料施加量视马铃薯株型长相而定。盛花之后,通常不再上肥,若中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以用磷钾或融合营养元素开展叶面喷肥。

4.4.3 翻土培土

翻土培土,使结薯层土壤层松软透气,有利于根茎生长发育、腋芽伸展和块茎膨大。出芽前如垄面板结,应开展松土,便于出苗。齐苗后,苗高10~15 cm立即锄草培土,清理行与行垄沟[2]。

4.4.4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等。晚疫病多发生在降水较多时和植株开花期前后。因此,要留意立即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开展预防。青枯病现阶段药物预防较难,预防办法主要是经过合理有效轮种、采用优良抗病品种及其用小整薯作种等方法开展预防。蚜虫发生时,每亩用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王)300 g兑水50 kg喷雾。苗齐后用“吡虫啉”喷雾防治蚜虫一次,隔15 d再防治一次。马铃薯害虫以防患于未然、综合性防控为策略。轮作、科学施肥以及应用有机肥、物理学方式(灭虫灯、性引诱剂、黄板诱捕和银灰色膜驱避等)、生物农药防控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倡导治小治早、防御性防控,将病虫害控制在较小的危害水准上,使冬春马铃薯生产得到最高的效益[3]。

4.4.5 去花蕾

马铃薯可食用的部位是地下块茎,不需要开花授粉获得,要想马铃薯长得好,就要不断向块茎运输有机物质,促使块茎膨大。而孕蕾开花又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营养成分,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去掉马铃薯花蕾,可使马铃薯增产。

4.4.6 叶面喷肥

在施足底肥的情形下,从展叶起,每10 d左右喷一次1000倍的三十烷醇溶液、0.1%的硫酸镁与0.3%的磷酸二氢钾,连续喷4~5次,能显著提高产量。

4.4.7 适时采收

在靠近采摘时节的时期,需要时常查看马铃薯的生长情形。当马铃薯主茎叶面变黄,便意味着马铃薯已经慢慢成熟,可以收获。但是要根据市场情况灵活把握,既要考虑田间产量达最高,又要考虑当前市场价,适时开挖收获。

4.4.8 农药防控

对于马铃薯关键病害晚疫病,以防患于未然,开展防御性防控。首先要做好种薯处理,可有效杀灭种薯表面病菌,减少病菌侵入。其次在齐苗后苗高15~20 cm或晚疫病发生前,用甲霜灵锰锌、百菌清、中速净、安泰生、除清等防御性解毒剂开展2次喷雾防控,之后依据气温和病害发生状况再开展防控,如持续连阴雨和发觉核心病株病塘,就需要用医治性解毒剂嘧菌酯锰锌、克露、银发利、除清等防治,间隔3~5 d持续交替用药3次,防治效果较好。

4.5 加强新技术引进,重视科技创新运用

大力开展新技术应用、新模式实验及示范性挑选,推行环保技术性方式、示范性营销推广、病害环保防治等技术性措施,大力推广有机肥并控制化肥使用量,加以专业技术培训并进行具体指导,同时建立专业服务组织。在新技术应用适合推广的规划区,创立强大的技术性服务组,对新技术应用的各阶段进行总体目标量化分析与管理。生产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落实到村、专业技术培训落实到户、技术性具体指导落实到田、技术性要点落实到人,以此促进冬春马铃薯产业发展。

5 结语

总体来说,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融入当代信息科技,可以推动农村生产加工销售运营模式转型,加强与大学的合作,为农村马铃薯推广种植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同时应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创建农村农业运营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有关管理机构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马铃薯栽种的技术辅导和有关质量管理工作,并发挥马铃薯栽种大户的作用,将栽种技术推广应用到田间。同时确保充裕的资金支撑,如此才能够科学合理地提升马铃薯的产能与质量,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栽种种薯马铃薯
北方落叶果树最佳栽种时间及栽植技术要点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美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及认证
给马铃薯催壮芽可增产10%
我国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定边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