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2022-02-05李丽蓉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网安警务网络安全

李丽蓉

(山西警察学院,山西 太原 030401)

2016年12月,公安部制定的《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公安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公安院校全力推行“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1],指明了公安院校的办学要求和教学改革方向。

一、实施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应用型公安本科院校办学的需要

地方应用型公安院校具有“立足当地、服务公安、面向一线”的行业特色,突出“厚基础、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2],培养具有政治性、职业性、应用性的高素质警务人才,因此要求公安专业教学改革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中心,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与公安工作和公安警务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网络安全与执法人才的需要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新形势下警务工作实战化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在公安部门从事网络安全技术工作,具备对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进行“打防管控”能力和保障网络正常运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新时代对网安警务人才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多学科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高标准新要求。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培养符合新形势工作需要的高素质网安人才。

(三)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深化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网安实战中,需要经过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在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下,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学生存在实战能力不足的短板,在校期间专业技能和警务技能训练较少,实战经验欠缺。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适应专业发展,全面推行并完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战本领。

二、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教学模式必须以服务公安机关对网安人才的需求为目标。“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主旨是结合新工科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包含深刻的内涵。

(一)公安部门对网络安全与执法人才的需求

从执法岗位职责分析可以得出,公安部门对网安人才需求注重三点:第一,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与良好的道德修养;第二,具备较强的网络安全技术、警务实战技能和战术能力;第三,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

(二)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将“教学练战”四个教学环节贯穿于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提升网安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教”是通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编写教材、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等措施,落实“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网安人才培养目标;“学”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创新精神,科学评价学习效果,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练”是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运用情景模拟、项目驱动、案例分析、攻防演练等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网安专业的实际业务流程与工作要求;“战”是学生能力培养目标,要紧密结合网安警务实战需求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把实战对抗演练作为检验应用能力的标准,并且形成能力不断提升的闭环。“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核心是“一体化”,将“教学练战”四个环节融合为一体。

三、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构建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是公安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置的二级学科,具有新工科特征,本文按照公安部“教学练战”一体化要求,参照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2018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3],构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从“教”环节的系统性、“学”环节的内发性、“练”环节的实效性和“战”环节的真实性等四个方面实施教学改革。

(一)突出“教”环节的系统性

“教”是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起点,对其他三个环节具有统领和基石作用。

1.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构成。理论课程包括通识类课程和公安业务类课程,包括法律课、公安理论与警察素养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践、岗位见习、创新训练、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施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可以设置网络监察与管控、网络情报收集与分析、网络犯罪侦查、电子数据勘查取证、网络攻防技术等专业课程模块。按照网安民警岗位能力的要求,调整每个模块的理论课、实践课内容,从课程结构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融合起来,注重模块之间的有机衔接,形成专业课程“教学练战”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2.开发编写教材

针对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理论和技术发展更新快的特点,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更新计划,选用近三年出版的体现新需求、新理论、新技术的优秀统编、规划教材。在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组织团队教师编写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配套教材。教材内容的组织按照“理论适度,技能为主”的原则,以网安民警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为原则编写理论知识,选取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够用即可。注重专业实践技能,更多地编写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技能内容。教材内容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适应技术发展和公安实际工作的需要,每个单元包括学习目标、教学项目、理论知识、操作演示和技能训练等模块。

3.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升学习效果。对于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与相关企业、网安部门和学校开展合作,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运用“微课模式”进入课堂。采用微课形式对实践项目进行讲解。例如《电子数据勘查取证》课程的实践教学,由网安专家结合实际案例,将网络犯罪现场确定和保护、电子数据证据固定与保全、取证工具、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等内容通过视频的模式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生动直观地体验电子数据勘查取证全过程,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专兼协同模式”开展教学。聘请网安企业、公安网安部门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到课程教学中,这些兼职教师长期从事网安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娴熟的实践技能,有利于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专职教师承担理论知识部分教学,兼职教师承担实践部分教学。专职教师跟随兼职教师共同上实践课,提前布置好实验场所、实验设备和材料,一方面跟班学习实践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协助兼职教师制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撰写实践课程教案、制作实验项目指导书、收集学生反馈意见等,完善教学资料。专兼职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协同工作,深化校局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开展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突出“学”环节的内发性

“学”是消化、吸收、转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

1.培养学生学习创新精神

以科研创新带动学风建设,组织学生自主参加兴趣小组、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科研创新活动,激发学生从课内课外探索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推动学生知识水平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通过考试评价的功能,探索以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题的考试评价办法,制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融为一体的科学评价标准,对学习结果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完成每个实验项目后撰写的实验报告;二是综合实训结束时进行的专业技能测试;三是期末理论知识考试,各占一定权重。对学生的考试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三)突出“练”环节的实效性

扎实推进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达到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练的目标。

1.整合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在每门课程“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网络监察与管控、网络情报收集与分析、网络犯罪侦查、电子数据勘查取证、网络攻防技术等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多门课程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按照网安民警职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来整合教学内容,设计若干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单元,实施“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例如,《网络攻防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较深、内容抽象、不易掌握的专业课,可以设置为信息收集、网络隐身、端口和漏洞扫描、网络攻击、网络后门与清除攻击痕迹、访问控制与防火墙、入侵防御、Web程序安全等八个教学模块,安排64课时,其中理论课32课时,实践课32课时。每个模块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安排一个综合型实训项目,让学生分组开展实验,各小组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相关技术,结合实验结果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提升理论的目标。由于在真实环境中还不具备网络攻防实践的条件,我们把CTF夺旗赛的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中,采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实战能力。CTF夺旗赛是一种锻炼和学习网络安全技术的训练场,可以通过比赛,以赛代练,培养优秀的网络安全人才。在学期最后安排4—8课时的网络攻防竞技比赛,由学生3人自由组合成一个战队,在CTF夺旗赛仿真平台上开展比赛,比赛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数据包抓取与分析、破解技术、SQL语言、SQL注入、XSS攻击、代码审计、PHP弱类型、数据恢复等。例如XSS攻击,设置相关靶机,由全部战队同时攻击,达到攻击点后将会获得相应的积分,最高得分战队获胜。其它课程模块同样由若干单项实验项目和综合型实验项目组成,构成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系列单项和综合型项目的训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加强校内校外实验场所建设

作为应用性强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拥有相应的教学设施,满足开展基础型项目和综合型项目的实践教学训练需要。对于基础型实验项目可以在校内完成,学校自建的实验室基本可以满足项目需求。对于综合型实验项目和毕业实习,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山西省公安厅网安总队已经建好的实验室有计划、分阶段、分批次完成,在电子数据勘查取证、网络攻防、公安大数据分析等三个维度深入开展校局合作,共建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由校内教师和校外教官共同配合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实训;另一方面,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优势网安企业合作,吸引企业与学校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四)突出“战”环节的真实性

实战环节是“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连接校内校外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所教、学生所学所练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熟悉公安工作的必经阶段。

1.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校外实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暑期见习,学生于大一、大二两个暑假到居住地所在公安机关进行为期各半个月的见习活动,熟悉基层警务工作;第二阶段为毕业实习,学生结合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于大四第一学期到公安机关的网安部门参加专业性的警务实践工作和调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实战教官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进一步增强专业意识和技能。

2.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建设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战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每位专业教师精通网安警务实战技能,能教擅战,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积极鼓励、引导和促进中青年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提高双师素质,从而打造一支适应网安教育教学需要的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按需选派、重点培养、学用一致的原则,分批次选派中青年教师深入网安一线进行警务实践锻炼;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网安专业建设搞得好的其他公安院校进行研修培训,开阔教师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选派教师跟随学生一起到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工作半年以上,进行警务实践、指导学生实习、开展科研等活动;也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短期专题警务实地调研和实践锻炼。另一方面,聘请实战部门中政治过硬、理论扎实、业务精通的技术骨干来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建设高质量、专业化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团队。

四、结论

面对警务实战化建设的新形势,公安院校要切实按照“面向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的要求,全面推进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实战化教育教学发展。从专业目标定位、岗位能力要求、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战能力培养等方面与网安实战部门加强交流与合作,全方位运用到“教学练战”四个环节中,真正落实公安部提出的“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4]”的实战化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网安警务网络安全
网安天下担使命数智引领向未来"双引擎"驱动现代警务创新人才培养(计信系摄影报道)
基于贝叶斯知识追踪的网安人才能力智能化评估方法
浅议网络安全法治化建设
网络安全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环球警务专访
网安大队抓获一名历年逃犯
浅谈港航公安网上警务公开的现状和问题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