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公安院校弘扬“红船精神”的价值意蕴

2022-02-05樊爱霞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公安院校红船

樊爱霞,李 晓

(1.山西警察学院,山西 太原 03040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回溯近代中国百年沧桑,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厄运,为救国救民于水火,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缔造先进的革命政党做了积极的努力与准备,于1921年8月初在嘉兴南湖一条画舫上宣告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我们党带领人民一路披荆斩棘、胼手胝足,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1]淬炼了“红船精神”。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精辟概括了“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红船精神”作为党的先进性之源,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初心与革命初心,对中国革命精神的形成具有奠基性意义,是革命文化的根脉。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的支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船精神”依然有其耀眼光芒和鲜活生命力。本文拟就公安院校弘扬“红船精神”的价值意蕴作以探究。

一、公安院校弘扬“红船精神”的一般意义

从一般性角度讲,公安院校与普通高校一样,首先担负着立德树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任务,而时代新人必须具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奉献情操,这些正需要“红船精神”的滋养。

(一)“红船精神”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

从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拓性地提出了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明确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着力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要,真正实现“耕者有其田”,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在中共七大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带领亿万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终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敢叫日月换了新天。所有这些,都在进行着前人不曾有过的探索,是开先河、创造性、拓新性的伟大实践,是无前例的所思、所言、所行,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3]凝炼成“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新是最富代表性的精神符号,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4]周知,党的十九大擘画了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而当代大学生人生中最好的奋斗年华与“新两步走”战略安排的时间规划完全契合,生逢其时,当大有作为,是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故更加需要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创新问题上,大学生既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热衷关注新事物、新现象的一面,但同时由于成长环境的优渥,又有安于现状、消极懈怠、畏葸不前的一面。“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激励大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以前辈、先烈为楷模,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昔日的革命大业需要首创精神,新时代的建设伟业同样需要首创精神,而且青年的创新意识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人民福祉。当代大学生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面对前进征途中的雄关险隘、风高浪急,应以逢山开道、遇水架桥的干劲、拼劲、闯劲力排千难万险,开创出事业新天地,为谱写民族复兴的鸿篇巨制献智献力。

(二)“红船精神”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从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一路劈波斩浪、砥砺向前,“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民族的积贫积弱与风雨飘摇、面对铁蹄的肆意蹂躏与无尽摧残,13名平均年龄仅28岁的有志青年,在南湖红船上举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大旗,确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由此,中国共产党便有了自己的精神引领,诚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5]为了这一崇高理想与信仰,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使革命大业赓续接力。“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6]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的政党,有着无数的优秀战士,如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铁骨铮铮、恽代英“留得豪情做楚囚”的悲壮无惧、方志敏“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的信仰”的刚毅如磐……这些革命先烈为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以其慷慨赴死、震憾长空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信仰、信念的矢志不渝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勇豪迈,淬炼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伟大事业的成功从来都不会轻轻松松、唾手可得,需要崇高信仰、理想的导引,需要付出千百倍的努力与艰辛,甚至无以计量的生命代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当代青年的肩上。“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志存高远。“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新时代大学生以前辈、先烈为楷模,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幻化无常,裂变、巨变间杂交织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两种制度、两种意识形态激烈较量,西方反华势力加紧对中国进行西化、分化和“颜色革命”的严峻情势下,在旁逸斜出、对冲交锋的多种思潮和多元价值观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增强阵地意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胸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奋发进取,切实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无缝衔接、有机耦合,在民族复兴大业中建功立事、彰显人生价值。

(三)“红船精神”引导大学生砥砺奉献情操

从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2]我们党完全是一个一心为公、没有任何私利的政党,它时刻关切、维护、实现着人民的利益。如1927年到达井冈山伊始就打土豪,分田地,着力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期间,无论是土地没收对象、土地所有权、土地分配标准的变更还是土地分配原则的完善,包括从“没收一切土地”(1)参见1928年12月湘赣边界特委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2)参见1929年4月红四军前委制定的《兴国土地法》。进行分配、从“土地所有权归工农民主政府”(3)参见1928年12月湘赣边界特委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到“归农民个人私有”(4)参见1931年2月毛泽东给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写的一封题为《民权革命中的土地私有制度》的信件。、从“以劳动力为标准”(5)参见1928年12月湘赣边界特委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到“按人口平分土地”(6)1930年2月毛泽东在江西省吉安县陂头村召开红四军前委、赣西、赣南特委和红五军、红六军军委联席会议提出的土地分配新标准。、从“抽多补少”(7)参见1929年7月闽西党组织在毛泽东指导下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由邓子恢主持制定的《土地问题决议案》。到“应该于‘抽多补少’之外还加上‘抽肥补瘦’一个原则”(8)参见1930年6月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在福建长汀南阳召开联席会议通过的《富农问题》决议。,无一不是着眼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经过路途漫漫的不懈努力与奋斗探索,到1952年底,终于在全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体现。我们党就是这样一个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使得同样是领导以农民为主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国共产党,摆脱了旧式农民阶级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宿命,在中华大地上缔造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生政权,而且,为什么人的问题,也是检验一个政党、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7]283这样的建党宗旨,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赢得了民心、也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铸就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站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新征程上,更需要大力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接班人,应以前辈、先烈为楷模。在学业上,勤学好学,积淀扎实学识,扩大知识储备,练就过硬本领,为将来专业报国、知识报国夯实基础;在价值观上,尚德修德,明辨良莠,自觉克服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精致利己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和小确幸思想,正确处理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将小我融于大我中,甚而舍小我为大我,涵濡家国情怀,砥砺回报社会、服务人民的奉献情操,强化责任意识,走好属于年轻一代的长征路,切实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让青春之花在筑梦、追梦、圆梦的宏伟画卷中美丽绽放。

二、公安院校弘扬“红船精神”的特别旨趣

从特殊性角度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培养政治过硬、信念坚定、道德优良的公安队伍后备人才,公安院校需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以更好地育警铸魂。

(一)“红船精神”教化大学生铸牢忠诚警魂

从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见证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对祖国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当年参加中共一大的党员代表,大多数是为党、为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当中就有山东共产主义小组代表王尽美同志。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济南小组的代表、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曾成功领导了京奉路全路工人罢工斗争,建立了京奉路全路总工会并参加了开滦五矿大罢工,为党的创建和早期工农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因长期积劳成疾,于1925年8月19日,病逝于青岛,时年27岁。逝世前,他在病床上口述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这是对革命志士的殷殷重托。后王尽美的两个儿子王乃征、王乃恩也都继承父亲遗志,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父亲所希望的革命事业接班人。王尽美同志将其短暂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他以身许党、以身报国,以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品格,这是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前辈共有的崇高信仰,为了这份信仰,他们甘愿受尽酷刑、甘愿坐穿牢底、甘愿取义成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政治建警视阈下,公安院校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自然要求把政治建校作为根本方针,警院姓党是鲜亮的政治底色,忠诚警魂的培育务必摆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另一方面,近年公安队伍内出现的贪腐问题、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究其根源皆在于个别民警忠诚警魂的缺位、动摇与丧失,这也从反面印证了忠诚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公安院校必须强化忠诚警魂教育,为公安队伍培育政治过硬的优秀接班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公安院校弘扬“红船精神”,要注重用革命先烈无私报国的光辉事迹引导大学生铸牢忠诚警魂,传承好红色基因。当年,无数共产党人终其一生诠释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事实是最有感染力的,这必将教化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把握忠诚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唯有铸牢忠诚警魂,才能保证公安机关这个“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这是关乎队伍性质和政治本色的头等大事;忠诚必须见诸于实际行动,要为党、为国、为民无我忘我的不懈奋斗;忠诚需要以辛勤、汗水乃至鲜血与生命去书写;忠诚需经受时间的考验和一生的锤炼。在忠诚警魂培育问题上,要理直气壮、敢于亮剑、敢于发声,不可有丝毫的疏忽、马虎、失语和失声。“红船精神”正是对忠诚警魂的极大滋养,必然增强公安院校大学生对忠诚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使之在未来职业生涯中,真正将忠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忠诚的知行合一,铁心向党,切实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二)“红船精神”教化大学生涵濡为民情怀

从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原生态的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立的,建党以来,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立场,深知“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的为政之道,故依水行舟,这水就是百姓、就是人民,为人民而生、为人民谋利益是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一心为民既是初心,也是恒心,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远境界与深厚情怀,并在革命与建设伟业中以如椽巨笔将“人民”二字书写得力透纸背。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早年就有“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8]的人民情怀和天下胸怀;192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为《政治周报》创刊号中写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9]共产党员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壁上写下了“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的千古绝唱……从南湖启航的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人就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正如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的:“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10]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都一再昭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其也是百年大党永葆风华的永恒价值依归,而这样的价值依归是南湖红船上就确立起来的,“红船精神”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红色基因,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11]这样的情怀,自然也是我们党矢志不渝追求真理和信仰的强大内驱力,因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公安事业必须传扬一心为民的“红船精神”,更好坚守“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正如2020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人民警察所致训词中要求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其中,服务人民是立警之本,是全部公安工作的立足点与落脚点,体现了公安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依据、意义和价值。公安院校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要注重用“红船精神”涵濡大学生的为民情怀,有理有据地讲清楚从南湖启航时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的始终秉持,讲清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价值追求和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精神密码,讲清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历史逻辑、哲学意蕴、实践依据。这些问题必须说得透彻、说得明白,因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7]9“红船精神”自然激励着大学生涵养人民情怀,而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情怀,他们在未来的从警生涯中才可能将人民群众的疾苦冷暖记挂于心、执法为民,切实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

(三)“红船精神”教化大学生滋育英雄品格

从南湖启航的小小红船,演绎了一曲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英雄交响。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为党和人民利益奉献所有,向死而生。正如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所指出的:“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13]党员队伍中有无数的英雄人物,无论是有名的还是无名的,无论是我们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他们都是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所镌刻的:“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是人民对英雄的缅怀和铭记,这些英雄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凝练成了集爱国、奉献、忠诚、担当、敢于牺牲于一体的英雄品格,锻造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坚强,仰仗于此,中华民族在饱受劫难之后仍能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样的英雄品格,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南湖红船开启革命新征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精神的新贡献,内蕴着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坚定立场。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新时代,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弘扬“红船精神”,需要发扬英雄品格,需要千千万万个英雄。正如2015年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所指出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崇尚英雄才能产生英雄。就警察职业而言,“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几乎是时时在流血、天天有牺牲”,[14]这样的高危职业,特别需要滋育英雄品格,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建设,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的维护,也需要锤炼英雄品格,需要英雄辈出和赓续接力。公安院校必须担负起为警铸剑的重大使命,讲好南湖红船一路走来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故事与事迹,因为英雄是前进路上最闪亮的坐标、“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通过传扬无数英雄用鲜血铸就的“红船精神”,培育大学生坚毅刚强、忠勇果敢、孤胆血性、舍生忘死的英雄品格,公安伟业的开创、神圣使命的完成需要这样的时代英雄。我们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主体作用,但英雄人物的重要性也不可否认,这是唯物史观主张的正确观点。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公安院校红船
红船
雕红船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