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

2022-02-05蔡佳卉

实事求是 2022年3期
关键词:规律中国共产党历史

蔡佳卉

(长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13001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强调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这一重要概念,充分彰显了历史主动精神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要的思想武器,是我们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的智慧结晶。历史主动精神之所以伟大,在于它始终贯穿于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一路指引中国共产党在苦难与辉煌中砥砺前行,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历史主动精神生发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砥砺奋进的伟大实践中,体现于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经验中,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党灵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开创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革命性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始终继承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这一优良传统和精神品格,在实现强国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丰功伟绩。在“两个大局”的交织影响下,明确历史主动精神科学内涵及其实现路径,对于我们更好地遵守历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归纳历史经验、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主动,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和引导人民,“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2](P1516)从此中国人民具备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历史主动精神的首次提出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他强调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对“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具有决定性作用。[3]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到“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历史的理论自觉。

近年来,伴随着“历史主动精神”这一概念的提出,如何正确把握历史主动随之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总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科学内涵为核心的学理研究。刘同舫认为历史主动精神是党掌握斗争和发展主动权的宝贵品质。[4]董慧、赵航认为,历史主动精神的具体内涵是尊重历史规律,善抓历史机遇,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奋斗的精神自觉。[5]覃道明认为,历史主动精神的本质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人民生活幸福,将其基本内涵概括为科学精神、主体精神、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6]常青树认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有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独特属性,蕴含着我们党“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政治自觉、“越是艰难越向前”的政治品格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意志。[7]二是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历史使命为重心的价值研究。刘同舫认为,历史主动精神是破解党的百年奋斗的真谛,是能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推敲和检验的宝贵财富。[4]王一彪认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百年辉煌历史的成功密码。[8]三是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鲜明特质为核心的理论研究。李辽宁、杨晓庆将历史主动精神总结为尊重历史大势的先进性、引领时代潮流的自觉性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性。张少义认为历史主动精神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9]四是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实践要求为旨归的现实研究。王炳林认为,强化主动求变意识是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关键,是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变局中开创新局的精神力量,以此在新时代展现出独有的精神魅力。[10]解丽霞、李斌认为,把握历史主动的关键在于要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不断提高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的能力。[11]蒋乾麟、李书吾认为掌握历史主动要从历史发展大势、深谙历史规律、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出发。[12]孙存良认为,要想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考出好成绩,要从认识历史规律、认清历史方位、担当历史使命和抓住历史机遇四个方面中赢得历史主动。[13]曲青山从百年党史中系统总结掌握历史主动“十个必须”的经验启示,[14]为新时代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新思路。

总的来说,学界的这些相关研究对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主动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尤其是针对新时代党做好抵御风险挑战的准备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但这些研究成果往往只聚焦于历史层面或理论层面,对于历史主动精神内涵和实现路径的分析缺乏整体视角和纵向研究。基于此,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必须进一步深刻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价值,对党现阶段如何把握历史主动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路径建议,为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提供理论依据。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

历史主动精神生成于百年大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从具体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了自觉遵循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精神、勇于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和善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品格始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绽放光芒。

(一)历史主动精神是遵循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

遵循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在理论层面的具体体现,是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历史主动的精神密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发展大势的历史自觉。历史主动精神必须建立在对于历史规律的整体把控上。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成立的政党,既能从容不迫应对当下困境,又能精准预判未来发展趋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突破。回望历史,遵循历史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政治信条和实践品格。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入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规律,强调“谁要是睁眼看不见这些根本性质的规律”,[15](P191)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成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夸大主观意识,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阻碍了社会发展。邓小平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二十多年历史惨痛教训时强调,社会发展不能违背客观规律,“我们要按价值规律办事,按经济规律办事”,[16](P130)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成功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历史的眼光回顾过去、映照现实,并指出“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17]回望百年党史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其首要原因在于党能够认识和尊重历史规律,灵活运用历史规律,准确应对各种困厄艰险,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最终取得历史性成就。

(二)历史主动精神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精神

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在价值层面的深刻体现,是贯穿百年党史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党始终坚持“不断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8](P87)真正将人民的事放在心上、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民性品格,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精神。毛泽东首先提出“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和观点,对共产党人提出“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的实践要求。[19](P1096)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告诫全党“党的组织、党员,都要永远站在人民一边,同人民在一起”,[20](P685)心中时刻装有百姓、时刻想着百姓,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要求“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18](P93)充分体现了历史主动精神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民立场,把人民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21]“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百年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奉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三)历史主动精神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

勇于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在实践层面的集中体现,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在各种政治力量的较量中脱颖而出,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拥有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敢于正视错误、勇于修正错误、善于自我净化的精神品质,以自我革命克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日起就坚持用自我革命的历史主动精神锻造自身,在自我革命中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积极同党内错误的政治路线作斗争,及时纠正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推动党从弱小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后,针对党内出现严重个人主义膨胀、官僚主义作风等系列问题,在国内开展“三反”“五反”整风整党运动,不断改进党内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保持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进入新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自我革命的斗争精神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面对重大风险挑战和危机考验时,敢于直面问题,勇于承认错误,善于改正错误,使党永葆强大的生命力,归根到底在于我们党是在自我革命中淬炼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只有勇于自我革命才能赢得历史主动”。[22]回顾过去,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政党,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于党形成了不畏艰险、敢于斗争、善于自我革命的历史主动精神,在于党始终坚持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斗争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使得党能永葆生机活力,继往开来。

(四)历史主动精神是善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善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在战略层面的生动体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沉稳应对复杂变局、努力开拓新局的战略眼光和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进取精神。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砥砺奋进实现奋斗目标,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密不可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照搬照抄俄国的革命道路,而是结合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道路,取得最终的胜利,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理念、勇于创新的求索精神。1984年,邓小平立足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以极具长远性和前瞻性的视角,深刻把握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发展方向,紧跟时代步伐,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成功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开拓进取、乘势而上的历史主动精神。当前,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交织影响,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巨复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世界新秩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创造性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担当精神。

百年历史经验启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而这些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源自于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突破的创新精神,以此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和历史伟业。回顾党的百年实践,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善于灵活运用历史主动精神中的创新思维,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历史主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路径

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是统筹“两个大局”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需要,更是抓住历史机遇顺势而为的现实需要。由此,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与世界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是进一步践行历史主动精神,确保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的实践要求。

(一)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是弘扬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基本要求

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回顾和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和重大历史成就,能系统回答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23]因此,弘扬历史主动精神,要从历史源头出发,用历史的整体思维准确把握历史主动,才能更好地理解过去、展望未来。首先,强化历史意识。只有深刻感悟历史、理解历史,才能在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吸收养分,掌握历史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和总结历史经验中增强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用历史眼光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其次,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为党的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理论滋养。深刻把握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新征程要深刻领悟和把握《决议》中总结的“十个坚持”重要历史经验,这是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最后,尊重历史规律。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历史视角分析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新时代要正确处理历史规律和主体创造之间的关系,才能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是将现实问题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将过去的历史经验作为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汲取历史智慧中不断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揭示历史规律,推动历史自觉,努力开创美好未来。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发挥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首要条件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来源。要使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得到有效发挥,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既要坚持使用历史思维指导现实、推动实践,又要用实践来丰富理论成果,积累经验,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指导实践,既要立足现实,又要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促进实践应用。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关键在于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许多重大历史成就,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首先要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和全球风云中的演变机理,增强指导工作的系统性和创造性。其次坚持理论创新,把“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推向更高的境界,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思维,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和执行力。要深入研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度挖掘其内在的生成逻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坚持理论思维,敢于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来分析指导实践,掌握历史主动。

(三)中国与世界相结合是发扬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面向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同样需要中国。中国曾是世界强国,但由于长期闭关锁国制度腐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错失了发展时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的实施都是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要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世界大势,汇聚奋进之力,就必须将历史主动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的强大动能。历史也充分证明,坚持中国与世界相结合,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把握历史主动,才能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顺势而为。掌握历史主动,就要明晰世界发展规律,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就要树立全球视野,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就要树立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出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当前,中国要从本国国情出发灵活处理战略机遇期带来的风险和挑战,深刻认识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抓住历史变革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增强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和清醒头脑,赢得历史主动。

(四)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是焕发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旨归

要激发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就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实践。“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重要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要时时刻刻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造福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密切联系群众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受到中国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坚持正确的群众工作方法,凝聚全民智慧,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要有效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牢记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精神和物质力量;必须找准自身定位,摆正同群众的关系,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满腔热忱地为群众办实事。中国共产党在克服各种风险挑战的过程中,无不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新时代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不仅要广泛听取群众心声,集中群众智慧,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更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群众之所想,解决好群众想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四、结语

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精神动能,融入党百年艰苦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引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百年奋斗所展现的精神状态,是能动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内在要求。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是要在时代机遇面前因势而动、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不避艰险;在风险面前临危不乱、从容应对,真正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立足所处的历史方位,顺应历史发展大势,自觉定位历史责任,主动担当历史使命,团结带领十四多亿中国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确保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猜你喜欢

规律中国共产党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新历史
巧解规律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