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哀牢山九日救援困难重重

2022-02-04董晓白编辑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22年1期
关键词:哀牢山救援队员

董晓白/编辑

2021 年11 月13 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 名工作人员从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进入哀牢山开展野外作业后失联。经全力搜救,截至11 月22 日8 时30 分许,4 人全部找到,均已无生命体征。截至11 月23 日21 时50 分,4 名遇难人员遗体由救援人员转运出哀牢山,并移交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三区一片”全面部署

按照计划,4 名地质调查员于11 月13 日徒步进入哀牢山内部,翻过山脉到达玉溪市新平县完成预定任务。他们本计划于13 日下午或14 日上午下山,但并未在计划时间内下山。4 人具备野外作业经验和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与后方最后一次通话时间是13 日12 时59 分。15 日19 时28 分,镇沅县人民政府接到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 名队员,于11 月13 日进入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野外作业后失联。接到报告后,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快速响应,迅速调集有效力量赶往事发地点开展搜救工作,并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和应急管理部、省委省政府、消防救援局领导指示要求,及时研究部署救援措施,持续不间断开展搜救行动。

由于此次人员失联区域毗邻玉溪市新平县,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整个搜救行动以普洱市为主,玉溪市、楚雄州协同展开。11 月15 日晚,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镇沅大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出动2车15人携带卫星通信设备、山岳救援装备及保障物资前往搜救,并联动相关乡镇政府专职队协力配合救援。根据搜救任务情况,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调派玉溪市消防支队从哀牢山的新平方向挺进搜救,并调度两个支队参战力量与地方政府救援力量组成联合搜救组,采取分片搜索与重点搜索相结合的方式,不间断开展搜救行动,持续缩小搜索范围。同时,结合现场搜救情况,再次增派实战经验丰富,具备多地形山岳救援能力的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和昭通市消防救援支队专业力量紧急驰援。

11 月16 日至19 日,云南省消防救援队伍搜救力量统一编入由地方向导、民警、医护人员等组成的综合搜救组,分为8 个小组进山搜救。其间,搜救队员先后发现失联人员吃过的食物包装袋、穿过的雨衣、搭好的棚子以及生火留下的痕迹等。前方指挥部根据搜救队员反馈情况,再次派出由南屏特勤站队员协同地方向导、民警及地质调查局工作人员等组成的搜救组进山对现场痕迹进行侦查分析,开展搜救行动。同时,玉溪市消防救援支队、新平大队按照玉溪市人民政府的要求随政府工作组到达现场后,及时参与地方编组搜救,为各方面救援力量提供技术指导。

11 月20 日,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王岗率领总队全勤指挥部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前方指挥部工作会议,根据前期各救援力量反馈信息和实地搜救发现的遗落物品,针对周边的山势地貌特点,确立了“合力挺进、协同保障、重点攻坚、确保安全”的作战思路,将救援力量部署到“两区一线”(普洱镇沅片区、玉溪新平片区,哀牢山山脊线),进一步细化完善了普洱、玉溪“两区作战”的搜救行动方案,确定了“以哀牢山山脊为界,向东北边新平方向搜索”的主要搜救方向,搜救方式由独立搜索转为两个片区相向合围。调整救援力量和分组,牵头成立由消防救援专业力量为主,配属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搜救力量、属地公安力量和当地村民向导的搜救小组。截至21日,搜救区域确定为“三区一线”,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楚雄州双柏片区。搜救共出动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 余人次、车辆150 余辆、卫星电话100 余部、无人机50 余架、直升机10 架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

救援面临种种挑战

据云南哀牢山搜救指挥部消息,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以及通信信号差等因素都增加了救援的难度。失联位置属于哀牢山原始森林无人区,是哀牢山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山壁坡度较大、多悬崖峭壁,无可供正常通行的道路,地面湿滑易摔倒,搜救人员需要用砍刀一路“披荆斩棘”,即使轻装前进也是“寸步难行”,负重前行更是异常艰难。此外,手机、卫星电话信号不好甚至长时间无信号,给搜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失联人员遇难的位置,就曾出现指挥部与搜救队伍长时间通信中断的情况,即使翼龙-Ⅱ大型无人机携带应急通信系统飞临救援地点上空,有时也无法稳定通信。

参与救援的云南省山地救援队的一名救援人员表示,哀牢山地势复杂多变,事发前几天曾下雨,山里有雾,加之信号总是断断续续,导致很难辨认方向。“我们脚下的刺竹太密,500 米的距离甚至得用时两小时。”他称,除了地势复杂外,他们还需警惕野生动物袭击。还有搜救人员表示,曾听到熊的叫声,一些坡度较大的地方,搜救人员需要“蹭着、滑着往下走”,而河道、峡谷、瀑布等危险、陡峭地带,则需要专业的山地人员使用绳索等设备搜寻。

“密林中根本没有路,我们辨不清方向,有时只能徒手开路,还要小心脚底打滑,有的地方只能蹲下摸索着前进……我们与队友15 日晚在山上曾遇到狗熊,距离50 米左右,当时我们听到类似狗叫的声音,以为山上有狗,带路的向导告诉我们是狗熊,队员们都没敢出声。随后,我们通过明火和鞭炮将狗熊驱赶,16 日早上,我们在宿营地不远处发现了熊窝……”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南屏特勤站副站长王灏说道。

面对如此艰难的地势,云南消防救援队并未停滞不前,而是选择夜以继日地进行搜救工作。21 日18 时33 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 公里处发现失联人员。总队前方指挥部立即安排精干力量前往失联人员位置,安排在附近搜救的6 支救援队伍56 人进行接应,首批救援队顺利找到4 名失联人员,但已无生命体征……

还来不及痛心惋惜,搜救队员们就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把遇难者的遗体运送下山。此前给搜救队运送补给物资的镇沅县者东镇木厂村村民杨师傅表示,由于山路太陡,全得依靠人力将物资送到山上补给点。运送过程中,每位村民身背一大袋物资,徒步穿越丛林,而山路陡峭,坡度至少有六七十度,前行十分困难。杨师傅说:“我们每个村民身上背的物资大概有三四十斤,虽然路程只有两三公里,但至少需要三个小时,最远有个营地要走五六个小时才能到。”人力运送物资本已不易,抬着四名地质人员的遗体下山更是艰难。

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队队长杨斌根据前方指挥部命令,带领45 人的搜救队组成营救第二梯队,前往指定地点与前期消防搜救队会合开展转运工作。直线距离5 公里的目的地,却需要翻越2 座山峰,单向30 余公里的山间路,杨斌始终与向导走在队伍最前列,“危险!危险!抓好树枝,小心脚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他一遍又一遍地警示着身边的搜救队员。在6个小时后,队伍成功与转运队员会合,搜救队分为8 人一组轮流抬起担架转移遇难者遗体。前方是未知的悬崖峭壁,脚下是一个接一个的沟坎,穿过密密麻麻的藤蔓、刺竹、灌丛、杂草,在完全无路可走处开出一条路,队员们连续作战,疲惫不堪,虽然双手发抖、两脚发颤,但是大家仍时刻守护着遇难者的遗体。夜晚气温骤降,突降大雨、冰雹,体力消耗极快,救援队在安全地带相互依偎,稍作休息后便立即启程,协同其他救援队伍顺利将遇难者遗体转运下山。

11 月23 日21 时许,云南哀牢山4 名失联地质队员遗体终于被转运出山。整个转运过程用时约38 个小时。21 时50 分,4 名失联人员遗体被移交给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11 月24 日0 时许,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运送4 名地质队员遗体的车辆抵达镇沅县殡仪馆。

四台设备离奇失灵

哀牢山是古哀牢国东界界山,位于云南省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岭。哀牢山分布范围很广,涉及楚雄州的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普洱市的景东县、镇沅县,玉溪市的新平县,仅在普洱市镇沅县的面积就达到13.5 万亩。

真实的哀牢山有多凶险?云南资深地质调查专家王宇从地形地貌、气候和自然资源三个角度进行了介绍。哀牢山是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碰撞和俯冲的产物,与红河深大断裂共生。新构造运动强烈,受内外力共同作用,断裂构造发育,山体隆升幅度大,河流急剧下切,形成深度切割的高中山地貌。“这意味着哀牢山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变化强烈,行进困难。”由于哀牢山山体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布明显,从山顶到山麓就有6 种气候类型,包括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气候。“气候复杂,容易遭遇天气突变。”哀牢山为世界同纬度生物多样化、同类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区。这里有包括绿孔雀、黑长臂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内的众多野生动物,和以“植物活化石”梭罗树为首的千余种高等植物,森林郁闭度极高。“人一旦进入密林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和遭遇毒蛇、蚂蟥、野兽等。”此外,哀牢山原始森林雾气重、无道路、无通信信号,都给野外活动带来困难。“2008 年的一次应急调查中,直线距离30 多公里的路,我们走了整整17 个小时。”王宇说,“进入原始森林,行进非常困难,全是密密麻麻的藤蔓、刺竹、灌丛、杂草,完全无路可走,只能循已有的羊肠小道行进。”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4 名地质调查人员的死亡呢?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镇沅管护局局长王鸿东分析了失联人员遇难前可能遭遇的情况。他表示,4 名遇难人员都有一定的野外工作经验。他们中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 岁,并且都曾经当过兵。初步判断,造成失联可能是因为受到恶劣的气候的影响。当时保护区连续的降雨导致气温下降,并且有雾,能见度非常低。可能会出现方向判断上的失误。另一个原因,就是事发地是这片区地形最为复杂的区域。山地坡度较大,多是悬崖峭壁,失联人员在失去方向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受伤情况,导致无法安全突出重围。

在现场的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队员描述,根据目测,4 名遇难者衣冠较为完整,也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很可能是由于罗盘失灵、绕路造成补给物资不够,导致失温,酿成悲剧。“他们4 个人的任务很简单,就是走到山上面,在某一位置打个点,而后下山。但因为山顶上面有雨有雾,他们在找样点时,机械罗盘出现了故障,因此他们的行动范围就围着窝棚在绕圆圈,一直没有去到样点。此外,山上面没有手机信号,队员们也未携带卫星电话,所以无法与外界通联。失踪人员的户外生存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有痕迹表明,他们曾经顺着河流、溪流往下游走,用油漆在石板上面留下标志,应该是希望沿着水道找到村庄。”他表示,有一具遗体身上的衣服基本都脱掉了,腹部也裸露在外面,脸上挂着笑容,这符合低体温死亡的症状。4 人的遗体被发现时分隔两处,有可能是中途决定由1 名队员外出求救,剩下3 人原地保存体力。

据了解,这4 名人员此次进山是为了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所携带的补给包括:水和食物,包括2 包蛋黄派、4 罐八宝粥、1 包巧克力、1 包瓜子、4 包鸡翅、4 瓶饮料。装备方面,携带有RTK(实时差分定位)设备、森林罗盘、工兵铲、铁锹等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RTK 设备是一种非常先进的定位仪器,只要打开,就能通过卫星将实时数据传送至后方指挥中心,后方指挥中心也能够通过相关数据准确定位出设备所在的位置,差别属于“厘米级”的。然而,据搜救人员介绍说,这4 台RTK 设备被携带进山后,并没有被打开过。不过,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号,即便打开,后方人员也收不到信息。“专业设备常常会遇到原始森林中没有通信信号等情况。一旦没有信号,现代定位设备无法派上用场,就只能靠作业人员所掌握的传统技能、野外经验和常识来脱困。”王宇坦言。很遗憾的是,4 名作业人员最终未能在这次任务中全身而退。12 月15 日,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报告,经公安机关对云南哀牢山因公殉职的张金榜、杨敏、刘宇、张瑜4 名地质调查人员进行法医学检验:4 人系低温所致心源性休克死亡,排除中毒、机械性损伤死亡。另据公安、地质、气象、环境、通信、林业、山地救援等领域专家联合现场勘察,认为4 人殉职原因主要是:长时间爬山导致体力消耗过大,事发区域出现瞬时大风、气温骤降等原因造成人体失温。

相关链接

什么是人体失温?

失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理现象,一般来说是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人体的温度正常是36.5-37.5℃,如果低于35℃就是体温过低,这时就会出现失温症状。失温症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失温会出现不能控制的发抖,不能做复杂的动作,但能够走路及说话;中度失温会出现意识茫然,动作协调性开始丧失,尤其是手部,比如不能拉拉链。相较轻度失温,中度失温的人的行动更迟缓、困难,伴有步伐不稳、方向感混乱;重度失温情况下,全身肌肉僵硬卷曲,脉搏和呼吸微弱难以察觉,此时人体已经几乎无法自主调控体温并陷入昏迷,可能发生心率过快或心房纤维性颤动,最终导致心肺衰竭,这时死亡几乎无可避免。当意识到自己处于失温情况中,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向外界进行求助:一个人独自在外失温时,在身体能控制的情况下,第一时间拨打求助电话或发出求救信号;当和同伴都出现了失温症状时,若能相互扶持,有意识的一方应和医疗机构取得联系,在等待救援的时候和同伴相互交接班,相互鼓励,最大限度地延长自己生命存活时间。遇到他人失温时,目击者当务之急就是要联系专业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赶往事发现场的过程当中,要把失温者转移到一个比较安全牢靠的地方,方便进行下一步的救治。

猜你喜欢

哀牢山救援队员
紧急救援
游到山顶的鱼(外一首)
以“一刻钟”导航队员“一辈子”
3D打印大救援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队员
听哀牢山(外一首)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穿行于无量山与哀牢山之间
哀牢山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