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媒时代背景下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2-02-03宋海英

传媒 2022年1期
关键词:智媒时代培养模式

宋海英

摘要:伴随着5G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渐成熟,媒体工作开始向智能化转变,智媒时代降临。智媒时代,传媒行业在进行重构的同时,传媒人才的培养模式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人才培养方案落后、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低的多重困境。在智媒时代的背景下,只有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师资力量、教材教学、培养方案、实习实践等多个方面不断优化创新,做好传媒人才培养与智能技术的发展相适应,才能培养时代和社会发展实际所需的传媒人才。

关键词:智媒时代 传媒人才 培养模式

智媒体是基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生态系统,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的,进行智能化的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分发的新闻生产模式。在智媒时代,智能技术为传媒工作者提供先进的传媒技术的同时,也对传媒行业带来冲击。传媒工作者只有学会掌握新技术,学会新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传媒产业发展。未来的媒体工作必将是人与机器的智能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传媒人才将是最活跃的因素。如何培养新型传媒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传媒人才培养工作的时代命题。

随着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纵深发展,智媒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从技术层面看,智媒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媒体行业的发展路径,智能化技术对新闻生产方式进行了重构。这无疑能够加速传媒行业的更新迭代,能够量级式地推进传媒行业的发展。面对智媒时代下传媒业态的深刻变化,传统传媒人才的媒介素养已无法满足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需求,在信息采集能力的培养、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和信息传播能力的培养上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1.信息采集能力培养的挑战。传统的传媒行业,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是新闻采访,即通过新闻记者实地走访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人物采访来获取一手信息。在传统的新闻人才培养中,注重对新闻传媒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提升。智媒时代下,新闻信息的采集更注重通过大数据、即时通信、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通过传感器技术,可以弥补人体感官的不足,更好地获取调查数据;大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增加信息獲取渠道;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代替人类进行采访工作,提高信息获取效率;智能识别系统可以更好地对人和物进行智能化分析,拥有比人脑更强大的信息获取识别能力。传统模式所培养的传媒人才信息采集技能偏向单一,已不能适应智媒时代传媒市场的信息采集需求。

2.信息加工能力培养的挑战。传统的信息加工方式主要靠人工来完成,人才培养中,对传媒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和编撰剪辑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随着智媒时代的深入,信息处理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智能封面处理系统可以根据新闻内容生成合适的新闻封面,自动字幕生成系统,可以通过声音识别技术,对音视频内容自动填充字幕,不仅可以识别普通话和英语,还可以对方言和小语种进行识别,大大减轻了添加字幕和翻译工作,节省信息处理时间,提升工作效率。智能剪辑编辑技术可以简化视频剪辑时间,对固定内容和突发事件进行自动编辑,轻松应对突发事件。智媒时代下的媒体产业需要的新媒体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传统的新闻编辑能力,更需要具有通晓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技术化的能力。

3.信息传播能力培养的挑战。传统的传媒方式主要包括纸质传媒和广播电视传媒,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的普及,短视频和直播逐渐成为传媒的新发展方向。短视频和直播获取信息具有更好地直观性和互动性,传媒受众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直观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大数据算法还可以根据受众的爱好习惯,精准推送内容,节省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成本。传统媒体的传播力与新兴媒体相比逊色许多,在传媒人才培养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不同媒介形态传播规律和特性的了解,增强信息传播的能力。

传统模式下,传媒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路径、培养手段等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实践也证明,这是一套相对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但是,面对5G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新兴产业和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智媒时代来临后,传媒行业经受着巨大的冲击,当前的传媒人才培养质量已经不能有效供给传媒行业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现有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力不从心,出现了一些弊端。

1.师资力量不足。师资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着高校,由于高校扩招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到大学校园接受高等教育,师资力量不足问题随之而来。在师资问题上不光是量的缺乏,师资力量的质也需要提高。一些高校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和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对于行业发展与需求缺乏了解。长此以往,接收不到行业的最新信息,加上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教学工作便会脱离实际需要,无法发挥课程作用,这些现象在传媒行业尤为突出。

2.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人才培养的同质化现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不同专业间差异不明显,授课内容几乎相同,侧重点不明显。通过调查发现,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播音主持等传媒专业的教材和授课内容相似度较高,侧重点不够明显,差异化教学实施程度低,同质化情况严重,对学生的培养和日后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同质化严重,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化教学水平较低,对于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对于新技术的介绍讲解较少,只注重对学生传统传媒知识的教授,对新知识接触较少,缺乏对学科前沿知识的讲解,学生所学知识相对固定,同质化现象严重。

3.人才培养方案落后。现阶段的传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面向传统的传媒机构,如报社和电视台等机构,但是这些机构的人员缺口较小,导致了传媒行业一方面传统传媒人才供过于求,另一方面,新型传媒人才严重缺乏。高校应该根据传媒行业发展现状,结合现代传媒企业实际需求,定向培养人才,而不是故步自封。高校要主动出击,接触最新的行业技术和行业技能,在教材编纂,课程规划,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转变,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4.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低。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高校学生最终会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实践能力是其能否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重要衡量标准。传媒专业对从业人员的实践工作能力要求较高,而大部分高校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资源或者设备落后,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践机会。高校不仅是教授知识的地方,还作为校园与社会的过渡时期,教学工作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以适应传媒行业对从业者的实践能力的需求。

“智媒时代,无论是智能技术带来的信息采集力、加工力与分发力的增强,还是智能传播带来的开放式的传播结构、用户信息解码偏差与全面数据化,均在挑战现有传媒伦理规范、颠覆现有传媒理论体系,传媒人才培养面临全新挑战,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可见,传媒人才的培养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背景,只有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智媒时代的背景下,做好传媒人才培养和智能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培养时代和社会发展实际所需的传媒人才。

1.丰富教材,强化师资力量。在教材的编写方面,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广泛开展调研活动,了解技术发展和市场环境,结合当下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知识,加强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业长处,认真负责,努力做好教材的编纂和更新工作,为传媒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具有时代性的教学资料,更好地推进智媒时代下传媒人才的培养工作。在师资力量方面,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素养,转变其教学理念,让其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另一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招贤纳士,广泛地从社会各界吸纳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从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师资,用来丰富教学团队,提升高校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进行差异化教学。对于传媒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要进行差异化的教育方式。首先,要制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每个个体都是具有差异化的,高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降低同质化现象,凸显学生的优势。其次,要实行差异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影音等新型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采用建模技术建立让人能够产生直观感受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升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后,构建个性化平台也是提升学生差异化的重要手段,通过个性化平台的建设,学生可以更好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状况,实现个性化发展。

3.优化创新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培养的方向和指导,是决定教育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决定了未来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传媒行业是一个技术发展更新迭代较快的行业,对于人才的培养,要紧跟时代发展,积极将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理论化转换,运用到教材和案例的编写中去。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兼顾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优化二者比例,适当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提高实践教学在学生培养中的地位,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日后走出校园提供更好的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更好地做好传媒工作。培养方案的制定要兼顾时代发展和学生本身情况,不断优化创新,以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传媒人才培养方案。

4.建设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基地。传媒行业对于从业者的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往往比理论知识更加看重,在一些企业的面试中会增加许多设备和技术的运用测试内容,用来考核应聘者的实践能力。加快建设学研一体化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基地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知识,用来反哺理论教学工作。通过学研一体化建设,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和优秀的业内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和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媒行业前沿信息,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

5.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深受广大高校喜爱的一种合作方式。企业通过调查,了解自身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将这些需求信息反馈给学校,学校根据企业发展的人才需要,进行对口培养。与此同时,企业在资金和教学设备上给予学校支持,更好地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通过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也可以很好地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在这一方面,传媒相关院校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了解传媒行业和相关企业的人才缺口类型,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方案和学生培养方向,争取向傳媒行业输送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新型传媒人才,更好地促进我国传媒行业在智媒时代下蓬勃发展。

智媒时代,传媒行业发展日新月异,高校传媒人才培养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以传统媒体为核心构筑的人才培养模式遭遇巨大的挑战。高校只有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发展,构建起智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的框架体系,才能实现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的有机统一,实现传媒人才传媒意识、传媒能力和传媒责任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题)“新时代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021SJB0684)、2020年度苏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研究项目“高校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有效途径研究”(项目编号:3830415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彭兰.增强与克制:智媒时代的新生产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04).

[2]李明德,王含阳,张敏,等.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困境与出路[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

[3]国秋华.智取未来: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的能力培养[J].中国编辑,2019(09).

[4]王思思.论智媒时代地方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J].传媒论坛,2020(24).

[5]孙姣娇,郝雯婧.智媒时代传媒人才培养的新挑战与再定位[J].传媒,2021(14).

[6]彭翠,郝雨.反思与超越:智媒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问题与创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编辑:钱尔赫】

猜你喜欢

智媒时代培养模式
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态圈
后移动互联时代走向智能媒体的广播
自然灾害危机的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智媒时代机器人新闻对新闻伦理的冲击与重建
论融媒体形态演进与智媒时代的开启
未来的“智媒时代”是什么样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