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修竹》的仿生创意和文化启示

2022-02-03周学琴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竹器器型艺术作品

周学琴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这是宋代大诗人梅尧臣在记录得到很好的茶叶之后满心欢喜地用紫砂新陶器来冲泡的情境,通过简约优美的诗句,我们能够发现早在宋代的时候,紫砂器已经出现在文人雅士的案桌之上,尽管没有实物的明证,但是从诗文的记载之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一些端倪。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决定了它日后对饮茶形式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煮茶到冲泡的过程之中,富含石英、云母和铁质的紫砂不仅仅具有双重的透气性,更为神奇的是经过长期的泡养之后,可以形成温润如玉的质感和光泽,让我们广大的壶友体会到岁月的沉淀和养壶的成就感。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修竹壶》采用了比较简约的竹器形态,和传统的花器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摆脱了过多的繁复装饰之后,更为集中地把修竹的那种高高耸立和凌空之志展示出来,也让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紫砂艺术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实践的成果。此壶壶身的竹段形态文雅修长,具有浓郁的人文风格,上面的竹节设计突出了更多的层次感,壶嘴的设计最具有代表性,把竹子的修长婉约和清亮高洁都蕴藏其中,出水也非常的爽利,与之相呼应的是圈卷自然的竹段壶把,和壶嘴形成了良好的空间组合,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视觉审美,壶盖嵌入壶口,严丝合缝,上面的壶钮设计也很简约,就是普通的竹段扭卷而成,恰到好处地带给我们自然而然的感觉。在我设计和制作这件作品的时候,希望能够把紫砂竹器那种比较复杂的形态通过自己的创新来加以演绎,使其更加的具有实用性和灵动的美感。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修竹壶》,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竹器的细节,包括器型的和谐度和竹节的把控,都是需要精湛的技法才能够完成的;另一方面,通过修竹这样的一个器型能够更为深刻地领悟到江南文化对紫砂艺术的影响,以及宜兴被称为“竹的海洋”,紫砂器的创作必然是当地风土人情的折射,以及蕴藏其中的文化韵味。

江南宜兴多竹,特别是在宜南山区,纵横千里的竹林成为了江、浙、皖三省天然的分界线,也孕育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茶竹文化,竹形仿生紫砂器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发展而来,在通常的情况下,竹器可以分为以竹入壶和以竹饰壶两种。一种是把竹子的整体融入到了紫砂的器型之中,从而更好地展示出竹子的形态之美;另一种则是把竹子的元素诸如竹叶装饰、陶刻装饰等等运用在紫砂不同的器型之上,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竹子在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意境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梅、兰、竹、菊”到“松、竹、梅”,都有竹子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在东坡先生“不可居无竹,无竹令人俗”的论断和王羲之“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描绘,使得竹子几乎成为了文人雅士的最佳拍档,起到了装饰环境和寄托情感的作用。这件紫砂艺术作品《修竹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运用而生,它把紫砂器“简约而不简单”的宗旨发挥到了极致,在以竹入形的基础之上,更好地突出了“修”的形态之美和人文内涵,让我们在喝茶品茗、把玩摩挲的过程之中,感受到紫砂仿生器恬淡怡然的另一种感觉,同时也把中国文人的那种精气神韵展示得淋漓尽致。

结 语

宜兴的紫砂艺人特别善于发现生活和周围环境之中的美好,他们把这点点滴滴都通过紫砂这种独一无二的载体呈现出来,让我们广大的壶友能够在其中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自然而然地融入进来。一把竹器壶带着我们仿佛走进竹影婆娑的碧绿世界,在其中徜徉,放松身心,修身养性,这样的意境,才是我们生活所追求的快乐,也是我们在饮茶养壶过程之中的怡然自得。

猜你喜欢

竹器器型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竹器街
南山赋
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小郁竹器工艺发展分析
中国竹器史研究之二:汉代竹器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