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花木兰》的设计风格与创作心得

2022-02-03史敏晨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圆器壶嘴花木兰

史敏晨

众所周知,盛产于宜兴的紫砂壶起始于明代正德年间,紫砂壶的诞生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也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的制壶水准,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紫砂壶的造型样式也是逐渐多种多样,这些造型样式不仅填补了紫砂造型艺术的空白,更是丰富了紫砂艺术。笔者笔下的这把紫砂壶《花木兰》,便是紫砂壶造型艺术中典型的圆器,圆器是紫砂壶造型中的经典造型之一,作者在此,从泥料特性以及此壶的造型美学这两个角度出发,揭示《花木兰》这把紫砂圆器的艺术美韵与工艺智慧。

紫砂壶泥料的选用也是颇有讲究,为何会这样说呢?因为紫砂泥料多种多样,不同的泥料烧制成型后所呈现的颜色也是不相同的,同时紫砂泥本质上就是一种泥土,这种泥土是蕴含着朴素自然的韵味在其中的,《花木兰》这件紫砂圆器,作者深思熟虑后仅挑选了一种泥料去塑造,这种泥料便是红泥,相比较于其他颜色丰富的紫砂壶,这件作品的色彩略简约,可是这种简约的颜色并不显得单调,红色的泥料在视觉上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因为红色代表的是热情、温暖,仅凭这一颜色便能在无形之中拉近人们与这件作品的距离,使得这件作品在赏析者的眼中更加的具有亲和力,同时红泥赋予了整把紫砂壶古朴庄重的感觉,古朴是来自于作者在设计创作之中对紫砂泥素雅自然的尊重,而庄重又是作者对设计制作此壶时带有个性化的设计的审美追求,同时此件作品一方面充满了温润低调的气息,另一个方面又有不做作、具有自然古朴的淳朴之美,因此这件《花木兰》的紫砂圆器是耐看型的,无论看多少遍都会觉得赏心悦目,并且此件作品所用泥料是带有天然的砂质颗粒的,在与火焰发生淬炼的化学反应之后,此壶表面更是包含着丰富的颗粒肌理感,这些颗粒是清晰细密的,在这些天然颗粒的点缀之下,也使得整件作品在视觉上显得更加的真实与自然。

造型艺术始终是紫砂艺人在制壶过程中颇为重视的一个环节,因为造型是否精致玲珑将直接决定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够被人所肯定,因此一把紫砂壶的成品背后包含了作者对造型的呕心沥血,《花木兰》这件作品的造型亦是如此,与传统的温润如玉、给人灵巧可爱之感的圆器不同,这件《花木兰》更显得威武霸气,作者将此壶设计得非常大气威风,远远望去,就好似是花木兰将军在征战沙场的造型,壶身高耸并且圆润至极,因为此壶所用到的线条都是富有张力感的曲线,因此整个壶身的造型看上去是非常的饱满,并且有了曲线的勾勒塑造,整件作品在视觉上也是显得很有力量感,筒身部分是由张力感十足的弧线构成,轨迹流畅至极,没有歪歪扭扭,在保持了规整的同时又凸显出作者精湛娴熟的制壶功底,侧面一条走势夸张的曲线流畅地衔接贯穿了壶肩、壶腹与壶底,平整宽大的壶底有力地支撑起壶身,给人视觉上足够的稳定之感,这样的整体设计,使得人们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赏析此壶,作品的造型都是始终如一的,都是能够给人赏心悦目、称心如意之感。由此可见,作者对此壶整体的设计把控是相当的成功的,一方面将此壶设计得与传统圆器给人的印象大不相同,另一方面又赋予了此壶独特的设计,使得这把《花木兰》在视觉上更具有审美韵味,百看不厌。

整体的设计是一方面,局部细节的精心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花木兰》这件紫砂圆器的作品中能够看到作者对细节的设计创新,作者将自己对这件作品的设计思维以及创新想法都巧妙地融入到设计创作过程之中,因此也使得这把壶在视觉上更显得灵巧脱俗。壶盖的设计就好似一个圆帽,再从“花木兰”这一品名思考,仔细一看这分明就像是花木兰将军头戴的头盔,边缘平整开阔,中心高高隆起,而壶盖上的壶钮设计,自然而然就是将军头盔上红缨的还原设计,远远望去,这一造型就好像是花木兰将军带着头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景象,好不威风啊!这样抽象的设计在视觉上充满了艺术美韵,让人看了便深入人心。壶嘴的设计在造型上略显得短小,但是却非常的粗实大气,视觉冲击感非常的强烈,这种壶嘴的设计与常见到的“一湾流”、“三湾流”等壶嘴大不相同,更加容易让人眼前一亮,同时此壶嘴除了造型的精致小巧性,在实用性方面也是不拖泥带水,泡茶之时,壶嘴的出水很是顺畅锋利,最后壶把的设计依旧采用了耳状的样式去设计,不过壶把的设计更加的粗实,与壶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粗实的壶把为整把紫砂壶锦上添花,在视觉上更具有审美趣味性。

通过对《花木兰》这一把紫砂壶的赏析,能够发现作者对圆器的设计是别出心裁的,是匠心独具的,值得人们细细去品味。

猜你喜欢

圆器壶嘴花木兰
王春艳:战“疫”场上的“花木兰”
花木兰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当代手工圆器的价值
——以景德镇手工圆器为例
浅谈紫砂圆器的造型之美
浅谈紫砂《六方掇球壶》的制作逸趣
历 练
壶嘴的曲直是非
俄罗斯的“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