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投身国土绿化事业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记浙江省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2022-02-02供稿浙江省林业局国土绿化处

浙江林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林场绿化森林

◆供稿/浙江省林业局国土绿化处

杭州绿化与自然保护地委员会办公室 美丽生态 宜居天堂

杭州市绿委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充分发挥绿委办工作职能,积极组织指导协调全市各地各部门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美化,持续提升城乡居住环境。2016 年以来,全市完成造林更新41 万亩,森林覆盖率66.9%,居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首位。2021 年实现林业产值875 亿元,居全省第一。

杭州余杭径山村

高水平推进国土绿化,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指示精神和对杭州明确提出的“四个杭州”“四个一流”要求,制订总体规划、管理办法、行动方案,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推进国土绿化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是扩绿提质。以G20、亚运会为契机,以美丽杭州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三年(2020—2022年)累计完成造林16.3万亩,五年(2020—2024年)任务提前完成,走在全省前列。2009 年来,森林面积新增67 万亩,森林蓄积量新增2759 万立方米。二是合力推进。牵头组织绿委成员单位统筹推进,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项目融合,以“四边三化”(高速、国道、铁路、河道四边)、“三网融合”(林网、水网、路网)、“三江两岸”推进绿化美化和景观提升,建设生态网络体系。2009 年以来,杭州市累计完成平原绿化28.6 万亩,新增“四边”绿化长度3772公里、面积4.13万亩。全市骨干河流绿化率96%,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80%。三是注重品质。大力发展珍贵树种、大径材和战略储备林,建设美丽生态廊道,从平原绿化向全域绿化转变,从单一绿化向彩化美化提升。2016年来,发展珍贵树种、大径材和木本油料战略储备林,建立局长示范林、示范点、示范单位336 个,建设珍贵彩色森林147 万亩,新植珍贵树1206 万株,实现藏富于林、蓄宝于山。举办世界生态系统治理论坛、中国森林疗养杭州国际研讨会、首届中国长三角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节,提升影响力。

高标准实施森林杭州行动,打造美丽中国杭州样本。制订森林杭州行动方案,出台发展珍贵树种持续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实施意见,不断夯实生态网络体系,着力建设美丽大花园。一是组织开展森林系列创建。持续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3个(杭州、临安、桐庐),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创建省级森林城镇70 个,新增“一村万树”示范村144个。二是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贯彻落实市人大《关于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决议》,组织开展“我为亚运种棵树”等主题活动,年参加300 万人次。2013 年以来,累计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905 块、认建认养点990 处,共植市长林、亚运林、巾帼林、拥军林。长乐林场入选全国首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3·12”省市党政军领导植树、开年第一天林业系统义务植树成为固定动作,形成“领导率先垂范、部门合力推进、市民广泛参与”氛围。三是培育森林生态文化。持续开展寻找“最美古树”“最美森林古道”“最美竹乡”等系列宣传活动,每年举办世界湿地日、“爱鸟周”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野生动植物日、花卉园艺进社区等形式多样的生态科普宣传活动,大力营造“植绿、爱绿、护绿、兴绿”良好氛围。推进古道、古树等休闲养生资源保护修复,建设古树名木文化公园28 个,修复森林古道49 条,新增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 个,省级生态文化基地51 个。创建省级特色产业示范县4 个,桐庐创建全省首个森林休闲养生城市,天子地、龙川湾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全市古树名木28952 株,保护率达100%。

杭州萧山湘湖

高质量全面推行林长制,擦亮生态文明之都金名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构建党政统领、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奖惩有力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省市县投入资金2000 万元,合力推进清心岛(珍稀植物园)生态修复,助推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开展水土流失重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完成“退果还林”1.84 万亩。加大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开展“迎亚运”山体生态修复景观提升专项行动,下达任务清单1657 个,新增矿山恢复治理2045 亩。二是创建国际湿地城市。按照“山水相融、湖城合璧、拥江枕河、人水相亲”的理念,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协同治理。实施西湖、西溪、运河、湘湖综合整治和“万顷湿地、万里碧水”工程,建设大湾区、南湖、铜鉴湖、阳陂湖等湿地公园群落,打造湿地水城。三是提升林业固碳增汇。实施千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完成战略储备林、美丽生态廊道建设和健康森林42 万亩。开展省碳中和基地先行试点,建设首批亚运会碳中和林9 处379 亩,助力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率先实现国内设区的市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成果发布,全市森林吸收二氧化碳1316万吨,释放氧气961万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1094 亿元,助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网络体系。深化“部门联动、引水上山、地空联合、智慧防控”四位一体森林防火“杭州模式”,提升安全保障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

宁波市林场 做国有林场现代化的先行者

宁波市林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浙江省建场历史较早的国有林场之一,地处浙东四明山腹地,有宁绍地区的“三江源头”之称,生态区位极为重要。经过几代林场职工的艰苦创业,林场的国有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不到20%达到现在的98.3%,生态效益达5 亿元,目前已成为宁波市林分质量最好、森林资源最丰富、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域之一,走出了一条“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可持续发展之路,对维护全市生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2015年,依据中央、省、市改革文件精神,宁波市林场紧紧抓住改革机遇,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了新一轮改革。在两年时间里,完成三定,减编定员,明确林场公益性定位;夯实基础,解决问题,确保职工无后顾之忧;事企分开,创新机制,激发林场发展活力。

按照《关于开展“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创建工作的通知》(浙林造〔2016〕51 号)文件精神,2016 年宁波市林场对照“生态保护优先、产业发展充分、基础设施完备、林区富裕和谐”工作要求,因地制宜,积极创建“现代国有林场”,并成功通过省级验收,成为省内首批六家获此殊荣的林场之一。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不断提升森林生态价值。维护并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是国有林场建设的不变主题。宁波市林场根据自身实际,以“生态文明,林业领先”为导向,以可持续经营理论为基础,以保护、恢复和发展森林资源为核心,结合弘扬森林文化、森林休闲理念,编制《宁波市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和《宁波市林场营林生产规划设计书》,严格按照规划设计组织实施,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蓄积量不断增长。

坚持发展森林生态产业,不断开发森林生态产品。2002年,全面停止经营性采伐后,林场党委班子作出“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林业产业”的决策。2004年4 月,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创建。经过十余年的经营和发展,已建设成为拥有五大景区、四明山庄森林度假村、仰天湖山庄、商量岗旅游度假区等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商务、户外运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是宁波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2015—2017 年连续三年每年接待游客40 余万人次,营业收入年均2000 余万元,成为四明山区域生态旅游的“领头羊”。

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宁波市林场也积极探索林特产业和林下经济的开发。林区海拔较高、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土壤未受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是发展林特产业和林下经济的理想基地。林场现有高山茶366亩、白茶50亩、板栗和榧树林35 亩、试种黄精10 亩。近期计划结合低产用材林改造,重点发展板栗、杨梅、樱桃、猕猴桃、蓝莓等果树。

坚持科技兴林,不断引进培养人才。林场的持续发展,必须走科技兴林道路。宁波市林场不断引进培养人才,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开展珍贵与高山树种良种基地建设;以近自然林业经营为理念,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德林业合作营林示范点”,成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全国选定的三个示范点之一;积极参与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森林生态监测站”建设。

坚持爱岗敬业作风,不断涌现先进人物。为守护好这十万亩山林,一代又一代的林场人甘守清贫,耐住寂寞,拼搏奋斗,将原来的“馒头山”培育成了“浙江最美森林”。其间,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先进人物——“全国优秀护林员”“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陈基成,“全国绿化奖章”“浙江省绿化奖章”获得者苗国丽等。单位也获得了“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中国最美林场”“全国十佳林场”等多项荣誉称号。

坚持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和党建争强工作力度。宁波市林场在创建生态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围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干部职工队伍的正确导向,不断加强党性教育和党建争强工作力度。

通过以创建“四明红”党建生态教育基地为抓手,精心打造“红色四明、生态林场”的精神内涵和活动载体,让更多干部职工和游客参与进来;通过“党建带生态文明教育、林场文化”的宣传活动,推动林场党建、林场精神和林场传统的传承与弘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三会一课”,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通过建立支部党建阵地、支部书记上党课、“绿色讲坛”、每月一期主题党日等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学习原山精神,做合格林业干部”“深入学习塞罕坝精神,争当绿色发展先锋”“寻访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忆峥嵘岁月”等学习教育活动,让林业人走出大山,开拓视野,发现差距,增长知识。

宁波雪窦山风景名胜区

深化改革永远在路上。目前,宁波市林场已成为全市“国有林场改革”“现代国有林场”创建的“排头兵”“领头羊”,各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瑞安市福泉林场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瑞安市福泉林场创建于1958 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有职工42 人,主要承担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国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公园管理等工作。2005年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建立福泉山省级森林公园,现有经营面积2.23 万亩,林地面积2.21 万亩,森林覆盖率90.27%,活立木总蓄积量14.4 万立方米。近年来,瑞安市福泉林场获评2016年度浙江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度瑞安市四化党支部、2021年度温州市国有林场考核优秀单位等集体荣誉,2021年创成浙江省现代国有林场。

坚持生态优先,护好青山绿水,绘就生态新画卷。一是开展绿化攻坚行动。福泉林场作为国土绿化工作的排头兵,精心组织项目实施,强化项目监督监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绿化任务。近年来,林场因地制宜实施了山地造林6939 亩,森林抚育7758 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749 亩,进一步改善林区森林结构。2016年林场开展特殊林木后备资源培育基地建设,培育了南方红豆杉、枫香、木荷、桢楠等珍贵乡土树种2000亩。二是筑牢森林防护屏障。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全,福泉林场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的方针,努力提升森林防护能力。林场组建专业森林消防队10人、护林员半专业森林消防队15人,层层落实森林防火责任,组织开展巡山护林,严格管理野外火源,严格管控重点人员;建成森林消防物资仓库,逃生绳、电锯、水泵、风力灭火器、无人机、电动巡逻车、森林消防指挥车、森林消防水罐车等消防物资和消防设备配备齐全。每年,林场均完成病虫害防治任务,其中2021 年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病死枯死木株数同比下降31.36%,面积同比减少55.69%。三是实施全场环境监测。林场开展四大林区水质检测,水质均达到Ⅱ类;安装负氧离子检测系统,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林区空气负氧离子常年达每立方厘米2200个以上;安装野外红外摄像机30台,用于监测林区野生动物活动;加强历史古树名木保护,现对17株百年以上的古树登记在册并挂牌保护。

瑞安福泉林场

坚持全面发展,强化数字赋能,塑造林场新风貌。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福泉林场对林区基础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改造提升,道路、供电、用水和管护房等基础设施纳入本地相关建设规划。目前,通场道路全部完成硬化,连接林区的道路基本通达;全面拆除林场范围内的危房,完成场部办公楼、消防队营房以及林区4 座管护房的升级改造;全面解决林场职工用水、用电问题,保障林场职工基本生活安全。二是完善森林消防体系。为更高效地展开森林消防工作,福泉林场在参观学习各林场防火经验后,根据林场自身特点,制定“智能监控、引水上山、消防通道、生物隔离带”四位一体特色森林防火部署,为森林防火安全网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林场依据部署积极开展森林消防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监控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以水灭火”工程第一期、森林防火设施示范带工程等项目。监控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内容为福泉山林区至白岩山林区、盘古楼林区沿线安装远距离“穿雾”“烟感”实时监控系统、远程喊话系统等,同时安装监控指挥中心远程控制系统;“以水灭火”工程第一期包括福泉山林区至盘古楼林区沿线安装消防栓、潜水泵、蓄水池及基础管网等,总蓄水量500吨;森林防火设施示范带工程主体内容为福泉山林区至白岩山林区、盘古楼林区的砂石路森林消防通道,全长10.49 公里,包括一条主线和一条支线,全线设错车道20个。三是加快数字转型步伐。加强智慧林场建设,持续推进数字化改革,全面升级监控基础设施,重点管控覆盖率达85%;场部和林区管护房设置远程监控设备,保障林区入口实现远程监控电子化;设置5G信号基站,完成林场网络、通信全覆盖;建立考勤系统及护林员定位系统,加强干部管理,确保护林员人身安全。

瑞安五龙台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内部管理,谱写共富新篇章。一是提高职工福利待遇。林场改革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职工享受瑞安市同类全额事业单位工资待遇,职工养老、医疗等“五险二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畴,每年组织开展职工慰问活动。林场积极落实职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政策,并于2016年建成保障房4 幢,解决了林场职工住房困难。二是丰富职工文体生活。林场制定职工培训计划与职工继续教育制度,安排职工参与继续教育,目前已有26 位职工参与继续教育,并获得在职教育大学专科学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技术学习,例如消防技能竞赛、防火演练等,提升林场职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职工文体活动中心,组织开展文娱、体育活动,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发展。三是带动周边乡村发展。林场建设县级种苗培育基地,在林区周边乡村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中起到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福泉林场每年为周边地区的苗木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创造农村就业岗位50余个,年增收约100万元。同时,福泉林场通过营林抚育、基础设施项目等,吸引当地及周边农民组成的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工程队参与到林场生态保护和建设中,为当地及偏远山区的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累计带动人员5000余人,促进增收约2000万元,每年在林区务工的人员约600 人,人均年收入可达3 万元,有效地带动周边地区人员就业,并促进农民增收。

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打造“海上花园城市” 全面落实森林建设

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深入贯彻实施市委、市政府建设森林舟山、实现最适宜人类居住的“海上花园城市”发展目标的战略部署,按照统一规划、协同推进、重点实施、长期坚持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积极投入到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和舟山国土绿化美化建设中,全面落实森林舟山建设,使舟山市的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进国土绿化,擦亮“国”字招牌。深入实施“森林舟山”建设工程,实施新增山地和平原绿化造林,近3年全市累计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 万余亩,截至目前共创成国家级森林乡村10个、省级森林城镇19个、省级森林村庄46个、“一村万树”示范村30个、市级森林村庄81个。岱山市和嵊泗市分别于2016年、2017年获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2018年,通过了国家林业局审核、查验,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9年舟山市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

人与森林依存,做活森林文化。舟山市森林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提升。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7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7 平方米,市民出行“300 米见绿、500 米入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省第二。三年建成了一批城市公园、亲水绿道、亮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146.4 万平方米;近3 年,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实施山地森林质量提升建设工程,实施珍贵彩色森林建设面积3 万余亩。近3 年,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以关注森林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古树文化建设工程,开展生态文化基地、最美系列评选等活动,建立了3处省级生态文化基地,有1条道路入选“浙江最美绿化通道”。

舟山普陀山古树

舟山森林村庄

完善保护体系,加大林地保护。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强化林地定额宏观调控,规范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工作,新办理使用林地行政许可522 件。强化自然保护地建设,启动全市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完成优化整合预案编制。全市共建成222个森林消防视频监控点,整合公安、水利、三防、五水共治监控探头195 个,有效监控范围覆盖了全市重点生态公益林区90%以上区域,实现了全市风景名胜区、重点乡镇、重要设施周边、公墓区和散坟集中区等重点林区的监控全覆盖,监控区域提供全天候24 小时视频监控服务。2016年以来在主要镇、街道的进山路口悬挂宣传横幅2300余条,安装消防警示旗5200面、森林消防警示牌2000块,切实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力量,全市共组建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47支、1315人。全市完成松材线虫病人工清理面积5万余亩,完成药剂注射防治7.98万支。已安全处理枯死松木100万余千克;2019年撤销了普陀区疫区,当前全市疫区还有定海区1个。联合舟山海关,积极研究开展舞毒蛾监测工作,2020年在舟山市林场等全市各重点区位设置监测点51个,采集舞毒蛾标本近200 头,其间还组织开展野外踏查3 次,灯诱3 次。科学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提出“十四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总量和分项结构指标。

临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以国土绿化筑牢生态发展之基

近年来,临海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主抓手,坚持科学绿化,全力建设高质量森林临海,国土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1 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5%,乔木林单位蓄积量4.73立方米/亩,林地面积229.97 万亩,活立木总蓄积782.36 万立方米,2017—2021年间指标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打好国土绿化“组合拳”,扩绿色增量。一是抓顶层谋划,推动“全域绘绿”。统筹布局全市绿化空间,编制彩色健康森林建设总体规划、“森林临海”建设规划、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等绿化造林规划及相关作业设计,构建覆盖全域,连接平原、城乡、海岛为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全市、镇、村三级联动绿化机制,年均争取上级专项资金3000 万元,落实市财政资金2000 余万元,推进部门、行业、系统国土绿化,年均开展义务植树30余场次,建成乡贤林、老干部林、青年林等主题基地45 个,形成“全民植绿”的浓厚氛围。二是抓挖潜增效,实现“应绿尽绿”。因地制宜开展山地、坡地、城市、乡村、通道和沿海“六大森林”建设,挖掘全市造林潜力,同步加快林分修复、补植改造,持续优化树种结构,提升森林质量。抓好公园广场、房前屋后、交通沿线、河道两岸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实现见缝插绿、见空补绿。5年来共完成绿化造林5.1万亩、森林抚育7.8万亩、珍贵彩色森林建设1.82万亩,居全省前列,建成省级森林城镇18 个、“一村万树”示范村20 个,打造了浙江临海红杉林省级湿地公园、省“最美公路”临石线等一批绿化精品工程。三是抓造林质量,确保“添绿成林”。严把种苗质量关,实行订单育苗,创新采用提前播种、适时分级分盘方法培育乡土树种,五年来培育各类绿化苗木980万株,苗木质量居全省前列;积极引进外地优良树种,确保适地适树,在括苍山主峰引种的1500 亩日本花、扁柏林被省林业厅评为“浙江最美人工林”。严把种植质量关,全省率先实行专业造林队承包造林模式,落实林技人员分片蹲点联系制度,严格招标、施工、验收等全流程监管,并在全省首创“一造管三年”新机制,明确每年抚育不少于一次,确保当年成活率95%以上、三年保存率90%以上,较全省标准提高10个百分点。

临海括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临海胜坑村落羽杉林

织密森林资源“管护网”,夯绿色基底。一是建立林长制高效“管林”。坚持以“林长制”推进“林长治”,配套出台5 项相关制度,明确4大类16项目标任务,压紧压实“林长制”责任链条。探索深化“林长+警长”机制,拓展设立森林管护“网格员”,增强森林生态安全保障力量。其中在括苍山建立全省首个生态警务驿站,整合资源开展联勤服务,并组织300名护林员分网格常态化巡林护林,形成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756名、警长83名,实现市、镇街、村社、国有林场、牛头山水库和自然保护地全覆盖。二是紧盯防风险全力“护林”。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重点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做实做细疫情调查、疫木除治、管控等工作,实现全域疫情有效控制。五年来全市共完成松材线虫病清理防治32.8万亩,清理病死松树30.2万株,未发生一起疫木外流案件。强化森林火灾防控,积极开展“森林智眼”防火智控工程、林火阻隔系统等建设,紧盯重要时点加密巡护监管,有效遏制野外违法用火现象,连续17 年实现全市森林火灾低发可控,未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三是坚持严管控铁腕“守林”。严格执行林地定额、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施伐育同步管控,全面落实天然林休养生息制度,全市天然林面积稳定在139万亩,天然乔木林蓄积量较2017 年增长17.7%。抓实涉林案件执法,开展“绿卫”“绿剑”等专项行动,落实年度森林督查图斑整改销号,创新建立台州首个环境资源执法司法协同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近五年来共办结毁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及盗伐、滥伐等各类林业行政案件506起,刑事案件53起,处理犯罪嫌疑人57人。

用活森林资源“宝藏库”,强绿色效益。一是服务提质走好惠民路。抓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发放服务,及时准确到村到户,全市每年发放林农损失性补偿2100 余万元,惠及林农10 余万人,其中直接补偿到村1000 万元,有力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强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和民生项目使用林地服务保障,主动提前介入,结合省林业空间管理平台、现场踏勘等开展涉林要素排查,引导项目节约集约使用林地。2017 年以来共办理各类使用林地许可323 件,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近9000 万元,有力保障杭绍台高铁、铜盘山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要工程及产业项目建设。二是产业引领走实共富路。推进兴林富民行动,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做优做强油茶、茶叶、杨梅等林业特色产业,2017年以来完成“一亩山万元钱”示范基地推广任务7100 亩,获评省“一亩山万元钱”科技推广高质量示范基地4 个,全市林产业每年产值超60 亿元。推动极小植物种群产业化培育,着重聚焦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海岛荚蒾”研究培育,目前已培育1万余株,并以优质绿化树种向全省推广试验。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依托括苍山、羊岩山等打造特色森林旅游品牌,培育“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括苍山民宿等特色体育竞赛、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富民增收新亮点。三是林场改革走深转型路。以全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为契机,深入推进森林抚育、珍贵树种培育、森林防火等工作,高质量完成市国有林场改革,林场森林覆盖率增长至93.5%。着眼夯基础促提升,完成危旧房消除7110平方米,新建、提升林区道路43.3公里,万亩以上林区道路全部通达,“智慧林场”启动建设。积极探索高山茶叶产业开发,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支撑点,成功打响兰辽春茶品牌。近年来临海市林场先后创成浙江现代国有林场、全国十佳林场,2021年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林业碳汇先行基地创建名单。

缙云县林业局 好生态以林为先 美缙云从绿开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丽水的殷切嘱托。缙云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81.6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1%,森林覆盖率79.41%,是浙江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缙云县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好生态以林为先,美缙云从绿开始”的生态理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林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

精准发力,林相美化环境优。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实现森林“扩面”与“提质”同步。五年来,全县绿化造林2.9 万亩,森林抚育20.43万亩,平原绿化4000亩,培育大径材基地5000亩,建成美丽林相52.15 万亩,局长(乡镇长)示范林5549 亩。森林面积由2010年的169万亩增至177.9万亩,活力木蓄积量从422万立方米增至7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75.2%增至79.41%;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100.6万亩,公益林优质林分达到86%,森林郁闭度达0.8以上,形成林相景观好、林分质量高、群落结构稳的森林生态体系。

主动作为,城乡同绿景色美。通过改造与提升、绿化与美化、植绿与造景相结合,扎实推进森林系列创建工作。2014年,缙云县成功创成浙江省森林城市;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国家森林乡村6 个、省级森林村庄17 个、省级森林城镇4 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05个、县级绿化示范村55个、“一村万树”示范村27 个、推进村93 个。打造出了如“花样陇东”“三美仁岸”“花海笕川”等一批精品森林村庄。2021年,围绕全省大花园建设,开展“花开缙云”“花满壶镇”“绿树映道”等行动,种植木本花卉1000亩,建成生态廊道10公里,为城市“增花添彩”,助力缙云县成功创建国家5A 级风景区、国家级生态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园林城市等。

因地制宜,产业融合林农富。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五年来建成油茶基地8.5 万亩,香榧林基地1.5 万亩,毛竹林低改、笋竹两用林基地2.2万亩,建成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9万亩,参与林下经济的经营主体299家,从业人数5834人,年产值达1.2亿元。同时,做精做旺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人家等,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高峡平湖森林氧吧、蛟龙大峡谷森林氧吧等省级森林氧吧6个,岩门村、岩下村等省级森林人家5个,大洋山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黄龙景区、姓潘村等省级生态文化基地6 个,蓬勃发展的林业产业,日渐兴起的森林旅游,已成为缙云农户致富的“钱袋子”。

严格管理,多措并举林区稳。制定森林资源目标化管理措施,采取严格的“红线”管理,确保全县森林保有量超177.83万亩、林地保有量超181.68万亩。建立健全“智慧林业”体系,建立了森林经营成效监测评价体系和森林资源“一张图”,及时开展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林地变更调查、森林督查、林地数据年度更新工作。扎实推进森林资源远程监控项目建设,在全县重要区块设置了5 个远程视频监控点,建立无人机监控平台,对重要的森林资源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管理,森林资源管护达到数据化、实时化、精细化。狠抓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强化防控、精准施策、综合治理、除改结合,16年来首次实现发生面积、枯死松树数量“双下降”,得到省林业局领导批示肯定。通过采取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措施,近5年来,全县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创新理念,林业改革机制活。缙云县首创“缙云林贷通”林权抵押贷款模式,2015 年在全国林权制度改革会议上推广。2021年,全县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已达8.16亿元,为林业建设注入强劲的资金动力。同时,积极推进林业股份制经营模式试点,引导林农以多元化形式进行流转,为规模化经营提供林地保障。2017 年以来,在胡源村、岩背村股份合作模式试点,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采取股份式、合作式、托管式等运作模式;在姓叶村开展公益林流转试点,破解公益林、集体林流转难题。目前全县林业股份经营企业已达到7家,新增林地流转超6.16万亩、规模林地办证超1.97万亩。

宣传引导,全民绿化氛围浓。持续开展“3·12全民义务植树”“珍贵树种进万家”“植树治水”等绿化植树主题活动。连续9 年开展党政领导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义务植树活动,兴起全民义务植树热潮;全面推进“党建+绿化”,累计投入资金600万元,在全县253 个行政村建设“党员先锋林”3800 亩,建成“巾帼林”“学子林”“人才林”等主题绿化林73个;5年来,全县义务植树已达448.6万株,参与人数达141.4万人次,在房前屋后植树栽花已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活时尚。同时,大力开展“最美森林”“最美森林古道”“最美古树”“最美林相”等系列公众参评活动,充分挖掘名木古树、森林古道、名人名事等森林生态文化;修复建设苍岭古道、普通岭古道、大洋千年古道、清风古道等古道共4 条,举办香榧节、油茶节等各类森林文化节十余次,形成了全民参与“森林浙江”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

缙云好溪风光

猜你喜欢

林场绿化森林
朱屺瞻《绿化都市》
林场起火了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林场住宅
哈Q森林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