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金课”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2-02-01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孔祥阳李传伟李欣星

内江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金课教材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孔祥阳 李传伟 李欣星

作为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高等数学成为这些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如何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建设高等数学“金课”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建设高等数学“金课”,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必要的参考。

1 绪论

教育部于2018年8月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在该通知中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扩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从此,区分“水课”和“金课”以及如何建设“金课”成为高校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问题。此后,对标我国本科院校中的“双一流”计划,国务院于2019年1月24日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该《方案》中提出了启动和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由此宣告“双高计划”正式启动[2]。此外,同年4月1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3],此举标志着“双高计划”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也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进入“增效提质”的关键期。在此背景下,建设高等数学“金课”对于理工科院校来说显得十分必要。

2 当前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方面

教材乃教学之本,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由于要服务于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其教材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然而,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一个学校的所有专业都在使用同一本高等数学教材。而现实的情况是,不同专业的应用情景需要的高等数学知识内容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各不相同。如经管系各专业需求更多与经济学相关的知识,建筑系各专业可能更需要与力学相关的知识。采用同一本教材就容易造成有的专业吃不饱,有的专业吃不了的情况。长此以往,将使学生逐渐丧失对高等数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2 教师与教学方面

一是高等数学“金课”建设需要转变传统教师定位。传统的教师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知识主要靠教师的讲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既方便又多样化,因此在双高建设背景下,要打造“金课”,那么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亟待改变。

二是高等数学“金课”建设呼唤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该方法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然而,仅仅采用讲授法进行填鸭式教学,将逐渐磨灭学生学习的热情和降低对未知知识探索的主动性。

三是高等数学“金课”建设要求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模式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固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电脑、手机、iPad等的普及,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手段或方式产生了新的需求。比如,在学习空间解析几何的相关内容时,通过电子化手段向学生展示一些复杂的空间形状,可以让他们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2.3 学生评价方面

传统的对学生评价通常是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即期末考试分数。虽然可以通过作业等进行过程性评价,但是当教师教学班级较多时,教师很难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课下的学习情况,比如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的预习、课后对所学的知识点是否进行了巩固复习等。

3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打造“金课”的途径

3.1 “金”教材

在建设高等数学金课过程中,首先就要编写含金量高的“金”教材。“金”教材要能够适应本校不同专业的学生的需求,体现不同专业的特点。为了编写出这样的教材,数学教师要与相关专业课的教师进行沟通,从不同系部的专业的教材中挖掘出与数学有关的案例,将这些案例融入到相关的数学知识中,从而实现实际应用有数学解法,抽象的数学知识有应用。有具体应用背景的数学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及原因,而且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有其“实用性”而非纯粹的数字游戏,从而使学生由内而外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此外,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数学知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提升作用。同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高等数学“金”教材还应该与一些常用的数学软件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在高等数学教材中引入常用的MATLAB、lingo、lindo、mathmatics等数学软件,可以实现高等数学的可视化,从而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总之,高等数学“金”教材应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尽量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以“应用”为准绳,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重应用”的特点。由于高职学生的生源学习基础所限,他们的理论推导能力与本科生有一定的差距。此外,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决定了其需要掌握的内容的深度要与本科生有所区别。为此,高等数学“金”教材的题目设计应该在计算量上要较本科生低,要重视计算方法的考察,同时要注意强化与其它专业课的联系和思想方法的互补的教学思路[4]。最后,高等数学“金”教材还应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对于有升本意愿的高职学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此外,“金”教材除了上述的纸质教材外,还要准备电子教学内容。为此,各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金课”资源管理系统。在此系统中,各高等数学教师可以添加自己的备课教案,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2 “金”教师

为了实现“金”教师的建设目标,我们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高职高等数学金课建设要求教师要完成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的角色转变。教师要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这是教师在备课前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当前高职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多样,比如有单招录取的、中职转录的、高考录取的等。不同来源的学生之间以及同一来源的不同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差异可能都比较大。因此,只有在备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高职高等数学课程要侧重应用,弱化理论推导和分析。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要求学生要“学会”教师所教的知识。而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高职高等数学金课建设及实施离不开数学教师团队的建设及教学能力的提高。在建设教师团队时,首先要练好基本功,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为进一步提升团队的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交流培训。为此,教师团队要不断加强课程建设、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与相关专家学者及同行的交流,学习先进的经验,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其次,可以不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到校指导教师团队建设。最后,教师团队要加强教学研究的能力。高职高等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做好教学工作。然而,只是一味地进行重复性的教学,而不对教学进行研究,这将无法适应新形势和新问题。因此,教师团队要通过申请课题或者项目的模式进行专题研究,从而达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团队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对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

3.3 “金”教学

在高等数学“金课”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两方面。

(1)教学方式的转变。作为最主要的且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在传统教学中被广泛地使用。其中也不乏一些经典的案例,而照本宣科式的讲授法是被人诟病的。而启发式教学法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启发式教学实施的前提是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学习内容不能过难。此外,学生还要对学习内容做了前期准备工作等[5]。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条件无法完全满足。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讲授法等其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是比较好的选择。这些方法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2)提升教学艺术。所谓教学艺术是指教师遵循教学原则和美学要求,熟练运用语言、板书等手段,发挥教学情感的功效,为获取最好教学效果而实施的一套独具风格的教学活动[4]。很多学生觉得高等数学的内容抽象、枯燥,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将是对数学教师的一个考验。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用通俗化、幽默化的语言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讲出来,将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受所学知识,也会使学生能够爱上数学。比如,在讲解极限时,可以拿包子、馒头、丸子来举例。当包子里边的馅趋向0的时候就变成了馒头。而当包子里边的馅趋向无穷大的时候就变成了丸子。

3.4 “金”评价

传统的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很容易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因此,在当前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开发出合适的多元评价体系。例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当前广泛使用的云课堂、雨课堂、MOOC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把控外,还可以根据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合的评价软件系统。通过这些学习工具,记录学生自我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再结合期末考试等对学生进行过程和结果双重评价。

4 结束语

打造高等数学“金课”,不仅要考虑人的因素(即教师和学生),而且要考虑物的因素(即教材、硬件设施等)。打造高等数学金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数学运用水平,而且可以为学好专业课程提供有力的支撑,从而提高育人水平。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金课教材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