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的价值探析

2022-02-01兰州工商学院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教育研究学院

内江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指向性积极情绪幸福感

◇兰州工商学院 南 萍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教育研究学院 高 增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挖掘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价值,其表现在体育锻炼与心理指向性的价值研究匮乏;测量标准与评价指标缺乏量化;定量与定性研究设计少,成果性价比低;相关机制干预研究不足,并得出如下对策:正视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价值;科学的测绘标准,创新指标量化方法;设计大学生体育锻炼合理化的运动处方;相关研究的理论机制进行科技化渗入与结合,从而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的心理价值取向。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挖掘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价值,其表现在体育锻炼与心理指向性的价值研究匮乏;测量标准与评价指标缺乏量化;定量与定性研究设计少,成果性价比低;相关机制干预研究不足,并得出如下对策:正视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价值;科学的测绘标准,创新指标量化方法;设计大学生体育锻炼合理化的运动处方;相关研究的理论机制进行科技化渗入与结合,从而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的心理价值取向。

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国家重要战略方针落实,构建“健康中国”是首要任务,“中国梦”必须将体育作为构建“人民健康水准”的重要手段和“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在2010以后,心理学家提出“心理科学除了研究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外,还应大力发掘人类心理潜能,培养人的积极心理素质”[1]。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理问题,缓解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但体育锻炼对心理指向性的功能与价值的实证研究并不多,对于大学生相关的体育锻炼的心理指向性研究更少。因此,本文主要是挖掘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治疗以及心理疾病治疗存在问题,积极探索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指向性的心理潜能,发掘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指向性的积极价值。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指向性价值

(一)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

对于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s)相互融合,可以有助于增加良好的心理体验,会产生相关幸福体验、心灵体验、自信体验、青春体验、活力体验等方面良好情绪化的优势。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主要在于长期体育锻炼当中获得,它优于短期体育锻炼,而消极情绪可以通过抗阻训练进行消除,来收获更多积极情绪[2]。根据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对人们积极意识进行拓展,以多样性、探索性和新颖性的肢体活动作为体育锻炼行为技能构建与发展,主要在于积极情绪化引发的特质,与漫无目的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形成差异,负面情绪会引起以生存为目的的体育锻炼行为,与积极情绪之间指向性存在不同,这也说明了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的联系与关联是积极状态[3-4]。根据我国体育锻炼与情绪之间相关研究,有学者采用POMS(心境状态量表)作为积极情绪的评价指标,依据六个心境指标衡量体育锻炼与情绪相关性,即兴奋,敌意,抑郁,紧张,困惑和沮丧[5]。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在一个小时慢速跑步过程中,可以影响情绪,即焦虑情绪、敌对情绪和紧张情绪的减弱,而在全程马拉松或者半程马拉松过程中,根据POMS(心境状态量表)的积极情绪评价五个方面指标,结果对积极情绪改善更加明显[6]。对于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即高强度体育锻炼(心率≥0.75)、中强度体育锻炼(心率0.70-0.75)、低强度体育锻炼(心率≤0.60)对大学生的心境状态存在不同差异,根据10周实验测试,表明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存在最大心理效益的获得,高强度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存在最大生理效益的获得[7]。因此,发现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的效益评价存在关系,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关系成正比,并高于消极情绪维度。

(二)体育锻炼与幸福感。

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阐述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三个维度,即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社会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8]。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对大学生的影响在于个体的标准差异,它会引发生活状态的整体主观性评价,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9]。对于社会幸福感(Social Well-Being),主要是强调了大学生对待社会、家庭、班级、他人的关系质量,以及社会功能与生活环境的自我评估,不同社会幸福感属性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存在差异不同[10]。在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方面,主要是考量了大学生个人自我潜能与人生价值,从而实现良好的心理体验,例如体育锻炼往往会存在大学生个人的现实体验与满足感,心理幸福感影响了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与自我价值实现[11]。以社会属性为主导的社会幸福感并没有较多的关注度,究其原因于理论的提出、评价指标与量表欠缺,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多在于自然属性研究,非自然属性的社会属性研究则关注较少,缺乏相关研究[12]。

(三)体育锻炼与积极品质。

体育锻炼与积极品质(Positive Qualities)方面,在于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道德的体现,如压力、逆境、损失以及较差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应对能力,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促进积极性和正义性,表现在人性的称赞与尊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个人体育锻炼的提高呈现正相关,对于长期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体育锻炼对积极心理品质存在改变[13-14]。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集体项目对学生发展优于个人项目的发展,所以体育团体项目对集体项目在积极心理品质方面发展具有良好优势,面对积极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品质发展主要表现在友善、合作、思维、洞察力以及创造力等多个维度,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15]。可见,大学生体育锻炼存在于不同的运动项目和锻炼强度之间,这些不同的差异对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面对我国体育锻炼与积极品质研究,只是依托于单维度研究,还存在系统性的数据论证,需要添加体育锻炼与积极品质的横向与纵向发展。

(四)体育锻炼与乐商。

体育锻炼与个人乐观的能力,即乐商(Optimistic Intelligence Quotient),它涵盖了看待事物乐观的高低水准,包括从消极事件中获取的积极成份,感染和影响其个体的乐观程度或者能力[16]。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待乐观水平在于社会表现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高乐商大学生对幸福和稳定的婚姻的追求更加满足,对未来态度也越来越乐观,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免疫力功能,反之亦也[17]。大学生体育锻炼程度越高,乐商水平和学习成绩越好,对于参与酗酒、抽烟等不良行为的高乐商个体有更强的意愿去改变陋习,对于低乐商的大学生则只有较低意愿去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高乐商大学生还表现在对社会支持、社会交往、人际关系以及健康行为方式[18-19]。在体育锻炼中,乐商与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并未很好融合,体育锻炼与乐商培养的关联性不高,但是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乐观的高低程度有积极影响,有助于乐观水平的提高[20]。对于长期从事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表现出积极风格,如解释风格、归因风格、乐观人格、幽默风格等方面,这是对参与16周体育教学女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乐商转变,体育锻炼是乐商促进心理健康指向性发展的中介变量和价值所在[21]。可见,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乐商培养有明显作用。

二、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锻炼与心理指向性价值研究匮乏。

在2000年以后,积极心理学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体育锻炼方面研究也存在多样化,而体育学科下运动心理学与心理指向性的研究较少,大学生是高校体育锻炼与体育活动的主要人群,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积极心理价值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而是存在于大学生的情绪障碍与阻碍过程中,体育锻炼与睡眠障碍、情绪化、社会适应能力存在干预与影响。诸多研究都基于体育锻炼与乐观人格、幸福感、积极情绪等方面存在相关心理价值研究,尽管存在一定影响度和成果,但偏向大学生心理指向方面的研究并未得到很好的关注。

(二)测量标准与评价指标缺乏量化。

目前,相关大学生积极情绪、积极人格以及幸福感存在一定界定问题,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评价与测量标准不统一,对积极心理学与体育锻炼的结合度不够充分,引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指向性价值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对于体育锻炼与心理指向性研究并没有很多学者深入研究,对于描述性研究与横向、纵向性研究缺乏系统性的深入与量化,这使得体育锻炼与心理指向性的驱使动力不强,导致相关研究缺乏。

(三)定量与定性研究设计少,成果性价比低。

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研究缺乏定性研究,尤其在大学生心理指向性方面,心理指向性量表、定义与涵盖方面存在问题,对于相关定量研究的问卷调查、干预研究、实验数据设计基本表现在无样本量的研究,缺乏标准化样本设计,导致体育锻炼与心理指向性成果性不高,相关变量无法控制,而存在相关问题与不足,少维度变量的植入导致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指向性研究成果关联度低,因果关系的研究设计普适性差、成果性低。

(四)相关机制干预研究不足。

相关神经机制与心理机制研究目前只是在于干预研究为基础,尽管部分学者对于积极心理学相关方面制定机制干预研究,但大学生心理指向性方面的功效,存在激活性非活跃区域,相关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假说机制未设立,相关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研究成果不丰富,后续进展研究单一,缺乏足够证据。

三、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的发展趋势

(一)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价值备受重视。

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学发展正逐步被关注,尤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战略的实施,对体育锻炼的进一步发展,表现在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方面,达到身心健康发展。我国积极心理学发展乘势而来,将体育锻炼与心理指向性相结合,成为锻炼心理学与心理疾病发展与研究重要发展领域,对于运动心理学发展,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这对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具有一定价值研究,引导了大学生体育锻炼朝向“体医融合”、“健康促进”领域发展。

(二)科学的测绘标准,创新指标量化方法。

要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统一量化测绘标准,探索和验证相对应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学相关的文献研究,在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深入研究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可持续性和纵向性相关研究成果。要规范化进行定量化实证性研究,突出质性研究的方式与方法,依照自然主义研究范式差异对比分析,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指向性研究生态效度与内部效应,增加个案研究与荟萃分析。

(三)设计大学生体育锻炼合理化的运动处方。

优化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的价值研究,将原有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价值的描述性、相关性检验研究进行拓展,扩大体育锻炼与运动心理学领域结合发展,探寻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学相关的问题根源,提前干预和预防大学生身心存在的健康问题,在干预和预防过程中,挖掘个体自身心理潜能,保障大学生的生面健康与心理价值所在。

(四)理论机制的科技化渗入。

依照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渗透理论机制科学化与科技化发展,增加脑电、经颅磁刺激、虚拟现实、眼动、功能性核磁共振、经颅磁刺激等方面高科技电子仪器投入与运用,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渗入相关机制化研究,达到量化结果与指标标准,通过科技化手段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价值研究提供思路与视野研究。

四、结束语

通过大学生体育锻炼实现“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的体育思想,根据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积极品质、乐商等方面研究取得了成果。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指向性方面还存在多维度不足,如体育锻炼与心理指向性的价值研究匮乏、测量标准与评价指标缺乏量化、定量与定性研究设计少,成果性价比低、相关机制干预研究不足。我们要顺应科技研究与发展潮流必须要将体育锻炼心理指向性价值备受重视、科学的测绘要标准,创新指标要量化、设计合理化运动处方、科技化渗入与结合,从而培养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指向性积极情绪幸福感
声源指向性仿真研究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一款低频偶极子声源设计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刍议小学指向性提问写作教学——以《慈母情深》为例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人大专题询问:增强监督“指向性”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