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研究

2022-02-01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邹强珍

内江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均值主观效能

◇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邹强珍

自我效能感本质是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意志水平、思维模式、情感反应模式等,是行为的决定因素。自我效能感的强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在学生各学科的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探讨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思路,也有助于初中英语教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智力因素影响下对知识认知积累量变的过程,也是学习者非智力因素产生影响作用的一种情感活动。智力因素就是学习者的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就是学习者的主观内心情感。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从事某种行为或某种活动的主观看法,是一种内部主观心理活动,属于非智力的情感因素,势必对英语学习的过程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1]。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英语学习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段时期,这一阶段英语学习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将来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而且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又存在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特点,因此,探究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内心情感活动,不仅有助于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认知心理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英语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初中学生英语学习情感活动的现状,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升英语教学质量[2]。为此,本文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以及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思路。

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选取的是笔者所在地区某城镇初中7至9年级的495名学生。这些学生来自各年级的三个自然班:其中男生252人,女生243人;7年级三个班学生共164人,其中男生87人,女生77人;8年级三个班学生共165人,其中男生85人,女生80人;9年级三个班学生共166人,其中男生80人,女生86人。所抽取学生平均年龄13.98岁,家庭背景是城镇的有398人,农村的有97人。最近一次英语考试成绩(满分120分)情况为:7年级的英语成绩中,高分段(100~120)66人、中分段(80~99)38人、低分段(0~79)学生60人;8年级英语成绩中,高分段(100~120)60人、中分段(80~99)40人、低分段(0~79)学生65人;9年级英语成绩中,高分段(100~120)57人、中分段(80~99)42人、低分段(0~79)67人。

2 调查工具与方法

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是笔者自行设计的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量表。调查量表内容的设计参照了边玉芳和胡芸的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相关问卷量表,并结合了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遵循了科研方法中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化要求[3]。问卷测试题目内容涵盖了英语学习领域各个方面,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特征。为确保调查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在编制前后均征询了相关专家的建议,在正式实施前进行了反复检验,检验后发现该问卷的效度在0.42-0.53之间,alpha系数为0.785,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为确保调查的客观性,问卷调查实施过程中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当面调查,即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班级里实时发放问卷和回收问卷。

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问卷情况简要说明和参与调查问卷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班级、家庭背景以及最近一次英语考试成绩。第二部分是30个封闭式调查问题,每个调查问题题目的形式,均为单项选择题,为便于数据分析,题目文字描述均采用正向肯定描述,选项计分方法采用的是李克特5级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参照胡芸(2005)自行设计的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把调查项目维度分为英语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以及英语学习策略的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4]。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相加每部分所有调查题目得分,再用得分总和除以题目数所得的具体数值获得。依据李克特5级计分方法,平均值3作为临界点来判定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低于平均值3,说明自我效能感水平低,大于3小于4说明自我效能感水平处于中等,大于4说明自我效能感水平高。

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发放,发放前明确告诉学生此问卷仅供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参考,与考试成绩没有任何关系,并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最符合自己实际学习状况的选项。本次调查问卷在学生期中考试英语成绩出来后进行,发放问卷总数为495份,回收490份,其中有5份填错作废,回收率为98.9%。再将少数填写不清楚、漏答、规律性做答、前后矛盾的无效问卷剔除后,有效问卷483份,有效率为98.5%。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所获得的全部数据输入到SPSS18.0并进行整理和数据分析。

3 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对所有参与调查问卷学生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本地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均值是2.72,低于平均值3,说明该地区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低等水平,大多数学生对自身英语学习能力、行为、方法的主观判断不高。具体分项分析如下所示。

3.1 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从性别差异角度对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情况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三个年级男女生自我效能感总值(男生2.58,女生2.86),数值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只是女生均值上略高于男生,这与大部分女性比男性更擅长学习语言的现实状况相符;各年级男女生自我效能感数值(7年级男生2.71,女生2.94;8年级男生2.62,女生2.87;9年级男生2.43,女生2.78),数值上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均值都低于平均值3,自我效能感不高,而且可以看出各年级男生的均值都略低于女生,另外,随着年级的增长男女生自我效能感的均值都略有降低,只是降低幅度不大,这一结果一方面说明了初中男女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存在差异,女生对外语的学习更积极,更主动,对英语学习任务的完成主观感受更强,另一方面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高,英语知识难度和要求也在提高,绝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从而对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感受降低。

3.2 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

分年级对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7年级、8年级和9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7年级2.83,8年级2.75,9年级2.61),数值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具体均值上7年级学生高于8年级和9年级学生,9年级学生均值最低,这一结果与初中三个年级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态度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7年级学生刚从小学步入初中,还未进入叛逆的青春期,对知识和新的学习阶段充满希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课程门类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增加以及升学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生受英语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的影响,学习状态不稳定,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逐渐消退,甚至有些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这种学习态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自我效能感的下滑。

3.3 自我效能感的家庭背景差异

从家庭背景角度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城市2.85,农村2.58,数值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只是农村略低于城市,这一结果说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城市家庭的父母往往比农村家庭的父母更关心学生,更重视学生的学习,也更有经济能力给学生从小就提供英语学习的优质的教学和辅导资源。所以,与来自农村家庭的学生相比,来自城市背景家庭的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学习基础和学习环境,对自身能否在英语学习中达到良好的学习结果更有信心,自我感受更强。

3.4 自我效能感的成绩差异

以学生英语成绩差异统计学生自我效能感数据发现,满分120分的英语成绩中,高 分 段(100~120)、中 分 段(80~99)、低分段(0~79)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均值分别是:4.02、3.08、1.06,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段学生自我效能感均值明显高于中分段和低分段学生,而低分段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均值远远低于平均值3,这说明个人的学习成败经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强弱,学习越成功,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行为的主观判断越强烈,对学习行为的自控力越强,对学习方法策略的选择越优越。

3.5 自我效能感三个维度的差异

(1)能力效能感。能力效能感是学生对自身天资的评价、对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信心的主观判断和积极的自我预期、对自己能否面对并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挫折从而取得良好学习结果的主观感受或主观信念[5]。这一方面的问卷题目有12个。对每一个调查问题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相信自己努力学习英语后会取得好成绩3.25;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新的英语学习任务3.22;相信自己能做到努力学习英语3.31。相信自己在学习英语遇到麻烦的时候,通常能想到一些应付的方法3.10;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2.96;不管成绩好与坏,从不怀疑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的2.67;能坚持自己的学习目标,认为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情2.54;相信自己能超过其他学习好的同学3.12;英语考试前对自己有信心、对考试有把握2.78;考试后不会因为自己成绩不理想而长时间的心神不宁3.43;英语课上能够理解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3.22;英语课上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3.14。

上述各方面平均值通过相加再除以此维度相关问卷题目数12得到能力效能感总平均值3.06,基本界于3至4之间,说明在这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主观判断以及自己能否取得良好学习结果有较强的信心,对学习能力和学习信心有较为积极的自我预期,对自己通过努力学习就能解决学习困难、应对学习挫折和问题也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信心,怀疑感低。

(2)行为效能感。行为效能感是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能否不受学习问题以及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的主观判断,或者是学生对自身能否通过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努力提高英语学习各个领域技能的主观认识[5]。行为效能感感维度部分的问卷题目有10个。各题目的平均值分别为:认为自己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发音准确流畅的2.87;认为自己能够掌握好英语句子结构和时态等的2.75;认为自己每次英语听写、背诵都完成得很好的2.95;认为自己能与别人用英语交流的2.57;认为自己能写出漂亮的英文句子和作文的2.32;认为自己听英语听力时能很好地理解听力内容2.41;认为自己能够学好英语语法2.64;认为自己阅读中不会受到陌生的单词干扰2.53;认为自己能准确无误地理解阅读一篇英语文章2.76;认为自己与英语老师交流时不会紧张感的2.68。

上述各项目均值数据结合本地区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行为效能感的总均值2.64表明,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行为易受到语法、词汇、句子结构以及客观环境的干扰,在听、说、读、写学习行为的各个方面努力感不强,对自己从听力、阅读练习中准确获取有效信息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表现出学习的无能为力感。综合起来就是学生普遍感觉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去组织和执行某种特定学习行为的主观感受较差,或者说学生的学习行为效能感低,对自己能否控制学习行为缺乏自信。

(3)策略效能感。策略效能感是学生对自身是否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能付诸于实践的主观感受,包括学习坚持感、探究感、兴趣感[4]。策略效能感部分的问卷题目有8个。通过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学好英语方法的方法均值为2.56;认为自己对每一节英语课,都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的均值为1.98;认为自己能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询问学习问题的均值为2.35;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有一套很好的学习方法的均值为2.48;当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时,认为自己能将它和前面所学内容联系起来的均值为2.76;课后,认为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英语作业的2.89;课余时间会听英语歌曲或阅读英语书籍的均值为2.56;生活中会时常谈及有关英语的话题的均值为2.28。

通过统计得到的策略效能感维度总平均值为2.48,比行为效能感和能力效能感的均值都低,介于2和3之间,说明策略效能感处于低等水平。分析与此维度相关的各项目均值发现:学生不能针对每节英语课做到课前课后预习,学习过程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心和毅力;不能掌握学好英语语法,学习过程盲目,不能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学习兴趣不浓厚,不能采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探究意识不强。

4 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和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本地区初中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不强;女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略高于男生;初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初一与初二年级;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呈显著正相关。②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对自身学习能力的主观判断以及自己能否取得良好学习结果有较强的信心,但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效能感低,对自己能否控制学习行为缺乏自信,学习过程缺乏持之以恒的信心和毅力,不能采用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探究意识不强。也就是说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低下,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通过此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对学习能力和人格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反应模式,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的使用,影响学生对待困难的态度。因此,探究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具体现状并适时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策略不仅有助于为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提升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思路,也有助于初中英语教师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均值主观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对立与存在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