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计软件”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2022-02-01宝鸡文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李艳颖张宝双龚欢欢

内江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软件考核理论

◇宝鸡文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李艳颖 张宝双 龚欢欢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增强学生实践本领。本文从统计软件课程教学评价出发,结合教学经验,提出符合时代需求的统计软件教学评价指标,旨在提高统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1 引言

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在第四十三章“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规划和决议中可以看出国家层面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计算机存储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数据分析技术的社会需求日益旺盛,统计专业毋庸置疑成为数据分析技术的核心专业,现在全国上下各个领域都极度缺乏统计人才。特别是一些大型生产企业,多年来积攒了大量的生产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由于缺乏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分析而成了“死数据”,蕴含在数据中的对生产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大量信息无人挖掘,形成一种极大的浪费。现在各行各业都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亟需统计人才处理相关数据。然而当前我们的现状是,一方面社会亟需大量会做统计分析的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统计人才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社会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就业形势并不乐观。

在重视统计应用的大环境下,如何改进“统计软件”传统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是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传统评价机制主要为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和作业成绩,这些都是理论知识的考核。因此,如何考核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处理生活数据的能力,也是当前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对“统计软件”课程的教学评价进行研究和探讨[1-2]。

2 现状分析

2.1 教学模式较为呆板

当前,以宝鸡文理学院为例,统计软件课程的授课形式仍然是以教师在教室讲课、学生在课堂听课为主,该课程共54学时,上机实践学时为18学时,仅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教学的侧重点是理论教学,为了更多的讲授知识点,很多重要理论的起源背景都被抽离掉,应用环境及案例也介绍的非常有限,导致学生只是“孤零零”地掌握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运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时难以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在就业时,所学知识与工作内容不能直接衔接,人才培养和实践应用缺少必要的链接。

2.2 考核形式不够灵活

统计软件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有大量的实践。但是我校的软件课程考核基本上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主要考核内容为学生对软件的相关理论与命令的操作,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践性和灵活性,考核形式单一,不能有效与当前社会需求结合[3]。

2.3 实践环节不够丰富

目前本校统计软件课程的实践形式为机房上机操作,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演示所学命令,实践的内容以实现理论方法为目的,比较抽象。缺少企业问题调查分析背景,没有联系社会热点问题,没有直接面向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很好的实现服务社会的课程目标。

3 几点建议

根据当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选取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统计专业进行改革试点,重新设置教学计划,增减教学内容,理论和实践并行,与社会需求接轨,对统计软件课程的教学、考核提出以下建议。

3.1 调整“统计软件”开课时间

将“统计软件”课程的开课时间进行调整,争取在讲授《数理统计》过程中,穿插讲授“统计软件”,设计一些与当前统计数据分析相契合的案例,让学生们上机实践,增强其处理数据的能力。R软件作为开源的统计专业软件,通过提供集成的统计工具、各类数学与统计学的计算函数[4],使学生能灵活机动的对数据进行分析,有效的加深学生对数理统计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工具R软件用绘图等可视化的方式,将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晦涩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5-7]。

3.2 增加实践课程内容

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考核为主的考核形式,针对统计软件课程特征,增加实践考核环节。可以尝试打破学生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的传统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实践考核环节,一是随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二是增加实践考核力度,增强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调整考核指标体系

(1)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针对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的问题,建议教师多设计一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既掌握知识又理解知识的意义和使用范围,弥补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缺失环节,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课过程中设计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开卷形式作答,结果作为最后总评的一部分。

(2)与用人需求接轨的考核。针对学生就业时所具备能力与企业需求有连接短板问题,建议高校和企业加强沟通,加强校企合作,试点建立以需求为目标的培养方案,按需培养学生。高校就业管理部门多搜集企业人才需求中的重要能力指标,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介绍企业需求,让学生了解自己应该提升的点,有意识的补充自身不足,更好的衔接人才培养和就业。

(3)学生自主选题考核。由于学生就业目标不同,有的学生就业目标为教师系列,有的学生就业目标是数据分析师等等,在考核时可以根据学生就业理想细化考试内容,根据不同的就业目标,设置开放性的课程结业题目,体现学生多样性,为就业更好的做好准备[8]。

4 结束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改变,教育者应与时俱进,根据课程特征,改变传统的笔试闭卷考试为主的单一考核形式,适当增加针对实践能力考核的占比,结合课程自身特点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动脑动手能力,引导学生面向社会需求提升自我。

猜你喜欢

软件考核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禅宗软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软件对对碰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