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对策研究

2022-02-01伊犁师范大学王汇军安晓红陈晓丹

内江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课身体运动

◇伊犁师范大学 王汇军 安晓红 陈晓丹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从四个方面对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防范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有效的降低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 体育课堂安全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近年来,大学体育运动损伤事故频发,运动伤病发生率居高不下,如今的家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出现安全问题对每个家庭来说都将是灭顶之灾,严重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健康,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 大学体育课堂安全教学的对策研究

2.1 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指,体育教师上课之前通过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场地器材及周边环境,合理设计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最大限度的降低甚至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1)确保场地、器材及运动环境的安全。体育场地与运动器材对体育教学的目标、计划和学生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学校体育进行安全教学的物质保障。为了解我国当前大学体育场地、器材及运动环境的实际情况,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得知,体育场地不足,器材老化维修更换不及时,运动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如,由于教学场地不足,学校的田径场供多个班级同时上课,有田径课、足球课、羽毛球课等,羽毛球场地的周边区域,是铅球场和足球场,造成体育教学拥挤,场地布局不合理,从而导致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率增加。器材老化、维修更换不及时,跟体育经费投入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及时检查、维护与更换体育器材,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环境安全因素,主要跟气候有关,比如酷热、严寒、暴风雨等不适宜室外运动的天气,提前做好应急方案,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安全。

(2)合理设计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设计的是否合理,对体育课安全教学能否顺利完成至关重要。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在一节课中,练习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承受的负荷量以及负荷强度。运动密度大,运动的强度也就大。运动医学认为心率在120次/分以下视为小运动量,心率在120~150次/分视为中运动量,心率在150~180次/分视为大运动量,180次/分视为运动量过大。总的来讲,一节课中运动强度过小则达不到运动效果;运动强度过大,超出了学生身体所能承受的负荷,易损伤身体,不利于健康,尤其是平时缺乏锻炼的学生,运动量过大身体承受不了,从而威胁生命安全。运动密度与运动负荷的设计,应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生理特点及身体条件等多方面考虑,遵循人体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依据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运动恢复。

(3)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给予厚望,面临着考试、就业的压力,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大,从而引起焦虑失眠;熬夜打游戏,乱吃网上买的减肥药,不吃早餐等,作息及生活习惯不合理;患有先天性不适合运动的重大疾病,手术、损伤之后的康复期,生理周期等。上课之前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的健康报告,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提前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特殊学生特殊对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强度。

2.2 课堂教学准备部分

体育课准备部分是指一节课的开始部分,包含课堂常规和准备活动,是学生从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可以降低学生受伤的风险,在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无论是什么季节体育课上什么内容,教师在体育教案的设计中,都要安排准备部分。以90分钟1节大课为例,准备部分约占20分钟左右,占1节课的近1/4的时间。因此,准备部分是上好体育课确保学生安全的重要环节,应高度重视。

(1)课堂常规。课堂常规,是指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每节课都要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教学模式。体育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包括: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服装、清点人数安排见习生、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及要求。课堂常规要求学生体育课尽量穿适合运动的衣服和鞋子,不能随身携带坚硬物品,如小刀、钥匙、别针等;清点人数,因病不能上课的,要有假条或病历单,及时和班主任核实情况;对于生理期的学生,不适合运动的学生安排见习,降低安全隐患,确保学生的安全。

(2)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上好体育课的重要环节。准备部分包括:热身活动和徒手操两部分。一般热身活动是围着场地慢跑两圈,主要是使身体预热,从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避免突然剧烈运动造成运动损伤。徒手操每小节4个8拍包括头部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侧压腿、活动膝腕踝关节,徒手操能够帮助身体增加温度,使肌肉更松弛,各关节更灵活。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使身心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的内容,适当的安排体育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课堂教学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环节,是一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点,以教师传授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学生身体练习为主的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以90分钟1节大课为例,基本部分的教学时间要占总时间的65%,约60分钟,因此基本部分的安全隐患要高于其他教学环节,通过对基本部分的研究,对降低安全隐患,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注重安全教育及保护。为了让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不仅仅需要较强的责任心和爱心,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及较强的安全保护水平。体育教师最常用、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讲解示范法,正确、合理的讲解示范,能够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确保安全教学的顺利完成。教师在讲解技术动作时,还要注重安全保护和帮助及时纠错,强化保护措施,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体育教师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安全急救常识的教育,例如心肺复苏、中暑、拉伤等,引导学生积极的学习各种安全急救知识,不断增强自我的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要领,能够使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技能,当遇到危险时,能及时的应对,降低安全隐患从而确保学生的安全。

(2)科学锻炼。大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科学的锻炼方法不仅能增强运动效果,还能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科学的锻炼首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量上应由小到大,在身体可承受的范围内,运动方法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过渡的原则。其次应遵循间歇性的训练方法,注重训练后的休息和恢复,适当的饮水,合理的休息时间,能够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造成的运动损伤,例如慢速走步,放松手脚、伸伸腰腿或作深而慢的呼吸等。在此期间不能突然静止休息,应边活动边休息,使身体由运动状态向静止状态过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擅于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好课堂中学生的异常现象,对脸色苍白,呼吸困难,表情痛苦的学生,及时询问并了解情况,安排见习或及时就医,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

2.4 课堂教学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是体育课堂的最后部分,占总教学时间10分钟左右,此时学生的身体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状态,注意力不集中,兴奋度下降,继续运动训练下去,容易导致运动损伤,因此在结束部分应重点考虑学生的身心恢复。结束部分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运动后的恢复,例如可采用音乐放松,韵律操、拍打身体各部位,也可以适当的安排轻松愉快的体育小游戏,丰富放松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身心得以恢复。

猜你喜欢

体育课身体运动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体育课
不正经运动范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