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2022-01-21吴井芳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2期
关键词: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吴井芳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小学数学教学也迎来了全新的改革,尤其是数学作业的优化和设计更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阵地。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双减”绝不意味着对学生放松要求,而是用更优化的作业设计来减轻传统教学中学生过重的负担,助推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一、扩展认知领域,设计生活型作业

“双减”政策的落实,让学生拥有了更广阔自由的空间,数学课程的优化设计就需要充分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关联,深入学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利用真实的感性体验引领学生运用数学视角来关注生活、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并运用数学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支付几乎替代了现金,学生接触人民币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是对人民币面值的了解与感知,已经停留在近乎空白的状态。因此在教学苏教版“元、角、分”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相机设计以下生活型作业:利用周末时间与父母去一次超市,體验一次现金购物。出发之前,可以与父母协商罗列出需要购置的物品,并预算所需金额。完成购物之后,对所购物品、数量、单价、付款金额和找零金额进行记录,最后谈一谈自己的购物感受。

这看似是一次生活型的课程体验,但教师有意识地将交易方式回归到最原始的现金模式,将学生的真实生活与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思维进行关联,将真实化的生活经历进行数学模式的提炼和抽象,并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与元、角、分进行全面接触,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数学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

二、落实主体地位,设计实践型作业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数学作业往往以机械化、生硬化的计算题为主。长期被这样的作业包裹,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必然会受到阻碍,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师不妨从具体的学段特点入手,设计多样化的实践型作业,调动学生多维化的感官系统,助推学生认知素养的不断提升。

以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相机设计这样的实践型作业:首先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物品是正方体,然后选择其中一个物品,尝试将一个长方体或一个正方体物品绘制出来。接着利用卡纸尝试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并说一说自己在绘画和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再计算自己耗费了多少面积的卡纸。最后与同学探讨,长方体一共有六个面,这六个面是不是都是长方形?是否可能只有一个面是正方形?是否可能只有两个面或只有四个面是正方形?或者全部都是正方形?

纵观这项作业,学生需要在观察探寻中“找物品”,在动手尝试中“操作实践”,在说说算算中运转“数学思维”,多感官协同作用,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所包含的知识都融入作业过程中,实现了手脑并用的协调和融通。

三、紧扣认知规律,设计探究型作业

由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学生的学业负担有所减轻,各种校外培训班也相继取消,因此,数学作业建设更应该着力于突出探究的性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进一步释放学生在作业中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积累数学经验,发展数学课程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教学“立体图形体积和容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紧扣“双减”政策设计了以下探究型作业:如何利用掌握的知识测量出一个红薯的体积?教师倡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可以先预设需要用到的物品,将操作过程与步骤详细地罗列出来,并将整个计算环节以及最终结果全部呈现出来,最后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提炼出所运用的测量原理。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公式,也没有用枯燥无味的练习题打击学生学习兴趣,而是组织学生在自主思考和研讨的过程中积极预设自己的测量规划,记录相关过程和数据,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正是在这种极具开放性和探究性的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数学学习真正的实践者和探究者。

四、把握课程属性,设计文化型作业

数学的价值不只是数数算算,也不仅仅是纯粹的自然学科,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和推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双减”后数学作业的优化和设计,需要充分利用学生获得的自主权,让学生感受数学课程中蕴藏的丰富文化,洞察其包含的数学方法,涵养学生内在的数学气质。

以教学苏教版“圆柱和圆锥”为例,教师设计作业时,可以从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讲起:阿基米德去世后,后人依照他生前的遗愿,在其墓碑上刻制了一个圆柱容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与阿基米德生前的研究有关。当圆柱内的球体直径、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圆柱体的高三者等值时,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都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二。由此,教师可顺势布置这样的文化型作业(如下图)。试问:1.如果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球体的整个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2.如果圆柱的底面半径是x厘米,球体的整个表面积和体积又分别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得出结论并掌握:圆柱容球时,球体的表面积应该与圆柱体的侧面积等值。最后,让学生回顾作业历程,和同学分享完成作业后的感受。

这项作业以数学文化中经典的“圆柱容球”为中心,引领学生经历必备知识的运用,将学生的思维从个体引向共体,不仅巧妙地运用和巩固了圆柱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推动了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逻辑思维能力的高效发展,展现了数学课程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促进了社会生活和教育领域的积极变革,数学教师也需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在积极控制数量的基础上提升整体效益,助推学生素养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圆柱的体积计算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表面积是多少
谁和谁搭档
问题征答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