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实现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探索——以《火烧云》一课为例

2022-01-21朱云斌

科学咨询 2021年50期
关键词:火烧云自然段美的

朱云斌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湾校区 江苏苏州 215000)

学科育人这一概念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通过文献搜索,寻找到叶澜教授早早地进行了准确的概括:“学科、书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育人’的资源和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教书’与‘育人’不是两件事,是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1]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日常工作中既要思考如何通过自身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孩子们习得课本上的知识、培养自身能力,达到智育的目标,也可以更进一步地思考语文学科是否能发挥更深入、更全面的育人价值,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就渗透进德行教育、审美教育等。只有进行细致、精巧的设计,融入智育、德育、美育,才能凸现该课程多位一体的“育人”价值,为学生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观搭建平台。更深入地思考,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育人价值是否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本文尝试以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设计环节,探索在设计与实践中展示语文教学智育、美育、德育等育人功能,实现学科育人的思路、步骤。

一、依据学情,多角度探索课文内容的育人价值

学生的前在状态: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一二年级的语文学习,认识了较多的字,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较浅显的语言分析、语言表达能力,但大部分学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体会,缺少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能力。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学生,除了平时上下学时间、作业时间,更多的空余时间被用在了各类培训班、各种兴趣班,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意识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何况是静下心、耐下性子来发现文字中的美,以至学习、模仿文字中的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发现,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无法精准地发现精彩的、具有美感的词句、交流时往往乏善可陈,即使有个别能说一两个词、一两句话的往往也枯燥无味。进行课外整书阅读时,即使是依据个人的兴趣进行阅读书目的选择,在学生个人的阅读记录本上,在班级整书阅读后交流课上也无法准确地发现、摘抄、分享具有新鲜感、美感的词句,很多的学生只是单纯地在发现、在记录已经熟悉的、已经记住的、缺乏新鲜感和美感的词句。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以“大自然的奥秘”为主题,图文并茂地描绘、叙述了生活中较为常见或不常见的美妙的事物、景色、景观,重点突出了蕴含在各类景色中美丽的色彩、形态,美妙的声音等。这样的课文编写形式,作家文质兼美的语言文字,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以这样板块清晰、文字兼美的课文为基本平台,通过教师合理安排、深入挖掘、精心设计,探索其育人价值,才能熏陶感染学生,使其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当然还能更进一步进行“练笔”训练,让学生在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象、事物的前提下,不论形式地记录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加入自己的想象,点亮学生写作技能,对生活与人生中纷繁复杂的美的感受与欣赏及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培养与加强。这样经过深思熟虑的教学设计的落实与反思使学生在德、智、美等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上,笔者选择了本单元中根据作家萧红的文章改编的课文《火烧云》,试图以微薄之力探索其育人价值,从而进行教学设计,使课文蕴含的价值润泽学生的内心,助力学生更多角度、更多方面的成长。

怎么分析语文教学内容之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呢?可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先问几个问题:学生学习这些内容之后对他们的成长有怎么样的帮助?对他们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意义?再进一步,这些教学内容能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更加丰富?能不能使他们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个体建构可供迁移运用的知识体系?怎样引导学生领悟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从以上角度分析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之后,就可以明显地发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并不等于学科的德育价值,育人价值应该指向学生个体精神发展的许多方面。

二、依据育人价值,解读教学内容,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一)教学内容的解读

以《火烧云》一课为例,全文共分为七个自然段,按照“火烧云上来了”到“火烧云下去了”这条时间线索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整个过程,当然课文着重于“上来”部分,具体描绘了火烧云上来后霞光的特点,火烧云颜色、形态的变化。

根据课文之后的课后要求,第三到六自然段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显然成了教学设计中的重中之重。这其中包含了表示颜色的不同形式的词语的积累;包含了认知、感受排比句式的形式和作用,学习如何用排比句式描绘景象、事物等不同的状态或者变化;包含了体会作者在写景时加入自己神奇的想象这一写作手法带来的作用和好处。这个部分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当然要合理设计、重点落实、积极反馈,学生才能体会到、以至习得写景时可以描绘景物的颜色、形态,并运用上不同形式的表示颜色的词语,运用上富于变化的句式,运用上合理新奇的想象。该重点部分饱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1)引导学生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联系语境、回忆熟字等多种识字方法,以实现认读课文中的生字,会写生字。(2)通过该部分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通过边阅读文字边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火烧云这一景象颜色多、形态多、变化快的特点。从而把对这一景象的喜爱、向往、惊叹等内心情感融入语言文字之中,学习有感情的个性化阅读。(3)让学生学习可以有效迁移地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为学生终身发展培育其阅读、朗读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4)清晰的设计,赋予学生细致研读描写颜色、形态、变化的文字,学习其遣词造句的方式,理解其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规范的、具有美感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达能力。(5)通过阅读、积累具有美感的语言文字,增进对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理解,提高自身审美情趣,提高对生活中各种美的感受与欣赏乃至创造愉悦与美的能力。

在设计该重点部分的教学时,主要选取两种观察景象、事物的方法,两个观察角度为主要教学内容。为何主要选取两种观察方法、两个观察角度呢?选择一种的话,深度虽然增加,但方法和角度都过于单一,之后付诸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时会略显单调乏味;若选择更多的内容去学习的话,看上去学到的可能会多一些,实质方法和角度上没有太多差异,而且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能力、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深度上、迁移中反而可能会大打折扣。

除了第三到六自然段“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这一教学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外,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是不是可以简单设计,一读了之呢?经过再三地阅读和慎重地思考之后,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其实也含有丰富的育人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索和落实。

比如:

第二自然段“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一个十分形象的句子点明了什么是火烧云。设计时可以将课文中的这个句子与字典中火烧云的科学解释“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红霞。”放到一起,让学生阅读、比较,体会文学表达与科学表达之间的区别;更进一步,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哪种表达更好,自然而然地引导到辩证地看待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思辨而不盲从,更加精准地使用文字,这难道不是课堂教学中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吗?这难道不是利用课堂教学中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来提升学生的情商吗?在课文的深入挖掘中,课堂上学生的智商、情商都得到了拔高,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一自然段,内容更丰富,细细品读,条分缕析地探索后,发现这一段的重点其实是描绘火烧云上来后霞光的特点。因为课后要求的侧重点和平时教学设计的着重点,这一部分可能会被简而化之,但这段文字中霞光的变化其实是确确实实存在且借助于霞光沐浴下的景物描绘得细致又精彩的。光,多么珍贵的存在啊,但因为平凡和常见,似乎更易被我们忽视,更何况是生活经验不足,对自然事物不敏感又不观察的极少的孩子呢?此时教师如何设计、引导、落实,如何利用语文课堂发挥这个段落的育人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让学生动笔圈画出霞光映照下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又分别是什么颜色的?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写出光的?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地感受到霞光的色彩是丰富多样的,霞光是在变化着的,感受到生活中各种景象的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这样的设计也能使学生发现光的存在、美感,习得利用怎么样的写作手法可以写出光。思维方式,对事物认识的穿透力,对自然世界的感受、理解,对生活、人生中各种美的感受与欣赏乃至创造美的能力等学生个体精神发展的许多方面都会得到锻炼与进步。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解读本课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之后,教学目标的设定就以本课的育人价值为统领。在教学设计的落实过程——课堂教学中,如果基本实现了设定好的教学目标,也就意味着这节课的育人价值得到了实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从以下学科育人价值角度思考和设定的。

1.从育智的角度

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关键在于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认字、写字能力,个性化阅读,进行语言表达、文字表达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之一。据此设立了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联系语境、回忆熟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正确认读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正确书写“必、胡、灿……”12个生字。

引导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积累具有美感的语言文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第三至第六自然段”以及相关段落,学习可以有效迁移地抓住关键词句、边读边想象的阅读方法,学习进行有感情的个性化阅读。

通过仔细研读描写火烧云颜色、形态变化的文字,学习其遣词造句的方式,理解其观察方法,提高语言文字迁移运用的能力。

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习得借用其他景物来描绘光影变化的方法,体会自然界景象的神奇。

育人价值不仅体现在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主要体现在:让学生由简至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可供迁移的阅读、研究方法,培育学生今后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

2.从育德的角度

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可以依此设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界中的事物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促使其形成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世界观。(2)提高自身审美情趣,提高对生活中各种美的感受与欣赏乃至创造愉悦与美的能力。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

第三到六自然段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许多名家大师,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已经解读得深入透彻,设计得精彩纷呈,笔者在本文中也不敢再献丑,仅仅联系平时工作中对于第一自然段的个人解读和探索,围绕育人价值,进行一些教学环节中任务单的设计和呈现。

例如:

任务一:默读第一自然段,对照例子,完成填空。

要求:1.动笔圈画出霞光映照下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

2.动笔圈画出的这些景物又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3.思考:你发现了什么?颜色的变化与霞光有什么关系?

预设:颜色是不断发生着变化的。

景物的颜色变化是因为霞光的颜色在变化,跟着一起变化的,其实是霞光颜色在变化。

作者没有直接写霞光,而是借助一些周围的景物来写出光的变化,这样的方法可值得学习。

任务二:小练笔。

(要求:学习课文写“霞光”的方法,写一写放学后校园的“静”。)

进行呈现的仅仅是关于这个段落教学设计中的两份任务单,期待通过对这一段落的设计,发掘其育人价值,培养孩子课堂之外对自然世界的感受、理解,对生活、人生中各种美的感受与欣赏乃至创造美的能力等。

“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解读、教学目标的设定是课堂教学的坚实基础和清晰航向。教师在课前要对教学目的有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对课文育人价值目标的思考和设立是保证其育人价值能够实现的第一步,仍需更加深入地探索、勇敢地实施和及时地反思。

猜你喜欢

火烧云自然段美的
《火烧云》的“变”
美丽的火烧云
秋天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火烧云
火烧云
美丽的秋天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