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校园性骚扰”说“不”!

2022-01-20家家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1期
关键词:校园老师教师

家家

2021年11月23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公告称。经查,体育教学部教师严某的行为已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恶劣。根据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对严某予以解聘;并按程序报请上级部门批准撤销其教师资格;同时启动党纪政纪处分程序。

严某是个90后,棒球国家二级裁判,曾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棒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年纪轻轻就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老师。正是前程似锦之时,他却以极不光彩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不仅隐瞒已婚已育事实,与女生发展不正当关系,还曾骚扰多名在校女生。

近年来,高校男教师骚扰女学生的事情屡有发生,因师生间客观的权力关系和校园地位,涉事教师常会以学业成绩、科研项目、竞赛论文等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成果为威胁,通过侮辱性的、令人反感的,与性有关的言辞、图片、行为对学生的性自由进行侵害,致使学生不得不在自己的学业未来和个人意志中做出选择。校园性骚扰,无疑给学生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打击。

性骚扰不等于强奸。性骚扰与强奸罪不同,强奸罪是我国刑法第236条规定的罪名之一,是违背妇女意志,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行为;而性骚扰所侵害的是当事人的人身权利(属民事范畴),更细致一点来说是当事人的人格权,不属于刑法的范畴,无法入刑(除非情形特别恶劣,可参考刑法第237条强制猥亵、侮辱罪)。这让一些施“侵”者抱有了一丝逃脱法律制裁的侥幸心理。

对于性骚扰的隐忍、退让、沉默,只会让那些实施者更加肆无忌惮,而性骚扰给女性带来的终生阴影和危害,是极为严重的。这不仅涉及法律,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旦遭遇了“校园性骚扰”,你会勇敢说“不”吗?

会,只有勇敢反抗才可能避免受到伤害50%

不会,当事者承受的压力超出他人想象20%

应建立相关制度,以减少此类事件发生24%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安徽省唯一中国家庭教育专家组专家

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安徽省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

学校是传播文明和道德的地方,频发的校园性骚扰事件,败坏了社会风气。“校园性骚扰”事件特指在校园内发生的性骚扰事件。大学校园的性骚扰事件,行为对象是成年人,由于人们对成年人行为能力的过度高估,会让人们觉得成年男性和成年女性他们自己会反抗的,自己会控诉的,实则不然,校园内的男性和女性,也是社会发展的缩影,事件发生后的权衡利弊,往往会导致事件解决的多样性。

对“校园性骚扰”勇敢说“不”,可能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从全社会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尤其在家庭环境和夫妻关系方面入手。

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已经将“男尊女卑”的顽固思想弱化,可是在婚姻和道德方面,仍然存在“性别双重标准”的现象。所以,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个体早期的成长环境中,如果夫妻关系呈现出来的是和谐相处、地位平等、分工协作的夫妻关系,那就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男性,自然而然地会尊重女性;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性,懂得自尊自重的价值。

加强女性性别教育,帮助女性树立自尊自爱的基本价值观。

在“校园性骚扰”事件中,有一些女生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或者不敢告发老师,导致某些实施“性骚扰”的老师胆子越来越大,为所欲为!老师,曾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容易让学生对老师有理想化期待,尤其是現在高校的教师大都学历学位高高在上,学术成果高高在上,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对权力的“尊重和崇拜”,这种“尊重和崇拜”又会在受到性骚扰之后产生畏惧感,觉得自己肯定告不了对方,从而隐忍、退让,最终让施暴者越来越为所欲为。加上很多受害者,往往在幼年时候就缺乏被保护,就觉得自己身为女孩就是“不对的”,就是对不起父母,自身对女性性别的不认同,也是导致很多女生不知道如何显示自身价值的原因,甚至觉得有人对我“好”,和我保持亲近的关系,反而是爱我的表现。帮助女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价值观是为这类女生提供帮助的有效途径。

在高校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分清恋爱中的亲密行为和性骚扰的区别。

“校园性骚扰”的受害者女生居多,可是也有女教师对男生实施性骚扰行为。要帮助大学生了解哪些是建立在尊重和平等基础上的爱情,哪些不是,让他们在遇到“性骚扰”事件后,有能力说“不”。

除此之外,分清恋爱中的亲密行为和性骚扰的不同至关重要!一个打算和女生长期相处的男生,会尊重对方身体的特殊性,会让对方感受到尊重。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帮助女大学生树立价值感,是有效保护自己的方式。在正常的恋爱关系中对亲密行为的有效节制,就是恋爱的双方相互尊重的表现。这样的女生或者男生,遇到“校园性骚扰”,就会打消老师对自己的“性骚扰”是因为自己可爱、漂亮等的想法,主动对“校园性骚扰”说“不”。

加强法律制裁和师德师风建设,严厉惩处高校师生间的“校园性骚扰”,从机制上扼制“校园性骚扰”。通过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努力,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校园性骚扰”事件勇敢说“不”。

猜你喜欢

校园老师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圆我教师梦